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栾川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6h以内患者90例,其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者(氯吡格雷组)48例,未联合氟吡格雷者(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主要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氯吡格雷组较对照组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8.8%、50.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分别为4.2%、14.3%,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3%、9.5%,P〉0.05)。结论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行溶栓治疗的老年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用4周。比较两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患者 ST-T 的改变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23.3%(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判定 ST-T 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6.7%,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76例,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抗心绞痛药物等治疗,并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对凝血指标影响不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由(35±4.1)8延长到(38±5.2)8(P〈O.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血小板药物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因抗血小板药物会引起出血,对这类病人要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7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3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脂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15d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胸痛、胸闷发作频率及最长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及发作心绞痛时12导心电图、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情况;同时观察出血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最长持续时间均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闷发作频率较对照组减少,且发作最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0.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符合非ST段抬高AC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负荷量300mg,以后75mg,1次/d,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两组第1周心绞痛控制情况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治疗组用药第1周心绞痛控制情况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作用,但治疗组效果更好(P〈0.01),治疗前后PT、APTT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毗格雪治疗非ST段抬高AC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观察2周内心绞痛改善程度,3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减少(P〈0.05),3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张磊  李浩 《华西医学》2014,(1):8-1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速效救心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随机选取97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联合速效救心丸组,48例)和对照组(氯吡格雷组,49例),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ST段位移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ST段位移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ST段位移变化优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与速效救心丸联用治疗ACS比单用氯吡格雷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文彬 《临床医学》2014,(1):108-10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长葛市卫校附属医院诊治的6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溶栓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每组3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和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溶栓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14g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04例高危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根据PCI术前氯吡格雷负荷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以氯吡格雷600mg+替罗非班0.4μg/(kg·min)在30min内静脉注射,继以0.1g/(kg·min)由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至手术后36h,对照组:56例,以氯吡格雷300mg+替罗非班(用法同观察组)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随访住院期间和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临床情况、PCI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至PCI时间、支架置入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h、6h、术后24h两组MPAR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6h两组MPAR均低于用药后2h(P〈o.05);用药后2h时观察组MPAR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TMPG3级获得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0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CI术前负荷氯吡格雷600mg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抑制患者的MPAR,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时仍可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氯吡格雷口服对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P一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确诊急性sTEMI患者61例,分为常规治疗组(ROU组)31例和氯吡格雷治疗组(CLO组)30例。ROU组接受溶栓(尿激酶)、抗凝(低分子肝素钙)、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抗心肌重构(卡托普利)及保护心肌(倍他乐克)等药物常规治疗。CLO组除接受前述治疗外,入院时即开始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300mg负荷量,继以每日75mg)。比较两组间溶栓治疗后2h内ST段改变、入院后24h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浓度变化及入院后48h内血液循环中siCAM-1和P-选择素浓度。【结果】溶栓后2h内ST段降低50%,ROU组为15例(48.4%),CLO组为18例(6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K—MB浓度,在入院后即刻、入院后4h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入院后8h、入院后12h、入院后24hCLO组显著低于ROU组(P〈0.05,P〈0.01)。入院后48hICAM-1浓度及P-选择素浓度CLO组显著低于ROU组(P〈0.05,P〈0.01)。【结论】对于STEMI患者,在常规治疗外早期联用氯吡格雷治疗,可限制心肌梗死范围,并可降低血液中siCAM-1和P-选择素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合用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10例随机分成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予口服辛伐他汀20rag,每晚1次;B组为A组加服氯吡格雷75mg,1次/d;C组在B组基础上给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疗程均为2周。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13受体阻滞剂。结果A、B、C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9.3%、63.6%、89.7%,C组总有效率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访2个月,C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阿司匹林合用两种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患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合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疗程均为6周。对照组57例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为75mg/d,1次/d;观察组56例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为50mg/d,1次/d。观察并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心绞痛每日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25%,观察组为96.4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轻微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2例。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阿司匹林合用50mg/d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36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6例)。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共1个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 d。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及调脂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类药物。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控制情况、心电图改变、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1个月内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的影响。 方法 选取广东省2家三甲医院6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除了接受上述药物治疗外,每日添加服用ω-3 PFUA 1000 mg,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别在服用ω-3 PFUA前,服用后2周和服用后4周检测患者氧化-LDL和Lp-PLA2等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用ω-3 PFUA前Lp-PLA2和氧化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服用ω-3 PFUA 2周及4周后Lp-PLA2和氧化LDL水平与服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服用ω-3 PFUA 2周及4周后患者Lp-PLA2和氧化LDL水平均显著低于服用前及对照组患者(P<0.05)。Lp-PLA2水平与患者BMI呈正相关(r=0.32,P<0.05)。服用ω-3 PFUA(R2=20.1%,P<0.05)和体质量指数(R2=10.3%,P<0.05)为Lp-PLA2水平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ω-3 PFUA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的Lp-PLA2水平,这可能是ω-3 PFUA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UA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10mg,每晚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早上口服。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治疗反应,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张辉  赵旭兰  王凤飞  郑红梅 《临床荟萃》2004,19(11):609-6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 ,监测出、凝血指标 ,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P <0 .0 1 ) ,改善临床症状 ,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 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钙通道拮抗剂和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3次/d,口服,连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运动终止时(HR 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耐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IL-6、hs-CRP水平变化,以及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9.6%(31/52),86.8%(46/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组治疗后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随访30d,术后心绞痛再发生、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IL-6、hs-CRP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肝素组、血栓通组以及对照组。4组均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治疗。32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血小板计数;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4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CO、LVEF、SV较其余3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LVDD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血小板计数4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4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1)。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能提高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