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形术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2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A组),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7例均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术前预存自体血及术中自体血回输,作为研究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A组失血量为763±164ml(400~1000ml),B组为852±386ml(350~2100ml),两组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A组输入库存血量为1045±362ml(500~1800ml),B组为511±337ml(0~1300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2.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心血管外科血液保护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比较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与单纯术中血液回收用于心血管外科血液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术前血红蛋白Hb≥130g/L的心血管外科成年病人140例随机分成两组:A+C组,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ANH量 8~12ml/kg,n=70);C组,术中单纯血液回收(n=70)。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24h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血小板(PLT);回收血量;体外循环(CPB)总转流时间;术后24h引流量;全血用量;血浆用量;悬浮红细胞用量;冷沉淀用量;血小板用量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术前各实验室指标无显著差异;A+C组术中血液回收量(581.8±28.2)ml少于C组(785.4±43.8)ml,有显著差异(P<0.001);A+C组术后24hHb(122.2±18.8)g/l高于C组(112.3±15.6)g/l,有显著差异(P<0.01),HCT(35.2±5.5)高于C组(33.2±4.5),亦有显著差异(P<0.05);A+C组全血用量(81.7±23.0)ml少于C组(217.4±35.7)ml,有显著差异(P<0.01)A+C组有15例,C组有6例未输异体血;两组间CPB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其它血制品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比较术中单纯血液回收用于心血管外科血液保护可减少异体血需要及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深度血液稀释技术的临床应用机制,自94年以来,我们采用浅低温、中深度血液稀释施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223例。转流中将血球压积(HE了)降至15%~20%,鼻咽温降至28.34℃;采用晶体液无血预充,预充量较大者加用胶体液,平均稀释度68.86±9.17ml/kg,平均预充量为2003.86±8068.31ml;术终平均尿量1674.44±411.76ml。自体放血124例,平均910.08±521.68ml;未输库血者75例,占33.64%。结果证明,浅低温、中深度血液稀释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转流方法,可有效地减轻低温CPB对机体的损害,减少CPB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并可缩短转流时间,无血预充,自体放血可减少库血用量,避免了输血所致的并发症及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法(ANI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研究与评价。方法选择23例ASAⅠ~Ⅱ级行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ANIH。分别于采血前、稀释后和术毕监测并比较循环各指标、电解质、动脉血气、酸碱值(BE)、动脉乳酸值(AL)、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23例患者采血量(885.7±107.2)ml,出血量(1547.1±425.3)ml;围术期动脉血气、BE和AL无明显改变(P>0.05);CVP在血液稀释后显著升高(P<0.01);MAP术毕明显下降(P<0.05),K+稀释后明显下降(P<0.01),Cl-则明显升高(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稀释后Hct和Hb分别为(28.2±3.79)%和(94.4±10.3)g/L,术毕为(26.5±5.80)%和(91.5±14.2)g/L,较采血前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5例输入异体血。结论ANIH用于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105例   总被引:89,自引:2,他引:89  
Yu PW  Wang ZQ  Qian F  Luo HX  Tang B  Liu B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03-130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05例胃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7例,近端胃大部联合脾脏切除术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68例。结果 10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全胃切除术300~435min,平均(38l±91)min;近端胃切除术212~390 min,平均(279±73)min;近端胃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术265~405 min,平均(312±64)min;远端胃切除术230~360 min,平均(281±69)min。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术20~900 ml,平均(260±202)ml;近端胃切除术20~400 ml,平均(200±153)ml;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术200~400 ml,平均(333±116)ml;远端胃切除术20~450 ml,平均(140±82)ml。平均清扫淋巴结(34.2±20.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5±1.4)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0±1.6)d,进流食时间平均(4.9±1.7)d。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有效减少心脏手术后渗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肺转流 (CPB)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创口渗血是CPB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推荐使用的血液保护方法有血液稀释和使用抑肽酶等。但抑肽酶价格高昂 ,我们应用氨甲环酸替代经静脉输注的抑肽酶 ,对术后 2 4小时生命体征、渗血量和输血量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 ,此法可减少抑肽酶半数用量达到同样的血液保护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44例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左房粘液瘤、房缺修补术的病员 ,年龄 (5 4 7± 6 89)岁、身高 (171 6±6 95 )cm、体重 (6 4 1± 12 2 4)kg、体表面积 (1 6 0± 0 10 )m2 、血红蛋白 (12 …  相似文献   

7.
原位肝脏移植术中血液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方法  35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病人 ,随机为分A、B两组。A组 2 0例 ,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回收和大剂量抑肽酶的血液保护措施 ;B组 15例 ,不使用上述血液保护方法。A、B两组均加强血液动力学、体温、凝血功能监测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定量 (FIB)、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凝血弹性图 (TEG) (取R值作为观察指标 )。并统计两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A组回收的血量和回输的洗涤红细胞量。两组病人均在无肝期采用静脉 静脉转流。术中保持正常体温并于新肝期中和肝素。结果 A组平均出血量 (315 2± 16 35 )ml,B组 (4 2 6 5± 15 45 )ml(P <0 0 5 )。A组平均每例回收血量 (2 6 6 2± 1135 )ml,回输洗涤红细胞 (1310± 710 )ml。A组平均输血量 (2 410±95 0 )ml,B组 (2 886± 10 10 )ml(P <0 0 5 )。在凝血功能各项中 ,转流 30、6 0分钟、新肝期 15分钟及术毕时 ,A组各指标均优于B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方法能节省用血 ,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并予针对性处理 ,对减少用血与合理用血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果糖对创伤后患者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盲法、对照、平行和多中心的研究方法。共120例创伤患者进入本研究。术后1~2 d开始空腹静脉注射5%果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连续3 d。观察用药前和用药中血糖、胰岛素(insulin,INS)和胰岛素C-肽(insulin peptide C,INS C-P)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同时观察用药前后血尿酸(uric acid,URIC)、乳酸(lactic acid,LACT)和肝肾功能等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结果静脉输注5%果糖500 ml对机体血糖影响较小,在输液前后血糖变化值为(0.41±1.72)mmol/L;输注5%葡萄糖血糖明显升高,血糖变化值为(2.51±2.23)mmol/L,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用药中对血胰岛素和胰岛素C肽的影响亦较小;对照组用药中的两指标则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血乳酸和尿酸升高,肝肾功能等指标无明显异常变化,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适量静脉输注果糖对创伤后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较小,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7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病人的出血原因及处理得失。方法:17例病人因心内直视手术后大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7~66岁,平均(27.7±16.3)岁,体重16~64kg,平均(43.37±18.5)kg。心内直视手术毕常规置纵隔、心包引流管,胸膜腔敞开者置胸腔引流管。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并监测引流量、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记录心内直视术后至二次开胸止血观察时间,输血量及二次术中探查所见。结果:心内直视术后引流量400~2520ml,平均(1449±622)ml。心内直视术后至二次开胸止血观察时间1~27h,平均(7.1±6.7)h,心脏术后4h以内两次开胸止血7例(41.2%),8h以内二次开胸止血12例(70.1%)。二次开胸术中发现活动性出血1.1例(64.7%),渗血5例(38.5%)。输库血400~3200ml,平均(1820±919)ml。17例病人中切口感染5例(29.4%),死亡3例(17.6%)。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是一凶险并发症。一旦出现,尤其术后8h以内,有二次开胸止血指征,应尽速开胸止血。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大部分是由于止血或结扎不严密造成的,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0.
充气止血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充气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26例在我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三组,A组126例,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放松止血带,术野充分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142例,在关闭切口,加压包扎后放松止血带;C组58例,未使用止血带。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失血、总失血量以及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中失血(242±120)ml和术后失血(214±156)ml,总失血量(467±232)ml,DVT发生率12.7%;B组患者术中失血(224±116)ml和术后失血(387±160)ml,总失血量(610±252)ml,DVT发生率26.8%;C组患者术中失血(463±246)ml和术后失血(184±112)ml,总失血量(654±303)ml,DVT发生率12.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再放松止血带止血的方法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DVT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n=45)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对照组(n=35)行单纯腹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4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118 min,平均(160±15)min;术中出血量45~280 ml,平均(140±60)ml;住院6~8天,平均(7±2)天;42例结石完全取净,结石清除率93.3%,术后无一例发生胆漏、出血、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时间130~220 min,平均(150±30)min;术中出血量80~350 ml,平均(180±75)ml;住院8~12天,平均(9±1)天;32例结石完全取净,结石清除率91.4%,术后2例发生胆漏。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完全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3~6个月,经胆道镜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为15例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7.6±10.3)min;术中出血量10~70 ml,平均(46.6±14.4)ml;术后住院3~7 d,平均(3.5±1.1)d;1例多发囊肿患者术后引出暗红血液,量约150 ml,予以止血支持等对症治疗,出血量逐日减少,术后7 d拔管出院。随访1~12个月,无尿漏、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是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掌握后腹膜腔的手术解剖及精细操作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剜出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出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及开腹子宫肌瘤剜出术各50例.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75±38)min(25~125)min;术中出血量(60±52)ml(5~300)ml;术后住院时间(4.6±1)d(3~6)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22±0.89)h(6.50~8.30)h;术后病率2例(4%).而剖腹子宫肌瘤剜出术组手术时间(86±22)min(60~150)min;术中出血量(84±59)ml(50~250)ml;术后住院日(7.1±1.1)d(4~19)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1.18±6.4)h(36.3~48.5)h;术后病率20例(40%).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剖腹组略短,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剖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出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日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回输下布加氏综合征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优点。方法:16例布加氏综合征手术麻醉,均采用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病人全身肝素化后,用无菌的吸引管道通过血泵把术野的血液回收入血液回流室,再回输给病人。麻醉全程持续严密监测ECG、MAP、CVP(上、下腔静脉)、尿量及动脉血气,纠正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使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16例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98±0.66kPa(22±5mmHg)降为术后的1.05±0.48kPa(8±3.6mmHg),术中回收血液6000~8600ml(平均6852ml),15例患者未输异体血液(除1例患者因二次开胸止血输异体血液600ml),术后当日Hb为100~130g/L。全组患者麻醉平稳,无麻醉及穿刺并发症。结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和血液回输技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便于推广。术中选用上、下腔静脉同时持续监测,既可以作为快速输血、输液通道及给药途径,指导术中输血、输液速度,又可以准确、快速反映手术的效果,一举多得,大大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自体血回输对病人血浆肝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自体血回输对病人血浆中肝素含量的影响 ,探讨肝素在血液回收时的应用。方法 自体血液回输组 (n =32 )与异体输血组 (n =30 )骨科、脑科择期手术病人 ,男女各半 ,年龄 18~ 48岁 ,术前肝、肾、凝血功能均正常 ,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自体回输血量及异体输血量均超过 10 0 0ml。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中肝素含量 ;ACT Ⅱ型测定仪测定血中活化凝血时间 (ACT)。结果肝素含量 :自体血液回输组 ,术前、输血前、输血后 2小时肝素含量分别为 (0 6 5± 0 2 7)、(0 6 8±0 2 0 )和 (0 72± 0 19)U/ml;异体输血组分别为 (0 6 3± 0 2 4)、(0 6 7± 0 2 8)和 (0 6 9± 0 2 0 )U/ml。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CT :自体血回输组三个不同时间分别为 (86 10± 2 0 5 4)、(133 5 0± 2 9 6 5 )和 (95 0 5± 2 9 71)秒 ;异体输血组分别为 (88 42± 18 37)、(131 70± 2 7 36 )和(92 86± 14 35 )秒。两组ACT值输血前均明显长于术前 (P <0 0 5 ) ,术前与输血后 2小时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组与异体输血组术前、输血前、输血后 2小时肝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自体血回输中使用肝素抗凝适量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羟乙基淀粉130/0.4和琥珀酰明胶对SICU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胸腔或腹部手术、失血量超过400ml、术后即入SICU患者100例,年龄50~64岁,体重50~75kg,ASAⅡ级,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例,各组术中分别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 500ml或1 000ml,琥珀酰明胶500ml或1 000ml及乳酸钠林格氏液10ml·kg~(-1)·h~(-1),术后收入SICU。分别于术前、术后入SICU 6h时留取尿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尿白蛋白浓度,酶比色法测定尿肌酐;计算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MA/CR);抽取10ml深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浓度。结果术中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和琥珀酰明胶的MA/CR较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降低(P<0.05);术中输注相同容积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的M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入SICU6h时血浆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5组血浆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中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的最低(P<0.05)。结论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或琥珀酰明胶500 ml有助于改善SICU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羟乙基淀粉130/0.4的抗炎作用明显优于琥珀酰明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8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laparoscopic live donor nephrectomy,LDN)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我院施行的LDN68例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供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肾动、静脉长度进行统计,并对数据按照取左、右肾进行分组比较。根据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对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术后对供者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血压水平以及受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随访。结果:68例LDN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87.5±7.8)min,供肾热缺血时间为(85.6±13.1)s,术中失血量为(56.8±8.5)ml,肾动脉长度为(3.0±0.3)cm,肾静脉长度为(2.3±0.3)cm,按照取左右肾手术时间分别为(89.5±8.4)min和(86.8±7.2)min(P>0.05),供肾热缺血时间为(86.7±12.3)s和(85.2±14.1)s(P>0.05),术中失血量为(58.2±10.2)ml和(55.4±9.4)ml,(P>0.05),肾动脉长度为(2.5±0.3)cm和(3.5±0.3)cm(P<0.0001),肾静脉长度为(3.2±0.4)cm和(1.6±0.3)cm(P<0.0001)。围手术期3例(4.4%)出现并发症,其中Grade2b级1例,Grade1级2例。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受者在1周内肾功恢复正常,1例受者术后6个月并发肺部感染死亡。供者术后SC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GFR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无新发高血压患者出现。结论:LDN安全、微创,完善LDN操作技术,加强对供者术后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对治疗手术后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及术后 2 4h内失血量大于 10 0 0ml患者适宜的干预措施。方法筛选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间SICU所收治的外科择期手术 ,术前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 ,术中出血与术后 2 4h手术部位引流血液大于 10 0 0ml的患者共 89例。进入SICU后记录心率、血压、体温 ,检测血色素 (Hb)、血小板 (PLT)、血球压积 (HCT)、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 (D dimer) ,记录围手术期的血液及血制品用量。结果随着出血增加 ,PT由 (11 4± 0 6 )s延长至 (16 0± 0 6 )s(P <0 0 1) ,APTT由 (32 5±2 2 )s延长至 (4 7 8± 1 2 )s(P <0 0 1) ,FIB由 (5 19± 6 6 )mg/dl减少至 (2 5 2± 2 8)mg/dl(P <0 0 1) ,FDP和D dimer也有升高趋势。结论对于重度出血患者 ,及时有针对性的补充缺失的血液成分是成功治疗各种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环钻在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行常规PSO和应用环钻行PSO治疗37例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常规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55.6±3.7)岁;后凸角为45.3°±4.6°。环钻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53.3±4.2)岁;后凸角为47.6°±5.9°。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常规组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环钻组为13~20个月。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均输血量常规组分别为平均(224±45) min、(1043±234) ml、(876±300) ml,环钻组分别为平均(180±31) min、(785±163) ml、(500±230) ml。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矫正丢失率常规组分别为91.4%、5.8%,环钻组分别为90.9%、6.2%。JOA评分改善率常规组为81.1%,环钻组为83.7%;常规组VAS评分降低(7.7±1.1)分,环钻组降低(7.8±0.8)分。术后常规组1例患者诉鞍区麻木,末次随访时基本正常。两组术后均无感染、血栓形成,末次随访时截骨间隙及后方植骨已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螺钉松动、断裂、脱出等并发症。结论 环钻用于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截骨效率。  相似文献   

20.
32例长期(6-10年)服用酷酸棉酚,初期20mgl/日,至精子计数400/万/ml以下时改维持量40mg/周,可维持不育。服维持量期间无严重副作用。但3例SGPT升高,持续一年以上;服药后3-6个月血钾有降低的趋势,但无低血钾软瘫;长期服药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E-花环和ME-花环形成试验,服药组分别为46.13±0.61%和11.75±0.23%,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5.76±0.71%和13.67±0.64%)相比差异显著(P<0.01)。仃药6-12月后,E-花环逐渐恢复(48.73±0.82%),但仍低于正常水平。血清IgG、IgA、IgM水平,服药组分别为13.45±0.77mg/ml,3.72±0.19mg/ml,1.18±0.13mg/ml;对照组分别为15.85±0.64mg/ml,4.22±0.27mg/ml,1.50±0.11mg/ml。ME-花环及IgG水平的变化均属正常范围内的变动。血、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血睾酮及血脂测定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