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CMAb)间接荧光法,用MCAb及FIFC标记羊抗鼠IgG抗体测定43例3个月至12岁哮喘患儿及年龄组的29例健康儿,分别检测外周静脉血CD3、CD4、CD8及B细胞的百分率,CD4/CD8的细胞比值。结果显示,哮喘患儿的发病可能主要与免疫紊乱无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McAb-A-E花环试验对32例胃癌及直/结肠癌患者LAK细胞/rIL-2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胃癌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CD2^+、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直/结肠癌患者CD3^+、CD4^+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治疗后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育法将106例RA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TFD2mL(5mg)或核酷2mL,隔日1次,连续肌注60d。在治疗前后测定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AU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ERFC、CD4+、CD8+值降低;IgG、IgA、IgM、C3水平升高。TFD可使淋巴细胞数、ERFC、ARFC、CD3+、CD4+、CD8+值升高;IgG、IgA、IgM、C3值复常。  相似文献   

4.
对13例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Pro-teinA玫瑰花法进行了检测。同时对IM患儿外周血细胞进行了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IM患儿外周血中,CD8+、CD38+、HLA—DR+、HIT4+细胞显著增高。这对研究探讨其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电镜下发现,IM患儿外周血中有一种异形细胞,其非T、B及单核细胞,推测可能是光镜下所见的异形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13B8·2对感染早期的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阳性志愿者接种后获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继而进行了本次Ⅱ期临床试验。小鼠McAbl3B8.2对CD4细胞的CDR3同源区具有特异性,更重要的是它能诱导人体产生针对HIVgp120CD4结合位点的抗体。这种抗体具有中和活性,可以阻断gp120与CD4结合。作者在德国23个艾滋病治疗中心选取158例CD+细胞计数为350~500/μl的HIV阳性志愿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将志愿者分为接种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接…  相似文献   

6.
方驰华  戴永贵 《天津医药》1996,24(11):664-667
研究了37例梗阻性黄疸和90例单纯胆囊结石T淋巴细胞亚群,讨论梗阻性黄疸患者的T淋巴变化与胆道压力的关系。A组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结果显示A-C组术前CD^+3,CD^+4,CD^+8,CD%^+4/CD^+8显著低术后8-12天。D组术前CD^+3,CD^+4,CD^=8显著低于术后3-7天,术前A组CD^+4,CD^+4/CD^+8显著低于D组,CD^+3,CD^+8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英年  李振炳 《河北医药》1994,16(5):261-262
应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肺癌患者30例和正常人12例的T淋巴细胞亚群。肺癌组CD3+为67.4±5.64%,CD4+为37.9±3.72%,CD8+为32.8±3.17%,CD4/CD8比值为1.17±0.14。正常组CD3+为75.25±2.8%,CD4+为43.3±3.7%,CD8+为30.5±3.5%,CD4/CD8比值为1.44±0.23。肺癌组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一般文献报告一致。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其分布异常,揭示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机体对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T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作为判断细胞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已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史敦云  卓家才 《河北医药》2000,22(10):739-74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进行膜免疫表型的检测。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55例中,My^+ANLL,CD15^+ANLL、My^-ANLL分别占83.6%、76.4%、16.4%,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7.3%、73.8%、25.0%,My^+ANLL CR率高于My^-ANLL CR率(P〈0.01);16例ALL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技术,获得抗羟甲芬太尼单克隆抗体MAb-D2和MAb-F4.MAb-D2和MAb-F4与Ohm-BSA结合亲和力高、专一性强。MAb-D2和MAb-F4还能抑制[3H]Ohm与大鼠脑匀浆膜蛋白上的阿片受体的结合,并能对抗浆膜蛋白上的阿片受体的结合,并能对抗Ohm的抑制电场刺激引起豚鼠回肠收缩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MAb-D2和MAb-F4是特异性的抗Ohm单克隆抗体,作为Ohm的  相似文献   

10.
粉防己碱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细胞的凋亡抗性作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逆转MDR细胞凋亡抗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DR细胞株MCF-7/Adr与其相应的敏感株MCF-7进行对比研究。比较粉防己碱对阿霉素(Dox)诱导MDR细胞及其相应的敏感株的凋亡作用。并比较粉防己碱对MDR细胞及其相应的敏感株的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测定以流式细胞仪法。结果加入Dox共同培养24h可诱导74.6%MCF-7细胞凋亡,而只引起14.3%的MCF-7/Adr细胞凋亡。只加入粉防己碱共同培养24h,未见明显增加MDR细胞及其相应敏感细胞的凋亡百分比。Dox+粉防己碱能显著地使MDR细胞的凋亡增至47.0%,与单独用Dox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敏感细胞株为77.8%,与单独用Dox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DR细胞株与其相应的敏感株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且差异无显著性。加入粉防己碱对MDR细胞株与其相应的敏感株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粉防己碱能逆转MDR细胞对Dox的凋亡抗性。其逆转机制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无关。粉防己碱逆转MDR细胞MCR-7/ADR对Dox的凋亡抗性的机制有待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应用APBSCT技术支持大剂量化疗成功治疗1例晚期滑膜肉瘤。干细胞动员用G-CSF300μg皮下注射,连用5天,测得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1.6%,MNC数量4.0G/L,采集循环血量8000ml,共采集到MNC1.94×1010个,CD34+细胞3.49×108个,4℃冰箱保存。预处理用CTX4500mg、ADR60mg、DTIC1000mg一次静脉给药。24及36小时两次回输干细胞。移植后WBC最低值0.3G/L,ANC最低值0G/L。住层流室3天,未发生合并症。移植后第15天安全出院,现已无瘤生存8个月余。  相似文献   

12.
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48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患者,并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治疗组TNF,细胞毒性T细胞(CD8)较正常人升高(P〈0.01),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CD8较正常人低(P〈0.01)。治疗后,TNF,CD8有所下降(P〈0.05),CD3,CD4,CD4/CD8有所上升(P〈0.05  相似文献   

13.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心脏术后急性肾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以及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对4例心脏术后并发ARF的患,采用PRISMA(Hospal)床旁血透机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结果对4例患,死亡3例,存活1例。用CVVHDF治疗30 min后,平均动脉压显上升,心率则显减慢。治疗8h后,血清Na^+、CL^-、Ca^2+和动脉血气中pH值均无显变化,但血清BU  相似文献   

14.
46例各类中晚期肿瘤病人经IL-Ⅱ与人胚胸腺LAK细胞治疗后,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CD3+由53.4%增至68.9%。CD4+/CD+8比值由0.8/1调正为1.56/1。NK细胞活力由治疗前的3.2%±1.2升至18.8%±6.7。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转染反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寡核苷酸(ODN)对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反义bFGFODN转入SMC内,用Northern杂交检测bFGF基因表达,并测定[3H]thymidine掺入和细胞计数.结果:转染反义bFGFODN(5μmol·L-1)几乎完全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μmol·L-1)诱导增高的bFGFmRNA表达和明显抑制SMC增殖,在基础状态和AngⅡ刺激条件下,[3H]thymidine掺入分别被抑制265%(P<001)和420%(P<001),细胞数分别被抑制173%(P<001)和222%(P<001).结论:反义bFGFODN能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bFGF基因表达和SMC增殖.  相似文献   

16.
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美美  杨宁 《江苏医药》1995,21(3):163-164
应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对25例SLE患者(活动期15例,缓解期1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活动期患者CD3^+、CD4^+及CD8^+细胞数均明显减低。(2)缓解期患者CD8^+细胞数较活动期明显升高,且CD4^+/CD8^+比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提示CD8^+细胞的减少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单克隆抗体借助APAAP桥联酶标技术,观察了1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发现急性肝炎急性期或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的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其恢复期或相对稳定期(P<0.01);CD+8细胞则高于其恢复期或稳定期(P<0.01);恢复期或稳定期间多数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各期CD+2细胞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的变化相似。表明甲型肝炎的发生及发展与细胞免疫反应有关;T细胞亚群的改变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CD+4细胞与CD+8细胞可发生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丙氨酸转氨酶(AlaA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T)活力及K+浓度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二醛(MDA)用苯巴比土酸比色法测定.放射活力用液体闪烁测量仪测定.细胞病理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EGF显著降低AlaAT,AspAT及MDA水平,增加中毒肝细胞RNA和DNA的合成,且K+漏出与DNA的合成呈正相关.细胞病理显示EGF减轻CCl4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EGF对CCl4所致原代培养肝细胞损伤有拮抗作用,肝细胞内K+转运是DNA合成起信息传递的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患者用小红参治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昭萍  李玉叶 《云南医药》2000,21(4):289-290
目的 探讨银屑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小红参治疗银悄病的免疫学机理。方法 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芝光法测定32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在小红参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①进行期银屑病外周血中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降低。②CD^+T细胞经小红参治疗后降至正常(P〈0.01),CD4^+/CD8^+比值也恢复正常。③小红参治疗前后CD3^+,CD4^+及CD2^+T  相似文献   

20.
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观察了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对生长因子PDGFB,bFGF及其相关癌基因csis与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DDPH在降低SHR血压同时,能减少肾动脉VSMC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3HTdR掺入量,并能逆转VSMC增殖时PDGFB,bFGF抗原及csis与cmycmRNA的表达增强。提示:DDPH能抑制SHR的VSMC增殖,与生长因子及癌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