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申永强 《黑龙江医学》2013,37(9):843-844
目的探讨淋巴按摩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11~2012-05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淋巴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及患肢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4.4%(27/32),对照组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56.3%(18/32),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淋巴按摩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能够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轻水肿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利湿通络汤与手法、绑扎疗法综合治疗下肢慢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0例下肢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淋巴引流和绑扎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利湿通络汤内服外泡患肢。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肢体周径并统计随访1年内患者丹毒发作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肢周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治疗后患肢周径的改善及丹毒发作次数的减少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利湿通络汤内服外用配合手法、绑扎疗法综合治疗下肢慢性淋巴水肿能够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组织炎症病变的消退,促进淋巴液的回流以及局部组织液和蛋白质的重吸收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肌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徒手淋巴引流法联合肌效贴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肌效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双侧上肢周径差值、上肢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上肢周径差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疼痛、日常行动能力、肌力等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肌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上肢水肿程度,提高上肢功能,其效果优于常规徒手淋巴引流方法联合肌效贴治疗。  相似文献   

4.
双柏散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抬高患肢、肢体锻炼、向心性按摩等;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柏散外敷。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上肢淋巴水肿均有消退,治疗组消退更为明显,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双柏散外敷缩短水肿消退时间,缩短康复时间,表明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明显的疗效。中药双柏散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疗效确定,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康复训练联合迈之灵片治疗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宫颈癌患者按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髋关节全范围运动训练和手法淋巴引流按摩为主的系统性康复训练并联合迈之灵片治疗,对照组接受肿瘤科常规护理和迈之灵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下肢沉重感、疼痛、麻木和功能障碍等主观不适情况,下肢周径变化和淋巴水肿分级上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重感、疼痛、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1.96 ±0.66和2.47±0.57、1.59 ±0.49和2.00±0.61、0.90±0.46和1.51±0.73,上述三个主观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小腿周径(32.38±4.40)cm较对照组(34.78±5.19)em明显缩小(P<0.05),但两组在麻木感、大腿周径和总体淋巴水肿分级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系统性康复训练联合迈之灵片可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的下肢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肌内效贴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周径以及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大腿、小腿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周径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的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效果显著,可减轻下肢淋巴水肿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皮饮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试验组(n=44).对照组使用手法淋巴引流+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皮饮内服、患肢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治疗(complete decongestion therapy,CDT)联合肢体加压治疗在乳腺癌手术后患者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于我科行乳腺癌手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行CDT联合肢体加压治疗)和对照组(肢体功能训练常规护理),每组14例。10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即患肢淋巴水肿的臂围的周径差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肢淋巴水肿臂围的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87.00±7.53),高于对照组的(65.00±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联合肢体加压治疗可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的免疫状况和微波治疗对其免疫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生物学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4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微波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组织液的IL-1、IL-2和SIL-2R水平。结果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血清IL-1、IL-2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SIL-2R水平则显著性升高(P<0.01)。微波治疗后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血清、组织液的IL-1、IL-2水平升高(P<0.01),SIL-2R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存在细胞因子免疫紊乱,微波治疗能够改善其全身和局部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0.
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不可治愈的疾病,其中继发性淋巴水肿全球患者约(1.4~2.5)亿,我国患淋巴水肿人数估计超过600万,且以每年数万例的速度增长。目前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保守和非手术治疗可缓解淋巴水肿的进展,但不能解决已经出现的慢性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当淋巴水肿合并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或者进展到晚期,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本文对目前淋巴水肿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以及未来组织工程淋巴管重构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超声波同步叠加中频电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 ,采用超声中频电同步叠加与超短波作对比试验 .[方法 ]应用超声中频电治疗 5 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均无颞颌关节器质性改变 ,超声量为 0 .5~ 1.0W /cm2 ,中频电流以患者耐受限为宜 ,频率为 3kHz;对照组 5 0例给予超短波电疗 ,微热量 ,所有病例均每日行 1次 ,疗程为 2 0d .[结果 ]超声中频组痊愈显效率为 90 % ,超短波组为72 % .[结论 ]超声波同步叠加中频电疗法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比较好的物理疗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腰群针术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腹腰群针术配合中频电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频电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7.6%,显效率26.2%,有效率16.7%,总有效率90.5%;对照组痊愈率27.5%,显效率20%,有效率15%,总有效率62.5%。2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频电疗治疗运动损伤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方便选择推拿科门诊部收治运动损伤型肩周炎的女曲棍球运动员80例。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0例。对照组接受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中频电疗治疗运动损伤型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与超短波、中频电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耳大神经阻滞,阻滞后第2日开始进行超短波和中频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较少(P〈O.05)。结论 神经阻滞与超短波、中频电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BS、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在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上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比较神经阻滞与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实施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次日行超短波和低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以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各点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O.05);两组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O.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单纯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7.
物理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永利 《安徽医学》2009,30(4):442-443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热磁振与热磁振加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用热磁振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热磁振加电脑中频50例作为综合组,对比两组间疗效的差别。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9,P=0.003)。结论在颈椎病的物理因子治疗中,热磁振加电脑中频综合应用有协同作用,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疗及药物治疗等传统方法;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周期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用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指数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金凤丸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对孕11~16周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孕11~1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116例进行观察,入选孕妇均行药物流产,在服药后肉眼见胎儿及胎盘排出完整后,依据B超检查结果对孕妇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流产后不进行特殊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金凤丸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清宫组31例采用清宫术治疗。3组流产后患者治疗后均随访至下次月经来潮,比较3组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子宫内膜修复程度及子宫内膜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清宫组及治疗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复潮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首次经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清宫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RI、PI、S/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低于同期对照组及清宫组(P0.05)。结论金凤丸配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可有效促进妊娠产物及蜕膜排除,缩短孕11~16周药物流产后孕妇阴道流血时间及转经时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相似文献   

20.
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景  林桦  姚健凤  沈宏华  孙超  何雯  盛莉 《安徽医学》2017,38(3):281-284
目的 探讨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择上海静安老年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高纤维食物摄入,常规康复训练项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频电治疗仪康复理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评分,并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CS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CS评分、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指导高纤维食物摄入,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电脑中频治疗仪能显著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