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股后皮神经由臀大肌下缘中点入股后沿中线下降 ,其主要营养血管上段系臀下动脉的股后皮神经伴行动脉 ,起点外径 0 .7± 0 .2mm ,下段系动脉的升皮支 ,起点外径 0 .7± 0 .2mm ,营养血管沿途发出众多皮支与股后部其他血管的皮支形成网状吻合 ,营养股后部皮肤。结论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2.
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解剖恒定,有内外两套血管系统,与皮下诸层次血管网互相沟通,构成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设计不同形式的岛状皮瓣对会阴部组织器官缺损进行感觉性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3.
赵佳佳  喻建军  蔡旭 《解剖学杂志》2023,(3):227-229+247
目的 :探讨基于髌骨精确测量的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患者,均采用右侧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术前精确测量髌骨外下缘与外上缘。髂髌连线为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最外侧突出点的连线,作为预测穿支体表定位的解剖标志。同时使用便携式多普勒仪探测穿支的出肌点。术中观察穿支出肌点与髂髌连线的关系,测量穿支血管入阔筋膜点至髂髌连线的垂直距离。结果 :本组研究统计结果显示穿支血管出肌点均出现在髂髌连线附近,髂髌连线为股直肌与股外侧肌肌间隙的体表投影,穿支血管入阔筋膜点均位于以髂髌连线为中心线的内、外侧3.0 cm内。结论 :基于髌骨精确测量的术前设计方案有利于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出肌点与入阔筋膜点。  相似文献   

4.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在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设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源臀下动脉、穿动脉和腘动脉后侧穿支的升皮支,并在股后区形成网状吻合营养股后侧皮肤。皮瓣5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经12~44个月随访,皮瓣无破溃,膝、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结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是一种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下缘、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膝降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穿支与周围血管间吻合关系。另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膝降动脉穿支于股骨内侧髁下缘上约4cm,在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邻近的髌骨周围血管网、缝匠肌前缘及后缘的穿血管、股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膝关节内侧上部形成顺沿缝匠肌和股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以膝降动脉穿支为蒂,可形成轴型皮瓣或跨区域供血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尺动脉近段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走行与分布;②尺动脉近段穿支与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①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较粗长,与贵要静脉伴行,在前臂沿尺侧腕屈肌内侧缘或尺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肌腱之间的浅筋膜中下行,分布于前臂掌面尺侧,远侧可达腕横纹;②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尺动脉近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自尺动脉起始后,先经指浅、深屈肌之间,后沿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之间下行,在肱骨内上髁下8.7 cm处穿过深筋膜浅出至皮下组织中,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之间形成顺沿肌间隙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穿支蒂干长( 2.0±0.2) cm, 外径( 0.9±0.2) mm。 结论 可形成尺动脉近段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肘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目的:为股部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股部主要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经墨汁灌注,皮肤脱水透明后观测各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①股外侧皮神经有营养动脉2~6支,超始外径1.0±0.4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4.1cm,外侧5.9cm;②股前皮神经有营养动脉1~5支,外径1.0±0.3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2.4cm,外侧3.4cm;③股后皮神经有营养动脉1~3支,外径0.9±0.3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3.9cm,外侧3.2cm。结论:以股部各主要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沿其皮神经走行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基础。 方法 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①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走行与分布;②足底弓第3足背穿支及其与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①足背中间皮神经主要为腓浅神经外侧支的延续,经十字韧带表面,径直前行至第4跖骨间隙近端附近分为第3、4跖背支,分布于部分足背和趾背皮肤;②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与术式关系密切在第4跖骨间隙近端浅出的足底弓第3足背穿支位置相对恒定, 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足背中间皮神经干或旁营养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 结论 可形成以足底弓第3足背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膝关节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与体表投影的关系,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股内侧肌下入路术前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在20例下肢尸体标本上对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的体表投影与解剖形态进行观测,同时对80侧健康成人下肢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体表投影进行观测,比较3种情形下的股内侧肌止点在髌骨分布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55.0%(11例)的尸体标本股内侧肌止点长度与髌骨长度之比在40%~60%之间.股内侧肌髌骨止点长度与髌骨长度之比在尸体标本体表投影组、解剖测量组及健康成人下肢体表投影组分别为(47.8±15.1)%,(48.7±15.4)%及(46.7±14.8)%,3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与髌骨长度之比的体表投影观察值与解削后测量值差异不明显,术前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体表投影评估对TKA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前臂后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与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①前臂后皮神经主干行于前臂背侧,约在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下行达腕背部,分布于前臂后外侧1/3区域;②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的肌间隙、旋后肌与拇长展肌之间(肱骨外上髁下12.5~15.8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后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之间形成顺沿肌间隙和前臂后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可以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为蒂形成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转位的解剖学测量和神经纤维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股神经肌支转位修复闭孔神经损伤与闭孔神经肌支修复股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 方法 游标卡尺测量20具成人尸体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肌支的长度;6具死亡3~10 h内尸体,其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肌支经Karnovsky-Roots法染色后,图像分析仪测量它们的横切面积和神经纤维数量。 结果 股神经肌支中股内侧肌长支最长,近端横断面积最大;闭孔神经肌支中股薄肌支最长,大收肌支近端横切面积最大。每条肌支内均以躯体运动纤维含量最高,股神经肌支中股内侧肌长支躯体运动纤维数量最多,而闭孔神经肌支中大收肌支最多,其次是股薄肌支。各肌支中γ-薄髓神经纤维的含量,股神经的肌支中以股内侧肌短支和股直肌支较高;而闭孔神经肌支中短收肌支含量最高。 结论 基于各肌支长度、近端横断面积和神经纤维数量的综合考虑,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损伤修复中,股内侧肌长支和股薄肌支宜为供体神经;股内侧肌短支和股直肌支以及大收肌支宜为受体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大收肌腱转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术式可行性及可能的风险,探讨转位肌腱固定方法。 方法 解剖观察30侧尸体标本的大收肌腱及内侧髌股韧带形态及其周围血管神经等毗邻关系;测量收肌结节至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距离、收肌结节至大收肌腱移行部距离;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 结果 大收肌腱长度(收肌结节至收肌裂孔距离)为(105±14)mm(77~129 mm),内侧髌股韧带轴长长度为(46±6)mm(33~57 mm),收肌结节至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距离为(9±2)mm(6~13 mm),收肌结节至大收肌腱移行部距离为(124±11)mm(102~144 mm)。 结论 长约55 mm的大收肌腱通过转位固定于髌骨内侧缘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行,大收肌腱作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供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手术中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15具(男9具,女6具)30侧成尸标本上选择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和腹股沟韧带为标志观测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髂腹股沟神经(Ilioinguinal nerve,IN)、股神经耻骨肌支和闭孔动脉(Obturator artery,OA)的走形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  结果     ① LFCN在髂前上棘内侧穿出腹股沟韧带占96.67% (29/30侧),距髂前上棘中心点(20.01±0.32)mm;被腹股沟韧带纵横纤维所包裹的占33.33% (10/30侧);在阔筋膜形成的筋膜鞘中走行占46.67%(14/30侧)。② IN穿出腹内斜肌部位距离髂前上棘中心点为(5.41±0.50)mm,穿出腹外斜肌腱膜部位距离耻骨结节中心点为(18.04±0.21)mm。  结论 在显露髂骨翼内侧面和骶髂关节时,应在LFCN走行的阔筋膜和腹股沟韧带部位进行显露和预防性松解,以免牵拉损伤;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应从腹股沟韧带两端上方5 mm处开始,防止损伤深面的IN。在显露髂耻隆起时先寻找和结扎闭孔血管耻骨支,以免引起不可控制的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 方法 解剖观测4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局部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皮肤的营养动脉、回流静脉、神经支配。 结果 自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指伸肌和桡侧伸腕肌肌间隙内有一恒定的皮支动脉营养前臂后外侧皮肤,该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神经支配为前臂后皮神经分支,血管蒂长度为(4.12±0.26)cm,血管起始处外径为(0.91±0.07)mm,管径与指动脉相仿。 结论 前臂后外侧可以形成以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的指伸肌和桡侧腕伸肌肌间隙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收肌管下口处隐神经的精细解剖和体表定位。 方法 采用12具尸体标本20侧下肢对收肌管及其下口部位进行精细解剖和测量。 结果 收肌管下份隐神经在前内侧、股动脉居中、股静脉在后。在收肌管下口和稍上位置,膝降动、静脉和隐神经分别穿大收肌腱板出收肌管并伴行下行,隐神经在膝内侧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下降至小腿和足内侧。收肌管下口分别距髌骨上缘(5.85±0.15)cm、髌骨底内侧缘(2.72±0.60)cm、股内侧皮肤表面(4.08±0.66)cm。 结论 髌骨上缘上5.85 cm、髌骨底内侧缘内2.72 cm、股内侧皮肤表面4.08 cm深处为收肌管下口隐神经阻滞的体表定位;股动脉是收肌管下口上隐神经阻滞的定位标志;膝降动脉的隐支是收肌管下口下隐神经阻滞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临床应用股四头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提供临床解剖学资料。 方法 在1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20只膝关节)解剖观察股四头肌腱的形态和走行关系以及在髌骨附着点的解剖学特点,测量股直肌腱起止点宽度、长度以及髌骨上极的厚度。 结果 股直肌止点的宽度为(3.20±0.33)cm。起点的宽度为(1.28±0.25)cm。完全为腱性组织的长度为(6.96±0.80)cm。股直肌腱近侧端约4/5完全游离,远侧端约1/5与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融合,共同构成股四头肌腱,附着于髌骨上极前方约3/4部分。髌上极的平均厚度为(2.22±0.14)cm。 结论 股四头肌腱的的解剖学特点,完全使其可以作为临床上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The anatomy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Smirk C  Morris H 《The Knee》2003,10(3):221-227
INTRODUCTI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MPFL for recurrent and acute lateral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is becoming more accepted. This study aimed to further define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 anatomy and to describe the most suitable sites for graft attachment when reconstructing the MPFL.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atomical dissection was performed on 25 embalmed knee specimens. Four separate specimens were used to assess graft fixation points. Sites were tested for isometricity from 0 to 120 degrees of knee flexion. Length patterns were considered isometric if there was less than 5 mm of length change throughout range of motion. RESULTS: The MPFL attaches from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medial epicondyle, to the superomedial patella, the under-surface of vastus medialis, and the quadriceps tendon. Optimal attachment points for an MPFL graft were the superior patella and the femoral attachment points of the MPFL (just distal to the adductor tubercle) and points posterior and inferior to this. CONCLUSION: We have defined the anatomy and kinematics of the MPFL with reconstruction of this ligament in min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膝降动脉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区跟腱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及效果。 方法 对3例外伤致足跟区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区皮肤缺损,以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瓣移植修复跟区复合组织缺损。其中跟区皮肤缺损面积为7 cm×9 cm~5 cm×7 cm ,跟腱缺损长度为6~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10 cm~6 cm×8 cm ,大收肌腱切取长度为7~9 cm。 结果 3例复合组织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3~4,双足提踵试验及单足提踵试验均阴性,步态恢复均正常。 结论 应用隐动脉穿支设计皮瓣,皮瓣设计于大腿内侧, 改良了隐动脉皮瓣设计于小腿内侧,造成切口过大,分离血管蒂较长等缺点,疗效可靠,是目前较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