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180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AIb)、β2-微球蛋白(β2-MG)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49.44%病例AIb增高,35.56%病例β2-MG增高(皆P<0.001),并随糖尿病病程延长,阳性率也随着增高。提示AIb、β2-MG联合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及其肾脏损害部位与程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方法 ,观察 4 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尿系列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常规尿蛋白阴性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 (AL B/ Cr)、α1-微球蛋白 /肌酐 (α1- MG/ Cr)、β2 -微球蛋白 /肌酐 (β2 - MG/ Cr)、血 α1- MG、β2 - MG高于正常 ,阳性率分别为 57.5%、4 7.5%、4 0 %、50 %、4 5% ,与血 Cr阳性率 15%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5)。说明血、尿系列微量蛋白对高血压肾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α1-MG微球蛋白(α1-MG)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尿中微量蛋白(尿Alb)、转铁蛋白(尿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α1-MG、β2-MG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人员及无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已有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尿α1-MG及β2-MG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健康者及肾功能异常患者的尿液进行β2-MG(β2-微球蛋白)及α1-MG(α1-微球蛋白)分析,从而评价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及早期损伤。方法:采取吖射线检测仪,用放射免疫学的方法检测46侧正常人及78例肾脏疾病患者尿液中的β2-MG,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的尿液谱检测仪检测尿液中的α1-MG含量,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肾小管损伤的患者尿中的β2-MG及α1-M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组(P〈0.01),而且α1-MG比β2-MG的检测更有价值。结论:检测尿液中的β2-MG及α1-MG的含量评价肾小管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上诊断肾小管损伤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RIA) ,观察 4 3例糖尿病患者血、尿 α1-微球蛋白 (α1- MG)、β2 -微球蛋白 (β2 - MG)及血肌酐 (SCr)变化。结果显示 :常规尿蛋白阴性 ,SCr含量异常者占 2 5.5% ,尿中 α1- MG/ Cr、β2 - MG/ Cr、血 α1- MG、β2 - MG异常者分别占 79.0 7%、6 7.4 4 %、37.2 1%、55.81%。各种微球蛋白测定的阳性率与 SCr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5)。结果说明血、尿 α1- MG、β2 -MG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提示血尿α1- MG、β2 - MG测定在反映肾脏损伤中比 SCr敏感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研究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尿β2-M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异常发生率高于BUN,Cr。血、尿β2-MG随病程延长阳性率升高。提示测定血、尿β2-MG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环境镉接触人群中尿镉对肾脏损害程度,研究尿镉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之间关系。调查居住在不同程度环境镉污染区790名居民中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含量之间变化。结果表明:镉接触人群的肾脏损害程度:随着尿镉的浓度升高,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含量逐步上升;重污染人群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存在着剂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α1-微球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方法:用125^I-α1-微球蛋白放射免疫法检测68例非胰岛领带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中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IDDM患者微量蛋白组尿α1-MG显著升高,结论:尿α1-MG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α1—微球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7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人尿液中的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发现EH患者尿Alb、α1M、NA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尿a1M随分期显著增高(P<0.01),尿Alb在Ⅰ、Ⅱ期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尿NAG于Ⅱ期组明显高于正常(P<0.05);尿Alb与血压显著正相关,α1M与Alb正相关(γ=0.625、P<0.01).结果表明:①EH患者的尿Alb排泄增高并与血压密切有关,早期(Ⅰ期)即有肾小球损害;②尿a1M能反映EH患者肾小管受损的状况,尿a1M与Alb一样加升高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测定20例对照组和45例老年性高血压病人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白蛋白(ALB),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发现老年高血压病Ⅰ期已有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损害,且随着血压的增高和病期的进展程度而加剧。培哚普利治疗后,Ⅰ期老年高血压尿NAG,ALB及血、尿β_2MG均有显著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Ⅲ期老年高血压上述指标虽有均值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未达到显著程度,我们认为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有较好的疗效,若能早期治疗可恢复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对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小管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229例纳入本研究,黄蜀葵花治疗组168例,对照组61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比重(SG)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黄蜀葵花治疗组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尿α1MG、N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尿S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黄蜀葵花治疗组轻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尿α1MG、NAG和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eGF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比较,P<0.05。结论?黄蜀葵花可以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α1MG、NAG水平,可以改善肾小管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宴青 《浙江医学》1999,21(4):208-209
为探讨肾小管损害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通过测定11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24h尿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的变化,显示在血肌酐尚无明显升高以前尿NAG和尿β_2-MG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9.78和6.62,P<0.01)。提示肾小管损害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春斌  黎伟 《广西医学》2001,23(6):1394-1395
目的:评价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联合检测20例OSAS病人和23例非OSAS者血、尿β2-MG,结果:OSAS患者β2-MG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尿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OSAS肾功能改变早期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受损,动态观测血、尿β2-MG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测定132例各种肾脏疾病的血、尿β_2微球蛋白含量,血、尿β_2微球蛋白在急、慢性肾衰、狼疮性肾炎、隐匿性肾炎等肾脏疾病时明显升高,高于健康人。血、尿β_2微球蛋白含量可做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测定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该指标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差,在炎症、肿瘤等疾病时也可出现血、尿β_2微球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肾小管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程度。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法对7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A1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泌值测定,根据A1b排泌值分为尿Alb排泌正常组(DM1)和尿A1b排泌异常组(DM2),并与4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结果:71例2型糖尿病尿RBP和尿α1-MG排排泌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DM1组与对照组比较此两项排泌值均增多,DM1组排泌值较DM2组有所增加,且DM1组中有8例(28.6%)尿RBP升高和5例(17.8%)尿α1-MG增高。结论在2型糖尿病早期就可能存在肾小同害,甚至可在肾小球损害之前已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NAG酶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1例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尿α_1微球蛋白、NAG酶等指标,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各证型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尿α_1微球蛋白、NAG酶均高于正常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MG、α_1-MG与中医证型有一定关联,与NAG酶相关性差。结论:可将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MG、α_1-MG作为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病程5年以上的21例糖尿病患者25例和正常人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略高于正常人(P>0.05)。经活血方治疗1个月后,血β2微球蛋白明显下降(P<0.05)。提示了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肾小球功能已经损害,活血方对其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中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0例可能有肾脏损伤患者的NAG、MA、α1-MG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尿NAG、MA、α1-MG在糖尿病、高血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同程度增高。NAG、α1-MG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尿中MA可作为临床上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的标志。尿NAG、α1-MG同时测定既可反应肾小管重吸收的功能,又可反映肾小管损伤程度。三个项目的组合将会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在应用庆大霉素过程中,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显著增高,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提示该药的早期肾毒性作用表现为损害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短期应用具有可逆性。老年患者应用庆大霉素后尿β_2MG增高特别显著,1例在停药后两周尚未降到对照值。本文报道提示测定尿β_2-MG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取24h尿量为测定β_2-MG的样品能较好地反映尿β_2-MG的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尿微球蛋白(MG)及尿微量白蛋白(ALB)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早期肾损伤的评价意义.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尿α1-MG,β2-MG及尿ALB水平.结果:PSS患者血β2-MG、尿α1-MG,β2-MG及尿ALB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尤其肾受累患者尿α1-MG、尿ALB升高最显著.结论:尿α1-MG、尿ALB是诊断PSS早期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