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9月收住的93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7例(占29.03%)、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均23例(各占24.73%)、ABO溶血病11例(占11.83%)、原因不明5例(占5.38%)、肝炎3例(占3.22%)、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占1.08%)。②7天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期因素和ABO溶血病为主,7天后则以母乳性黄疸为主。结论: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ABO溶血病。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病程而异。  相似文献   

2.
崔雪芳  李锡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37-2938
目的:探讨存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和新生儿溶血病(HDN)双重病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按检验操作规程对足月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G6PD和HDN血型血清学检验,对存在G6PD缺乏和HDN病因的新生儿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①G6PD缺乏组、HDN病因组、G6PD缺乏与HDN双重病因组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新生儿(P<0.01);②存在G6PD缺乏和HDN双重病因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极显著高于G6PD缺乏组和HDN病因组的患儿(P<0.01)。结论:存在G6PD缺乏和HDN双重病因的患儿红细胞溶血破坏的几率增高,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王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81-382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因母婴血型不合的黄疸患儿187例,检测患儿及其父母ABO血型、母亲不规则抗体以及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患儿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通过对187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血清学检测,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109例,发病率为58.29%。109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DAT阳性40例,占36.7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70例,占64.2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06例,占97.25%。结论: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较高,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非常有必要,可早期明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情况,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87例血清总胆红素≥220.6μmol/L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胆红素水平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以围产期因素占首位(40%)、其它依次为感染(28.7%)、母乳性黄疸(14.9%)其它因素(11.5%).结论 对高疸的病因及防治提出早期诊断及干预,可以减少高疸的发病率,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2月本院收住院治疗的1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93例黄疸的发生因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8.0%),母乳性黄疸(16.6%),新生儿溶血病(15.0%),新生儿感染因素(14.5%),母孕期胎儿肝脏损伤(11.4%),先天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14.5%)。治疗主要有蓝光照射,输用白蛋白;祛除病因如换血治疗,抗感染,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等以及各种辅助治疗。1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治愈和好转184例。 结论 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样,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是最常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人进行G-6-PD活性检测,对可疑病例进行ABO溶血病检查,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占同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人的3.95%,大多数病例发生贫血及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的可出现胆红素脑病。男女发生比例为4.78∶1,男性与女性患儿间血红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患儿间血清总胆红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引起的黄疸程度重,并发症多,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综合干预可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ABO溶血是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及早发现,合理治疗,可避免核黄疸的发生。我院儿科/999~2001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346例,而ABO血型不合的ABO溶血病64例,占18.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林文玉  常薇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4-2105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我院重视了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发生胆红素脑病和死亡病例大大减少。现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住的65例新生儿溶血病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的病因分别是围产因素12例(40%),、感染因素9例(30%)、母乳性黄疸因素5例(16.7%)、新生儿溶血病因素4例(13.3%)。结论为了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发病率,首先要对母乳的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围生期的保健,严格预防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发生,及时对发病患儿进行治疗,把预防和治疗工作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重点。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医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各种因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将70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Ⅰ组(母婴同室前)和Ⅱ组(母婴同室后),分析两组患儿的病因构成变化。结果Ⅰ组患儿病因以感染性黄疸为主,占46.1%;Ⅱ组患儿病因则以母乳性黄疸为主,占25.5%,而感染性黄疸下降为第2位病因,仅占22.5%。两组患儿病因构成比除ABO溶血病外,其余病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Ⅱ组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所占比例(42.5%)较Ⅰ组(13.6%)明显增高。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生了明显的变迁。提示改善环境因素、预防感染是降低感染性黄疸的主要措施,而对母乳喂养儿提倡出生后即应进行血微量胆红素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本院疑似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及其孕母的血清学检测,分析HDN在本院的发病率,并对相应孕母的血清Ig G抗体及效价分布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疑似HDN患儿228例,检测患儿及其孕母血型、血清Ig G抗体与效价以及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溶血三项试验。结果 228例疑似HDN病例中71例确诊为HDN,占31.1%,将HDN孕母组与非HDN孕母组血清Ig G抗体效价以1∶64为界限分组,不同组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溶血病确诊病例在本院疑似HDN病例中占比较高,要给予高度重视;对于Ig G抗体效价较高孕妇要加强动态监测,并适时进行临床干预,避免或减轻免疫性溶血病的危害,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意义,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5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同期的非黄疸新生儿28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ORCH-Ig M抗体,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TORCH-Ig M阳性14例,阳性率为3.95%,对照组TORCH-Ig M阳性3例,阳性率为1.04%,2组TORCH-Ig 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MV感染占大多数。结论 TORCH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病因之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期进行TORCH抗体检测,对辅助临床鉴别和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主要原因,为临床高胆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13例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对未愈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感染性黄疸居首位,其后依次为ABO溶血,母乳性黄疽,窒息并HIE,头颅血肿,部分患儿病因不明。治愈205例,未愈8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加强宣教,使人们对高胆红素血症有足够认识,早发现和治疗,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积极防治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4.
温州地区671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盈  陆中权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90-149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新生儿高未接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71例新生儿高胆进行病因综合分析。结果:高胆患儿占同期新生儿住院例数的9.93%,病因依次为感染(32.3%)、原因不明(23.8%)、围产因素(19.3%)、新生儿溶血病(8.8%)及其他。结论:感染为首要因素,新生儿溶血病为高发因素;苍南县及文成县的G-6-PD酶缺陷症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迟发性母乳性黄疸中巨细胞感染率占20.51%,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学试验结果,探讨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3月该院7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学试验,即新生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试验及新生儿红细胞释放试验。结果 262例被诊断为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ABO溶血病占254例,母亲O型-新生儿A型占162例,母亲O型-新生儿B型占92例;Rh溶血病占8例,其中2例由抗-D引起,6例由抗-c、抗-E、抗-C、抗-e引起。结论孕期筛查不规则抗体,对提前预防HDN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ABO溶血是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及早发现,合理治疗,可避免核黄疸的发生。我院儿科1993~1997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346例,而ABO血型不合的ABO溶血病64例,占18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中,男3...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浮市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布情况。方法:对12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围生因素占首位,为41.7%,其次为感染占32.5%,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占10.3%,ABO血型溶血占6.8%,消化道畸形占3.3%,其它占5.4%。结论:云浮市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围生因素为主,其次为感染因素,第三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其他因素占极少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特点。方法 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168例的临床资料,如血清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肝功能、部分病例查甲胎蛋白(AFP)、谷胺酰转肽酶(γ-GT)、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测定及细菌培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主要病因为感染占51.1%,围产糖素占18.4%,母乳性黄疸占27.8%,浴血因素占10.7%,原因不明为.7%。结论 要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做好新生儿护理、围产期保健管理、加强各级医院产科质量和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郭瑞德  陈碧乐  王秋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11-2612
目的:探讨新生儿IgG亚型抗体测定对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2月~2010年7月187例A型或B型血清学检验结果阳性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其IgG亚型抗体测定情况,统计不同测定结果时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红细胞结合IgG亚型抗体越多,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越高,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越早;本组共47例发病,发病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IgG1、IgG3、IgG4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新生儿IgG亚型抗体测定对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临床预测作用,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溶血三项和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对由ABO-新生儿溶血病(HDN)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90例ABO-HD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母亲均为O型血,且患儿均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给予患儿进行溶血三项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根据试验的阳性率结果将其分为A、B、C、D 4个组别,同时在随机选取90例HDN阴性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对各组患儿血清的总胆红素水平进行对比和早期诊断价值评定。结果 检测后,应用单纯溶血三项检测试验检测出患儿阳性率为(85.56%),血清总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试验检测出患儿阳性率为(97.78%),前者检出率低于联合试验检出率;试验后,ABO-HDN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溶血三项的直抗试验阳性率、游离试验阳性率及放散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0.00%)、(80.00%)、(100.00%),A型与B型患儿血型游离试验阳性、放散试验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散试验阳性率、游离试验阳性率分别与直抗试验阳性率之间有显著差异;试验后,结果可见C组患儿阳性率明显多于A组、B组、D组;4个组别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均超出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范围值,正常范围值在(1.71~17.1μmol/L)之间,但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与每组治疗前数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BO-HDN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溶血三项联合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共同检测,对于临床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