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指导抗生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疑似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疑似合并肺炎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PCT组,各59例.常规组按照〈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诊疗规范和治疗指南选用抗生素治疗;PCT组则每日监测PCT浓度,根据其浓度决定起始和终止使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费用、使用率、用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 PCT组抗生素使用费用、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用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死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疑似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参考血清PCT浓度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避免临床过度使用抗生素,缩短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心力衰竭发热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63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81)及PCT联合CRP组(n=82);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治疗,PCT联合CRP组依据PCT和CRP浓度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记录2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费用、住院总费用、临床有效率、14d APACHEⅡ评分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率30%; 2组患者PCT和CPR浓度较正常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对照组PCT和CPR分别为(0.29±0.07)μg/L和(45±18)mg/L,PCT联合CRP组分别为(0.28±0.09)μg/L和(47±18)mg/L(P>0.05)。PCT联合CRP组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总费用、抗生素费用明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和P<0.05)。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14d 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 CRP与PCT浓度,有利于指导心力衰竭发热患者使用抗生素,减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抗生素应用的意义。方法将83例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PCT组和对照组。PCT组在入院1 h内以及第3、5、7天时分别检测PCT水平,当PCT0.1μg/L时停用抗生素,若PCT≥0.1μg/L则继续应用。对照组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使用抗生素。结果 PCT组和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分别为(5.6±1.5)和(7.9±2.1)(P0.01),住院时间为(7.5±2.4)和(10.0±1.7)(P0.01),住院费用(元)为(3902±493)和(5367±438)(P0.01),抗生素费用(元)为(1417±322)和(1860±337)(P0.01)。两组之间临床有效率和1个月随访期间急性发作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发热待查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因发热收住院患者采用胶体金比色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检测结果 4个等级,正常值〈0.5 ng/ml,超过0.5 ng/ml为阳性阈值,〉10 ng/ml考虑重度感染。结果在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中阳性率为10%、其浓度以0.5~2 ng/ml为主;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为58.6%,以0.5~2、2.0~10.0 ng/ml为主。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及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肺癌患者发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肿瘤科住院的发热肺癌患者共113例,依据发热原因分为2组:炎性发热组(n=71)和肿瘤热组(n=42)。其中炎性发热组又分为2个亚组:败血症亚组(n=28)和非败血症亚组(n=43)。同期纳入20例无发热以及感染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以及感染控制后抽血进行Pct、WBC、N以及hs-CRP检测。采用SPSS 16.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变量间相关性使用Spearman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对诊断肺癌发热患者感染的价值。结果炎性发热组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热组(Z=5. 101,P0. 001)和对照组(Z=5. 169,P 0. 001),非败血症亚组的Pct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热组(Z=4. 334,P0. 001)。在炎性发热组中,Pct与WBC(r=0. 352,P=0. 003)、N(r=0. 385,P=0. 001)和hs-CRP(r=0. 427,P=0. 002)呈显著正相关。炎性发热组以肿瘤热组为参照时,Pct的AUC为0. 907 (95%CI 0. 833~0. 982),最佳截断点为0. 53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833和0. 857。结论 Pct在肺癌患者中鉴别肿瘤热和炎性发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价值。方法 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分为3组,PCT指导治疗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非抗生素治疗组(35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PCT组根据血清PCT水平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当PCT0.25ng/ml时停止使用抗生素。常规组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决定抗生素疗程。观察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结果 PCT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而两组临床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根据PCT使用抗生素,能够缩短抗生素疗程,减少平均住院时间,不影响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54例伴有发热的SLE患者及20例缓解期SLE患者PCT值、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白细胞计数等,比较PCT和CRP对诊断非病毒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评价它们对诊断SLE患者合并非病毒感染的价值.结果 PCT值在非病毒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结核等)组为(1.10±0.98)n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0.30±0.16)ng/ml,P<0.05]、非感染组[(0.13±0.13)ng/ml,P<0.01]及对照组[(0.11±0.07)ng/ml,P<0.01],而血清PCT值在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血清PCT≥O.5 ng/m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敏感性76.4%、特异性94.6%、阳性预测值86.7%、阴性预测值89.7%、阳性似然比14.15、阴性似然比0.25.比较PCT和CR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PCT为0.935,CRP为0.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PCT对SLE患者并发非病毒性感染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其预测感染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对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AECOPD患者63例,随机分配成两组:PCT指导治疗组32例(简称PCT组)和常规治疗组31例(简称对照组),检测血清PCT水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按照临床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疗程,PCT组按照血清PCT水平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当血清PCT≥0.25ng/mL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当PCT0.25 ng/mL时,则停止使用抗生素。并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疗程,抗生素所用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 PCT组抗生素疗程[7(5~11)d]短于对照组[13(7~16)d](P=0.03);PCT组抗生素费用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的住院时间及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AECOPD患者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能够明显缩短抗生素的所用疗程,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降钙素原测定指导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琦  肖正伦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2):1734-1735
以降钙素原(PCT)测定为指导,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和急性支气管炎的抗生素治疗中,入院时抗生素处方显著减少、抗生素疗程显著缩短,且临床结果相似;在门诊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治疗中,预计抗生素处方率减少20%、抗生素疗程缩短20%、临床结果不差于标准抗生素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ACI患者181例为观察组,同期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正常的健康老年人18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梗死体积进一步分为小梗死体积组82例(脑梗死体积<5 cm3)、中梗死体积组63例(脑梗死体积5~...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血清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肌钙蛋白T(TnT)在不同情况下的释放入血情况以及与心功能受损的关系。本研究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的一步夹心法动态测定了64例急性心肌梗塞(AMⅠ)患者血清TnT的浓度,并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检查其心功能。结果显示:(1)溶栓组TnT释放曲线呈双峰改变;(2)Ⅰ组(溶栓成功组24例)与Ⅱ组(溶栓失败组12例)比较,溶栓后2小时内TnT上升速度差异有显著性(2.79±0.92μgL-1/h对0.56±0.12μgL-1/h,P<0.05);第一峰与第二峰比值差异也有显著性(Ⅰ组1.87±0.81对Ⅱ组0.77±0.26,P<0.05);(3)TnT平均浓度和持续天数的乘积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84,P<0.01)。提示:血管再通影响TnT的释放动力曲线;血清TnT2小时内的上升速度以及第一峰与第二峰的比值可作为溶栓成功的临床参考指标之一;TnT释放入血的平均浓度与持续天数的乘积基本能反映心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出院时根据评定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NSE水平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38例.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TIA、既往卒中、吸烟和喝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NIHSS为10.0分,NSE水平13.8 mg/L,预后良好组分别为4.0分和10.8 mg/L,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E水平为预后不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0,95%CI:1.029 ~ 1.351,P=0.017).以血清NSE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Cutoff值为>11.87 mg/L,其曲线下面积为0.732(P <0.001).结论 血清NSE水平是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良好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BackgroundTenascin-C (TN-C), an extracellular matrix glycoprotein, is not normally expressed in the adult heart but transiently reappears under various pathologic conditions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issue remodeling. It is unclear whether serum TN-C levels add prognostic information independent from traditional prognostic markers.Methods and ResultsWe assessed 239 patients with first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 measured serum TN-C and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levels on day 5 after admission and compare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24.3 ± 13 months), 54 patients experienced primary composite cardiac events (cardiac death or hospitalization for worsening heart failure). Multivariabl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rum TN-C (hazard ratio 2.9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55–5.67; P < .001) and plasma BNP levels (hazard ratio 1.84, 95% CI 1.17–2.97; P = .008) were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cardiac events after adjustment for multiple confounders. The combination of TN-C and BNP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the c-statistic from 0.821 to 0.877 (P < .001) and an 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gain of 14.0% (P < .001).ConclusionsSerum TN-C level on day 5 after admission is potentially useful for early risk stratification after AMI beyond established prognostic marke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5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30例性别、年龄结构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中NSE水平,应用CT扫描测定脑梗死体积和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N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NSE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NSE水平增高与神经元坏死有关,NSE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脑梗死面积的大小,为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16.
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与对照组30例、急性脑梗死存活组75例与死亡组23例的24h动态心电图,比较各组间HRT的TO和TS结果(1)与对照组TO、TS(-6.1±3.7%、13.1±5.6ms/R-R间期)比较,急性脑梗死组TO高(-3.2%±6.3%)、TS低(6.1±6.0ms/R-R间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2)与急性脑梗死存活组TO、TS(-5.2±5.7%、7.0±2.1ms/R-R间期)比较,死亡组TO值高(-2.2±4.3%)、TS低(5.4±4.0ms/R-R间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RT与急性脯樟死患者的死亡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36例)、应激性高血糖组(27例)和糖尿病组(24例),分别于病程24 h、1周、2周与3周检测血清可溶性ICAM-1。结果 各组可溶性ICAM-1浓度在24 h均有明显增高,正常血糖组(495±29)μg/L,应激性高血糖组(790±27)μg/L,糖尿病组(698±38)μg/L;可溶性ICAM-1浓度1周时达高峰,正常血糖组(748±31)μg/L,应激性高血糖组(1027±35)μg/L,精尿病组(1142±39)μg/L;此后逐渐下降,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增高幅度更高,糖尿病组增高幅度最大、最持久。结论 脑梗死时ICAM-1在超负荷血糖条件下表达明显增强,并在脑梗死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控制脑梗死患者血糖及炎性反应,为脑血管病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期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观察抗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治疗后SF、MDA及SOD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测定SF、MDA及SOD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并测定48 h头颅CT和(或)MRI的影像学容积。结果脑梗死组S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SF水平与MDA呈正相关关系;SF水平与SOD呈负相关关系;SOD水平与MDA呈负相关关系;依达拉奉治疗组SF水平上升趋势较常规治疗组低,CSS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SF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缺血后自由基损害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其表达增高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3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h、24h、7d、14d)的肘静脉血,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MMP-9水平,以同期收住院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作为基线参考。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行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RS)以作为近中期疗效判断指标,并按评分改善程度分组比较其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7d、14d血清MMP-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呈动态变化,在溶栓后7d达高峰。溶栓后14dNIHSS评分改善程度与MMP-9峰值水平存在负相关(r=0.65),90dmRS评分不同改善程度组其血清MMP-9峰值水平存在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MMP-9水平呈动态变化,7d达高峰。血清MMP-9峰值水平可以初步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现已明确,但可引起脑出血的可能,尤其是既往有过脑出血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带来的益处可能被其所致脑出血风险抵消,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谨慎考虑潜在继发脑出血的风险,须进一步对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及其绝对临床益处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