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病人开胸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食管癌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即全麻(G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GEA)组。GA组术中应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肌注镇痛,疼痛难忍时每次肌注哌替啶1mg/kg。GEA组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术后各期镇痛效果GEA明显优于GA组。两组术后呼吸频率增快,VT、Vc和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尤以GA组为甚,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EA组对呼吸的抑制程度明显低于GA组。结论:食管癌病人开胸手术后应用胸段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作用稳定而有效,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高位硬膜外吗啡加氟哌啶乳癌根治术后镇痛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90例乳癌根治术病人高位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加氟哌啶(A组,n=30),吗啡(B组,n=30),0.9%生理盐水(C组对照,n=30),术后镇痛以随机双盲法对比观察。结果:A、B组镇痛有效率平均达88.3%,持续时间平均达28.96h,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血气的影响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在克服副作用方面优于B组。作者认为乳癌根治术范围广,创面大,对乳癌根治手术采用高位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全身性应激反应,而对呼吸的影响较轻,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有一定的作用;高位硬膜外术后镇痛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酮咯酸对术后痛和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胸部手术后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酮咯酸组20例和吗啡组20例。前者给酮咯酸30mg肌肉注射;后者给予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结果治疗后酮咯酸组的VAS评分为0.95±0.28;吗啡组为0.70±0.16,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另外,对15例术后痛患者和15例癌痛患者口服酮咯酸10mg,进行镇痛效果的比较,用药后术后痛组VAS评分为0.23±0.16;癌痛组为2.42±0.4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酮咯酸缓解术后痛优于癌痛。  相似文献   

4.
卢雅立  骆小青 《癌症》2000,19(5):490-492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硬膜外镇痛用药对胃肠功能的恢复的影响。并观察两组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术毕M组(N=15)硬膜外镇痛用药为吗啡,B+M组(N15)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而X组(N=10)无硬膜外镇痛。观察椁后第一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并分别记录镇痛二第12h、24h、36h、48h时的心痛评分心率、血压、呼吸和肠鸣音进行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部手术后镇痛的新方法。方法 剖胸术中采用直视下经壁层胸膜穿孔脊柱旁间隙置管单侧多根肋间神经连续阻滞术。将56 例胸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8 例。结果 两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82.2 % 和96.4 % ,镇痛显效时间为2.35 ±0.86 分钟,维持时间Ⅱ组(3 ~5 天) 明显长于Ⅰ组(391.20 ±120.69 分钟)( P<0.01) 。镇痛前后呼吸功能明显改善( P< 0.05) 。结论 该方法能长时间保留镇痛管重复或连续注药,镇痛效果好,作用快,持续时间长,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及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78例,分为3组(n=26),Ⅰ组:全凭静脉麻醉+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Ⅱ组: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Ⅲ组: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PCEA。观察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时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记录患者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呕吐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T0比较,3组患者在T1、T2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P<0.05);Ⅱ组和Ⅲ组在T2及T3与Ⅰ组比较,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Ⅰ组(P<0.05),其中术后呕吐和患者满意度Ⅱ组明显优于Ⅲ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并行硬膜外术后镇痛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较小,术后恢复快,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癌手术关胸前左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关胸前静脉推注吗啡5 mg;B组于关胸前用0.375%左布比卡因20 ml行肋间神经阻滞。患者清醒后两组均连接静脉输注泵,以5 ml/h输注速率输注0.24%的吗啡250 ml。在不同时间点分别监测MAP、HR、RR、SpO2;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48小时随访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记录整个镇痛过程中的并发症,术后7天随访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3小时及6小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患者回病房即刻的SpO2高于A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B组高于A组。结论肺癌手术关胸前左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可以增强术后静脉吗啡的镇痛效果,并明显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食管癌根治术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应激反应、神经阻滞及苏醒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3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9例,对照组8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应激反应和苏醒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Ramsay镇静和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后心率和血压均低于阻滞前(P<0.05),对照组患者阻滞后5、15 min的心率和血压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皮质醇(Co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警觉-镇静(OAAS)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显著提高神经阻滞和镇痛效果,改善术中应激反应和苏醒效果,在食管癌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胸外科手术创伤大 ,患者疼痛剧烈 ,并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严重影响术后恢复。近年来我院开展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 ,并联合进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其镇痛效果满意 ,心肺功能改善迅速。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病人共 2 0 0例 ,分别进行食管癌、肺癌、贲门癌根治性手术。其中 10 0例为PCEA组 ;另外 10 0例为未用PCEA的对照组。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种比例、体重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1 2 镇痛方法 PCEA组手术结束后待病人清醒 ,通气量正常 ,SpO2 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胸部肿瘤病人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关胸前用罗哌卡因行切口附近胸椎处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未行此处理。两组病人术后均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泵(PCA),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视觉疼痛评分(VAS)、记录首次应用PCA的时间、术后48hPCA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累积使用量,并记录每组病人术后因肺不张而行支气管镜吸痰的人次。结果罗哌卡因肋间阻滞可以大大减轻开胸术后伤口的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及肺不张的发生。结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使用方便,镇痛效果好,可作为常规开胸术后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择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的最佳用药配方.方法本研究选消化道肿瘤根治手术病人150例,随机分成三组(n=50),于术毕距末次硬膜外注局麻药30min以上,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药物镇痛.A组用吗啡2mg为对照组;B组用吗啡2mg加胃复安10mg;C组用吗啡2mg加氟哌啶2.5mg.观察注药前后的BP、HR、RR和SpO2,随访48小时,并记录镇痛效果,持续时间和副作用.结果显示B组、C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从产生的副作用看,两组与对照组都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镇痛选吗啡加用胃复安或氟哌啶有增强镇痛效果,能提高16小时以上的持续镇痛率(P<0.05),以及减少或避免恶心呕吐和腹胀的功效.而且胃复安能消除腹胀,减少术后排空时间,早日恢复胃肠功能和进食,对术后的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3.
段娜  严军  王鸽  李婵  刘晓庆  邵渊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566-3569
目的:观察两种镇痛方案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甲状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镇痛方案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镇痛方案为PCIA。评价记录术后1、6、12、24、48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恢复质量(QoR-15)评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PCIA的镇痛方案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是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吗啡、曲马多硬膜外注入用于乳癌根治术后止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小剂量吗啡、曲马多注入硬膜外腔行乳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乳癌根治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吗啡组(M组)20例,曲马多组(T组)20例,观察疼痛缓解程度、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对呼吸功能影响、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持续时间M组优于T组(P<0.05),两组间注药后SBP、MAP、HR变化无明显差异,呼吸功能指标变化M组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曲马多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用于乳癌根治术后镇痛,其效果满意,但吗啡小剂量应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还需谨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1d、2d、5d5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术后1d、2d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术毕、术后1d、2dⅡ组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升幅明显低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 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术后皮质醇反应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食管癌患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旁间隙置管用于肺癌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全身麻醉开胸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肌注镇痛法,即术后疼痛时每次肌注哌替定1mg/kg;B组:自控硬膜外镇痛,药物配方为吗啡8mg+0.125%布比卡因100ml,注入速度为2ml/h;C组:经壁层胸膜穿孔脊柱旁间隙置管单侧多根肋间神经连续阻滞术镇痛,关胸前直视下置管,接微量泵(ATRAVEOI 6200)以4~6 ml/h持续泵入0.15%利多卡因.比较三组肺癌患者术后6h、12h、24h及48h切口疼痛程度、镇痛副作用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术后6h、12h、24h及48h的镇痛效果明显较B组和C组相同时间点差(P<0.05).B组和C组肺癌患者术后6h、12h、24h及48h镇痛效果均满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镇痛副作用及并发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旁间隙置管用于肺癌术后镇痛简单、安全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神经阻滞组(N组)和PCIA组(P组)。N组在麻醉开始前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P组在手术结束后连接PCIA泵,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昂丹司琼8 mg。记录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次数以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P组比较,N组术后4~24 h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补救镇痛曲马多的用量更少,术后3天内,每天的最大疼痛评分均更低(P<0.05)。术后48 h内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感染及局麻药不良反应;N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4.0%),P组发生恶心呕吐19例(25.3%),N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癌冷冻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冷冻手术治疗的10例肺癌患者使用单抗致敏红细胞花环法及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分别检测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结果表明:冷冻术后的、比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而OKT8则显著减少(P<0.01)。免疫球蛋白也显著增加(P<0.01)。提示:冷冻术能恢复肺癌病人的免疫平衡。冷冻术尚可激发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即存在冷冻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胃癌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PCEA,用药为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试验组采用PCEA联合奥施康定。评价术后镇痛效果、肠鸣音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等。[结果]试验组镇痛满意率达96%,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施康定联合PCEA用于胃癌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少,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围术期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于子宫肿瘤切口痛的影响,评价全身静注和硬膜外腔滴注两种用药方式的镇痛效果。方法100例在硬膜外加全麻下行子宫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5组。手术结束时停止硬膜外麻醉,记录术后72h内疼痛VAS评分,测量术后24、48和72h切口机械刺激痛,随访一年了解患者切口残留痛情况。结果第3组患者切口痛敏感区和VAS评分明显少于其它组,随访1年内第三组切口残留痛均低于其它组。结论麻醉期间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可降低切口疼痛的敏感性,用于术后镇痛是一种良好的方式,而且氯胺酮全身静脉用药较硬膜外腔给药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