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不同转移力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以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系及其高转移株ACC-M作为研究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MP-1在ACC-M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ACC-2细胞。结论:MMP-1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涎腺疾病     
热化疗对颌面部鳞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表达失衡与涎腺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关系,细胞外基质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顺铂诱导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 (LIFR)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 2及其肺高转移株ACC M作为研究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模型 ,应用RT 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IFR的表达。结果 :RT PCR检测表明LIFRmRNA在肺高转移细胞株ACC M细胞中的表达低于在ACC 2细胞中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表明LIFR蛋白在ACC M细胞中表达降低。结论 :LIF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PPARγ是否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肺转移转移相关。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LM)及肺低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系中PPARγ蛋白表达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PPARγ蛋白及mRNA在SACC-LM细胞系及SACC-83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与SACC-83细胞系相比,SACC-LM细胞系中PPARγ蛋白较高表达,并且SACC-LM细胞系中PPARγmRNA表达水平是SACC-83细胞中表达水平的4.346939倍(P〈0.01)。结论 PPARγ在SACC肺高低转移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初步证实PPARγ在SACC远处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BB-94抑制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金属蛋白酶抑制剂BB-94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用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比了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salivary adenoid carcinoma lung metastasis,SACC-LM)与低转移的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中蛋白激酶CK2-β的活性,探讨蛋白激酶CK2-β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肺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p16基因缺失、突变及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中的缺失和突变等结构变化及其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ACC- 2和高转移细胞克隆 ACC- M进行 p16基因缺失、突变的检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16基因在细胞株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ACC- 2检测 p16基因阳性 ,高转移细胞克隆 ACC- M缺失 ,两个细胞克隆均无点突变 ,ACC- 2的p16蛋白表达阳性 ,而 ACC- M蛋白表达阴性。结论  p16基因在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克隆中的缺失 ,表明 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演进和转移中具有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对I型胶原的侵袭能力,本实验利用鼠尾胶原作培养基,接种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和高转移细胞株ACCM,以研究其侵袭能力。结果发现,肿瘤细胞紧密粘附胶原上,部分形成单层或复层,高转移细胞(ACCM)形成侵袭灶,并形成类似腺管样结构,说明高转移细胞株对I型胶原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RD抗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精氨酸 天冬氨酸 (RD)抗涎腺腺样囊性癌 (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 ,SACC)转移的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RD对SACC LM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粘连的影响 ,用改良Boydenchamber方法观察RD对SACC细胞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以及趋化运动能力的作用。结果 RD在 5mg/L时能抑制SACC LM与细胞及纤维粘连蛋白的粘附 ,而对SACC LM与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无明显作用。RD在 1、5、2 5mg/L时能明显抑制SACC LM对人工基底膜的侵袭。RD在2 5mg/L时能抑制SACC LM的趋化运动。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RD有抗SACC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对I型胶原的侵袭能力,本实验利用鼠尾胶原作培养基,接种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和高转移细胞株ACC-M,以研究其侵袭能力。结果发现,肿瘤细胞紧密粘附胶斫,部分形成单层或复层,高转移细胞(ACC-M)形成侵袭灶,并形成类似腺管结构,说明高转移细胞株对I型胶原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患者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金属硫因蛋白(meta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影响SACC局部复发的因素太多,以上各指标均不能独立判断SACC的局部复发情况;nm23和Cath-D与SACC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表明nm23和Cath-D在SACC远处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测SACC远处转移的两项独立指标;临床分期与SACC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分期可作为一项独立作用的指标来评价SA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组织蛋白酶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法分析52例SACC的Cath-D表达,并统计学分析Cath-D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Cath-D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金属硫因蛋白(metal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 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5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50例SACC的MT、PCNA与p53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MT的表达与SACC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SACC患者的预后情况;PCNA是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PCNA的表达与SACC远处转移存在明显相关(P<0.05),肿瘤细胞增殖能促进SACC的远处转移;p53基因在SA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可能存在其它某种或多种基因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姗  赵尔杨  方明  施磊  徐欣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98-1100,1104
目的:探讨Paxillin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分析47例SACC的Paxillin表达,并统计学分析Paxillin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axillin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结果提示Paxillin的过度表达在SACC中常见,其过度表达与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可能与SACC的细胞增殖及癌转移相关,从而促进SACC的远处转移;Paxillin可作为预后指标来预测SACC的远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法分析52例SACC的nm23表达,并分析nm23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m23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远处转移呈高度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nm23能抑制SACC远处转移的发生,并可作为预后指标来预测SACC的远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study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 and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 of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on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 METHOD: The expressions of ICAM-1, VCAM-1 and NCAM of forty cases with SACC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using respective kits. RESULTS: A significant relation showe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and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VCAM-1 in solid SACC was grea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NCAM; SACC with metastatic lymph node or local recurrence display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to the up-regulation of ICAM-1 and VCAM-1, and to the down-regulation of NCAM. CONCLUSIONS: It is proposed that ICAM-1 and VCAM-1 may play a role in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SACC. NCAM may be an invasion-resistant adhesion molecu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类细胞粘附分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间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ICAM-1,VCAM-1和NCAM的表达率分别是72.2%,63.9%和22.2%,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型相关。ICAM-1,VCAM-1与淋巴结的转移及复发呈正相关:NCAM与淋巴结的转移及复发负相关。结论 ICAM-1和VCAM-1可能通过与相应的配体作用而使肿瘤发生侵袭转移;NCAM则通过调控细胞的增殖是一种具有抗侵袭力的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19.
精氨酸-天冬氨酸抗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精氨酸-天冬氨酸(Arg-Asp,RD)抗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lung metastation,SACC-LM)的作用。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时间RD灌胃对SACC-LM的影响。结果30mg/kg和120mg/kgRD灌胃可抑制SACC-LM的形成;7.5mg/kg、30mg/kg、120mg/kgRD灌胃均可延长SACC-LM鼠的生存期。结论 RD毒性小、可经口给药,具有抗SACC-LM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