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液基稀释法对38株红色毛癣菌和11株石膏样毛癣菌进行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其结果为:石膏样毛癣菌对克霉唑较对咪康唑敏感;红色毛癣菌对咪康唑较石膏样毛癣菌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凤仙花的根、茎、叶、花、种子等不同部位水提液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须癣毛癣菌等4种真菌的抑制作用,为凤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药敏试纸实验法。结果:凤仙花之花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须癣毛癣菌等4种真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部位对须癣毛癣菌抑制作用较弱,根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茎对红色毛癣菌有微弱抑制性,但远不及花的抑真菌作用(P0.05)。结论:凤仙花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手足癣等真菌类疾病,研究结论为凤仙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股癣的病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偶见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紫色或断发毛癣菌,可由直接接触患癣的病菌或猫、狗等传染,亦可通过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或先患有足癣因搔抓而蔓延传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青蒿油对12种真菌试管内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0.0625%,大脑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0.25%,石膏样毛癣菌0.5%。皮炎芽生菌0.125%,裴氏着色真菌、孢子丝菌为1.0%,白色念珠菌2%,新生隐球菌为(±)2%,对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无抑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油对皮肤癣菌和部分深部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8种中草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药基稀释法,测定8种中草药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观察各种药物对浅部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氏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尤以白头翁、公丁香抗菌作用显著,其平均分别为MIC为10.10%、10.63%。表明公丁香、白头翁对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断发样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远红外线幅射器(TDP幅射器)应用于临床日渐增多。我们就TDP幅射器照射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作了初步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菌种共选择三组十二种:深部霉菌组:新型隐球菌、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着色霉菌;浅部霉菌组: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污染菌组:曲霉菌、青霉菌、毛霉菌、念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鉴别4种常见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将我室分离培养得到的18株红色毛癣菌、12株须癣毛癣菌、8株絮状表皮癣菌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分别收集菌丝体并用氯化苄法提取DNA,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方法,以单个引物(GACA)4进行随机扩增。检测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并根据电泳后指纹图谱的差异进行种属间鉴别。结果同种不同株的皮肤癣菌电泳后指纹图谱相同,不同种皮肤癣菌电泳后指纹图谱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方法,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基因型进行快速鉴别,能够协助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儿童脓癣发生、安全治疗、家庭护理。方法对由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脓癣疾病进行门诊治疗护理。结果通过门诊治疗,该儿童脓癣症状、病变消失;整个治疗过程中肝功、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结果检验均正常;用药3个月后,原病变部位毛发及皮肤真菌培养及镜检均阴性;家庭密切接触者无新增病例。结论治疗脓癣依病情可在家中进行治疗,内服伊曲康唑胶囊结合外敷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治疗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儿童脓癣效果显著,对人体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蒜提取物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真菌浓度,最小杀真菌浓度;观察其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沙保培养基液体稀释培养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菌落法分别测定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抱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和MFC。结果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对絮状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256;对犬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128;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1:128,MFC为1:64;对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512;MFC为1:256。结论蒜氨酸仅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试验菌无抑制作用;蒜酶对所有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关脓癣的专题报告尚少。我科继石膏样毛癣菌粉型所致的脓癣伴全身泛发性体癣一文报告后又发现6例(石膏掸毛癣菌粉型5例,石膏样小孢子菌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王××,男,9岁,农村小学生。背部起皮疹瘙痒18天,头皮红肿伴灼痛12天,以脓癣收住我科。18天前开始在背部出现数个  相似文献   

11.
对氟哌酸涂膜剂抗绿脓杆菌感染的功效进行实验评价。SD大鼠36只,致成背部15%的Ⅲ度烫伤,创面涂布绿脓杆菌菌液。染菌后4h,创面用1%氟哌酸涂膜剂治疗,3/d,并以1%氟哌酸浮膏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48h,120h两个时相点进行痂下组织细菌定量,同时做体外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2.
对以M_1型为优势的耐氯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伤寒菌株引起的220例伤寒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观察,发现氟哌酸、氟哌酸与甲氧苄氨嘧啶、氟哌酸与庆大霉素联台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氯霉素或含氯霉素的联合治疗组。采用氟哌酸治疗无严重全身毒副反应,未见复燃或复发病例,费用亦经济。一般病例单用氟哌酸即可,重症病例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在广泛存在耐药菌株流行的情况下,应首选氟哌酸治疗伤寒。  相似文献   

13.
14.
健康雌性家兔6只,于静注诺氟沙里(25mg/kg)前、后不同时间收集血、胆汁、脑脊液和尿液标本。用HPLC法测定标本中的药物浓度,所得实验数据用3P87药代动力学软件包在微机上进行处理。结果显示,静注给药后,诺氟沙星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血清、胆汁、尿中的诺氟沙星浓度均大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MIC90,脑脊液中的诺氟沙星浓度(峰值)等于或略高于引起脑部感染常见敏感菌的MIC90,表明诺氟沙星静注后,诺氟沙星能较快地分布到。上述体液中,并达到有效杀菌浓度。  相似文献   

15.
30例临床诊断急性菌痢患者分别用利福平、氟哌酸治疗,结果表明,利福平治疗菌痢的疗效与氟哌酸相同,而且疗程短。另5例用氟哌酸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改用利福平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利福平是一种治疗菌痢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16.
4种抗菌药物对淋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38株淋球菌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作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表明,21.1%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7.9%的菌株为PPNG;7.9%的菌株对壮观霉素耐药;而100%的菌株对氟嗪酸、氟哌酸敏感,且MIC_(50)、MIC_(90)值均低.结果显示,应注意淋球菌对青霉素、壮观霉素的耐药性,推荐用氟嗪酸、氟哌酸治疗淋病  相似文献   

17.
RP-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诺氟沙星滴耳液中两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诺氟沙星滴耳液中诺氟沙星和丙酸倍氯米松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25 mol.L-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3.0)-注射用水,梯度洗脱。结果:诺氟沙星和丙酸倍氯米松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0~150.0μg.mL-1(r=0.9996)和2.55~25.5μg.mL-1(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4%和99.6%,RSD分别为0.66%和0.89%。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为复方诺氟沙星滴耳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国内5家药厂生产的5种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并利用威布尔处理求得溶出参数,结果表明溶出参数t_d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尿药浓度,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0.6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O与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致痫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诺氟沙星组、联苯乙酸(BPAA)-生理盐水组及BPAA-诺氟沙星组,分别灌胃BPAA 100mg/kg或生理盐水30min后腹腔注射诺氟沙星25 mg/kg或生理盐水.连续记录各组大鼠的EEG,分析痫样放电,用Racine's标准观察行为学改变,RT-PCR测定给药后大鼠额前区、海马不同时间iNOS mRNA的表达.结果诺氟沙星-BPAA组大鼠EEG示痫样放电,并伴有局部抽搐和全身强直痉挛发作等行为学改变;给药后30 min和60 min在额叶皮层和海马iNOS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而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3组大鼠行为学、EEG及iNOS mRNA均无改变(P>0.05).结论NO可能参与诺氟沙星合用联苯乙酸所致的痫样发作,其参与了痫性发作的始动机制,但对癫痫的维持作用不重要.  相似文献   

20.
比较甲氟哌酸、氟哌酸及头孢氨苄对感染小鼠体内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No.9。绿脓杆菌No.9、克雷白氏肺炎杆菌No.132和痢疾杆菌No.14,甲氟哌酸的ED_(50)(mg/kg)分别为0.48。17.42、2.94和1.36;而氟哌酸分别为0.76、25.96、3.71和1.48。西药ED(50)t检验除痢疾杆菌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相同剂量甲氟哌酸和头孢氨苄治疗感染小鼠,保护率前者为≥90%,后者为0(P<0.01)。证实甲氟哌酸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小鼠感染的保护作用优于氟哌酸,明显优于头孢氨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