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对2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及体外循环后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粘附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均有明显的影响。同时,结合文献讨论了影响血小板功能的原因,探讨了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通犬10只,进行体外循环,于体外循环前后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小板计数、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血栓素B2等血小板获得性损害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数量下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损,GPIb分子数减少,GMP-140分子数及血浆血栓素B2浓度均上升。结论 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聚集及粘附功能受损;血小板内α颗粒释放增加;血小板膜GPIb分子数下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代谢增强。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通犬10只,进行体外循环,于体外循环前后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小板计数、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血栓素B2等血小板获得性损害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数量下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损,GPIb分子数减少,GMP-140分子数及血浆血栓素B2浓度均上升。结论 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聚集及粘附功能受损;血小板内α颗粒释放增加;血小板膜GPIb分子数下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代谢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建立了兔右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观察鱼油制剂在球囊血管成形术中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用药剂量对血小板数无影响,但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理论上有助于减轻成形术局部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局部血栓形成及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建立了兔右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观察鱼油制剂在球囊血管成形术中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用药剂量对血小板数无影响,但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理论上有助于减轻成形术局部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局部血栓形成及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6.
水飞蓟素、水飞蓟宾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探讨水飞蓟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观察了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的影响。 实验用Wistar大鼠,使用PAM-2型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按文献报道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反应。分别以2.75%水飞蓟素10μl和6.57%水飞蓟宾5μl加入0.2ml的富血小板血浆中预孵5min,然后以ADP(0.2 mmol/L,10μl)诱导聚集。对照以等体积对照液加入PRP中。 大鼠分别静脉注射水飞蓟紊(80mg/kg)和水飞蓟宾(60mg/kg),分别于给药前后1h测定血小板粘附率。 结果: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使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降低33%和68%,与对照比较P<0.01。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均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粘附率,给药前后比较P<0.01。  相似文献   

7.
作者将3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1.5~2.0×106kIU抑肽酶,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转机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结果为转机后血小板数量变化不大,对照组的血小板功能较实验组明显下降。实验组的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低,表明抑肽酶能够保护转机期间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从粘附、聚集和释放三方面系统观察了家免失血性休克早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休克早期血小板功能显著增强。粘附率、聚集率、血5-羟色胺(5-HT)和血栓素B_2(TXB_2)水平显著升高。随休克时间延长,粘附和聚集逐渐抑制,而5-HT和TXB_2水平进行性升高、提示血小板释放的5-HT和TXA_2是参与失血性休克发展的重要体液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检测了28例ITP组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以及血小板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并与正常组、对照组作了比较。观察了ITP患者的各类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ITP组患者各类体液免疫指标与血小板数量,以及与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ITP患者PAIgG增高不但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有关,而且与患者的血小板的粘附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2007年底以前,我院行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CPB)时,血液保护用药均为抑肽酶.此药对内皮细胞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直接和间接地抑制纤溶酶,减少 CPB 中因纤溶亢进造成的血小板膜拜糖蛋白Ib大量水解脱落,使术后血小板粘附手术创面受损血管壁的能力增强,减少创面渗血[1].  相似文献   

11.
本检测了28例ITP组患的体液免疫指标,以及血小板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并与正常组,对照组作了比较。观察了ITP患的各类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ITP组患各类体液免疫指标与血小板数量,以及与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栓塞 (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功能及其 PE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5例 PE和 30例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的功能 ,并将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 PE疾病作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测值明显增高 ,且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 PE疾病呈正相关性。结论 :本文通过检测 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粘附和血栓素分析 ,能反映 PE疾病各期的血小板功能情况 ,可作为评价 PE受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永强  王跃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22-2523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功能及其PE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检测25例PE和30例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的功能,并将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PE疾病作相关性的分析.结果: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测值明显增高,且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PE疾病呈正相关性.结论:本文通过检测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粘附和血栓素分析,能反映PE疾病各期的血小板功能情况,可作为评价PE受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中大剂量抑肽酶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组 ,实验组给予大剂量抑肽酶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 、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 - 140分子数、血小板膜糖蛋白Ib。结果大剂量抑肽酶可降低CPB过程中血浆血栓烷B2 含量和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 - 140分子数 ,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Ib ,但不影响血小板计数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大剂量抑肽酶可能从以下两方面保护血小板功能 :(1)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 ,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Ib ,保护血小板粘附功能。 (2 )抑制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A2 ,减少血小板活化 ,从而保护血小板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西医对于活血化瘀机理进行着各方面研究。我们与临床协作,观察到活血化瘀药“冠通四号”能降低冠心病人增高的血小板聚集性,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该药能减少冰水应激后的大鼠心肌小血管中的血小板聚集物数量。为了能稍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的机制,我们测定并比较了八对给活血化瘀药物与对照的冰水应激后大鼠血小板内的环一磷酸腺苷(c-AMP)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矶松素在体内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方法测定不同状态(非激活或激活态)中性粒细胞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玫瑰花结试验及Born方法分别探讨矶松素对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体外,矶松素呈浓度相关性明显抑制ADP、AA及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9,4,82.7和38,1moL/L;10mg/kg矶松素灌胃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具体表现为:(1)对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给药后60min即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于120min达最大效应,至给药后240min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对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灌胃后30min显效,180min达最大抑制作用,有效至少可持续240min;(3)对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于给药后90min起效,药效持续至给药后120min,矶松素明显降低凝血酶激活的洗涤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62,9mol/L,且明显阻抑肉豆蔻佛波醇(fMLP)或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洗涤血小板聚集,其IC50分别为54,3和47.6mol/L.结论矶松素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拮抗ADP、AA或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矶松素显著减少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作用;矶松素明显阻抑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基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聚氨酯基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方法用溶液共混方法将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纳米碳分散到聚氨酯体系中,制成聚氨酯/纳米碳复合薄膜。通过血小板荧光标记人全血灌注实验和羊全血体外循环实验,观察和测定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并探讨纳米碳对聚氨酯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1)全血灌注实验中,血小板的粘附数量从低到高顺序为:纤维蛋白原预处理的聚氨酯/纳米碳、聚氨酯/纳米碳、纤维蛋白原预处理的聚氨酯、聚氨酯;聚氨酯/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量显著减少。(2)体外循环4h后,与聚氨酯/纳米碳复合材料表面接触的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均相对减小。结论将纳米碳引入到聚氨酯体系中,可以改善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是开发抗凝血材料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吸烟对老年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每人每日吸烟20支,连续30天,实验前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及5-羟色胺释放率。结果吸烟30天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及5-羟色胺释放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吸烟可影响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大剂量抑肽酶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140分子数、血小板膜糖蛋Ⅰb。结果 大剂量抑肽酶可降低CPB过程中血浆血栓烷B2含量和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140分子数,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但不影响血小板计数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 大剂量抑肽酶可能从以下两方面保护血小板功能;(1)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保护血小板粘附功能。(2) 抑制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酶转化为血栓烷A2,减少血小板活化,从而保护血小板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观察到HIP_2、APT_4和HI1173种刺激型McAb均能使PRP中血小板细胞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actin)含量增加,而钙调蛋白抑制剂(EBB)则能显著抑制HIP_2和APT_4引起的肌动蛋白增加,抑制率分别为76.3%和48.95%,但不抑制HI117引起的肌动蛋白增加。此外,EBB能完全抑制APT_4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部分抑制HIP_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不抑制HI117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将3种刺激型McAb加入经0.3mmol/L EDTA溶液洗涤过3次的血小板悬液中,无透光度改变,也没有肌动蛋白动员,提示此3种McAb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肌动蛋白动员除与Ca~(2+)有关外,还与血浆中某种(些)因子有关,Ca~(2+)—钙调蛋白系统在HIP_2,APT_4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肌动蛋白动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