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来的研究表明活性氧物质(ROS)和一氧化氮(NO)均可造成内耳某些病理变化。ROS的产生可导致包括各种耳毒性在内的病理改变。然而,关于氨基糖苷类的耳毒反应中,ROS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弄清庆大霉素(GM)在内耳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的机制。为了证实GM刺激后内耳特别是前庭……  相似文献   

2.
近来的研究表明活性氧物质 (ROS)和一氧化氮(NO)均可造成内耳某些病理变化。ROS的产生可导致包括各种耳毒性在内的病理改变。然而 ,关于氨基糖苷类的耳毒反应中 ,ROS和 NO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弄清庆大霉素 (GM)在内耳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的机制。为了证实 GM刺激后内耳特别是前庭感觉细胞是否产生 NO,我们使用了膜渗透性 4 ,5 -双乙酸二胺荧光素 (DAF- 2 DA) ,一种可渗入内耳细胞的脂类化合物 ,并被细胞内脂酶水解为二胺荧光素 (DAF-2 ) ,后者可与 NO反应生成三唑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ROS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9年9月~12月期间25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及15例正常皮肤标本中ROS的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P-AKT和内参GAPDH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ROS和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ROS定位于胆脂瘤和正常皮肤的细胞核,ROS在中耳胆脂瘤的平均荧光值(112.41±14.61)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皮肤的平均荧光值(15.23±1.97)(t=3.24,P<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胆脂瘤中P-AKT的平均灰度值(0.95±0.08)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中的平均灰度值(0.41±0.07)(t=2.04,P<0.05);在中耳胆脂瘤标本中,ROS与P-AKT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08,P<0.01)。结论中耳胆脂瘤组织中ROS和P-AKT均过度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且两者呈正相关,ROS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中耳胆脂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医学的发展为噪声性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机制的研究及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噪声暴露后,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耳蜗内累积,对毛细胞的死亡发挥着重要作用,耳蜗毛细胞坏死、凋亡的过程均有ROS参与。本文将噪声对耳蜗的影响、毛细胞的坏死和凋亡途径、耳蜗内ROS的来源及如何破坏耳蜗组织等进行综述,并对NIHL的治疗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对体外培养的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OS处理不同时间喉癌Hep-2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制作生长抑制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RT-PCR检测环氧化酶(COX-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ROS明显抑制人喉癌Hep-2的增殖,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ROS阻滞Hep-2细胞于G0/G1期,并呈典型的凋亡特征性的亚G1峰,S期和G2/M期比例下降,其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上升(P<0.05)。RT-PCR检测发现人喉癌Hep-2细胞COX-2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ROS对人喉癌Hep-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于G0/G1期和下调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800MHz手机电磁辐射(EMR)对SD大鼠听阈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辐射组、慢性及急性辐射组。慢性辐射组暴露于手机辐射源中每天1小时,连续48天;急性辐射组暴露于手机辐射源中连续48小时。辐射后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听力阈值;ELISA检测活性氧簇(ROS)含量;透射电镜(TEM)了解海马CA3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辐射后ABR无明显改变(P>0.05);ROS含量在急性辐射组中升高(P<0.05);TEM发现辐射暴露组海马CA3区出现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1800MHz电磁辐射不影响大鼠ABR阈值,但可导致ROS含量升高及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间歇性低氧小鼠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作用。 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UC组,n=12)、单纯间歇性低氧组(IH组,n=12)、低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1 mg/kg ROS+IH组,n=12)、中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3 mg/kg ROS+IH组,n=12)、高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9 mg/kg ROS+IH组,n=12),IH组及罗格列酮灌胃处理后的各组小鼠置于间歇性低氧舱内给予间断通气,每天8 h。干预4周后,实验动物分两批,一批使用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血清MDA及SOD浓度;另一批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结果 (1) 与UC组相比,IH组血清MDA浓度升高(P<0.05),SOD浓度降低(P<0.05);与IH组相比,罗格列酮处理后的各组MDA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SOD浓度升高(P<0.05)。(2) 水迷宫结果:与UC组相比,IH组水迷宫测试潜伏期延长、穿台次数减少、在平台象限所占时间百分比减小(P<0.05);与IH组相比,9 mg/kg ROS+IH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台次数增多、在平台象限所占时间百分比增大(P<0.05)。 结论 间歇性低氧能导致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改善间歇性低氧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活性氧 (R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活性水平 ,以探讨鼻咽癌患者体内自由基代谢状态及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Fenton反应显色法 ,黄嘌呤氧化酶法和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对 4 0例鼻咽癌患者 (鼻咽癌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血清中ROS、SOD和GSH PX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鼻咽癌组血清中ROS活性 [(11 32 7.835±4 83.777) /(U·ml-1) ]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2 6 2 .712± 5 2 5 .2 87) /(U·ml-1) ](P <0 .0 5 ) ,SOD和GSH PX活性[(76 .6 19± 2 2 .2 83) /(NU·ml-1) ,(98.6 5 3± 4 6 .374 ) /AU ]显著低于对照组 [(15 4 .6 0 3± 2 7.2 4 1) /(NU·ml-1) ,(30 7.872± 116 .2 75 ) /AU](P <0 .0 5 ) ;不同病理类型鼻咽癌患者血清中ROS、SOD和GSH PX活性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患者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 ,抗氧化损伤能力显著下降 ,给予抗氧化治疗有利于抑制鼻咽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鼻粘膜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还受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herve,NANC)的影响。这些NANC神经释放多种神经肽,如P物质(AP)、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分泌素释放肽(GRP)、血管活性肠肽(VIP)、氨基端为组氨酸、羧基端为蛋氨酸的肽(PHM)和氨基端为组氨酸、羧基端为异亮氨酸的肽(PHI)、神经肽Y(NPY)等,它们与经典的神经递质共存共释,在鼻粘膜超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早在1940年,Walter等最先合成了肾上腺素能制剂-氨基(烷基)吡啶,并意外地发现一种2-氨基(烷基)吡啶衍生物与组胺的药理学特性有相似之处。1年后,Hunt等通过动物实  相似文献   

11.
使用说明:1本索引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标引主题,并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2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止页。A癌氨癌,鳞状细胞p63与头颈部鳞癌(贾海英,王继群)(1):35头颈部鳞癌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韩瑞珠,周梁)(1):58趋化因子与头颈部鳞癌(郑传铭,葛荣明)(1):2125癌基因p63与头颈部鳞癌(贾海英,王继群)(1):35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α氨基羟甲基噁唑丙酸受体与听觉神经系统(钱敏飞,金晓杰,王家东)(6):329332氨基糖苷类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中毒(马静,李晓江,隋军,等)(6):362364B瘢半鼻变病铂瘢痕喉瘢痕…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聋是由于内耳与听皮层老化导致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氧化应激在老年性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损伤与活性氧(reae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释放相互促进,导致氧化应激以及后续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障碍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抗氧化剂在清除ROS、调节线粒体功能和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方面发挥作用,对于老年性聋的防治展现出巨大潜能。总结近年来氧化应激及后续细胞过程在老年性聋中的发病机制以及抗氧化剂延缓老年性聋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老年性聋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961delT/insC(n)突变与氨基甙类药物性耳聋的相关性.方法 对一个耳聋家系11个成员采集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进行听力学检查、表型分析,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mtDNA)全序列,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对发现的基因突变与耳聋表型进行分离分析.结果 参与研究的所有9例母系成员均检出mtDNA 961delT/insC(n)突变.有明确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的4例中只有2例耳聋患者,其中1例为用药之前出现的先天性聋,另1例为用药后38年出现的轻度耳聋.突变不与耳聋共分离.结论 本研究不支持mtDNA 961de1T/insC(n)突变是该家系耳聋的致病突变,mtDNA 961位点附近可能是一个多变异的区域,mtDNA 961delT/insC(n)可能是一个与氨基甙类药物性耳聋不明确相关的多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去乙酰化酶-1(SIRT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氧化应激的防护作用.方法 应用50 μmol/L H2O2与ARPE-19细胞孵育24 h诱导RPE产生氧化应激病理生理过程,观察细胞增殖及凋亡率、细胞活性氧水平(ROS), 氧化剂诱导RPE细胞衰老状况,了解氧化应激对RPE的损伤;进一步采用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SV)及抑制剂烟酰胺(NA)分别处理经H2O2干预的RPE细胞,观察SIRT1抗RPE氧化应激效果.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H2O2干预RPE后细胞增殖显著下降(P=0.020),凋亡率及内生ROS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3, P=0.040),细胞衰老水平显著升高(P=0.045);②NA可显著提高H2O2的毒性作用,降低RPE细胞增殖率(P=0.049),刺激凋亡(P=0.028),使ROS累积和衰老速度增加;③RSV具有显著的抗H2O2毒性作用;④RT-qPCR分析显示,SIRT1mRNA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氧化应激状况下SIRT1表达下调,表明SIRT1对氧化应激诱发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有显著的防护作用.适当提高SIRT1活性也许是延缓AMD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乙基西梭霉素(netilmicin,NTL)是新近问世的半合成氨基甙抗生素。作者用兔对NTL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与双去氧卡那霉素(DKB)、卡那霉素(KM)及了胶卡那霉素(AMK)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荛花酚诱导人鼻咽癌CNE细胞(简称CNE细胞)凋亡的效应,初步探索其与线粒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荛花酚作用于CNE细胞,MTT检测分析荛花酚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标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PARP、细胞色素C、Bax、Bcl-2)的表达。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结果荛花酚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CNE细胞的增殖,荛花酚处理诱导CNE细胞发生明显凋亡,Bax/Bcl-2比值增加,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caspase-3和caspase-9活化,PARP发生剪切。荛花酚还可诱导CNE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线粒体膜通透转运孔(PTP)开放,ROS含量升高。结论荛花酚可显著诱导CNE细胞的凋亡,机理与影响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螺旋器形态变化。 Nakai等(1976)认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双氢链霉素、卡那毒素及庆大霉素作用于螺旋器,严重损害可引起毛细胞的融合和消失,毛细胞变性(图38)。听毛改变最显著的是基底转的听毛,外毛细胞易受损害,但是,也有学者见到顶转的内毛细胞易受伤。在同一转外毛细胞中第一排外毛细胞较第二排,第三排外毛细胞易受损伤。毛细胞内结构变化是小皮板下溶酶体增加,并在胞质内出现无结构的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小空泡。  相似文献   

18.
片、caspase-3蛋白测定、酶活性测定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等方法 观察MnSOD基因在对抗内耳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外源性MnSOD基因的转染使得内耳MnSOD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得到了有效提升(P值均<0.05),减少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损伤后氧化应激导致的拟老化大鼠内耳细胞的凋亡.结论 外源性MnSOD基因能部分对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氧化应激对拟老化大鼠内耳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氨基甙耳中毒后鸡内耳功能恢复与解剖关系,应用透射电镜(STM)确定在听力康复中毛细胞再生的作用。小鸡80只分实验组(EA)53只,庆大霉素50mg/kg皮下注射每天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配糖体类药物通过胎盘向胎仔的耳蜗移行和分布情况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给妊娠动物以卡那霉素,对其向胎仔耳蜗移行的情况进行免疫组织学研究。实验分妊娠初期(30~35天)、中期(40~45天)、后期(55~60天)三组,每组各二只豚鼠。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由股静脉缓慢注入卡那霉素(KM)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