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C)正常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浓度对经皮穿刺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PCI术前测定血清hs-CRP浓度,术后随访9个月,期间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hs-CRP浓度正常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hs-CRP浓度增高组(P < 0.05)。结论 hs-CRP浓度水平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相关性,可作为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他汀治疗组在PCI前接受3~7d的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在PCI后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在PCI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相关炎性标记物的变化;并通过1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预后)的影响。结果他汀治疗组PCI后血肌钙蛋白T(TnT)升高与肌酸激酶MB(CK-MB)升高的发生率均为17.6%,低于对照组的24.5%和3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PCI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相似;随访1个月,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PCI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的安全性良好,并有潜在降低PCI后心肌损伤发生的可能;他汀类药物对PCI前后白细胞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进行分组,并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及对其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且随着该指标水平的升高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随之增高。结论 C反应蛋白是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一次与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支血管病变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行功能性血运重建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病人随机分为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一次PCI组(n=50)和分期PCI组(n=50),一次PCI组功能性血运重建一次PCI完成,分期PCI组分2次或2次以上PCI实现功能性血运重建。比较2组病人的PCI资料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分期PCI组相比,一次PCI组手术时间[(95±60)min比(170±82)min,P001]、住院时间[(34±26)d比(75±15)d,P=001]和住院费用[(44765±15265)元比(68861±19854)元,P=004]显著降低;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术后1年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支血管病变的病人行一次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安全有效,病人短期预后不劣于行分期PCI功能性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UAP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入院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每天20 mg,术前2~4 h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中剂量组:入院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每天40 mg,术前2~4 h口服阿托伐他汀钙40 mg;高剂量组:入院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每天60 mg,术前2~4 h口服阿托伐他汀钙60 mg。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48~72 h内接受PCI,观察各组PCI术前、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PCI术后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差异。结果 高剂量组术后24 h心肌肌钙蛋白I及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患者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3%、13%、0%,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0%比23%,P=0.005)。PCI术后随访30天,3组均无死亡及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结论 UAP患者择期PCI术前短期负荷阿托伐他汀钙每天60 mg可以显著降低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7.
选择72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其中血尿酸正常组44例,高血尿酸组28例。观察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高血尿酸组CRP显著高于正常组,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高于正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CRP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及冠脉支架植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13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95例,术前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按hs-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hs-CRP<3.0 mg/L)55例,B组(hs-CRP≥3.0 mg/L)84例,比较分析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术前血清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1);B组患者病变程度较A组严重(P<0.01),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是冠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预后的预测指标,提示冠脉病变程度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患者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的情况。分析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血清sTWEAK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的100例患者中,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4例,发生率为1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CI术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比较,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糖尿病率、白细胞计数、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多支血管病变比例、sTWEAK含量均增加,发病至PCI时间延长,使用替罗非班比例、血栓抽吸比例、治疗后TIMI分级均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CK-MB峰值、sTWEAK、使用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是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入院时血清sTWEAK预测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最佳截点为68.5 n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2.35%、71.43%。结论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血清sTWEAK增高对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脑钠尿肽和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03-2011-06收治的高血压心功能正常伴UAP患者186例,另入选同期收治的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手术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行PCI术的11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统计其血清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临床资料特点、PCI手术资料,记录围手术期MACE的发生情况,将患者按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结果 MACE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非MACE组明显降低(9.32±2.79μmpl/L比11.97±5.20μmpl/L;P0.01),以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围手术期MAC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子(RR=0.917,95%CI为0.867~0.970,P0.01)。结论高血清总胆红素是PCI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手术期MAC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探讨血清内脂素在预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步进行心电图、外周血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参数检测和常规身体检查后设正常对照组(25例)和冠心病组(78例);再将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24例);同时也将78例冠心病病例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4例)与多支病变(54例).比较组间外周血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评价两者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血清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内脂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多支病变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内脂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心病中有重要价值,它们在冠心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但两者无相关性;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还不能以内脂素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高敏CRP(hs-CRP)衡量]的变化,以及其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56例PC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稳定型心绞痛17例,心肌梗死4例)手术前及术后24h的PAPP-A、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CRP浓度,随访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并计算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分析手术前后PAPP-A和CRP水平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经PCI均成功,成功率100%;PCI后PAPP-A较术前高(P<0·05);且PCI前后的PAPP-A水平与CRP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而与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无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内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PAPP-A及CRP水平较无心血管事件组高(P<0·01及P<0·05);PCI后6个月内有再狭窄的患者PAPP-A及CRP水平较无再狭窄的患者高((P<0·05及P<0·01),且PAPP-A及CRP与PCI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r=0.70,P<0·01及r=0.71,P<0·01)。结论PCI后可导致体内PAPP-A与CRP合成增加,并在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可降解涂层与不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循环与局部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方法 连续入选118例接受PCI治疗植入1枚支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不可降解涂层组(n=65)和可降解涂层组(n=53).于术前、术后即刻、48 h、7天及9月时抽取静脉血,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9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以微导管抽取冠状动脉局部血液,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 两组基本临床资料、PCI术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即刻支架局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48 h和7天循环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两组间比较,PCI术前、术后即刻、48 h、7天和9月时循环及局部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可降解涂层与不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术后循环与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拟行急诊PCI治疗的10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2例,C组38例。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术后24、72 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3组患者入院和术后24 h 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72 h hs CRP明显升高(P<0.05)。术前3组CK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纽比较,B组、C组术后CK、CK-MB明显升高,ST段回落均值及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B组、C组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9.4%和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抑制STEMI患者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hs-CRP和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不同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分为20mg组、40mg组和80mg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80mg组血脂指标、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20mg组和4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反应,减少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随剂量增加该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脑钠肽、和肽素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脑钠肽、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而高敏C反应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5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30例,所有病人都给予介入治疗,观察介入前后心功能与hs-CRP变化情况,同时进行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随访调查。将冠心病病人根据PCI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为A组(CRP≥3 mg/L)与B组(CRP3 mg/L)。结果所有病人都介入成功,介入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高于介入后1个月,且都明显高于介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7 d病人的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介入后3 d,同时都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病人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4例,总发生率为10.8%;A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高于B组(P0.05);并且A组介入后1个月与介入后3个月的LVEF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前hs-CRP水平对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于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心内科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治疗9~15个月,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9~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再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血管性死亡;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患者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他血清学指标,对造影结果进行Jenkins评分.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两组Jenkin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4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正相关和肌钙蛋白Ⅰ存在直线关系,Jenkins评分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肌钙蛋白Ⅰ及高密度脂蛋白存在直线关系.结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并进而可能成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