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精管结扎术一直被认为是最可靠、最安全的男性绝育措施,术后并发症少,其发生率仅为0.16%~0.24%[1,2].输精管结扎术后精子发生仍将继续进行,只是较晚期生精细胞有脱落减少[3,4],因此我们推测长期输精管结扎术后可能伴有附睾肿胀和(或)睾丸萎缩等远期并发症,但这一直没有得到超声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的超声表现。方法:选择输精管结扎术后10~31年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64例(结扎组)。同时选择同期被临床诊断为附睾疾病而无结扎史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用高频超声观察附睾头、体、尾部的形态,厚度及内部回声;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或能量图观察附睾的血流状况。结果:结扎组附睾体部增厚、尾部增厚、头体尾均增厚及附睾管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64.1%、78.1%、42.2%、5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51.7%、8.3%、8.3%(P<0.01),而结扎组附睾的高血供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7%(P<0.01)。结论:长期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的主要超声表现是附睾增厚、附睾管扩张,但附睾血流多为无血供或低血供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既往附睾炎病史是否影响附睾梗阻患者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的术后复通和自然受孕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收治的205例附睾梗阻患者,全部接受了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采用纵向套叠双针吻合技术.术后每3个月进行精子质量评估直至成功受孕.比较有附睾炎和无附睾炎病史患者的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38例输精管吻合术者分3组(B组结扎后<2年,C组结扎后2~5年,D组结扎后>5年),13例输精管结扎为对照组(A组).在手术时取出近睪端输精管液和附睾液,光镜和电镜对精子形态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组左右侧附睾精子正常形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与输精管结扎术后3组的精子正常形态(a)、头部畸形(b)、颈部畸形(c)和尾部畸形(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扫描电镜分别是(a)(40.28±11.53)%比(16.80±7.93)%,(6.29±4.57)%,(4.63±5.06)%;(b)(35.00±14.18)%比(59.05±14.44)%,(63.43±15.23)%,(82.05±16.71)%;(c)(20.83±6.40)%比(13.60±6.78)%,(14.71±6.82)%,(9.00±7.18)%;(d)(3.89±4.44)%比(10.55±11.73)%,(15.57±9.81)%,(4.32±7.65)%.光镜分别是(a)(49.12±20.55)%比(19.95±15.42)%,(10.00±9.50)%,(5.84±9.63)%;(b)(35.00±14.55)%比(22.55±16.24)%,(14.71±15.78)%,(10.68±18.65)%;(d)(15.80±9.55)%比(57.50±24.74)%,(75.29±23.90)%,(78.21±30.33)%.透射电镜可见精子头、颈、尾等各个部位各种细胞器均有结构异常.结论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精子的退变是全方位的,包括头、颈、尾部和多个细胞器的异常.输精管结扎术后时间越长,异常情况越严重,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5.
影响输精管吻合后生育力恢复相关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输精管吻合术后生育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41例对象,在输精管吻合术时,收集30例近睾端输精管液体(附睾精子),在输精管吻合术后3~18个月进行精液和妊娠的随访。分别做了多种参数的分析。统计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对术后生育恢复与上述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按术后是否使妻子怀孕分为生育组(20例)和未育组(21例)。两组除输精管结扎术后的年限在未育组显著高于生育组外,附睾精子分析的结果均无差异。输精管吻合术后精液分析的结果显示:除精子活动率、精子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等在未育组显著低于生育组外,其它均无显著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精管吻合术后生育力恢复与精子活动率和正常形态精子两个变量有关。结论 输精管吻合术后精液中精子活动率、精子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是影响输精管吻合术后未能生育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1年内附睾大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50例自愿接受输精管结扎术的结扎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术前及术后1、2、3、6、12个月检查附睾的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结果:术后50例受术者双侧附睾均出现增厚,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与术后2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精管结扎术后近期附睾主要超声表现为附睾增厚。术后6个月内附睾呈进行性增厚,术后6个月附睾基本恢复分泌-吸收平衡。  相似文献   

7.
8.
从1984年3月至1997年12月本站先后共诊治输精管结扎后并发各种远期并发症700余例,经过十几年治疗,目前还剩下附睾郁积伴附睾炎29例。他们症状多很严重,属于治疗困难的病例。本文就这些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手术质量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1.1年龄在30~56岁之间,其中41岁以上20例(占70%)。1.2病程l~6年3例(占10%),7~I3年5例(占17%),14~20年20例(占73%)。l.3分类在29例中,双侧20例,单侧9例。其中7例伴痛性结节,10例慢性前列腺炎或慢性精索炎;5例局部粘连;2例扶拐杖而行,5例结节离附军太近。1.4与近期…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阐明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瘀积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讨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10例病人,行血清及精浆抗精子抗体测定及B超、C超、MRI等项硷查。手术采用附睾一近睾端输精管。结扎结节整块切除术。术中取附睾液行细菌培养及睾丸活检,标本行光镜和电镜检查。术后随访,9例治愈,1例无效。瘀积附睾的组织学检查表明是附睾对外漏精子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睾丸活检,生精过程正常2侧,其同侧结扎断端有精子肉芽肿形成,提示输精管结扎断端精子肉芽肿的形成对睾丸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输精管向附睾方向注射小剂量鱼肝油酸钠的抗生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5例经输精管向附睾方向注射0.3-0.5ml侧鱼肝油酸钠的抗生育效果及其机理探讨。在注射1~13个月后,测定精液常规,精浆中的α-1,4糖苷酶活性,肉毒碱及果糖的含量,血清中FSH、LH、PRL、T、E_2的含量。结果表明:1.糖浆中肉毒碱和α-糖苷酶含量均低于正常生育力者(p<0.001);果糖含量与正常生育力者无显著性差别(p>0.05)。2.血清中FSH、LH、PRL、T、E_2均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别(p>0.05)。3.抗生育效果:在25例中有2例女方复孕,在此术后3~4个月进行人流,以后虽然精液中仍有精子,女方均未复孕。因此,本方法可能主要是干扰附睾的功能,从而产生抗生育作用。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男子节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热应激对性成熟雄性小鼠睾丸、附睾、输精管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8周龄雄性小白鼠随机均分为4组,饲养7d后,进行热应激处理,温度控制在(39±0.5)℃,时间分别为0.5、1和3h。应激后立即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谷草转氨酶(GOT)含量。一侧附睾制备精子悬液,用于计算精子密度和顶体畸形率;另一侧附睾、睾丸、输精管用于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应激后,小鼠体重、睾丸系数、顶体畸形率变化不显著(P>0.05),附睾系数和精子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GOT含量急剧升高(P<0.01)。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小鼠精子密度呈递减趋势,顶体畸形率呈上升趋势。应激时间最短的0.5h组小鼠体重、睾丸系数、附睾系数的降幅反而最大。免疫组化法观察发现,HSP70在性成熟小鼠睾丸、附睾、输精管中均有表达。正常状态下,HSP70在睾丸组织间质细胞中少量表达,应激后分布于间质细胞核,此外在精母细胞核与精子细胞核中也有大量分布;附睾中HSP70主要分布于主细胞质,基细胞和亮细胞中没有表达,应激后附睾体的纤毛细胞中也发现大量棕色颗粒;输精管中HSP70主要定位在基细胞质,主细胞中不表达。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HSP70在睾丸、附睾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而在输精管中的增幅不明显。结论:急性热应激对性成熟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造成了损伤;HSP70在睾丸、附睾、输精管中的表达与定位具有区域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提示其可能参与精子的发生与成熟;HSP70在应激状态下表达量大幅上升的作用可能在于保护细胞免受高热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输精管结扎术是我国目前常用的男性节育方法,应用广泛,效果可靠。本站从1992年至1994年底,累计施行输精管结扎术7983例。经统计,术后并发附睾郁积症者436例,其中资料完整的225例。现对其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l.1一般情况本组225例,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25岁,其中3O~39岁的14O例,发病率最高,占62.2%。职业:农民203例,工人13例,干部6例,教师3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225例附睾郁积症中,单纯附睾郁积症185例,占82.3%;慢性附睾炎伴郁积症40例,占177%。1.2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按临床计划生…  相似文献   

15.
川楝子油附睾注射对雄性大鼠的抗生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证明有生育力的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只,川楝子油两侧附睾尾部注射,100μl/侧。对照组25只,茶油附睾注射100μl/侧,10后,分别与证明有生育力的SD雌鼠交配,连续观察2月,生育率分别为2.15,9/10,而不影响性作交配,FCM检查:川楝子油注射鼠睾丸生精细胞1C DNA含量降低,2C含量明显升高,说明川楝子油可抑制DNA合成,增强间质细胞的功能,有可能作为一种节育药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人5α-还原酶I型同功酶基因在正常人睾丸、附睾及输精管组织细胞内的定位表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采用非同位素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对人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人睾丸Sertoli和Leydig细胞胞浆、附睾和输精管上皮的主细胞及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均有较强的杂交信号;细胞核中未见杂交信号;睾丸生精细胞及基底膜、附睾和输精管上皮的基底膜、间质和肌层也未见杂交信号。证明人与灵长类和大鼠的5α-还原酶基因表达及其分布基本一致。本结果对深入研究5α-还原酶及其产物在人类生殖中的作用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兔附睾注射鱼肝油酸钠后的结构和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正>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因其可实现自然受孕,成本效益高,对女性生理干扰小,成为近年来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首选治疗方法[1]。文献报道目前术后3个月手术成功率在80%左右,自然妊娠率在15%左右,但是术后使用中医药提高手术成功率或者妊娠率的报道甚少。笔者自2016年采用改良单针法显微镜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术后一直用自拟中药方桂红膏治疗,在中医药对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妊娠率取得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1 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睾丸、附睾的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随访结扎术后无发生附睾淤积症状的男性89例,并同期选择无结扎史男性59例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2组对象附睾形态及内部回声,测量头、体、尾长度;同时测量睾丸的大小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对比,结扎组术后附睾头、体、尾的厚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扎组术后睾丸大小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仍然会出现附睾淤积增厚的超声表现,但附睾淤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附睾上皮增厚无直接相关;术后中远期对睾丸大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