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神经桥接材料与周围神经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神经损伤的长段缺损需要神经移植修复。自体神经移植一直被认为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最好的方法,但其来源有限,且存在供区并发症。 最近研究表明,神经移植可以通过不同的桥接材料来完成。这些周围神经桥接体,作为一种调节和改变神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环境的载体,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静脉桥接种植雪旺氏细胞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桥接物修复1.0cm以上神经缺损,效果不理想。本实验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家兔4.0cm长胫神经缺损,术后2个月未发生神经再生现象。而利用自体静脉内种植雪旺氏细胞匀浆,桥接家兔4.0cm长胫神经缺损,术后电生理、组织学、透射电镜等项检测指标都能观察到神经再生现象。雪旺氏细胞匀浆在静脉桥接物的这一作用,增加了非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缺损的长度。  相似文献   

7.
去细胞异体神经桥接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修复面神经缺损寻找一种理想的材料。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和自体胫神经移植组,制成面神经缺损模型,分别以去细胞异体神经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术后5个月分别行神经电生理、再生神经及下唇肌肉免疫组化等检测.结果两组的运动功能恢复、再生神经形态及数量、神经肌肉接头重建等相似(P〉0.05)结论去细胞异体神经有可能用于修复面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制备修复兔长段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V)、基底膜(BM)、雪旺细胞(SC)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制备人工神经桥接15mm兔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用日本大耳白兔70只,分为7组(A、B、C、D、E、F、H),每组10条坐骨神经。各组均修复坐骨神经15mm缺损,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A)。术后观察3d,2,4,8和12周肢体运动,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记录电生理结果。术后12周取材,肉眼观察标本。比较近侧吻合口段(a),移植体中段(b),远侧吻合口段(c)神经再生情况,随机半数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染色,另半数组织做Cajar吡啶神经银染色,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断端连接情况,并对各组再生神经束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和轴突直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以H组(V+BM+NGF+SC组)修复情况最佳,上述各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BM+NGF+SC组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最好,符合神经组织学结构,能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很有可能成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体静脉桥接上肢神经缺损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静脉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及长度问题.方法:从1986年以来,用自体静脉移植桥接上肢神经缺损,并获1年以上随访者32例;伤后3月治疗19例,4~6月9例,6月以上4例.结果:总优良率75%,以缺损在3~4cm以内及3~4月内治疗者疗效最佳.结论:对较粗大的、6cm以内的神经缺损且又不愿取自体神经移植者,静脉桥接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束植入移植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将血管束植入移植神经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3cm。结果:术后3、7、14天见移植神经的再血管化迅速。在4、8、20周通过电生理测定及组织学观察,发现血管束植入移植神经的血供丰富,神经纤维的再生速度、质量、数量均优于对照组。自1992年1月临床应用7例,经9个月~2年2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血管束植入移植神经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简单、适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几丁质再生室对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几丁质管作为神经再生室,置神经断端间不断距离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分2mm,4mm和6mm组,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显微解剖、神经电生理测试、辣根过氧化酶逆行示踪、组织学检查。实验结果:4mm组神经再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为满意地恢复去神经手内肌功能,作者设计了骨间前神经转移修复鱼际肌支或尺神经深支伤,进行了有关神经显微解剖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手术方法符合解剖生理及中枢神经系统代偿调节协同肌功能,由于各神经束解剖结构相接近,转位修复后,其远端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度接近正常。有髓纤维通过率达156.16%。临床经治20例病人,其中15例随诊1~6年(平均3年),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0例肌电图为正常肌电位,计M_22例,M_34例,M_46例,M_53例。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自1981年1月以来,我院开展了吻合桡动静脉的桡神经浅支及小隐静脉或腓动静脉的腓肠神经游离移植,临床应用10例,分别为正中神经7例,尺神经3例。修复神经缺损长度平均为12.5cm。随访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5年。术后测神经生长速度平均1.4mm/d,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火器震荡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5.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研究(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MNST)的临床及肿瘤生物学特征。对 36例MN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并与国外文献结果作对照。结果显示 ,MNST以 4 0~ 6 0岁年龄组患病比例最高 ,男∶女为 2 6∶1,发病部位依次为躯干 >四肢 >头颈部 ;术后复发率为 4 2 10 % ,5年存活率为 8 33% ;未发现由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病恶变所致病例 ,也未发现与放疗后恶变有关的病例。提示MNST是一种原发的软组织恶性肿瘤 ,早期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其肿瘤生物学特征与国外资料报道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制备组织工程用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研究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27只中国山羊制备单侧胫肌中段20mm 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钢板内固定,随机分3组:空白组不进行植入处理;对照组(CHAP组)单纯植入羟基磷灰石(CHAP);实验组(CHAP/BMSc组)植入CHAP 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复合物。术的4、8、12周放射学检查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组织学方法评价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12周CHAP/BMSc组与CHAP组做压应变与三点弯曲试验,评价骨缺损修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结果显示,术后4、8、12周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空白组无明显变化,CHAP组低于CHAP/BMSc组(P<0.05);组织学切片显示CHAP/BMSc组成骨较CHAP组早、多;12周三点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CHAP/BMSc组高于C组(P<0.05)。提示山羊胫骨20mm骨与骨膜缺损不能自行修复,可满足骨组织工程大动物实验需要;CHAP与BMSc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在成骨时间、成骨量与质量上均优于单纯CHAP.  相似文献   

17.
将同种异体胎兔成骨细胞按不同浓度 (10 7、10 6、10 5、10 4 /ml)植入成年新西兰兔桡骨 1cm缺损区域 ,观察骨缺损修复过程 ,以研究成骨细胞于复合bFGF三维凝胶载体中植入的方法、最佳有效浓度及其促进骨再生效果 ;并植入胎儿成骨细胞和bFGF于骨不连区域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发现 ,按 10 7、10 6、10 5、10 4 /ml植入成骨细胞组和对照组骨缺损桥接率于术后 4周为 40 %、6 5 %、31 2 5 %、5 5 5 %、5 % ,植入 8周为 41 6 7%、75 %、37 5 %、10 %、8 33 % ;按 10 7、10 6、10 5、10 4 /ml植入成骨细胞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处骨密度于术后 6周为 (0 112± 0 0 18)、(0 15 9± 0 0 33)、(0 12 2± 0 0 39)、(0 0 6 6± 0 0 0 2 )、(0 0 6 7± 0 0 0 9) ,植入 8周骨密度为 (0 15 0± 0 0 5 9)、(0 173±0 0 41)、(0 145± 0 0 2 3)、(0 10 3± 0 0 2 3)、(0 10 2± 0 0 33) ;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植入 3周时有骨陷窝形成 ,植入5周时骨陷窝壁完全钙化 ;临床应用于 10例骨不连患者 ,经 3~ 12个月随访 ,均愈合。研究表明成骨细胞按 10 7、10 6、10 5/ml浓度植入均有明显的促新骨形成、促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成骨细胞于三维凝胶中植入的最佳细胞浓度为 10 6/ml;胎儿成骨细胞移植可临床应用于  相似文献   

18.
髂肌血肿合并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病是由几个部位的运动创伤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髂肌下血肿。作者认为:手术清除血肿,认真止血,术后卧床休息7天,可防止再发;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可使肢体迅速恢复;B超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壳多糖膜管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取新西兰兔15只,造成双侧桡骨骨干8mm骨抽损。一侧采用1mm厚壳多糖膜管包绕成管室状,两端各超越骨断端2mm;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6周,对愈合情况采用X线及组织学检查,空白组均呈骨不连接;膜管包绕组,在其表面形成薄形,连续性外骨痂,膜管内形成少量骨痂。结果表明,壳多糖对骨组织修复有传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