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14例DM/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史。结果DM/PM合并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7.95%,以肺癌、肝癌为主,肿瘤得到控制的患者,DM/PM病情明显好转;DM/PM合并恶性肿瘤1年死亡率为56.35%,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结论DM/PM易合并恶性肿瘤,DM/PM的病情与恶性肿瘤的控制情况有密切关系,DM/PM合并恶性肿瘤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认识、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间住院的PM和DM患者共32例,对其年龄、住院时间、肌力、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股四头肌MRI、肺高分辩率CT(HRC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组和PM组患者在年龄、肱二头肌力、股四头肌力、住院时间、ESR、CRP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K水平PM组(3032±2973)U/L显著高于DM组(390±9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DM和PM患者颈肌受累、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间质性肺炎(IL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M组患者(P=0.021),且MRI上水肿信号的改变比PM患者明显。PM组对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优于DM组(P=0.013)。4例死亡均为DM患者,3例死于间质性肺炎合并感染后呼吸衰竭,1例死于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DM患者CPK水平不及PM患者高,但并发ILD较多,预后较PM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0例DM/PM患者以及3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DM/PM合并ILD及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将DM/PM患者按合并及未合并ILD分成两组对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0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 38例,ILD的发生率为47.5%.DM/PM合并ILD比IPF发病年龄轻,IPF老年男性患者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多见.影像学上,DM/PM合并ILD患者较多出现胸膜增厚.对于合并ILD的DM/PM患者与未合并者比较,关节痛及吞咽困难的比例、血沉、血清LDH、抗Jo-1抗体阳性率等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8例合并ILD患者好转24例,无明显变化7例,死亡7例.结论 ILD在DM或PM中发病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应常规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程佑  杨艳  王明华 《安徽医药》2019,23(2):283-286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0例PM/DM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病人中女性26例,男性14例。临床表现以Heliotrope疹、皮肤瘙痒及乏力多见;实验室检查以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尤为常见。40例中33例病人行肌电图检查,其中28例(84.85%)出现不同部位的肌源性损害。40例中18例病人行肌肉活检,其中15例(84.00%)显示皮肤/肌肉炎性改变符合“PM/DM”表现。40例病人中12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9例为窦性心动过速,3例为ST-T改变;16例病人肺部出现间质性肺病(ILD)表现,并以发热、咳嗽、 Gottron征及抗Jo-1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较非间质性肺病组(非ILD)多见,并以此分为ILD组和非ILD组。40例病人中确诊有15例病人合并恶性肿瘤,分别为淋巴瘤5例,鼻咽癌3例,宫颈癌和卵巢癌各2例,乳腺癌、肺癌和胸腺瘤各1例。结论 PM/DM以中老年人为发病高峰人群,女性病人更为多见。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及乏力最为常见。血清肌酶是诊断PM/DM的重要指标之一。肌电图与皮肤/肌肉活检对PM/DM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当抗Jo-1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发热、咳嗽及Gottron征时可作为PM/DM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主要预测因素。当病人出现PM/DM且年龄较大时要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合并PM/DM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35):4951-495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住院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发生骨髓抑制致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5年7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的735例住院HIV感染/AIDS住院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筛选出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735例患者中,生存组648例,死亡组87例,病死率为11.8%。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老年、总胆红素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较低、合并机会性感染较多、联合多种具有骨髓抑制的药物、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是HAART中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患者HIV感染途径、有齐多夫定的HAART方案、开始HAART时患者的体质量是HAART中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老年、总胆红素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较低、合并机会性感染较多、联合多种具有骨髓抑制的药物、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住院HIV感染者/AIDS患者HAART中发生骨髓抑制致死亡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措施,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的铜绿假单孢菌(PA)肺炎的死亡率及风险因素,分析影响无效经验性治疗(ⅡAT)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ICU的101例PA肺炎患者的临床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和ⅡA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细菌培养111株PA中有45.0%为多药耐药PA(MDRPA);101例患者中37例患者接受ⅡAT治疗,37例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A肺炎死亡的独立因素有住院天数、CPIS评分、APACHEU评分和ⅡAT。MDRPA是ⅡAT的独立风险因素(OR,34.5;95%CI,9.8-112.0;P〈0.001)。结论ⅡAT是影响ICUPA肺炎死亡率的主要独立风险因素,MDRPA是ⅡAT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病程小于1年的新诊断T2DM患者合并恶性肿瘤40例(肿瘤均在诊断糖尿病后检出)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及居住环境匹配的T2DM无恶性肿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糖尿病患者均未应用降糖调脂药物治疗。问卷调查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吸烟、饮茶等生活习惯,并测定血糖、血脂水平,分析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结果 (1)病例组中,男性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构成比最高,为47.5%(19/40);女性则以雌激素依赖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构成比最高,为40.0%(16/4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恶性肿瘤与饮茶、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0.24,均P<0.05),与HbA1C、糖尿病家族史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4,均P<0.05)。(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家族史、HbA1C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52,3.85,均P<0.05),饮茶、高胆固醇则是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79,0.86,均P<0.05)。结论高血糖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新诊断T2DM特别是伴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应加强消化道肿瘤(男性)、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女性)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与胃癌发生相关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合并2型糖尿病(T2DM)是否与胃癌发生相关,仍不清楚。本研究搜集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252个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对照组)的基本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合并T2DM情况、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对胃癌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胃癌组中416例T2DM占31.5%,对照组120例T2DM占9.6%,两组间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与对照组相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以及老年人群(年龄大于65岁)有较高发生胃癌的风险。此外,T2DM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也更高。年龄、T2DM、性别和体重指数的OR值分别为16.951,15.130,2.658和0.224。本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和2型糖尿病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即患有2型糖尿病且年龄在65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是胃癌的高发人群,在这三个危险因素中,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值仅次于年龄,也有可能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剖腹产手术的280例GDM患者跟踪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后是否发生DM,将患者分为DM组和非DM组,对产后DM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80例接受剖腹产的GDM患者产后有90例发生DM,发生率为32.1%;另外190为非DM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孕前BMI、孕期产后体质量差异、孕期空腹血糖、DM家族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孕前BMI、孕期产后体质量差异、孕期空腹血糖、DM家族史是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M患者产后DM的发生与患者孕前BMI、孕期产后体质量差异、孕期空腹血糖、DM家族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徐平  马锦媛  龙娟  何勤 《贵州医药》2012,36(6):550-552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炎性结缔组织病,同时有皮肤和肌肉的病变称为皮肌炎,仅有肌肉病变而无皮炎时称为多发性肌炎.1916年,Stertz[1]首次报道DM合并胃癌后,有关PM/DM伴发恶性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PM和DM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现将1例皮肌炎合并肺癌的患者,连同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Therapeutic results were analysed in 50 patients, including 17 with polymyositis (PM) and 30 with dermatomyositis (DM).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ednisone (Encorton, Polfa) and 47% of patients with PM and 73% with DM required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prednisone and cytostatic agents, mostly with cyclophosphamide (Endoxan G.D.R.). Long-term treatment monitored with the clinical status led to remissions persisting after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in 17.6% of PM patients and 24.2% of DM patients. In 64.7% of PM patients and 57.6% of DM patients regression of the clinical signs of the disease was achieved but these patients required further treatment. No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on 5 cases. Four DM patients died. The cumulative 17-year survival rate of PM patients was 100%, and that of DM patients was 78.8% . In 45 follow-up cases, the mortality was 8.9%. Side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included most frequently mucosal candidiasis (22.2%), transient leucopenia (14.8%) and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11.1%). In 5 cases liver biopsy was done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disclosed moderate fatty, glycogen and vacuolar degeneration of the hepatocyt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such as the diagnosis of PM or DM, sex, age at disease onset, disease duration till diagnosis establishing and beginning of treatment, fever, dysphagia, circulatory and respiratory changes, leucocytosis nad ES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isease showed that sex (female), older age at disease onset and respiratory system changes may be accepted as poor prognosis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高丽萍  张亮  杨会志 《安徽医药》2018,22(12):2385-2389
目的 了解医院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特点,探讨死亡病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全年的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住院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53%,其中36例直接导致死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流及泌尿道为主,医院感染最主要发生在干部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标本分离菌株中非发酵菌占首位(占40.0%)。单因素分析:住院天>15 d、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20 d,使用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接受放疗、使用激素、有恶性肿瘤、糖尿、病脑梗死基础疾病与这类死亡病例发生院内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住院天数>15 d、抗菌药物使用>20 d、接受放疗、恶性肿瘤、糖尿病是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工作中需密切关注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尤其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诊危重病监护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相关因素.方法 对急诊危重监护室治疗的2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并发AKI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无肾损伤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导致AKI的原因、临床特点以及芪参活血颗粒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感染、血压控制不佳、应用肾毒性药物因素是导致AKI发生的重要病因;观察组中Al组总有效率(75.8%)显著优于A2组(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总有效率( 67.7%)明显高于老年组(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8例死亡,非老年组3例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呼吸衰竭、少尿、消化道出血、尿素氮、肾脏替代治疗为影响AKI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急诊危重病监护室患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及早预防,同时配合中成药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降低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ICU 收治的3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CU 脓毒症病死率为46.5%(172/37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9.2%)为主,合并多部位感染者占12.7%;革兰阴性菌为最常见致病菌[62.7%(175/279)]。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 ICU 24 h APACHE II 评分、并发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P ﹤0.01)。结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 ICU 脓毒症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可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网膜素-1与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2DM合并NAFLD组(A组,63例)、T2DM不合并NAFLD组(B组,63例)和正常对照组(C组,70例)的血浆网膜素-1和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上述3组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hs-CRP、TNF-α和IL-6),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浆网膜素-1与脂联素及炎症指标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血浆网膜素-1(27.02±2.82)μg/L、脂联素水平(11.98±3.63)mg/L低于B组[分别为(31.52±2.81)μg/L(15.85±3.28)mg/L]和C组[分别为(35.92±2.80)μg/L、( 19.88±3.44)mg/L],且B组低于C组(P<0.01),A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与TNF-α、IL-6、空腹血(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腰臀比(WHR)、游离脂肪酸(FFA)负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脂联素、TNF-α、IL-6是血浆网膜素-1水平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膜素-1、hs-CRP、内脏脂肪面积及游离脂肪酸(FFA)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T2DM患者合并NAFLD与网膜素-1降低相关,网膜素-1表达可能会受到脂联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COPD死亡患者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为COPD的急诊处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09-2012年急诊诊治后死亡的COPD患者,对其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死亡时间和合并症等基础性生物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有101例COPD患者先后经急诊留观或收入住院治疗最终死亡,男80例,女21例;全部患者均有其他合并症,其中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和肺炎是最常见的3种合并症;81例伴有呼吸衰竭;平均年龄(78.98±8.68)岁;从确定诊断到至死亡的平均病程(13.42±9.27)年,平均住院天数(15.86±19.24)天;5月是死亡的高发月份;12:00~14:00是死亡的易发时间段.结论 急诊诊治的COPD死亡患者有一定的特征性规律,加强对高危因素或好发时段的监护和处置,对延长患者寿命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和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分为DPN组(122例)和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83例)。观察DPN发生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和体质量指数;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尿A/C)、血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DPN发生率为59.5%(122/205)。DPN组患者年龄较NDPN组大,收缩压、血肌酐、尿A/C较NDPN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7、-3.057、-2.600、-2.920,P=0.001、0.003、0.010、0.004)。DPN组患者年龄、尿A/C与DPN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OR=1.039、1.005,P=0.024、0.01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PN发生率高,年龄、尿A/C是发生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后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的意义以及对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经冠脉介入治疗的10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组患者预后的不同分为无心血管事件组和心血管事件组,测定两组患者的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NP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CRP、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LVEF显著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Gensini积分、Syntax积分与BNP呈相关,LVEF与BNP呈负相关(P<0.05).结论 NT-proBNP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可作为心功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影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短期生存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住院治疗101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9例失访,随访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析影响短期生存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男29例,女63例,其中PM41例,DM51例,死亡15例,其中PM4例,DM11例。死亡组患者年龄(59.1±10.6)岁高于非死亡组(44.3±12.9)岁,中位数病程[9(3~123)]月明显短于非死亡组[-46(4~174)]月,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1.9±4.3)g/L]低于非死亡组[(37.4±6.1)g/L],死亡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46.1±32.6)mm/h]高于非死亡组(30.6±24.9)mm/h],C反应蛋白(CRP)水平[(32.5±25.4)mg/L]高于非死亡组[(18.0±1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5和0.026)。死亡组间质性肺病(ILD)发生率(11/15,73.33% vs 29/77,37.66%)、心脏损害发生率(9/15,60.00%VS24/77,31.17%)及肺部感染发生率(10/15,66.67% vs 524/77,31.170)均高于非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测PM/DM患者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7%、82.3%、59.5O,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χ2=14.128,P〈0.001,RR为1.102,95%CI(1.048~1.160)]、合并ILD[χ2=4.642,P=0.031,RR为0.284,950CI(0.090~0.893)]、低ALB血症[χ2=7.543,P=0.006,RR为0.890,95%CI(0.819~0.967)]、心脏损害[χ2=4.980,P=0.026,RR为0.306,95%CI(0.108~0.866)]及合并肺部感染[χ2=5.451,P=0.020,RR为0.277,950CI为(0.095~0.140)]均是影响其预后危险因素。结论:PM/DM死亡组患者年龄大、病程短,血清ALB水平偏低,ILD、心脏损害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其中年龄、低ALB血症、合并IL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82例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D2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9月-2009年9月182例胃癌同时合并腹水及胃癌无腹水1 12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状况。结果胃癌同时合并腹水与卵巢瘤、盆底结节、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腹膜种植、肝转移、BORRMANN分型、脏器侵犯、CEA〉5μg/L有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WHO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与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盆底结节(P=0.005)、腹膜种植(P=0.000)及脏器侵犯(P=0.000)与胃癌同时合并腹水关系最密切。胃癌同时合并腹水行D2根治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达45%、34%、26%,未行D2根治术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只有17%、5%、1%(P=0.000、0.000、0.000)。结论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是胃癌晚期事件,胃癌同时合并腹水预后比无腹水的患者差;胃癌合并腹水推荐行标准的D2根治术,可改善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患者的远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