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体重儿(VLBWI)的营养替代方法。方法:对观察组18例极低体重儿(VLBWI)采用了十二指肠喂养,经鼻至十二指肠置管,采用经十二指肠微量泵持续微量输入法,管饲因各种原因不能进食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并与同期入选条件相似的14例采用鼻胃管喂养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在早产低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喂养过程中2例因肺出血分别于生后21h和32h死亡,存活的16例患儿3~4天时体重降至最低点,体重下降幅度占出生体重的3.6%~7.8%,7~9天恢复至出生体重,12天时体重平均增加104g。对照组1例死于重度硬肿症,1例死于肺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存活患儿体重降至最低点时间及体重下降幅度均与观察组相似,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为9~11天,12天时,体重平均增加59g。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时间较观察组长2~3天。结论:十二指肠喂养能很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滴服喂养,对照组25例,鼻胃管喂养.观察血糖异常例数、腹胀例数、呕吐例数、累计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3例血糖异常,6例腹胀,3例呕吐,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累计光疗时间(4.7±0.7) d,住院天数为(29.0±2.9) 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滴服喂养能满足低体重儿的营养需要,减少并发症,提高极低体重儿存活率,有效地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生活质量,缩短病程,降低治疗成本,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0例极低体重儿的喂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极低体重儿喂养耐受性及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早期建立肠内营养,早产母乳喂养,同时配合喂养后采用俯卧位、非营养性吸吮、不耐受喂养儿配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疗法等支持手段。结果:使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率降低。结论:认为对极低体重尽快建立肠内营养的支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患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即乳量<20 m l/(kg.d),1周后逐渐增加奶量,观察两组患儿对喂养的耐受情况及胎便排出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喂养耐受及胎便36 h内排出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极低体重儿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杜萍 《工企医刊》2009,22(4):10-11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体重增长情况,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的7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40例)于生后24h~72h内采用统一的早产儿配方奶粉经口或鼻饲喂养,对照组(30例)于生后1周内给予喂养。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及比较生后2周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BW)的例数。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5%(7/40);对照组56.7%(17/3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体重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的优劣性.方法 将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间歇经口管饲+非营养性吸吮,B组:22例,经口喂养;两组起始奶量均从10~20mL·kg-1·d-1、从每3小时喂1次开始,每次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增加20mL/kg.所有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肠道内营养.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胃食道返流、乳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达到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结果 A组胃食道返流、乳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B组低(χ2=3.74,P=0.04;χ2=5.14,P=0.02),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短(t=6.41,P=0.00).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5,P=0.40).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间歇经口管饲+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实施不同喂养方法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出生体重≤1 500 g的66例早产儿根据其父母是否接受给孩子鼻胃管喂养母乳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生后12 h内予鼻胃管喂养母乳,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生后2天给予滴管滴入母乳或用棉签蘸母乳让患儿吸吮。观察两组患儿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指经口完成120 ml/kg.d)、达出生体重时间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人次数。结果:两组患儿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达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而发生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人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P<0.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实施鼻胃管喂养母乳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较滴管滴入母乳或用棉签蘸母乳让患儿吸吮容易达足量肠内营养与恢复出生体重,且较少发生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9.
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方法]对2006年9月~2007年9月生后24 h内陕西省妇幼保健院NICU孕周<34周、出生体重≤1 500 g,无消化系统畸形的5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根据喂养情况分为喂养耐受组与不耐受组. [结果]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间出生3周内热卡、蛋白摄入及体重增长差异有显着性.两组间开奶日龄、足量喂养日龄、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日数差异有显着性,胎龄、出生体重差异无显着性. [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早期喂养,减少喂养不耐受性,肠道内营养能提供更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同时需要肠外营养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梁瑞华 《东方药膳》2021,(1):294-295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胃容量较小,因此自身胃肠道分泌、吸收、消化、免疫等各方面都处于极不成熟状态,加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重较低,且胎龄不足34周,会出现喂养不耐受,对整体成长形成影响,严重时还易影响生存率.因此临床需采取多种方式,改善喂养不耐受.基于此,本次探究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展开以下综述,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the fact that feeding a 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 neonate is a fundamental and inevitable part of its management, this is a field which is beset with controversies. Optimal nutrition improves growth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s, and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sepsis and possibly eve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heterogeneity of practice among neonatologists and pediatricians regarding feeding VLBW infants. A working group on feeding guidelines for VLBW infants was constituted in McMaster University, Canada. The group list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questions that had to be answered with respect to feeding VLBW infant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critically appraised the level of evidence, and generated a comprehensive set of guidelines. These guidelines form the basis of this state-of-art review. The review touches upon trophic feeding, nutritional feeding, fortification, feeding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 assessment of feed tolerance, and management of gastric residual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glycerin enem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儿和超低出生体质量(ELBW)儿的临床表现.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03例VLBW儿和ELBW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母亲孕期致VLBW儿及ELBW儿的高危因素、患儿生后并发症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03例VLBW儿和ELBW儿的并发症前10位分别为:新生儿肺炎为85例(82.5%)、颅内出血(ICH)为79例(76.6%)、高胆红素血症为60例(58.2%)、呼吸暂停为59例(57.2%)、呼吸衰竭为54例(52.4%)、电解质紊乱为53例(51.4%)、酸碱平衡紊乱为47例(45.6%)、低血糖为40例(38.8%)、贫血为38例(36.9%)、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为28例(27.2%).103例患儿中,存活为84例(81.6%),死亡为8例(7.8%,放弃治疗后死亡为3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为11例(10.7%).结论 及时、恰当地对VLBW儿和ELBW儿给予保暖、营养支持、积极预防并治疗各种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等,可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37-339
目的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母乳管理方法以提高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的主管护师及母亲均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优化母乳收集、保存、运送、解冻和加温过程,对照组的护师未经过专业培训教育。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率、喂养不耐受率、胃肠外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率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胃肠外营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及优化母乳管理方法可提高入住NICU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参考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内喂养的合理方式。方法将106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2组。A组: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小时;B组: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小时。所有病例如无不耐受予喂养普通配方奶。观察每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胃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发生率低(P〈0.05),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0.05),体重增长较快(P(0.05),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温开水、糖水和稀释奶各喂养3次的方式喂养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是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较合理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Sociodemographic and biomedical predictors of development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 #lt 1500 g) infants were examined in 85 VLBW infants (between the ages of 6 and 24 months) from racially and socioeconomically diverse backgrounds. Development was evaluated by the Bayley Infant Neurodevelopmental Screener (BINS), the Clinical Adaptive Test#shClinical Linguistic Auditory Milestone Scale (CAT#shCLAMS) and the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ll (BSID-ll). Low Income and greater frequency of medical problems predicted developmental risk on the BSID-ll. In two-parent households, paternal education predicted developmental scores. Several individual biomedical factors (e.g., gender, IVH, and low Apgar score) distinguished infants rated as high vs. low risk on the BINS. Even In severely compromised children, both demographic and biomedical risk factors affect development Sample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rumentation may influence results even in same data se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智力发育。 【方法】 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 ,采用新版K式发育检查 (新版K式 )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发育量表 (Wppsi和Wisc R)对 176名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矫正 18个月、3岁和实足 5岁、8岁时进行智力跟踪检查。 【结果】 ①在矫正 18个月时有 97名、矫正 3岁时有 10 3名、5岁时有 72名、8岁时有 30名极低出生体重儿接受智力检查。 176名儿童初诊时的智力水平为 87.5 6± 15 .78。②初诊时 ,智力正常者共 10 1名 ,占 5 7.38% ;临界和迟滞者共占 36 .93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力障碍的发病率有所不同 ,矫正 18个月时临界状态及智力障碍分别为 31.96 %和 8.2 4%、矫正 3岁时分别为 33 .0 1%和 11.6 5 %、5岁时分别为 30 .5 6 %和 2 7.77%、8岁时分别为 2 0 .0 0 %和 10 .0 0 %。③在智力成分中 ,3岁以内 (含 )儿童的言语性与非言语性智力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5岁以后 (含 )儿童的言语性智力则明显低于非言语性智力水平 (P <0 .0 1)。 【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在生理解剖上的先天不足 ,可能会导致此类儿童智力发育上不同程度的障碍 ,其智力水平较正常儿童为低。而且由于学龄儿童的言语性智力水平明显低于非言语性智力水平 ,可能会导致极出生低体重儿以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按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4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单纯经鼻胃管喂养,实验组(24例)在经鼻胃管喂养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加腹部抚触,两组均给予同一种早产儿特殊配方乳喂养。观察记录两组胃内残留发生率、鼻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速度、睡眠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鼻胃管留置时间较短,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短,胎粪完全排尽时间短,胃内残留奶量少,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体重增长速度快,睡眠时间相对延长。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吸吮伴腹部抚触的方法,能有效促进胃排空,对其胃肠功能发育及体重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8例并发IVH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同期住院治疗、曾经头颅B超检查的7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限(95%CI).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IVH的发病率为38.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产期窒息(OR=6.379,95%CI=1.192~34.144)、机械通气时间(OR=8.374,95%CI=2.561~27.388)和苯巴比妥治疗(OR=0.081,95%CI=0.023~0.268)为极低出生体重IVH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IVH在早产儿中发生率高,围产期窒息、机械通气时间和苯巴比妥治疗与极低出生体重儿IVH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7):929-930
目的比较不同的脂肪乳治疗方案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单纯采用葡萄糖、氨基酸治疗,不加脂肪乳;B组在葡萄糖、氨基酸治疗基础上于出生72 h给予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组在葡萄糖、氨基酸治疗基础上于出生24 h给予20%中长链脂肪乳。比较三组患儿的体质量增长情况、达到全胃肠营养喂养时间的生化指标、喂养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的平均每日体质量增加量、达到全胃肠营养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且B组患儿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A组(均P<0.05)。三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喂养时间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三酰甘油、尿素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应用脂肪乳能够迅速促进患儿的体质量增长,缩短住院时间,且患儿生化指标稳定,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发生情况,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第1次排黄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喂养出现腹胀、胃残留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时给予新型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