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早期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甚至人工晶体前膜形成 ,文献报道 ,前膜出现时间最短为 1天 ,最长为术后 2 4天 ,平均 7天[1 ] 。我们在对术后病人的随访中 ,也发现术后 2周才出现的迟发性人工晶体前膜。现就我科有关迟发性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1 2月~ 2 0 0 1年 1 2月 ,因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458眼 ,其中 1 1眼发生迟发性人工晶体前膜 ,男 3例 ,女 8例。年龄 52~ 71岁 ,平均65 .4岁 ,术前均无青光眼和葡萄膜炎等病史。所用人工晶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眼外伤时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作用。方法 :对 2 7例 (2 7眼 )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混浊或积血及球内异物者行经平坦部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 ,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内固定 期植入 13眼 , 期植入 14眼 ;玻璃体腔内 C3F8气体填充 12眼 ,硅油填充 2眼。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 3~ 2 9个月 ,矫正视力 >1.0者 2眼 ,>0 .5者 7眼 ,>0 .3者 14眼。术后前囊膜混浊 2 3眼(85 .2 % ) ,脉络膜脱离 2眼 ,视网膜脱离 1眼。结论 :眼外伤时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 ,有利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并为眼外伤其它合并症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膜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53例339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术后人工晶体前膜的形成.结果前膜形成17例22眼,发生率为6.5%.结论人工晶体前膜的发生率及形成时间与白内障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手术方式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3 7例 5 2眼硬核白内障施行 6.5~ 7mm小切口巩膜隧道切口 ,直径 6mm环形撕囊 ,充分旋转晶体核及水力分离皮质 ,晶体圈匙娩核 ,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5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 ,1眼后囊膜破裂 ,1眼玻璃体脱出 ,术后均由术前眼前光感或手动 ,至第 5d出院时裸视力为 >0 .0 5 (脱盲 ) 10 0 % ,>0 .3 (脱残 ) 48眼 ,占 92 .3 1% ,≥ 0 .5 42眼 ,占 80 .77%。结论 小切口硬核白内障采取环形撕囊 ,充分旋转晶体核及水力分离皮质 ,圈匙娩核并植入人工晶体 ,并发症少 ,疗效好 ,设备简单 ,易掌握 ,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地塞米松联合散瞳治疗人工晶体前膜形成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手术方法,术后人工晶体前膜的形成是手术的早期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从1994年以来,我们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8例有人工晶体前膜形成者,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散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3岁。右5眼,左3眼;老年性白内障6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前膜形成时间最短术后第1天,最长为5天。 1.2人工晶体前膜分级:前膜形成程度按0—4级分级法。0级:人工晶体表面无膜形成,Ⅰ级:前膜占据瞳孔区1/4面积,Ⅱ级:前膜占据瞳孔区1/2面积,Ⅲ级:前膜占据瞳孔区3/4面积,Ⅳ级:前膜复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 14例 (14眼 )白内障摘除术后囊破裂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14只眼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孔 ,利用前囊残膜 ,Ⅰ期行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用视力 ,其中达 0 .5以上 12眼(73 .6% )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囊破裂Ⅰ期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效果满意 ,此方法简单易行 ,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Ⅱ期新型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曾行单眼白内障摘除而未植入人工晶体、且不适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 18例患者 ,行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时间 5~ 15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其中 8眼≥ 0 .8,6眼≥ 0 .5 ,其余在 0 .4~ 0 .2之间。结论 :Ⅱ期新型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操作简单 ,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2月收入我院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采用何种人工晶体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2月收入院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共 2 2例、2 2眼 ,4~ 5 3岁 ,平均 2 6 .0 5岁 ;其中男 18例、18眼 (81.82 % ) ,女 4例、4眼 (18.18%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3眼 ,术后 1周内行白内障针吸术 ,其中 2眼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1眼 3月后行 2期后房悬吊型人工晶体植入 ;巩膜裂伤缝合术 1眼 ,术后 1周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球内异物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儿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小儿白内障患者 87例 ( 10 3眼 ) ,年龄 2~ 14岁。手术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后囊夹持 ,术后随访 1~ 36 (平均 7.8)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 >0 .0 5者 83眼 ,0 .1~ 0 .3者 6 6眼 ,最佳校正视力 >0 .5者 2 6眼 ,其中脱盲率 80 .6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葡萄膜炎 ( 31.1% )、后发障 ( 30 .1% )和角膜水肿 ( 9.7% )等。结论 及时摘除小儿白内障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中联合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体后囊夹持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功能 ,减少小儿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高龄老年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全身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 71例 81眼年龄在 75岁以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无缝线自闭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1周视力 0 .1~ 0 .3 8眼 ,占 9.88% ;0 .4~ 0 .958眼 ,占 71 .6 % ,1 .0以上 1 5眼 ,占 1 8.52 %。术后 1个月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术后发生全身性病变 8例 ,占 9.87% ,经及时处理均能控制病情。结论 无缝线自闭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龄老年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汪迎  李辉  陈霞琳  朱文华 《华夏医学》2002,15(2):182-183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调查27眼AC-IOL植入术后并发症,随访期为2月至2年,手术对象为老年性,外伤性白内障及无晶体眼,手术方式为白内障摘除结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与虹膜根部切除联合AC-IOL植入,结果:术后人工晶体前纤膜形成发生率为11.11%,前房积血发生率为14.81%,继发青光眼发生率为7.41%,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难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296例318只眼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观察及处理,分析晶体前膜形成原因及处理有效方法。方法 观察296例318只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给以散瞳、应用激素及r—tpA等药物治疗。结果 发现外伤性、先天性、并发性(青光眼术后及同时患青光眼、糖尿病、葡萄膜炎等疾病)白内障,术后前膜形成发生率高,经保守治疗后多好转,必要时行激光或手术治疗,其中以r—tpA前房内注射效果明显。结论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是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以外伤性、先天性、并发性(青光眼术后及同时患青光跟、糖尿病、葡萄膜炎等疾病)白内障为高,除病人的自身条件外,还与术者水平及手术因素有关,通过适时、恰当治疗,均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霞琳 《广西医学》2002,24(9):1351-1352
目的 :探讨新型弹性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Ⅰ期或Ⅱ期植入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2 5只眼晶体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的患者进行Ⅰ期或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 ,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一周视力 >0 3占 6 0 % ,门诊随访 3~ 6个月 ,>0 3占 80 %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新型弹性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植入人工晶体的时期。方法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 96例 ( 98只眼 )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其中 期植入 78例 ( 79只眼 ) , 期植入 1 8例 ( 1 9只眼 )。结果 :术后随访 1~ 36个月。术后视力在 0 .3以上的 期植入 69只眼 ( 87.34%) , 期植入 1 7只眼( 89.47%)。术中术后并发眼内出血及人工晶体偏离中心 期植入明显高于 期植入。结论 : 期植入人工晶体能提高术后视力 ,大多数人工晶体能植入囊袋内 ,预防了人工晶体偏离中心 ,减少了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避免了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或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不同术式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值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79例,10 5眼,分2组,术式1组5 6眼,为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标准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及眼内光凝、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 9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术中先切除晶体及后囊膜,保留前囊并吸刮上皮层、后段玻璃体切除和眼内光凝后,再从角巩膜缘切口,将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环型切除前囊中央直径4 .5~5mm左右的前囊组织。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 6眼,占82 .1% ,术式2组视力改善31眼,占6 3.2 % ,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0 .0 2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时Ⅰ期植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0 2 6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损 3 8眼 ,悬韧带断离 8眼 ,共 46眼。 2 7眼经 3 .2~ 4.0mm切口Ⅰ期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 ,15眼经 5 5~ 6.0mm切口Ⅰ期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 植入Acrysof者术后视力≥ 0 5者术后 3天 ,1周 ,1月分别为 70 % ,85 % ,96% ;植入PMMA者则分别为 3 3 % ,73 % ,80 %。植入Acrysof者优于植入PMMA者 ,P<0 .0 1,0 0 5 ,0 0 5。主要并发症总和发生率Acrysof组低于PMMA组 ,P <0 .0 5。所有人工晶体光学中心均位于瞳孔区。结论 后囊膜破裂时尽可能行小切口Ⅰ期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 ,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后囊破裂的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方法 术中后囊破裂较小且无玻璃体溢出者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后囊破裂虽小但有少量玻璃体溢出者 ,用囊膜剪清除瞳孔区及切口的玻璃体 ,仍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31眼后囊破裂中 2 3眼成功地在睫状沟内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2 1眼。结论 后囊膜裂口直径 <4mm或悬韧带离断的范围 <12 0°,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及皮质作支撑 ,可以在睫状沟内一期植入人工晶体并获得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房角支撑型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4月接受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患者11例(15只眼)。测量手术前后患眼的视力、屈光状态等参数,观察角膜、瞳孔、人工晶体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2.7~5.6年。结果 15只眼均成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平均裸眼视力术前(0.06±0.03)与术后3年(0.58±0.2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7.602,P<0.01);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0.54±0.18)与术后3年(0.74±0.2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214,P<0.05);平均等效球镜度数术前(-16.75±3.66)D与术后3年(-0.38±0.87)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6.840,P<0.01);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2 934±455)个/mm2与术后3年(2 485±812)个/mm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869,P>0.05)。术后出现晶体光学中心稍偏移,晶体后表面周边条带状虹膜色素播散,及瞳孔稍变形,但对视力均无明显影响。手术的预测性指数为-0.023,有效性指数为1.08,安全性指数为1.37。结论本组术后裸眼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并发症相对较少。该手术预测性好、安全、有效,是高度近视矫正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强  陈国辉  马晓昀 《上海医学》2004,27(9):666-669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 37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式切口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访 5~ 2 8个月 ,平均 18.4个月。结果  37只无晶状体眼均顺利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矫正视力为 0 .1~ 0 .6 ,术后 3个月达 0 .2~ 0 .8,2 7眼≥ 0 .5(73.0 % ) ,35眼 (94 .6 % )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 (194 7± 5 81)个 /mm2 ,术后 3个月平均为 (1871± 4 6 2 )个 /mm2 ,手术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一过性高眼压。结论 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12 4眼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 ,行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于角膜缘后 2 mm处作长 6m m的巩膜隧道切口。有广泛虹膜后粘连者采用瞳孔缘放射状切开 (0 .5~ 1mm)。结果  96例 12 4眼中 12 2眼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98.4 % ) ,2例后囊膜破裂者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1.6 % ) ;3月随访时视力光感 3眼 (2 .4 % ) ,0 .0 1~ 0 .1者 6眼 (4 .8% ) ,0 .2~ 0 .4者 2 4眼 (19.0 % ) ,0 .5~ 1.0者 91眼 (73.4 % ) ;并发症主要包括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反应 ,其中 10眼出现人工晶体前膜 (8% ) ,另角膜水肿 10眼 (8% ) ,后囊膜混浊 2 5眼 (2 0 .9%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5眼(4 % ) ,玻璃体积血 3眼 (2 .4 % )。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可使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比较理想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