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Akt与ERK1/2在吡格列酮保护乳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中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1~3日龄的Wistar乳鼠心室肌细胞,通过缺氧3 h,复氧3 h,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吡格列酮组(I/R+P组)、缺血再灌注+吡格列酮+Akt抑制剂mk2206组(I/R+P+MK组)、缺血再灌注+吡格列酮+ERK1/2抑制剂PD98059组(I/R+P+PD组)。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p-Akt和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R+P组p-Akt和p-ERK1/2均增加;I/R+P+MK组的p-Akt显著减少,而p-ERK1/2却明显增加;I/R+P+PD组的p-ERK1/2显著减少,而p-Akt却明显增加。各组间总Akt和ERK1/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可激活Akt和ERK1/2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有保护作用,该过程中Akt和ERK1/2相互之间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幼鼠心室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缺氧及复氧各3h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培养的心肌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Co),缺血再灌注组(I/R),I/R+复方刺五加注射液组(Pi)和I/R+复方刺五加注射液+LY294002(Pi+Ly)。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ing检测细胞内P-AKT蛋白含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bloting结果均显示,IR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Pi)与其他各组(IR、Pi+Ly)比较,实验组(Pi)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幼鼠心室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缺氧及复氧各3h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培养的心肌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Co),缺血再灌注组(I/R),I/R+复方刺五加注射液组(Pi)和I/R+复方刺五加注射液+LY294002(Pi+Ly).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ing检测细胞内P-AKT蛋白含量.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bloting果均显示,IR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Pi)与其他各组(IR、Pi+Ly)比较,实验组(Pi)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脂联素(APN)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假手术 (SM)组;(2)缺血再灌注(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20 min;(3)脂联素+缺血再灌注组1(I/R+APN1):先阻断血流30 min,于再灌注120 min开始时给予3.5 μg/kg APN;(4)脂联素+缺血再灌注组2(I/R+APN2):缺血前10 min给予3.5 μg/kg APN,余同I/R组。观察各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应用RT-PCR观察各组心室肌细胞 Cx43 基因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x43分布的变化;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各组动物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及蛋白的表达,用电镜观察各组心室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I/R组与SM组比较,心律失常评分和血清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心室肌Cx43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x43分布紊乱,失去正常的规律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心室肌e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无论缺血前还是缺血后使用脂联素处理,与I/R组相比,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P<0.01);Cx43及eNOS表达增高(P<0.01),Cx43分布紊乱的程度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APN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调节Cx43的功能,从而发挥抗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开放120 min);辛伐他汀治疗组(他汀组,手术前给予辛伐他汀 5 mg·kg-1·d-1);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同时检测各组血脂水平。结果: 各组动物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Ito电流密度峰值(+60 mV)显示:对照组为(17.41± 3.13)pA/pF(n=15),I-R组为(9.49 ±1.91) pA/pF(n=11),低于对照组(P<0.01)。他汀组为(15.24 ± 2.41) pA/pF (n=11),显著高于I-R组(P<0.01),但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另外,I-R组Ito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他汀组这些异常也明显恢复。结论: 本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梗死区心肌细胞Ito明显下降,形成电重构,可引起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之一。辛伐他汀预处理可减轻Ito的异常变化,逆转电重构,而不依赖于降血脂效应,可能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HOE64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HOE64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给药时间的关系及其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为模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分缺血/复灌(I/R)、缺血前给药(HOE-Pr+I/R)、缺血期间给药(HOE-Is+I/R)、复灌期给药(HOE-Re+I/R)组,测定左室发展压、左室舒张末压、心律失常、心率、冠脉流量和心肌酶。B组分对照、I/R和HOE642+I/R组,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OE-Pr+I/R组在缺血复灌期间左室发展压明显高于I/R组,左室舒张末压、各时段心律失常评分低于I/R组,冠脉流出液心肌酶的含量也低于I/R组。HOE-Is+I/R组左室舒张末压、心律失常评分、冠脉流出液心肌酶的水平低于I/R组,左室发展压与I/R组比无明显差异。HOE642+I/R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I/R对照组(11.5±5.7vs51.8±15.2)。结论:HOE64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与给药时间有关,缺血前给药能充分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K_(ir))激动剂zacopride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可能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SD大鼠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和在体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5 min后松扎15 min诱发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松扎前3 min给予zacopride,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胶原酶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zacopride对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致延迟后除极的影响和对细胞膜表面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影响。结果: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时预先给予0.1~10μmol/L zacopride可有效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中0.1μmol/L zacopride为最大效应浓度,可使期前收缩数减少,室速和室颤发生率均下降,持续时间均缩短;再灌前3 min将1μmol/L BaCl_2和0.1μmol/L zacopride同时灌流心脏,BaCl_2可部分逆转zacopride的保护效应(P0.01),表明zacopride的后适应保护与其增强K_(ir)电流的作用有关。在1.5~5μg/kg剂量范围内,zacopride对大鼠在体再灌注诱发的室速和室颤有明显抑制效应,但对期前收缩数无明显影响。1.5μg/kg zacopride抗心律失常的效应与阳性对照药利多卡因(7.5 mg/kg)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zacopride可有效抑制缺氧/复氧所致心室肌细胞延迟后除极,降低其发生率(P0.01)。Zacopride的上述效应与K_(ATP)无关。结论:Zacopride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是由激活心肌细胞K_(ir)介导的。激活K_(ir)并消除延迟后除极所诱发的触发性活动可能是zacopride缺血后适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孙贤林  张静  张新金 《微循环学杂志》2006,16(3):28-30,F0003
目的:观察延迟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对兔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方法18只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ON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预适应组(IPC组,n=6)。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在心肌及冠状动脉内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PC组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在心肌中,IPC组iNOS表达明显高于I/R组与CON组,而eNOS无显著性差异。在内皮中,IPC组eNOS表达明显高于I/R组,与CON组无显著性差异,而iNOS均无表达。结论:延迟缺血预适应能缩小兔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pelin对正常和缺血心室肌细胞瞬时钠电流(INa)的影响以及其对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ndgendorff逆灌流系统酶解分离大鼠左室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左室心肌细胞INa,通过改变电极外液的方法来模拟正常/缺血细胞状态,分正常组(N组)、正常apelin组(N+A组)、缺血组(I组)和缺血apelin组(I+A组)(各组n=10),分别观察apelin-13对正常/模拟缺血心室肌细胞INa的影响;另建立Langendorff灌流离体缺血大鼠心脏模型分为4组(各组n=4):N组、N+A组、I组、I+A组,观察apelin-13对各组大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Apelin-13(100 nmol/L)在N+A 组和I+A组均能增加INa幅度,I-V曲线分析显示N+A组比N组INa幅度增大32%[(-86±13)pA/pF],I+A组比I组INa幅度增大18% [(-52±15)pA/pF];然而I-V曲线分析Apelin-13并未改变最大传导速度,N、N+A、I和I+A组分别为(3.2±0.2)pS/pF、(3.1±0.3)pS/pF、(2.9±0.1)pS/pF和(2.8±0.4)pS/pF(P>0.05);各组的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21.9±0.6)mV、(-28.7±0.3)mV、(-30.5±0.7)mV和(-36.8±0.2)mV;Boltzmann曲线各组斜率分别为5.6±0.3、 5.1±0.4、 4.3±0.3和4.9±0.6(P>0.05);V1/2值N+A组比N组改变(-5.9±0.8)mV,I+A组V1/2比I组改变(-7.7±1.3)mV(P<0.05)。室性心律失常开始时间、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心室颤动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评分情况,N+A组与N组比较、I+A组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LVEDP低于N组,LVDP高于N组,dp/dtmax和dp/dtmin高于N组;I+A组LVEDP低于I组,LVDP高于I组,dp/dtmax和dp/dtmin高于I组;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照,4组β-act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Na+通道蛋白Vα亚单位的表达灰度值分别为28.8±3.6、 29.4±4.1、 30.1±2.9和31.3±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elin-13可能是通过改变Na+通道门控特性增加INa峰值,使正常和缺血组心室肌细胞Na+通道更容易开放。Apelin-13对缺血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无影响,对正常和缺血心肌均有正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己酮可可碱对抗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对抗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I/R+己酮可可碱组、I/R+低温组、I/R+己酮可可碱+低温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均用动脉夹夹闭左侧肾动脉60min后恢复血流灌注,24h后取左肾分别检测肾组织匀浆的SOD、MDA和BUN、SCr水平的变化,并作病理观察。结果: I/R组肾小管出现水样变性、出血坏死,出血坏死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高度肿胀,嵴极其紊乱、模糊、甚至消失;I/R+己酮可可碱组和I/R+低温组损伤减轻;I/R+己酮可可碱+低温组和假手术组形态正常。再灌注24h后I/R组BUN、SCr、MD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SOD活性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I/R+低温组和I/R+己酮可可碱组BUN、SCr、MDA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SOD活性明显高于I/R(P<0.05),低温+己酮可可碱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有对抗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建立6周的糖尿病家兔模型,胶原酶分离家兔左心室肌细胞,以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糖尿病家兔和正常对照家兔心室肌细胞在基线状态,模拟缺血灌流5 min和再灌注5 min三个时相的ICa,L结果: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心室肌细胞最大ICa,L密度在基线状态无显著差异;对照组细胞(n=11)最大ICa,L密度在基线、缺血灌流后和再灌注后分别为(-8.36±1.63)pA/pF、(-5.90±1.75)pA/pF 和 (-4.22±1.02)pA/pF,缺血时ICa,L小于基线(P<0.01),而再灌注后ICa,L较之基线(P<0.01)和缺血时(P<0.05)均显著减小;糖尿病组细胞(n=9)最大ICa,L密度在基线、缺血灌流后和再灌注后分别为(-7.55±1.62)pA/pF、(-6.05±1.58)pA/pF和(-5.12±1.13)pA/pF,仅再灌注后ICa,L明显小于基线(P<0.01),而缺血时ICa,L分别与基线(P>0.05)和再灌注后(P>0.05)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糖尿病状态下的心室肌细胞ICa,L对急性缺血损伤呈现"钝化"反应,随缺血进程的衰减较正常细胞缓慢,而缺血后再灌注则对于有无糖尿病的心肌均强力抑制ICa,L。本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提示糖尿病条件下的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机制以及对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HMI)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观察HMI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延迟整流钾电流(IK)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变化。方法: 12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HMI)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假手术组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3个月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APD、Ito、 IK和IK1。 结果: (1)HMI组心肌细胞的膜电容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HMI组心肌细胞的APD显著延长,并有早期后除极(EAD)出现;(3)HMI组心肌细胞Ito 、IK,tail和IK1的电流密度分别为(4.03±0.33)pA/pF、(1.14±0.11)pA/pF和(17.6±2.3)pA/pF,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的(6.72±0.42)pA/pF、(1.54±0.13)pA/pF和(25.6±2.6)pA/pF(P<0.01)。结论: HMI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Ito 、IK,tail、和IK1的电流密度的降低是其APD延长和EAD出现的离子流基础,而APD延长和EAD的出现,可能在HMI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及其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兔心室肌细胞。血清药理学法确定血清中炙甘草汤含药浓度。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室肌细胞Ito的影响前后变化。结果:20%炙甘草汤含药血清作用心肌细胞5min,可使Ito明显减小。指令电位为+50mV时,可使Ito从(43.3±5.89)pA/pF减少到(7.98±2.78)pA/pF(n=6,P<0.01)。该含药血清对Ito的抑制作用可逆。在5%~40%范围内,该含药血清对Ito的抑制作用为浓度依赖性,IC50的平均值为12.18%。20%该含药血清使各膜电位水平下Ito减小,I-V曲线下移。不改变Ito稳态激活动力学曲线,但使失活动力学曲线显著左移。50%Ito失活曲线点分别为(-41.4±3.5)mV和(-79.9±2.9)mV(n=8,P<0.05)。同时使Ito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用药前后50%Ito恢复时间分别为(18.2±2.5)ms和(44.1±2.2)ms(n=8,P<0.01)。结论: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家兔心室肌细胞It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的可能电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胚胎心肌细胞超极化激活的电流 (hyperpo larization activatedcurrent,If)和L 型钙电流 (L typecalciumcurrent,ICa L)表达的发育依赖性变化。方法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记录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心肌细胞的If 和ICa L。结果 :If 通道在早期(EDS)、中期 (IDS)、晚期 (LDS)胚胎心室肌细胞上的功能性表达水平分别为 85 .70 %、71.60 %、44 .40 % ;其电流密度分别是 -7.2 4±1.2 8pApF- 1 、-6.48± 0 .99pApF- 1 、-3 .76± 1.0 4pApF- 1 (P均<0 .0 1)。If 通道在中、晚期胚胎心房肌细胞上的功能性表达水平分别为 77%、48.3 0 % (P <0 .0 1) ;其电流密度分别是 -8.86± 2 .3 4pApF- 1 与 -4 .62± 1.0 6pApF- 1 (P <0 .0 1)。早、中、晚期胚胎心肌细胞的ICa L的功能表达变化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胚胎心肌细胞的If的功能表达呈发育依赖性下降 ,ICa L的功能表达没有发育依赖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R)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MI/R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60min,松解120min制备AMI/R模型。梗死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ET-1水平。结果:(1)与AMI前相比较,AMI/R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心率(HR)、主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及心排量(CO)均显著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MI前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上述各项指标变化与AMI/R组的变化趋势相似(P0.05或P0.01),但再灌注后120minLVSP、LVEDP、±dp/dtmax及CO比AMI60min有显著恢复(P0.01),且比AMI/R组恢复更显著(P0.05或P0.01);另外,治疗组SBP、DB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AMI/R组(P0.01)。(2)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能使AMI再灌注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心肌组织NO、ET-1的含量治疗组仅复流区显著降低(P0.05或P0.01)。(3)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使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心肌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具有内皮保护作用;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房颤时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电流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该离子通道变化在房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和窦性心律患者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电流,分析两组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量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基因(Kir3.4)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在测试电位-80 mV--120 mV时,慢性房颤组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电流密度明显减小。其中测试电位为 -100 mV 时,慢性房颤组电流密度为(-11.665±1.027)pA/pF(n=11),窦性心律组为(-19.486±0.766) pA/pF(n=11) (P<0.01)。(2)慢性房颤组心房肌细胞Kir3.4 mRNA表达低于窦性心律组54.3%,为0.523±0.301(n=11) vs 0.239±0.102 (n=11), P<0.01。 结论: 慢性房颤时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电流密度的改变与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基因表达下调呈正相关,该通道的改变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地塞米松预处理减轻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预处理对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分别予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预处理。预处理后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HSP72表达变化;测定心肌MDA、SOD、CAT、GSH-Px水平及心肌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室性心律失常的积分减少(P<0.01)、持续时间缩短(P<0.05);HSP72的表达增加(P<0.05);MDA降低(P<0.01),SOD、CAT、GSH-Px均升高(P<0.05);Na+-K+-ATP酶增加(P<0.01),Ca2+-Mg2+-ATP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地塞米松预处理减少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HSP72、Na+-K+-ATP酶、抗氧化酶的表达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的非基因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的非基因组作用.方法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17β-雌二醇1 μmol/L和3 μmol/L在1~2 min内快速抑制INa峰值,抑制率分别13.25%±4.71%,32.46%±4.82%.1 μmol/L 17β-雌二醇亦可影响INa的电流-电压(I-V)曲线,使INa电流密度值在-30mV~+30 mV膜电位下显著降低.在-20 mV处,INa电流密度值由-120.48±7.05 pA/pF降至-101.91±11.00pA/pF(P<0.01).在+30 mV处,INa电流密度值由-39.55±10.50pA/pF降至-29.88±6.21pA/pF(P<0.05).17β-雌二醇的抑制效应被DNA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所阻断.且抑制效应与豚鼠的性别无关.结论雌激素通过推测的非基因组效应快速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且该效应不被放线菌素D所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