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作者曾报道了一种改良的Pereira的碘化钾(KI)髓过氧化物酶(MH))染色法,但染色原理不明。通过长期应用.发现更换新配置的瑞氏染液可影响染色结果:为此.作者就瑞氏染液对染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配置好的瑞氏染液逐日进行KIMPO染色观察及其他的有关试验,表明瑞氏染液经过存放具有过氧化物特性.同时使KIMPO的染色原理得到较好地阐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此法是利用吉氏染液的着色性能好、瑞氏染液染色时间短的优点而改良的。试剂及方法如下:1、混合染液:瑞氏染色液450ml、吉氏染液40ml、甘油250ml 混合备用。2、氧化美兰液:称取高锰酸钾1g 分数次加入美兰液(美兰1g、水70ml)加温约20分钟使溶液颜色呈略带淡紫红色的兰色即停加温,滤后加1%冰醋酸0.5ml。3、10%伊红水溶液。4、应用染色液:取混合染液500ml、氧化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是特殊检查。我们把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由生理盐水涂片法换成生理盐水涂片法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 ,对连锁检查结果进行小结后 ,与常规的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对比 ,后者提高了检出率 ,从而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更可靠的化验报告。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材料及方法1 1 材料 生理盐水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 ,革兰氏染液。1 2 方法 ①用竹签沾少许已混匀的分泌物分别涂在三张放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 ,搅匀摊开 ,然后编上a、b、c的玻片号 ;②a号直接镜检 ;③b号干后 ,做瑞氏姬姆萨复…  相似文献   

4.
掌握血涂片地混合染色法是用瑞氏-姬姆萨混合进行染色。两种染料混合极易产生沉淀,染液表面易形成一层氧化膜,沉淀物质沉积于血涂片上,不易冲洗干净,影响观察。而且混合液相互反应,红细胞不易着色,影响染色效果。我们经过一段时间代反复摸索和实验,对血涂片地混合染色进行改良,采用瑞氏与姬姆萨双重染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达到教学的要求。1方法门)新鲜血涂片自然晾干,()瑞氏染液染色5min,蒸馏水冲洗数逾;门儿05%乙酸分色2~3S,蒸馏水冲洗两遍,()稀释了的垃姆萨染色液染色10min,蒸馏水冲洗数逾,吹干,(5)无水酒精…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学员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观察到效果好、结构清晰的各种血细胞 ,选择良好的血涂片标本染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以往临床上常用瑞氏或姬姆萨两种染色方法 ,其主要特点为操作比较简单、染色时间也较短 ,但易受其pH、温度、时间等影响 ,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经过反复实验认为 ,应用瑞氏 姬姆萨混合染色法制作教学血涂片标本 ,较单用一种染色方法效果好。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染液配制 :瑞氏染液 5 .0ml,姬姆萨原液1.0ml,加磷酸盐缓冲液 6 .0ml(pH 6 .4~ 6 .9)混合 ,如有沉淀生成 ,则应重新配制。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骨髓涂片快速染色的效果.方法:对瑞氏-姬姆萨染液进行了改良.结果:使染色在30秒内一步完成,染色效果与原法一致.结论:传统的瑞士染色法染色时间长,胞核着色差,而姬姆萨染色法虽然胞核着色好,但胞浆染色欠佳,<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选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为临床常规染色法,进行了改良后使染色能在较短时间内一步完成,染色效果比原方法一致,此染色方法尤其适用于临床常规工作,且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 瑞氏染液配制时染料用量一般研磨法为1g/600ml甲醇,振摇法稍多,但近年报道瑞氏染液的改进中染料用量有较大差异,高者达4.5g/500ml甲醇。本文就不同染料量对瑞氏染液的溶解程度、“成熟”指标、酸碱度、染色效果、有效染色浓度(加缓冲液后)的影响作一探讨。 1.材料和方法 材料:瑞氏染料(上海试剂三厂)、甲醇(AR)、磷酸盐缓冲液(0.067mmol/LpH 6.4~6.8)、721分光光度计、PHS~3C型酸度计。  相似文献   

8.
瑞氏染液是血细胞检查的常规染色液,在临床应用已多年。但是,其新配染液染色效果差及染液沉渣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为此,我们对染液的配制方法进行了改良性探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试剂 1.1 染液配制:称聚乙烯吡咯烷酮1.2g,溶于约400ml甲醇中,加入二甲亚砜60ml,混匀;再加入瑞氏染粉1.5g,最后补甲醇至600ml,摇匀。置棕色瓶,室温保存备用。 1.2 磷酸盐缓冲液:pH6.4~6.8。 2 染色方法及结果 2.1 待涂片干后,加染液数滴,覆盖血膜,固定约1min。 2.2 按1:1加缓冲液与染液混匀,血片染10min,骨髓片染15min。  相似文献   

9.
阴道毛滴虫涂片染制技术的关键是使鞭毛、轴柱及波动膜着色良好。但如何保持阴道分泌物正常性状,在不用培养的条件下,进行单项染色,使操作简便、节省时间是一难点。经多年摸索与实验,以瑞氏染液直接对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获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涂片制作方法改良蔡新华,汪艳丽血涂片镜下观察是对血细胞成份初步认识的基础。在染色过程中,我们把缓冲液改为稀醋酸液,染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1)瑞氏染液:把瑞氏粉剂0.1g溶于60ml甲醇,密封自然成熟。(2)醋酸水溶液:在...  相似文献   

11.
叶军平  易慕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83-2484
细胞病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电子计算机迅猛发展使医学随之突飞猛进,各种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细胞学检验诊断,使准确率不断提高。1瑞氏染色涂片其原理是由酸性伊红和碱性亚甲蓝染料溶解于有机溶液甲醇中所组成的化合物。其优点为:染液的制作和染色过程较为简单,一般检验人都能掌握,容易推广普及。细胞核结构清晰,检验人员对瑞氏染色的细胞形态容易掌握。其缺点:对于黏液较多的标本,如痰液、食管、胃黏膜涂片等,着色较差。用于肿瘤细胞涂片时,染色质量不稳定,有时着色太深,有时则太淡,而复染往往费时,且效果也差。瑞氏染色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瞬间转化剂配制瑞氏染液的效果和配制方法.方法取瑞氏粉1 g加入10 ml瞬间转化剂摇10 s,然后加入100 ml甲醇,即配即用,并与传统方法配制的瑞氏染色液染色法比较.结果该法血涂片染色效果佳、着色鲜艳、亮丽、透光度好,细胞浆、质、核,胞浆颗粒及细胞轮廓清晰易辨认.结论加入瞬间转化剂配制的染液即配即用效果优于传统瑞氏染色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瞬间转化剂配制瑞氏染液的效果和配制方法。方法:取瑞氏粉1g加入10ml瞬间转化剂摇10s,然后加入100ml甲醇,即配即用,并与传统方法配制的瑞氏染色液染色法比较。结果:该法血涂片染色效果佳,着色鲜艳,亮丽,透光度好,细胞浆,质,核、胞浆颗粒及细胞轮廓清晰易辨认。结论:加入瞬间转化剂配制的染液即配即用效果优于传统瑞氏染色法。  相似文献   

14.
用瑞氏染色染血涂片,经常发生的二种偏差是:①过染: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被染成深紫红色;②异染: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被染成偏紫蓝色。为了消除过染和异染现象,我们对瑞氏染色的关键环节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材料和方法取人的指端末梢血液制作血液涂片,共计制作200...  相似文献   

15.
自Brody等应用光镜不染色检查尿沉渣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规方法,但此法对有形成份细致结构观察不清,对WBC不能作分类计数,而尿中出现的各类细胞和管型有不同的临床意义[1~3]。虽然可将尿沉渣制成干片瑞氏染色后进行分类,但操作复杂费时,不易在临床检验中推广,若不染色则易漏检或误检。故我们于1997年4~12月用瑞氏染液进行改良,作尿沉渣湿片染色镜检,这样可弥补常规法和瑞氏干片法的不足,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染液配制:瑞氏染料(LR,上海试剂三厂)及甲苯胺蓝(AR,上海化学试剂分装厂)各04g,分…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良瑞氏-姬姆萨染色液的染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通过对干燥血片或骨髓涂片的细胞进行3种染色法对比,旨在说明以BaSO厂家生产瑞氏-姬姆萨染色液第一液替代传统瑞氏-姬姆萨染色第一液的染色法染色,效果良好,且快速方便,值得推广。方法分别用3种染色法对干燥血片或骨髓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对着色细胞的胞浆、浆中颗粒、核染色质的着色效果及染色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传统瑞氏法对胞浆颗粒着色强,但对胞核着色差,染色时间较长,且往往把片子染成偏酸或偏碱;传统瑞氏-姬姆萨染色液染出的细胞颜色偏红,不利于幼稚细胞的鉴别;而以改良BaSO替代液染色法染出来的效果,无论胞浆、浆中颗粒、核染色质着色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以BaSO改良瑞-姬染色法的染色效果好,且染色时间短,染液易得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新生隐球菌,探讨几个方法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1例CNM患者CSF应用细胞计数器直接观察、瑞氏染色、印度墨汁涂片、革兰染色及培养后等实验室方法检测,并比较其阳性率和形态特征。结果隐球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真菌培养90.5%,印度墨汁染色81.0%,瑞氏染色和细胞学计数各为61.9%,革兰染色42.9%;墨汁涂片检测可显示荚膜和出芽;瑞氏染色可发现其周围毛刺;革兰染色仅现菌体深染。结论在基层医院细胞镜检计数、瑞氏染色、革兰染色及墨汁涂片法与真菌培养的正确、灵活结合可提高CSF中隐球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染色法对精子顶体染色效果及适用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改良巴氏染色法、Diff-Quik法及吉-姆萨染色法对精子顶体染色的效果,寻找有效、更易于判读精子顶体的染色方法.方法:100份精液标本同时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改良巴氏染色法、Diff-Quik法及吉-姆萨染色法对精液涂片进行染色,分析四种染色方法的结果.结果:四种染色方法对Ⅰ型、Ⅳ型精子顶体的评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巴氏染色法相对其他三种染色法对精子顶体染色效果稳定.结论:改良巴氏染色法相对其他三种染色法在精子顶体完整率的判读上具有染色效果稳定的优势,且染液价格经济,适于精子顶体完整率的判读.  相似文献   

19.
据黄石矿务局职工医院王金寿报道,作者在学习国内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瑞氏染液对细胞浆及颗粒着色较好,对细胞核着色不满意,而姬姆萨氏染液对细胞核及寄生虫着色较好,对细胞浆着色不理想的特点,在瑞氏染液和姬姆萨氏染液的基础上,配制了一种快速染色液。用此液染色简单方便、快速、效果好并节约试剂,提高工效、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  相似文献   

20.
<正> 血细胞染色,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罗氏(Romanowsky)染色为标准染色法,但限于天青B染料难得及价格昂贵,尚未在国内外普及。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瑞氏(Wright)染色法、姬氏(Giemsa)染色法及瑞-姬混合染色法。单独使用瑞氏、姬氏染色,由于试剂质量不同,天青B含量各异,常影响染色效果,同时染色的时间稍长,对急症及门诊血常规检验有一定影响。Mc Donald提出,通过染液加磷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