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雾化吸入爱喘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观察雾化吸入爱喘乐(溴化异丙托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尤其是气道阻力的影响,对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组和吸入生理盐水组,雾化吸入前,二组临床资料和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大致相同(P>005)。结果: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0.025%2ml)者60分钟后各项肺功能指标(FVC、FEV1、FEF25%~75%、PEFR)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001),尤其是气道阻力(Raw、Gaw、sRaw、sGaw)明显降低(P<001)。吸入生理盐水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无改变(P>005)。  相似文献   

2.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共296例和40例健康人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IgE抗体。并观察了其中30例患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4周前后上述指标和肺功能变化。结果: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血Eos计数,血清ECP、TIgE、sIgE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均为P<001)。治疗前、后血Eos、ECP和肺功能(FEV1、PEF、Raw、sGaw等)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过敏性哮喘发作期病人Eos与ECP水平变化呈高度正相关(ρ=0721,P<001),而Eos、ECP分别与FEV1%呈高度负相关(ρ=-0782,ρ=-0695;P均<001)。结论:血清ECP水平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监测及指导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 研究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 C( P K C) 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气流受限程度的关系。方法 从18 例哮喘患者和6 名正常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和纯化淋巴细胞胞浆及胞膜部分 P K C, 然后采用同位素γ32 P A T P 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它们的活性。结果 (1) 哮喘患者淋巴细胞 P K C 的总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01) ,胞膜 P K C 的活性明显升高( P< 005) ,各哮喘组胞膜部分 P K C 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体外实验表明,(1) 乙酰甲胆碱组(5 例) 或组胺组(5 例) 均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胞浆 P K C 的转位( P< 005) ,从而激活 P K C;(2) 淋巴细胞 P K C的总活性与患者气流受限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P K C 的总活性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 E V1 占预计值% ) 呈显著负相关(r= - 073 , P< 0001 ,18 例) ; 与气道峰值流速( P E F) 呈显著负相关(r= - 062 , P< 001 ,18 例) ;与50 % 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⒒ V50)呈显著负相关(r= - 063 , P< 0  相似文献   

4.
强迫振荡肺功能测定新技术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强迫振荡肺功能测定在正常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纤维化等患者中气道阻力和相位角的变化规律以及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Custovitm强迫振荡设备,测定各患者组气道阻力和相位角,然后分别和正常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哮喘患者吸入间羟舒喘宁前、后气道阻力改善率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流速容量(FV)曲线测定改善率比较。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哮喘组气道阻力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显著频率依赖性(P<0.05);各病种组相位角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肺纤维化患者仅表现为相位角降低;哮喘患者吸入间羟舒喘宁后气道阻力改善率与FEV1和FV曲线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迫振荡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性测定气道阻力与相位角的新方法,适用于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且对哮喘的用药观察优于传统肺功能测定。  相似文献   

5.
黄芪党参甘草等中药降低气道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探讨黄芪、党参、甘草等中药降低气道反应性的作用。方法对28例哮喘患者治疗前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峰呼气流速(PEF),并用乙酰甲胆碱(Mch)累积量0.033μmol和1.98μmol进行激发试验,用黄芪、党参、甘草等中药治疗6周后,再次测定这组患者的三项指标,然后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黄芪、党参、甘草等治疗后,FVC显著增加(34±02~35±02L,P<0.05),且FEV1(23±01~26±01)、PEF(49±03~53±03)的增加均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黄芪、党参、甘草等中药能够降低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6mRNA表达与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的关系。方法对12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8例缓解期患者及9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及ECP和FEV1%。结果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1),而缓解期患者无明显升高。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ECP呈中度正相关(r=0679,P<001),而与FEV1%呈中度负相关(r=-0589,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PBMC中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其气道炎症程度与IL6基因转录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IL2R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ELISA法动态检测113例乙型肝炎及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水平,另选3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以q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微机处理,POMS200版).结果各型乙型肝炎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001),其顺序依次为:HCC>CSH>CH(II)>LC>CH(II)>AH>CH(I)>NC.HCC组sIL2R均值达正常值的2倍以上,且与CH(I),CH(I),AH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及<005);CH(II)组显著高于CH(I)组(P<001).HBeAg阳性组及HBVDNA阳性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sIL2R是监测乙型肝炎病情、HBV复制及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一项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急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产ASTOGAPHTCK6000CV气道反应测定仪,以乙酰甲胆碱为气道激发剂,观察60例支气管哮喘、5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及37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反应性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气道激发试验均为阳性,哮喘病人的气道反应阈值(Dmin)低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P<005)。急性支气管炎病人中,气道激发试验33例阴性,占89%,4例阳性,占11%。4例阳性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反应性曲线与哮喘组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明显不同,其Dmin也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005)。结论气道反应性测定对于不同类型哮喘及急性支气管炎的鉴别和指导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34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脑脊液(CSF)中心钠素(ANF)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脑外伤后48小时和6~10天CSF中ANF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01);AV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伤后2~3周CSF中AN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VP水平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losgowcomascale(GCS)≤8分者CSF中AVP含量高于GCS>8分者(P<0.05);CSF压力≥1.96kPa者AVP含量高于CSF压力<1.96kPa者(P<0.05)。ANF的含量变化与GCS计分和CSF压力无关,提示ANF和AVP可能参与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ANF的分泌减少与AVP的释放增加可能是导致脑外伤后继发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和呼吸生理学方法系统观察正常组和哮喘组豚鼠各项指标。结果(1)哮喘组豚鼠肺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和肺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2)哮喘组豚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可溶性ICAM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血清和BALF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3)哮喘组豚鼠肺组织(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ICAM1和IL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CAM1、P选择素、IL8、ECP参与介导了哮喘气道炎症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哮喘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哮喘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区别。方法对20例60岁以后发生哮喘的患者(晚发老年哮喘)和15例60岁以前发生哮喘的患者(早发老年哮喘)与16例60岁以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全部患者进行肺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晚发老年哮喘临床特征如下:(1)肺功能下降严重,吸入喘乐宁气雾剂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改善率明显高于慢性支气管炎组(P<005);(2)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显著高于慢性支气管炎组(P<005);(3)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慢性支气管炎组(P<005)。结论(1)晚发老年哮喘患者肺功能损伤严重,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FEV10可获较大改善;(2)晚发老年哮喘患者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气道炎症及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痰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可用于老年人哮喘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慢性干咳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即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吗?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评价气道反应性测定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4例慢性干咳患者经气道反应性测定后,分为咳嗽气道高反应阳性组(CBH-P组)35例,咳嗽气道高反应阴性组(CBH-N组)33例。观察常规肺功能、抗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IgE水平、泼尼松试验阳性率并随访2年后发展成典型哮喘例数。结果35例CBH-P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为74±10(P<0.01),33例CBH-N组为83±10(P<0.05)。抗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CBH-P组为51%,CBH-N组为12%;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BH-P组为0.5±0.1×109/L,CBH-N组为0.3±0.1×109/L;泼尼松试验阳性率CBH-P组为83%,CBH-N组为15%。随访2年后发展成典型哮喘例数中CBH-P组有16例发展成典型哮喘。在CBH-P组中发展成典型哮喘与未发展成典型哮喘患者在皮肤抗原点刺试验阳性率、常规肺功能、反应阈值(Dmin)及致喘阈值(Dcw/Dmin)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气道反应性测定是诊断CVA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诊断标准,还应结合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呋塞米(速尿)吸入对老年人慢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老年慢性哮喘患者分别给予速尿(A组)、速尿+溴化异丙托品(B组)和溴化异丙托品(C组)治疗,每组各24例,并与60例非老年慢性哮喘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吸入前后测肺功能〔最大肺活量(FVC)、一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R)〕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老年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A、B、C组分别为75%、92%、67%。肺功能和T细胞亚群改变:A组FEV1和CD4吸入前后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肺功能指标和CD4、CD8、CD4/CD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0001);C组除PEFR有显著变化(P<005)外,余项也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非老年组的疗效与老年组疗效基本相同。结论速尿吸入对老年人慢性哮喘有防治作用,特别是速尿+溴化异丙托品联合吸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VA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作者就开腹阑尾切除术(OA)100例(A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50例(B组)与VAA100例(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未使用止痛剂例数及百分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输液天数、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输液天数及住院天数均明显长于B,C两组(P<005,P<005);B,C两组间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A组手术并发症9例,其中切口感染6例,肠粘连3例;B,C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B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A,C两组(¥3700±500vs¥1200±300,P<001;¥3700±500vs¥1500±200,P<001);A,C两组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优于开腹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探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AUVIB)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辅助治疗的机理,对48例肺心病患者AUVIB治疗前后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以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SOD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GSH-Px与CAT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AUVIB辅助治疗后,GSH-Px与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说明AUVIB能提高肺心病患者血液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酮症(DK)及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DK或DKA患者99例,其中ALT及AST均异常升高11例(A组),单项ALT异常升高13例(B组),肝功能正常75例(C组),对以上各组患者的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素氮(BUN)、血糖(BG)和血浆渗透压(OSM)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的CO2CP明显低于C组(P<001,t=633和t=643),而BUN则明显升高(P<001,t=361,AvsC;P<001,t=435,BvsC),A组的BG(P<005,t=284)和血浆OSM(P<005,t=310)水平也显著高于C组,而B组患者的BG及血浆OSM与C组比较无差异;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CO2CP明显降低(P<002,t=271),BG(P<005,t=289)和血浆OSM(P<005,t=236)明显升高.此外,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5,χ2=438).结论酸中毒和脱水是导致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患者肝损害的重要因素,酸中毒及脱水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 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 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IL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膜滤过和放射免疫法检测11例结节病、7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和8名健康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CF活性及TNFα水平。结果7例IPF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203±44cels/10HP、117±29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83±45cels/10HP、65±14ng/L、P<0.01);11例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186±50cels/10HP、12±3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P<0.01)。IPF组BALF中NCF、TNFα均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89,P<0.01,TNFα:r=0.86,P<0.05),结节病组BALF中NCF、TNFα均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78,P<0.01;TNFα:r=0.73,P<0.01)。结论IPF和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水平可做为肺泡炎活动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心钠素和精氨酸加压素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人血浆心钠素(ANP)及精氨酸加压素(AVP)的浓度。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ANP和AV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血透后血压正常组随着透析、超滤,血浆ANP和AVP浓度下降,但高血压组AVP水平明显增高,并与血压上升、血钠改变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78,P<0.01;r=0.63,P<0.05)。提示血透患者高血压发病除与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