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雷公藤多甙和白细胞介素-1 0对人树突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和CD80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 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10对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CD80表达及IL-12p40转发洋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DC,细胞表面HLA-DR和CD8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12p40转录和分泌分别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ELISA法。结果:雷公藤多甙(5-20ug/ml)、IL-10(50-200ng/ml)能下调DC表面HLA-DR和CD80的表达,同时雷公藤多甙、IL-10能抑制DC内IL-2p40mRNA的转录和分泌。结论:雷公藤多甙、IL-10能通过抑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而干扰DC的成熟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白细胞介素-10对人树突状细胞表型及致炎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致炎细胞因子IL-12分泌的影响,探讨IL-10对DC炎性成熟过程中的负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SCF、GM-CSF、TGF-β、Flt-3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细胞成熟中用重组人IL-10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RT-PCR检测IL-12 p35、p40mRNA表达;ELISA法测定IL-12 p70分泌的含量。结果 IL-10可下调成熟中DC表面CD11c、CD83、CD80和CD86的表达,同时可抑制DC内IL.12p35、p40mRNA的转录和IL-12p70的分泌。结论 IL-10可抑制DC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和致炎细胞因子的合成,提示其不仅可调抑DC的递呈抗原功能,且参与了炎症局部微环境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多甙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GTW)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D)增殖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雷公藤(TW)致女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以SD大鼠OB增殖为模型,分离新生SD大鼠头盖骨OB,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GTW〈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GTW在体外对OB的作用和效价。结果 培养3d,GTW1μg/ml起显著抑制OB增殖;培养4dGTW0.1μg/ml起显著抑制OB增殖。药物对OB增殖的抑制程度与其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GTW)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增殖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雷公藤(TW)致女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以SD大鼠OB增殖为模型,分离新生SD大鼠头盖骨OB,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GTW,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GTW在体外对OB增殖的作用和效价。结果 培养2d,GTW1μg/ml起显著抑制OB增殖(P<0.01);培养4d,GTW0.1μg/ml起显著抑制OB增殖(P<0.05)。药物对OB增殖的抑制程度与其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GTW显著抑制OB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TW对OB的直接抑制作用,是其导致药物性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雷公藤多甙 (T1 1 )是由雷公藤多甙中提取的一组混合甙 ,近年来对其单体成分的大量实验、临床研究表明 ,T1 1 作用于细胞免疫的各个环节 ,影响 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凋亡 ,对部分抗原递呈细胞起双向调节作用 ,使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 10对DC内IL 12p40和DC CK1转录的影响。方法 :通过GM CSF、IL 4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 ,IL 12p40和DC衍生的趋化因子 1(DC CK1)转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结果 :通过GM CSF、IL 4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可以获得成熟功能性DC ,雷公藤多甙和IL 10能抑制DC内IL 12p40mRNA的转录 ,但对DC CK1mRNA的转录无明显影响。结论 :雷公藤多甙、IL 10可能通过抑制IL 12p40mR NA的转录而干扰DC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病理学和细胞因子角度观察雷公藤多甙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制成UC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分别以雷公藤多甙栓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栓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和测定大鼠血清TNF-a和IL-8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中TNF-a和IL-8的水平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及调节免疫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周泠;周必英;唐文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7):751-755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2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复合法制作UC大鼠模型。于造模第19天,随机处死正常对照鼠和模型鼠各2只,确定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对照组、肝素治疗对照组、雷公藤多甙低剂量组、雷公藤多甙中剂量组、雷公藤多甙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给药物,肝素治疗对照组尾静脉注射肝素钠50U/100g,雷公藤多甙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37.5mg/kg、75mg/kg和150mg/kg,连续给药15d。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一部分枸橼酸钠抗凝,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另一部分(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EDTA)抗凝,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大鼠血小板(platelet,PLT)数量。同时剖杀大鼠取结肠,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PT和APTT,雷公藤多甙低[(7.18±0.22)s,(17.89±0.26)s]、中[(7.44±0.16)s,(19.87±0.46)s]和高[(7.72±0.13)s,(22.87±1.19)s]剂量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8.75±0.16)s,(24.79±0.77)s](P<0.05),高于模型对照组[(6.51±0.27)s,(16.82±0.42)s](P<0.05)。FIB和PLT,雷公藤多甙低[(2.39±0.12)g/L,(1050.20±28.42)×109/L]、中[(2.33±0.12)g/L,(969.60±15.36)×109/L]和高[(1.91±0.06)g/L,(907.60±14.59)×109/L]剂量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69±0.12)g/L,(840.80±26.67)×109/L](P<0.05),低于模型对照组[(3.12±0.44)g/L,(1224.80±75.06)×109/L](P<0.05)。雷公藤多甙各剂量组结肠组织炎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和溃疡形成分级均明显降低。结论:雷公藤多甙能延长UC大鼠PT、APTT,降低FIB、PLT,从而减轻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性IL-10对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c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应用GM-CSF IL-4 TNF-α体系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来源的DCs,同时在该体系中加入与SLE患者血清浓度相当的外源性IL-10(30 pg/m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表型(CD14、CD11c、CD1a、HLA-DR、CD80、CD86和CD83),CCK-8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s分泌IL-12p40、IL-10和INF-γ水平。结果:30 pg/ml的外源性IL-10可使单核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e derived-DCs,MDDCs)HLA-DR、CD80、CD86和CD83的表达以及IL-12p40和IFN-γ的分泌水平受到抑制,并使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DCs产生了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IL-10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7(Toll like receptor 7,TLR7)激动剂Imiquimod 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转染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mDC)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转染IL-10至小鼠mDC,TLR7激动剂Imiquimod刺激48 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MHCⅡ?CD80?CD86及FasL等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产生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IL-10抑制mDC表达MHCⅡ?CD80?CD86分子,降低其分泌IL-6?TNF-α,促进其表达FasL,而TLR7激动剂刺激增加了IL-10转染mDC表达MHCⅡ?CD80?CD86分子,促进其产生IL-6?TNF-α,抑制FasL表达?结论:TLR7激动剂可逆转IL-10诱发的DC免疫应答低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对正常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相关膜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采用GM-CSF IL-4方案诱导分化形成DCs,在此过程中加入不同IL-10水平的SLE患者血清或混有IL-10中和抗体的SLE患者血清,联合培养7天后收集细胞,经形态学鉴定,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LA-DR、CD80、CD86的表达。结果:在SLE血清的作用下,DCs的HLA-DR、CD80的表达下调,CD86表达不受影响;中和SLE血清中的IL-10后,HLA-DR、CD80表达能够恢复。其前体细胞单核细胞的HLA-DR、CD80的表达也可被SLE血清下调,用中和抗体中和IL-10后,其表达可部分恢复。结论:高IL-10水平的SLE血清能够抑制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0的表达,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段IL-18, IL-1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复制食饵性AS早期模型,用药组灌胃辛伐他汀。造模给药4周后,用RT-PCR方法观察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段病理变化及IL-18,IL-10 mRNA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组AS主动脉硬化段IL-18 mRNA的表达降低,IL-10 mR-NA的表达增加,动脉硬化的进程被阻止。结论辛伐他汀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提高AS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26例IL-10及IL-12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美芬 刘晓华 姜玉章 王慧娟 杨晓帆 季晓辉 XING Mei-fen LIU Xiao-hu JIANG Yu-zhang WANG Hui-juan YANG Xiao-fan JI Xiao-hui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283-287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白细胞介素(IL)-10、IL-12异常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IL-10对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取26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18例志愿者的外周血(PBMCs),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上清中IL-10、IL-12水平;在SLE患者及正常对照PBMCs中分别加入正常人血清、SLE血清、SLE血清 IL-10抗体,PHA刺激培养24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PBMCs培养上清中自发产生和PHA刺激诱生的IL-10及IL-12P40水平均异常增高。然而仅血清IL-10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但血清IL-12P40水平、PBMCs培养上清自发产生的及PHA刺激诱生的IL-12P40水平均与SLEDAI呈正相关。尽管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IL-12P40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水平呈正相关,但体外实验时,在PBMCs培养中,加入SLE血清,可显著抑制IL-12的产生,采用IL-10抗体中和掉SLE血清中的IL-10后,正常人或SLE患者的PBMCs培养上清中IL-12可明显增多。结论:SLE患者IL-10及IL-12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且血清水平与SLE活动性正相关;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SLE血清中IL-10可明显抑制IL-12的分泌,但在细胞因子网络环境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免疫效应。方法:RT-PCR克隆大鼠IL-10基因并构建逆转录病毒pLNCX-IL-10,转染大鼠BM-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IL-10基因修饰的BM-MSCs(BM-MSCsIL-10)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CCK-8法检测BM-MSCsIL-10及其培养上清液对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BM-MSCsIL-10能明显减少CD4 T,降低CD4 /CD8 比值,比BM-MSCs作用明显(P<0.05);BM-MSCsIL-10及其培养上清液比BM-MSCs更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结论:IL-10基因修饰能增强BM-MSCs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百胶囊对肺结核病小鼠血清IL-2和IL-10的作用,为三百胶囊治疗肺结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动物用结核杆菌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抗痨药物组、三百胶囊小剂量组和三百胶囊大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除模型组外,分别给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三百胶囊以及生理盐水灌胃28 d,用ELISA法检测实验小鼠血清IL-2和IL-10的改变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百胶囊小剂量组、三百胶囊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L-2含量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三百胶囊有调节肺结核病小鼠血清IL-2和IL-10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病理学和细胞因子角度观察雷公藤多甙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 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制成UC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分别以雷公藤多甙栓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栓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和测定大鼠血清TNF-a和IL-8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中TNF-a和IL-8的水平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及调节免疫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10、IL-1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5例子宫内膜癌、15例良性子宫疾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清中IL-10、IL-17的表达,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ABC)免疫组织化学 (IHC)染色法分别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IL-10、IL-17的表达,IPP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目的蛋白的积分光密度 (IOD)值,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及组织IL-10的IOD值均高于良性子宫疾病患者 (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及组织IL-17 IOD值与良性子宫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ⅠB~Ⅱ期、G2~G3级、有肌层浸润、有脉管癌栓者高于ⅠA期、G1级、无肌层浸润、无脉管癌栓者 (P<0.05),各组织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在ⅠB~Ⅱ期、有肌层浸润、有脉管癌栓者低于ⅠA期、无肌层浸润、无脉管癌栓者 (P<0.05),在细胞分级、组织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的过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抑制IL-10的表达可能解除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IL-17的低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促进IL-17的表达可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