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庆林 《中医药学刊》2004,22(9):1730-1731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芎穷,性味辛温,主归肝、胆、心包经。其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从而达到止痛之效,为血中气药,治血气瘀滞于胸、胁、腹诸痛;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活血调经,“下调经水”,为妇科要药;活血化瘀,行气开郁。广泛用于气血瘀滞之癥瘕积聚,中风半身不遂之证;亦治风湿痹痛。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两方面论述了川芎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分析了川芎分别与桂枝、细辛、白芷、羌活、菊花、香附、乌药、川楝子、黄芪、附子、当归、生地、白芍、赤芍、地龙、僵蚕、石决明、露蜂房等组成18个药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川芎辛温散通,入肝胆经,为血中气药,能行血中之气,疏血中之风,引诸药上行头目,直达病所,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散寒止痛,祛风燥湿之功,为治头痛要药.笔者结合典型病例,试述川芎在治疗头痛中的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3.
十二、活血祛瘀药 祛瘀止痛兼可行气 川芎:辛温升散,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又善祛风止痛治头痛、风湿痹痛. 乳香、没药:又善排脓生肌治痈肿疮疡. 乳香:功擅行气伸筋,治痹痛、痛经,胃气痛常用.  相似文献   

4.
血中气药推川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绍城 《山西中医》2002,18(1):35-35
川芎味辛气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主治气血瘀滞证。余治疑难病证 ,每用川芎 ,取其上行头目 ,中开郁结 ,下调经水 ,既能活血化瘀 ,又可行气通滞 ,辨证而施 ,屡建奇功。1 川芎配羌活 功擅祛头痛对风寒、肝火、痰浊、瘀血等引起的顽固性头痛 ,当取川芎为君 ,以活血通络 ,配以羌活宣发风邪 ,二者相使 ,引药上行脑络 ,奏止痛之效 ,既治表证头痛 ,亦疗内伤头风 ,故《本经逢原》谓 :“羌活与芎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外感头痛多以川芎茶调散化裁 ,内伤头痛 ,肝火旺头痛且胀者 ,辅黄芩、夏枯草、石楠叶 ;久痛不已者 …  相似文献   

5.
胡献国 《家庭中医药》2021,28(11):60-61
川芎,又名大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四川特产药材.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温,入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疼痛.川芎为血中气药,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临床多用于内服.观察发现,其外治止痛亦多殊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世雷 《光明中医》2011,26(7):1491-1492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其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1]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还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相似文献   

7.
川芎治疗头痛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云玺 《河南中医》2008,28(2):67-68
川芎可用于治疗外感及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对于外感头痛,关键在于祛风。川芎具有祛风通络之功,故可治之。对于内伤头痛,肝经瘀滞头痛,川芎可作为主药,肝气有结,肝阳上亢头痛,川芎可作为佐使药;川芎治疗虚证头痛可为臣药或佐使药。总之,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只要配伍得当,皆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作用。笔者现就其治疗头痛的有关问题略述浅见。1 川芎治头痛确有良效《珍珠囊》论川芎“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头痛无论外感或内伤,均能导致头部清阳不展而产生疼痛。川芎上升头面,既可搜风通络镇痛,又能助清阳之气而利窍,故治头痛有良效。古方以川芎为君组方的芎辛导痰汤(《证治准绳》)、川芎散  相似文献   

9.
川芎—赤芍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对,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二者均为活血要药,配伍后达到同类相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等功用,能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内皮功能,保护脑组织及神经等作用。芎芍胶囊是川芎和赤芍有效组分配伍的典型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从功效及物质基础、药理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对川芎—赤芍药对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川芎—赤芍药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彭暾主任医师在治疗咳嗽时,无论是小儿的外感新咳还是老年人的内伤久咳,时常用到活血行气药川芎。川芎是活血化瘀常用药,主要功效为活血行气同时具有祛风止痛之功。在历代的一些重要医学及药学专著中很少提及川芎的止咳作用。川芎止咳,理论上怎么解释?川芎又称芎?,味辛,性温,具有较强的行气开郁之力。历代医家多称川芎为血中气药,解血郁,也有言之为气中之血药,《本草汇言》载:"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  相似文献   

11.
试论川芎功用的双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 ,川芎一直是临床处方中的常用药、基本药。川芎味辛性温 ,入肝、胆、心包经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除此 ,川芎亦有补气生血之效 ,并可随药物配伍上升、下降、内透、外达 ,无所不至。但是这些作用少为临床医家所论述。本文就川芎对气血及升降浮沉的双向性从文献考证、临床观察及现代药理研究三方面探讨。1 活血与补血1 .1 活血 川芎味辛性温 ,主入肝经 ,故具有活血祛瘀之功 ,同时又有行气之效 ,是活血化瘀之要药。瘀血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血瘀可致气滞、气滞可加重瘀血 ,血瘀、气滞互为因果、相互影…  相似文献   

12.
脑脉舒功能养血活血,疏风通络,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疾病之血瘀见证。方中主药川芎,消瘀血,养新血,功能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丹参气味苦平,微温,可通利血脉,活血散结,行气止痛,兼可益气。益母草具行血养血之功,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助川芎以行血中之滞。葛根通经活络。生津止渴,载药上行。鸡子黄养阴宁心润燥,养血熄风。  相似文献   

13.
降香、水蛭、川芎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微循环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久病入络,慢性病后遗症期多见络瘀之证,西医鲜有治疗药物。降香为气络之药,辛香走窜,常用剂量为9~15 g;水蛭为血络之药,破血逐瘀,常用剂量为3~9 g,常用剂型为粉剂;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常用剂量为9~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肺间质纤维化、脑中风后遗症等络瘀之证。  相似文献   

14.
瘀血头痛是头痛常见的临床类型,其范围有二:①为跌扑损伤,头部外伤,头面部瘀血阻滞脑窍;②各种内伤头痛反复发作,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久病及肾,脑络为瘀血凝滞。辨治瘀血头痛,要善于运用辛温通络、活血通窍法,后期以滋补肝肾,健脑生髓为主。总结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在通窍活血汤基础上加强辛温通络之品及虫类药组成“通窍止痛汤”,并用活血养血、滋补肝肾、健脑生髓的“补脑汤”治疗瘀血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1宁心痛颗粒组成:黄芪15 g,川芎10 g,葛根10 g,毛冬青10 g,细辛3 g。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主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现已制成院内颗粒剂,10 mg/次,3次/d。方解:方中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二经,“为补气之要药”;川芎味辛性温,善走散,活血祛瘀,兼有行气作用,乃“血中之气药”,具活血与行气双重功效;葛根味甘辛、性凉,升举清阳,使脾之清气上达,充填胸中宗气,与行气之川芎相配,补而不滞;毛冬青、细辛活血通脉止痛。全方标本兼顾,共奏气血并治、补通共行之功。  相似文献   

16.
崔培秀 《北京中医药》2006,25(2):127-128
血府逐瘀胶囊源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此方既能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瘀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确切.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证属血瘀气滞的诸多病证,均能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临床应用治验2则.  相似文献   

17.
川芎、当归为临床常用补血活血之对药.川芎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挥发油和有机酸.生物碱部分有川芎嗪和川芎酚,挥发油中含有丁基呋内酯,有机酸主要有阿魏酸和叶酸等.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主要含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藁本骨酯,另外还含多种多糖、13种氨基酸、磷脂类、23种无机元素(其中16种为人体必需)、维生素等成分.川芎、当归均含有阿魏酸.  相似文献   

18.
坤舒颗粒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黎明  石鹏  赵红  庞来祥 《中成药》2002,24(11):887-888
坤舒颗粒(原名"妇康冲剂"),为我院临床常用中药自制制剂.该药主要由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等十味药组成.具有理气活血,逐瘀散结,消炎止痛之功效,用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包块、月经不调,不孕症等.本实验旨在研究坤舒颗粒的镇痛、抗炎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川芎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川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药用部分为伞形科藁本属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的根茎,主要产于四川的灌县、重庆,云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地亦有栽培。川芎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在中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各种血症,其作用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为“血中觗气药”,在活血方药中配用,则通达气血使补而不滞。川芎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生物碱、阿魏酸等。近年来,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对川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拟对川芎挥发油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答:川芎辛温升散,活血行气,芳香利窍,祛风止痛,直达头面。随着所配药物的变化,广泛用于多种头痛证。如配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甘草的川芎茶调散,治风寒头痛,偏正头痛。配菊花、生石膏、僵蚕的川芎散治风热头痛。再如配桃仁、红花、赤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