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因左额部包块5年,间歇性头痛2个月来诊.查体:神清,语明,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3.0 cm×2.5cm圆形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活动,局部头皮无红肿,轻度压痛.头颅CT见左额骨限局性向外突出稍低密度影,骨窗扫描见病灶呈类圆形混合密度,内板完整,外板扩张有破坏,病灶有完整边界,其内有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2).临床诊断:左额骨海绵状血管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额瓣开颅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一期钛网修补术.术中见左额骨暗红色肿物直径约2.5 cm,凸出颅骨表面约0.5 cm,边界清楚,血供丰富.围绕病灶周边1.0 cm完整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未侵袭颅骨内板,未见肉芽肿样组织.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因左额部包块5年,间歇性头痛2个月来诊.查体:神清,语明,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3.0 cm×2.5cm圆形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活动,局部头皮无红肿,轻度压痛.头颅CT见左额骨限局性向外突出稍低密度影,骨窗扫描见病灶呈类圆形混合密度,内板完整,外板扩张有破坏,病灶有完整边界,其内有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2).临床诊断:左额骨海绵状血管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额瓣开颅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一期钛网修补术.术中见左额骨暗红色肿物直径约2.5 cm,凸出颅骨表面约0.5 cm,边界清楚,血供丰富.围绕病灶周边1.0 cm完整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未侵袭颅骨内板,未见肉芽肿样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表现。方法对左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讨论影像表现。结果本例因发现头部肿物10余年,近1周出现间断性头痛入院。行颅骨X线检查见自肿瘤中心向四周边缘放射状分布的骨针;颅骨CT检查示板障呈边界清楚的膨胀性骨破坏区,内有放射状骨嵴骨性间隔,放射状骨针与颅板垂直;颅骨MRI检查表现为T1WI和T2WI高信号,其内可见放射针状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呈非均匀强化。综合影像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顶骨良性骨肿瘤,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颅骨血管瘤临床少见,综合分析影像学资料对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是少见的肿瘤,占全部骨肿瘤的0.7%,好发于脊椎。颅盖骨血管瘤占全部骨肿瘤的0.2%,好发于顶骨,其次是额骨;多为单发,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病程发展缓慢,呈质硬无活动的非炎性肿块。作临床上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章超  廖平 《华西医学》1996,11(1):69-70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易章超,廖平,游潮,杨开勇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angioma简称CA)属于血管畸形的一种,由扩张的血窦构成。[1,2]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但脑室内实属少见,本院共收治4例,且均经...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3岁,于2020年10月16日4:00睡眠时家属发现其大喊大叫、四肢抽搐、牙关紧咬、呕吐白沫、眼球上翻,患者自诉当时意识丧失,过程不能回忆,随后送至当地医院并给予抗癫痫等对症治疗,17日上午患者意识恢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症状,18日患者症状好转,并于琼海市人民医院行颅脑MRI检查提示:左侧脑室三角区占位性病变.后于2020年10月22日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就诊.目前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力下降,余未见异常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一例鞍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结合既往国内外报道,帮助神经外科医师术前对该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方法总结本病例及国内外文献中报道过的鞍内海绵状血管瘤,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包括不同入路和术后辅助伽马刀等放射治疗的结果。结果 CT显示鞍区偏左侧可见葫芦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内部密度欠均匀,边缘弧形钙化。垂体MRI显示鞍内及鞍旁可见团块状等T1、长T2信号,病变向左包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蝶鞍骨质破坏,累及左侧颞叶,向上压迫视交叉,大小为55.8 mm×40.5 mm×37.6 mm;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均匀强化。术中切除组织免疫组化:F8(+),CD34(+),CD31(+),诊断为鞍内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者头痛、头晕较术前明显好转,随访6年,复查头MRI、CT无复发,无新增症状,左眼上眼睑下垂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应该尽量做到准确诊断,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一般手术很难将其大部分切除,治疗可采用不同术式,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 ,2 4岁 ,孕 3产 0 ,因停经 38周 ,腹阵痛伴见红 1天于1998年 7月 30日入院 ,孕期无阴道流血 ,既往月经规律。查体 :一般情况好 ,血压 112 /75mmHg ,心肺无异常 ,腹部呈孕性隆起。产检 :宫高 34cm ,腹围 90cm ,LAS ,胎心音 14 0次 /分 ,规则。B超检查 :胎儿双顶径 9.4cm ,LAS。胎盘Ⅲ级 ,羊水池 5cm ,血Rt :Hb 82g/L ,RBC 3.0× 10 12 /L ,BLT 10 0× 10 9/L ,WBC 5 .6×10 9/L。BT 1min ,CT 1/2min。诊断 :孕 38周 ,G3 P0 ,初产臀位 ,分娩先兆。同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9岁。2010年7月13日因右侧髂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入院就诊。该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右侧髂髋部疼痛并逐渐加重,跛行。近1个月明显加重,出现静息痛。入院后行X线骨盆平片检查示:右侧髂骨翼外侧见一椭圆形骨质低密度区,其边缘骨质硬化,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及静脉石(见封2图1)。MRI检查示:右侧髂骨翼外侧见类椭圆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清晰,临近骨质硬化,肌肉体积略变小(见封2图2~4)。诊断右髂骨血管瘤。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8岁,咳嗽、咳痰2周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前纵隔内邻近心脏见约7.0cm×5.1cm×6.5cm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光整,形态欠规则,病灶内见散在点状钙化影,CT值约35HU(图1A),增强呈轻度强化,动脉期CT值约40HU(图1B),静脉期CT值约48HU(图1C)。考虑为前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5岁,全身乏力1年、活动后胸闷1个月.患者30年前曾患\"右侧胸膜炎\".入院检查:X线示:心影增大,呈怪异型,左心缘区见一块状不规则密度增高影;意见:缩窄性心包炎.  相似文献   

12.
卵巢海绵状血管瘤罕见,作诊治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CT、MRI及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做MRI检查,9例并作了MRI增强扫描;11例同时曾做CT检查,3例增强CT扫描;曾同时5例作CTA/MRA+DSA检查,7例曾作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对各例的CT、MRI及DSA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为稍高密度或高密度影;MRI中T1WI大部分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环围绕的桑葚状混杂信号灶,大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带;CT和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CTA/MRA/DSA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在影像学诊断时,应综合CT、MRI及DSA的表现,其影像学的表现对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女,29岁。因眩晕伴恶心、呕吐1月余,加重7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发热、咽痛、流涕,3天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无其他伴随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阳性体征仅有双眼向左侧凝视及水平眼震,头颅CT未见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正常,诊断为前庭神经元炎、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13岁 ,学生。因反复咯血 5年 ,再发半年 ,加剧 4天于 2 0 0 1年 6月 11日入院。 5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咯血数口 ,色鲜红 ,不伴咳嗽、咳黄脓痰 ,发热等 ,每月发作 1~ 2次 ,可自愈 ,未进一步诊治。近半年来咯血频繁 ,每天晨起咯血数口。入院前 4天咯血达 10余口。否认结核病接触史 ,否认生食鱼、牛、羊肉史。入院查体 :T 36 .8℃ ,P 90次 /分 ,R 2 0次 /分 ,BP99 .8/5 4.8mmHg。生长发育正常 ,营养差 ,贫血貌。左肺中下野语颤消失 ,叩诊音浊 ,呼吸音微弱。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 :Hb 6 6g/L ,RBC 2 .…  相似文献   

16.
食管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51岁,主因\"吞咽困难伴疼痛1个月\"就诊.该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吞咽困难伴有疼痛,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胃镜检查:距门齿32 cm处可见一隆起性病变,大小约1.5 cm×1.5 cm×3.0 cm,条状,表面光滑,周边黏膜光滑.  相似文献   

17.
者男,27岁,因右额顶部无痛性肿物5个月入院。患者除局部沉重、膨胀感外无其他不适,2年前患处有软组织挫伤史。查体:青年男性,五官端正。右额顶局部头皮呈青紫色,头皮下扪及一可压缩的软性肿物,约5 cm×3 cm大小,无搏动,边界不清楚,质软有弹性感,活动度小,无血管杂音和触痛,局部颅骨触及一凹陷。  相似文献   

18.
肺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农民。因查体发现右肺上叶肿物入院。X线胸片示右肺上叶尖段一3.5cm×3.5cm大小圆形肿物,无明显分叶及毛刺,边界清,纵隔影不宽,肺门无肿大淋巴结。胸部 CT示右肺上叶尖段一 3.5cm×3.5cm大小类圆形肿物,质地均匀,边界清,CT值约30~55Hu,强化较差,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患者无其他不适,查体无异常。2000年1月27日在全麻下经右胸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尖段肺实质内,表面肺组织无“凹脐”样变,肿瘤质地柔软,边界尚清,支气管旁、肺门、纵隔未见肿大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2岁,左上腹不适1周余,伴疼痛,间断发作来院就诊.B超示:脾略大,其内可见多个弥漫性强回声,血流丰富,肝、胆、胰、肾未见异常.CT平扫可见脾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影,边缘不清,脾略大(图1).因碘过敏实验强阳性,故放弃CT增强扫描.印象:考虑脾多发淋巴管瘤可能.手术病理报告:脾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图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机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3例经B超、CT、MRI及血管造影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作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栓塞剂为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明胶海绵。结果栓塞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1例瘤体直径缩小50%以上,8例瘤体直径缩小30%~50%,4例瘤体直径缩小20%以上。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不仅可以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还可克服手术治疗的一些不足,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损伤轻、费用低、危险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