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地市级医院创建无痛舒适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无痛病房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术前1天,术后第1、3天,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在地市级医院创建无痛舒适病房中应用是成功有效的,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骨科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3月本院骨科诊治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无痛病房护理),每组各120例,对两组术后疼痛缓解度、疼痛控制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疼痛控制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静  胡静 《贵州医药》2016,(4):439-440
目的 探讨无痛护理理念在骨科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10例骨科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心理护理、疼痛评估、药物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管理措施与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1、2、3d疼痛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1、2、3d的疼痛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疼痛评估、药物干预的无痛护理理念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传统护理与无痛护理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探讨无痛护理的临床可实施性.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216例肿瘤患者依据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10例给予日间无痛护理,对照组106例给予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明显缓解,且观察组缓解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科学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与镇痛方式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20例单纯创伤性单处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11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镇痛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因人因证加用中药内服、中药涂擦、耳穴压豆、选穴针刺四项中的三项中医特色护理,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手术当天、术后第1d、术后第2d及术后第3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除疼痛治疗方式外,其他两项即护士对疼痛的照顾、止痛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手术当天、术后夜间睡眠时间均超过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无痛病房疼痛干预中疗效显著,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技能和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知信行疼痛教育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信念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38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采用知信行疼痛教育模式.通过问卷及疼痛评估记录比较2组患者疼痛信念、镇痛需求、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信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需求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知信行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疼痛知识教育能优化患者疼痛信念,提高术后疼痛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术后镇痛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镇痛护理有助于骨科患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无痛病房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对象选择我院住院部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痛病房护理,比较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缓解效果、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癌痛客观缓解率为90.00%,对照组为7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静息疼痛评分、运动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的静息疼痛评分、运动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无痛病房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癌痛,有利于减轻癌痛对患者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干扰,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科上肢手术术后疼痛护理中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来前往我院行骨科上肢手术治疗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法,给予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对比两组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VAS镇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上肢手术术后疼痛护理过程中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帮助患者旱日痊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无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科实施无痛护理后收治的患者97例为观察组,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骨科实施无痛护理前收治的患者97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刚入院时疼痛评分、入院24 h后疼痛评分、术后最疼痛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可有效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技能,提高患者疼痛控制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及排便感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90例,分成3组:Ⅰ组(对照组,n=30)作常规护理;Ⅱ组(实验组,n=30)实施护理干预;Ⅲ组(镇痛组,n=30)注射镇痛药。观察记录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丙泊酚引起静脉注射痛、术后宫缩痛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离院时间3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便感,Ⅱ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属于内脏痛,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能减轻或消除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但是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用镇痛药地佐辛实施超前镇痛能有效消除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及排便感。  相似文献   

12.
王颖 《中国当代医药》2014,(35):128-130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及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痛和活动痛情况、围术期镇痛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 d的各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静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胀腹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体内血浆皮质醇及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多模式术后镇痛护理,能较好地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镇痛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行优质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以我院所收治10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入院72h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级睡眠质量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睡眠受影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入院72h后对患者疼痛评分进行统计,观察组评分低于3分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及疼痛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8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术后24 h疼痛情况、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h,两组患者HAMA-14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2.50%和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4.16±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认识和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降低焦虑程度,减轻心理负担和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分析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患者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明显低于对照组(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3.6±1.4)明显比对照组(6.2±1.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评分(125.3±12.4)明显比对照组(111.2±9.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对患者治疗时,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可以尽早出院.  相似文献   

16.
胡蓓 《中国药业》2013,(21):85-86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诊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止痛)和观察组(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24 h睡眠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治疗的有效率明显升高,24 h睡眠时间显著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郭惠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42-34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 年5 月至20010 年5 月在该中心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健康妇女400 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静脉麻醉组200 例(观察组),单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组200 例(对照组).观察两组丙泊酚的用量、比较镇痛效果、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丙泊酚用量上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在镇痛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安静、子宫麻醉前后变化不大,且麻醉苏醒快;对照组患者术中多有肢体扭动,子宫麻醉后较麻醉前变软,且麻醉苏醒慢.结论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流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影响及作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经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VSA评分、经护理后的镇痛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疼痛V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41,P=0.0000);理想镇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333,P=0.0000);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68,P=0.0157).结论 经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全面的提升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武玲 《现代临床医学》2016,42(4):294-295
探讨多模式疼痛控制对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选取184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多模式疼痛护理方案。比较2组围术期疼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差异,记录护理满意度。(1)护理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降幅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7%(P<0.01)。对骨折患者予以多模式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及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52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角度≥90°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1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d两组VAS评分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90.、首次下地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为80.8%,对照组为6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