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东南沿海演练官兵心理应激状态,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应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根据结果确定阳性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性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后再次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心理干预后演练官兵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适当降低演练时官兵的过度应激水平,对促进演练官兵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军演中官兵心理变化,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保障联演部队战斗力.方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把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贯穿到演练中,结合模拟、高难度的强化训练,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结果 通过探讨分析联演官兵心理问题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心理动机,提高官兵从事演练热情.(2)充分了解参演官兵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和素质教育,增强心理适应能力.(3)立足根本职能,突出演习特点,把健康教育与心理训练贯穿到训练全过程,提高演练适应能力.结论 总结的做法和体会,提高参演官兵心理素质,对今后执行联演任务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部队官兵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机体应激性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重视部队官兵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机体应激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灾难性应激疾病也称为创伤后应激疾病(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PSTD),是指突发性灾难事件打破了机体所处社会环境与自身心理、生理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导致机体精神心理与躯体生理等发生各种不适症状,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摸清不同兵种官兵训练所致的脑震荡发生率和致伤因素、特点,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驻某地区1999年5月-2002年5月全训步兵师、坦克旅、特种大队、武警、海军基地官兵13594人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填表,诊断由调查军医结合住院记录认定。结果:5个兵种官兵脑震荡发生率为2.77%,其中武警为3.32%,特种兵3.28%,步兵3.20%,海军最低,为1.50%(P<0.01);武警、特种兵、步兵致伤因素以例功训练、400m障碍跑为主,海军、坦克兵以碰撞伤为主;在377例脑震荡中,军龄<半年的官兵占60.%%。结论:军龄<半年的官兵是军事训练中脑震荡伤高发人群,脑震荡发生与训练科目、强度及环境有关。应采取科学施训,对入伍半年以内官兵进行倒功和40Om障碍跑训练应加强心理教育,适应环境场地,训练中要有辅助性保护措施,降低脑震荡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东南沿海演练官兵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东南沿海演练官兵心理应激状态,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 应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根据结果确定阳性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性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后再次用SCL-90进行测评.结果 心理干预后演练官兵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适当降低演练时官兵的过度应激水平,对促进演练官兵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拟实战演习部队卫生监督保健的做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保证参加模拟演习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疾病的发生,减少非战斗减员,保证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方法:演习前对演习现场进行卫生学侦察,提出卫生监督保障预案,并于演习现场实施综合性卫生监督保障。结果:参演部队官兵无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发生,有效地保证了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演练任务的顺利完成。结论:本次演习实施中的卫生保障措施和经验和经验可供借鉴,通过实践总结分析提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武警部队官兵处置突发事件中伤病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官兵在各类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防治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统计分类,计算伤病数及构成比。结果:1990-2000年处置突发事件中官兵总伤病数为9655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5.95%,战伤占23.13%,消化系统疾病占22.32%,战伤中,重伤,中度伤,轻伤人数之比为1:3.20:8.34。不同时间段各系统疾病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在第1、2周战伤最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在第3周趋于上升,结论:官兵伤病种类单纯,呈集中发病的特点,早期卫勤重点工作是战地救护,中,后期为预防疾病,减少战伤及疾病减员,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方法深入部队了解情况、心理测查并结合检索相关文章进行总结。结果部队官兵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4.0%;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还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针对部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培养专业人才与普及心理知识;(2)搞好各相关部门协调;(3)建立官兵心理测评档案;(4)加强军事应激训练,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5)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减少军事应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艳 《健康大视野》2007,15(7):103-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普遍现象,流动人口由于身处异地,生活环境及节律的改变产生心理应激,容易诱发各种心身疾病。患病后躯体不适作为新的应激源,可加重不良心理状态,影响疾病转归。笔者对78例异地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异地住院患者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ICU清醒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并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采用在患者转出ICU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进行访视。面对面进行交谈,调查了解418例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结果ICU清醒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护理个性化需求;环境因素;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疾病带来的躯体及心理上的痛苦。结论必须重视影响ICU清醒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有效可行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减少不良的心理应激,提高对监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 ,为探讨预防官兵心理不良的有效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军人心理症状问卷 (SCL— 90 )并采取集中答卷方式 ,对西北地区某部 1986名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不良发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 :心理不良发生率为 31.6 % ,其中士兵发生率 37.6 % ,士官发生率 2 5 .0 % ,军官发生率为 16 .9%。步兵分队发生率 (36 .1% )明显高于技术分队 (2 1.0 % ) ,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发生率与入伍时间、所处环境、从事职业等关系密切。SCL - 90因子总分士兵最高 (136 .4 2± 36 .70 ) ,士官其次 (12 1± 5 .0 2 ) ,军官最低(10 9.4 5± 2 2 .0 8) ;阳性项目数也是士兵高于士官与军官。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士兵的躯体化、忧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偏高 ,士官的躯体化、忧郁、人际关系等因子分值偏高 ,军官的躯体化、人际关系 ,偏执等因子分值偏高。结论 :某部官兵心理不良发生率较高 ,应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 ,减少心理不良的发生 ,提高官兵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警官兵亚健康状况,探讨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为开展官兵健康教育和亚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警某部官兵638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各分型对症状条目进行分型,将其归类为3种亚健康的1种或多种: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结果义务兵中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39.4%、63.1%、44.6%,士官中发生率分别为27.4%、38.2%、23.7%,警官中发生率分别为29.1%、44.9%、22.0%。结论心理因素在武警官兵亚健康的成因、发展和转化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如何有效干预及改善武警官兵心理亚健康状态是纠正亚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人工流产妇女中家庭暴力现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我国北方部分城市人工流产妇女中家庭暴力的发生率、暴力类型和暴力的严重程度。方法 于2001年11月~2002年1月在天津、辽宁、河南及陕西的部分城市对1215名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215名人流妇女中有274名妇女报告曾遭受亲密伴侣(配偶/性伴侣)的家庭暴力,其发生率为22.6%;其中性暴力发生率为18.1%,躯体暴力发生率为7.8%,心理暴力发生率为3.0%。既往和本次妊娠期间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1.7%和7.0%。在受虐妇女中。46名妇女(16.8%)经常遭受暴力,偶尔和有时遭受暴力的妇女比例几乎相同(40.5%和42.7%)。大多数受虐妇女(77.0%)只遭受了1种类型的暴力,但有4.4%的受虐妇女曾遭受了心理、性和躯体3种类型的暴力。单纯的性暴力是人流妇女中最常见的暴力形式。其次为单纯的躯体暴力。结论 我国北方部分城市人流妇女中家庭暴力发生率较高。提示在人流妇女中进行家庭暴力的干预和提高医务人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识别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军防空某部参加跨区军演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我军防空某部参演官兵(研究组)和未参演官兵(对照组),在军演结束后分别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调查,汇总数据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研究组SCL-90各因子与对照组相比,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SRSS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加跨区军演官兵的心理健康及睡眠状况较未参演官兵差,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及睡眠困扰,为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睡眠健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5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方法:收集本院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QOL)的评定,结果:(1)在该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中有78%生活质量下降,77.33%心理健康障碍,(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老年患者人群QOL的主要因素为经济收入水平,心理健康,年龄,躯体健康状况,其回归方程为Y生活质量=36.967-0.734X年龄+2.012X经济-0.0352X心理-0712X疾病(P<0.05),结论:本组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生活质量下降是普遍的,主要受经济收入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年龄,躯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心理健康,经济收入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应急演练潜在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数据,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提取出4个公因子,第一公因子由经费保障、演练前培训质量、硬件设施、政策支持决定,为演练保障因子;第二公因子由领导重视、单位时间安排、职工积极性和部门间合作决定,为行政支持因子;第三公园子由演练频率、演练时间决定,为时间构成因子;第四公因子由演练类型规模、演练内容决定,为演练性质因子。这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74.389%。结论:资源保障、行政支持、演练的频率及持续时间、类型及内容是影响应急演练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退休职工养老院老人进行情感障碍的心理、社会及躯体因素调查,并采用HAMD及HAMA量表评定,在104例受试者中发现13例属于反应性和由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症,患病率为12.5%。提示老年抑郁症常是由心理-社会-躯体因素所致的一种多因素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2年参加救灾官兵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救灾后官兵心理防护提供依据,并为减少救灾官兵PTSD发生率提供措施.方法 应用军事应激障碍核查表(PCL-M)、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焦虑量表(SA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于地震后2年对某营144名首批到达映秀镇救灾的官兵(救灾组)及该营未参加地震救灾的95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1)救灾组官兵PTSD发生率为1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P<0.01).(2)在PCL-M表中,救灾组官兵3类症状总分、PCL-M表17个条目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救灾组官兵PTSD的易感因素主要有:应用消极应对方式多、对自己健康担心多、感觉救灾后烦恼多、自觉朋友和其他支持少、自觉平时情绪不稳定、感觉自己救灾成绩未得到承认.结论 救灾组官兵PTS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个人应对方式、朋友和社会支持、个人情绪特征、救灾后生活境遇是PTS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疆边防连队1 024名官兵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为解边防部队官兵口腔疾病情况,以便开展牙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全军口腔健康调查方案为调查标准,由口腔专业医师对连防连队1024名官兵口腔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边防连队官兵龋病发生率(17.87%)仍较高,且城镇入鲆官兵患龋率(33.33%)明显高于乡村入伍官兵的患龋率(9.16%);阻牙的发生率亦较高(26.07%)。结论:边防连队官兵的龋病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患龋率(38%左右),城镇入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为了解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和自评抑郁量表,对上海市城区和郊县各1000例40~60岁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有抑郁症状606例,发生率为30.30%,其中轻度占79.70%,抑郁症倾向者11.06%,抑郁症9.24%;工人下岗人员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P<0.05);对丈夫、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不满意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生活满意者(P<0.05)。更年期妇女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不单纯是因为雌激素缺乏等生物因素引起,而同时有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因此,医务工作者对有抑郁发生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保健,同时妇产科工作者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咨询及治疗,并建议开设女性心理门诊,由心理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协作,针对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