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卧位机械通气对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对23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入院即经气管插管术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呼吸机辅助呼吸,采取自身对照法行平卧位、半卧位、侧卧位、侧俯卧位、俯卧位各1h,循环6次;观察HR、MAP、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PaO2、静态顺应性(Cst)、氧合指数(OI)的变化。结果不同卧位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VT、PaO2、Cst、OI值俯卧位显著高于其他卧位,Pmean值显著低于其他卧位(均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氧合状况,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无明显影响,侧俯卧位次之。  相似文献   

2.
俯卧位通气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23例早期ARDS患者(病程<72 h),在镇静、肌松下持续俯卧位通气2 h。呼吸机参数设定为潮气量6-8 ml/kg,吸气时间1.0-1.2 s,吸气流速40 L/min,呼吸频率12-20次/min。吸入氧浓度0.4- 1.0,呼气末正压6-18 cm H2O。观察俯卧位前即刻、俯卧位0.5、2 h及恢复仰卧位2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气道峰压(PIP)及气道阻力(Paw)。俯卧位后PaO2/FiO2比俯卧位前上升超过20%作为氧合改善的判断标准。结果与俯卧位前比较,87%患者俯卧位0.5、2 h、恢复仰卧位2 h时PaO2/FiO2和PaO2升高(P<0.01);Cst HR、MAP、CVP、MPAP、PAWP、CI、Raw、PaCO2、P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氧合改善的患者在俯卧位0.5、2 h时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恢复仰卧位2 h时Cst升高(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患侧卧位通气对肺叶切除术后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平卧组(26例)和侧卧组(27例),期间常规监测BP、HR、SpO2和CVP,并在侧卧位1 h后作血气分析。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由平卧位转为侧卧位后即出现SpO2上升,1h后与平卧位组比较PaO2和PaO2/FiO2显著性提高(P<0.05);BP、HR、CVP及PaCO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患侧卧位通气能改善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低氧血症,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用于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监护要点。方法选择ICU、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并实施密切的循环、呼吸、并发症及生命体征监护。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h、2h患者的SpO2、PaO2显著升高(均P0.01),心率、呼吸显著减慢(均P0.01),而平均动脉压、PaCO2、pH值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状态,改善临床症状,而对患者呼吸循环及并发症等的密切监护是其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不同体位对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体位交替更换对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了解其可行性,以确保体位护理在此类患者中的有效实施。方法对35例气管插管时间>24h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于清醒后实施半卧位,左、右侧卧位各1h交替及晨、晚间仰卧位各1h的体位护理,比较不同体位HR、SBP、SaO2值及不适情况。结果不同体位对HR、SBP无显著影响(均P>0.05);半卧位,左、右侧卧位即刻及30min时SaO2值均比仰卧位高(均P<0.05);半卧位和左、右侧卧位不同时间SaO2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适症状除腰痛外,伤口胀痛、胸闷和紧张发生率仰卧位均显著高于其他卧位(均P<0.05)。结论体位改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无负面影响,可促进肺氧合功能,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STAAD)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STAAD术后并发ARDS且行俯卧位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俯卧位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后和不良事件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64例STAAD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ARDS并行俯卧位通气患者40例,其中男37例、女3岁,平均年龄(49.88±11.46)岁。与俯卧位通气前相比,俯卧位通气开始后4 h、12 h,俯卧位通气结束后2 h、6 h氧分压、氧合指数及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P<0.05)。俯卧位通气结束后2 h,氧合指数<131.42 mm Hg提示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或多次俯卧位通气。结论 STAAD术后中重度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氧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钠负荷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不同钠负荷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影响。方法对45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应用0.9%氯化钠或2.0%氯化钠溶液进行雾化吸入。比较2种浓度雾化吸入后示踪物首次出现时间和雾化吸入前后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2.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后示踪物出现时间为(1.05±0.51)h,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后为(1.22±0.44)h,前者示踪物出现时间显著早于后者(P<0.01);两者B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2.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安全,有利于呼吸道纤毛转运,使排痰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I)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和维持时间。方法 利用内毒素诱导绵羊ARDS模型,观察给予一次SI(30cm H_2O,20s)后4h内绵羊氧代谢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实施SI后3h,绵羊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增加[SI前为(83±17)mm Hg,SI后3h为(123±2)mm Hg,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在屏气过程中轻度下降[SI前(92±3)%,SI时(91±5)%],屏气结束后逐渐增加至95%,可维持4h。实施SI后30min,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显著上升,并保持4h。实施SI后2h,氧输送显著增加,氧耗无改变。屏气时绵羊的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嵌顿压显著增高,屏气结束后即恢复至SI前水平。心排指数在SI后4h显著增高[SI前(5.4±1.6)L·min~(-1)·m~(-2),SI后4h(6.5±1.8)L·min~(-1)·m~(-2),P<0.05]。结论 SI能改善ARDS绵羊的氧合,一次SI的疗效可保持4h以上,且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短暂,是有效的肺复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头部抬高15°俯卧位和三阶梯俯卧位对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阶梯组(65例)和头部抬高组(67例)。三阶梯组接受三阶梯俯卧位,头部抬高组接受头部抬高15°俯卧位,均干预1周。记录俯卧位干预前及俯卧位即刻、5min、10min、15min、30min、60min、120min 8个时间点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及SpO2。结果俯卧位不同时间点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及SpO2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1,两组心率的时间效应P0.01;两组皮肤压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阶梯俯卧位有助于稳定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和SpO2,可维持早产儿更好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头高位对肥胖患者全麻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高15°位预吸氧对肥胖患者全麻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方法4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头高15°位组(H组)和平卧位组(S组),均在密闭面罩下预吸纯氧3 min。麻醉开始到SpO2降至92%期间不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记录无通气时限(从静脉给予琥珀胆碱到SpO2降至92%的时间);分别于呼吸空气(BG0)、吸氧3 min(BG1)和SpO2降至92%(BG2)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观测入室、吸氧前、吸氧3 min、SpO2降至98%、96%、94%、92%及通气后回升至96%时的MAP和HR。结果H组无通气时限(363±117)s,显著长于S组(292±81)s(P<0.05)。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PaO2、PaCO2、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高15°位预吸氧平均延长肥胖患者全麻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约71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