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将颈部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套管插入气管,病人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缓解呼吸困难的一种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作为有创人工通气道,气管切开护理管理一直是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往的气管切开套管是将单根无弹性的棉布系带从患者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侧分别打死结进行固定,此类气管切开套管的外固定带,易受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橡胶止血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 6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固定外套管的布带穿过止血带代替气管套管固定带,根据更换频率分为3~6d组、7~10d组、11~15d组,每组20例,连续观察3个月,分别观察颈部皮肤损害情况、止血带的变化、气管切开套管的移动率。结果气管切开周围局部皮肤损害程度及止血带变化情况,随着止血带更换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气管切开套管移动率随着更换频率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止血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7~10d更换1次较为合适,可以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传统金属气管套管系带的改良对气管切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气管套管固定带患者34例作为实验组,以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使用传统棉系带固定金属套管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气管切开病例反流比例,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以及患者舒适度评价.结果 PVC气管套管固定带的气管切开病例反流比例为68.8%(22例),低于传统气管套管固定带86.7%(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C气管套管固定带更换时间[(15.1±0.49)s],少于传统气管套管固定带者[(17.1±0.29)s](P<0.05),前者感官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VC气管套管固定带与传统气管套管固定带相比较而言,反流比例低,易于更换和清洁,感官舒适度较高.因此PVC气管套管固定带的临床应用有助于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安全、有效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方法.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后48 h内须更换气管切开套管ICU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1例.A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置导管法,B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发生情况.结果 A组操作前后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操作后心率上升、SpO2下降,与操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操作时间为(50.5±4.2)s,比B组的(84.9±5.3)s明显缩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3 ml及误入假道发生例数(2、0例)明显少于B组(15、5例)(P<0.01或<0.05).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48 h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患者,采用套管内置导管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内套管的不同消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于2004年12月-2006年7月对神经外科所有气管切开患者内套管的消毒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持续药物湿化疗法治疗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的危重患者38例,有效地防止了痰液粘稠,痰痂形成,保持了呼吸道通畅,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共观察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重症有机磷中毒41例,脑出血12例,颅脑外伤6例,乙型脑炎4例,格林巴氏综合征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根据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方法 湿化液均选用0.9%盐水200ml内加庆大霉素1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ICU气管切开患者协助吸痰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1例需要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均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应用普通式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组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使用吸痰器的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32%,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每天使用吸疾次数为(5.0±1.85)次,对照组为(14.0±1.7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切开置管吸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长期带管患者肺部感染的感染特点及生活质量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某院重症监护室(ICU)200例气管切开长期带管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26例)和非感染组(74例),统计分析感染组患者的感染特点,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 200例气管长期切开带管患者中,有126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中共检出2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0株(63.43%)、革兰氏阳性球菌59株(22.01%)、真菌39株(14.55%);感染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低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长期带管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肺部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间断滴注及氧气雾化;观察组30例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湿化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痰栓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强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不良反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增强舒适感等。  相似文献   

10.
黄丽容  方梅  刘胜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1):113-114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原因,套管拔管指征并正确拔管。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收治因烧伤患者36例气管切开套管拔出的护理方法。结果29例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气道通畅。2例行气管切开后3~5天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因病情严重行气管切开后2~5天后死亡。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并正确拔管,同时积极的预防感染的发生,保证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冬梅  丘冰  辛平  何苗 《现代医院》2011,11(12):84-8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烧伤患者采用面罩吸氧和吸氧管吸氧的效果差异。方法将47例气管切开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面罩组和吸氧管组,比较常规吸氧时血氧饱和度(SPO2)、痰液粘稠度及气管套管堵管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面罩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痰液粘稠度及气管套管堵管发生率均优于吸氧管组,两组患者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氧气面罩法对提高气管切开烧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低痰液粘稠度发生率及气管套管堵塞发生率比吸氧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智芬 《现代医院》2009,9(6):79-80
目的对比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中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观察两组患者的每日排痰量和吸痰次数。结果氧气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较超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气组在减少日均排痰量及吸痰次数疗效中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优于超声雾化吸入,并且是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的感染更为有效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采用蕈状乳胶管作胸腔闭武引流与规外科接管引流治疗气胸患者的效果.[方法]从2004年1月~2009年2月,收集本院259例从14~83岁气胸患者,127例接受常规外科接管作引流术和132例接受蕈状乳胶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的并发症、疗效及切口疼痛程度.[结果]两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蕈状乳胶管作胸腔闭武引流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镇痛泵持续滴注法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镇痛泵持续滴注法湿化气道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定时间断湿化法,治疗组采用镇痛泵持续湿化滴注法,两种方法应用后从临床效果、患者住院天数及使用抗生素费用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和统计。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两者差别明显;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21.12±2.08)天,对照组(33.9±3.27)天;抗生素费用治疗组(1042±153.12)元,对照组(2192.80±318.78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镇痛泵持续滴注法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减少刺激咳嗽和吸痰次数,并可以减轻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程度,减少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人工牵引疗法、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0例采用三维正脊疗法,B组150例采用传统人工牵引疗法,比较2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显效105例,有效30例,无效15例;B组显效45例,有效30例,无效75例。其显效率分别是70%和30%,经统计学处理,2=17.51,p<0.01。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50%,经统计学处理,2=7.06。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疗法中,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无创伤,治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儿童在静脉给药中血管的使用率,减少穿刺点拔针所致的紫斑。方法对需要进行静脉给药的儿童患者共80例进行自身对照,右手组静脉输液后用"纵向指压止血法"(A组),左手组静脉输液后用"横向指压止血法"(B组),比较两组方法拔针后致皮肤局部淤血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紫斑情况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纵向指压止血法"压迫止血简单易学、效果明显,值得在儿科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林漓  胡雪琴  黄仲甜 《现代医院》2012,(Z2):112-113
目的通过两种拔针方法的比较,探讨最佳的静脉输液拔针法。方法对1 000例次患者,随机采用先拔针后用无菌输液敷贴迅速压迫针眼拔针法(观察组)和无菌干棉签压迫针眼快速拔针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疼痛感、皮肤出血、皮下出血、血管弹性减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例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疼痛、皮肤出血、皮下出血、血管弹性减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拔针后用无菌输液敷贴迅速压迫针眼拔针法明显优于无菌干棉签压迫针眼快速拔针法,实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输液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In a series of comparative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s the daily adjustment of the hemolytic system based on the titration of complement was found to give more accurate results than the adjustment based on the titration of ambocepto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对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气管切开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行气管切开后早期应用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湿化效果达到生理性需要,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人工呼吸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锐  严彦宏  燕纯叔  庄兰  王敏  杨素珍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517-1518,1520
目的:探讨3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90例持续膀胱冲洗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1、2、3组,分别采用单瓶输液器、四联三通及三升输液袋膀胱冲洗方法。结果:3组尿细菌培养检出率,尿红细胞计数及冲洗液残留量无显著性意义(P〉0.05),操作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联三通膀胱冲洗器具有省时、使用方便、且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准确记录冲洗量,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