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检测意义。方法:PCR方法检测25例NHL和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骨髓、周围血和/或淋巴结核细胞(MNCs0中克生性IgH、TCRγ基因重排。结果:克隆性IgH和/或TCRγ基因重排在25例NHL中检出为84.0%(21/25);克隆性IgH基因重排在B-NHL和T-NHL中检出分别为86.7%(13/15)和20.0%(2/10),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分别为53.3%(8/15)和80.0%(8/10)。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和20例正常人均未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重。结论:IgH、TCRγ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发现NHL早期骨髓浸润 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PCR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TCRβ基因重排,对贵州地区部分以往通过形态学和免疫学表现诊断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重新在分子水平进行分析,探讨我省以往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免疫受体蛋白基因重排在T-NHL和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CR方法,使用TCRβ引物,以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作为阴性对照,检测63例NHL患者TCRβ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其中T-NHL33例,B-NHL30例.结果TCRβ基因重排在T-NHL中检测阳性26例,阳性率66.7%(22/33),在B-NHL中检测阳性7例,阳性率23.33%(7/30).经统计学处理TCRβ基因重排在T、B-NHL中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NHL中TCRβ基因重排具有敏感、特异的优点,在T-NHL和B-NHL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检测外周血血浆游离DNA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T细胞受体gamma基因(TCRγ)克隆性重排的意义.方法 对235例NHL患者进行了254例次血浆游离DNA提取,通过globin基因确定血浆游离DNA存在,通过PCR方法检测IgH(FR3A/VLJH)和TCRγ(TVG/TJX)基因克隆性重排.并与病理组织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基因克隆性重排结果同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初发及复发患者220例中219例均成功提取到血浆游离DNA.B-NHL患者140例中IgH重排阳性118例(84.3%),TCRγ重排阳性1例(0.7%);T-NHL患者80例中TCRγ重排阳性44例(55%),IgH重排阳性2例(2.5%),IgH和TCRγ重排同时阳性4例(5%);34例临床缓解病例中仅3例(8.8%)提取出血浆游离DNA,但IgH和TCRγ重排均阴性.56例NHL患者血浆游离DNA IgH或TCRγ基因重排结果与病理组织结果一致(P>0.05).67例NHL患者血浆游离DNA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 IgH和TCRγ基因重排结果显示,血浆游离DNA阳性率高于单个核细胞DNA(P<0.05).结论 采用血浆游离DNA检测NHL患者IgH和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与病理标本高度一致;标本取材简单方便,对NHL的治疗反应监测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基于克隆性分析技术的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 结果: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 淋巴细胞IgH及TCR基因重排均为阴性;18例T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12例, TCRβ基因重排3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有2例TCRγ和IgH基因重排均阳性;3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IgH及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且适用于石蜡标本以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非何态金氏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性基因重排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例NH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gH-TCRβ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9例中有7例出现克隆性阳性单带,其中包括化疗前2例,化疗过程中5例。阴性2例为放、化疗后与肠道淋巴瘤切除术后各1例。结论结果表明,NHL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基因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复发的有效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法和体外基因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了25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免疫表型及其中8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的基因型。结果表明,表达B系细胞分化抗原者14例中,5例起源于前B细胞,9例起源于晚期成熟B细胞;表达T系细胞分化抗原者9例中,起源于幼稚或成熟胸腺细胞者各4例、普通胸腺细胞者1例。另有2例同时表达了T,B系细胞分化抗原。8例基因分析者中,4例表达B系和3例表达T系细胞分化抗原者分别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各有1例发生TCRγ和IgH基因系间交叉重排。1例表达T,B系细胞分化抗原者出现IgH基因重排和TCRδ基因缺失。讨论了非何杰金淋巴瘤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IgH、TCRγ基因重排检测为早期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和混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联合使用IgH FR3A、FR2A、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检测44例B-NHL患者、1例未分型淋巴瘤、15例T-NHL患者和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结果 ①采用FR3A引物,44例B-NHL有37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84%(37/44);采用FR2A引物,有27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61% (27/44);采用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与J区(JHb、JHc)引物,有34、33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77%、75% (34/44、33/44);结合FR3A、FR2A、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总检测率为95%(42/44).②15例T-NHL有4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而5例LRH未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③1例免疫组化未分型的NHL经PCR检测后明确了分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 联合采用多对引物可提高检测阳性率;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对鉴别B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及T细胞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ML)发病、病理及免疫分型特点,探讨基因分型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标准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物法(SABC法)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分型,PCR检测病理及骨髓标本IgH(FR2A,3A)和TCR(β,γ)基因重排,同时对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M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较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60岁以上发病者占38.6%;其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60岁以下者。(2)B-NHL发病率为68.6%,T-NHL为28.6%;B-NHL的3年生存率高于T-NHL。(3)低度恶性NHL占42%,中、高度恶性占58%;低度恶性组平均生存时间较中、高度恶性组长,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生存期分析显示I-Ⅱ期NHL预后明显优于Ⅲ-Ⅳ期。(4)PCR检测病理及骨髓标本的IgH和TCR重排,B-NHL FR2A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及56.2%;FR3A阳性率分别为90.4%及81.2%;T-NHL中TCRβ、γ阳性率分别为91.7%及75.0%;病理标本的阳性率略高于骨髓,T、B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结论:年龄,T、B分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NHL预后的重要因素;分子生物学检测作为辅助手段可以肯定免疫分型结果并补充其不足,骨髓及外周血检测除协助分型外可用于肿瘤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在B细胞性淋巴瘤(B-NH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10例及T细胞淋巴瘤(T-NHL)2例的IgH基因重排。结果 30例B-NHL中,22例(73.3%)出现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而RH及T-NHL均未出现IgH基因重排。结论 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B细胞单克隆增生,支持肿瘤单克隆起源学说;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对鉴别B细胞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以及T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瑾  赵敏 《中外医疗》2009,28(31):23-24
染色体易位是诸多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特征性的通传学异常现象,其表达异常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发生在前B细胞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重排过程中,也是后天获得性基因损伤,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主要分子生物学病因,本文综述了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较常见的IgH/bcl2染色体易位重排现象的研究进展及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8例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情况。方法收集已确诊为NK/T细胞淋巴瘤的18例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用多种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PCR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β和γ基因的克隆性重排。结果18例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5例CD56阳性,2例检测到了TCRβ和γ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大多数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NK细胞,一小部分为T细胞来源;在淋巴结中,NK细胞淋巴瘤很少;在进行NK细胞标志物检测的同时可进行TCR基因重排检测,以确定其细胞起源。  相似文献   

13.
套细胞淋巴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构成比、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在武汉协和医院就诊的3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淋巴组织标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分型,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NHL患者石蜡包埋的淋巴组织标本bcl-1/IgH基因重排;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组织切片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临床分期、结外病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效果等。结果在3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41例(13%)病理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均为B淋巴细胞型,并伴有bcl-1基因重排和(或)细胞周期D1蛋白高表达。这些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是患者多为老年男性、临床分期较晚、常合并结外病变,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构成比(13%)较欧美白人(2%~8%)高。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敏感、特异而又快捷的bcl-1/IgH基因重排检测方法.方法对28例经临床确诊的外套细胞淋巴瘤的新鲜冰冻组织,分别采用半巢式PCR和一步法PCR检测bcl-1/IgH基因重排.结果通过半巢式PCR测得有bcl-IgH基因重排者计17/28例,而采用一步法PCR仅9例有此基因重排,两者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9,P<0.05).结论半巢式PCR方法检测外套细胞淋巴瘤中bcl-1/IgH基因重排比一步法PCR敏感而特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的单克隆起源。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8例MNU诱导的胸腺淋巴瘤组织进行T细胞受体β链(TCRβ)和γ链(TCRγ)克隆性基因重排分析,并对TCRγ基因重排的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8例胸腺淋巴瘤检测TCRβ和TCRγ均呈克隆性基因重排。DNA序列测定证实TCRγ基因PCR扩增产物为基因重排产物。结论巢式PCR TCR基因重排检测及DNA序列分析证实,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是来源于T细胞的肿瘤。  相似文献   

16.
朱少君  李艳红  张伟  王姝妹  巩丽  兰淼 《医学争鸣》2007,28(15):1411-1414
目的:利用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1例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PLS)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方法: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脾脏淋巴瘤免疫组化证实为B细胞性滤泡性淋巴瘤.从24个不同部位取得的组织经PCR均扩增成功,所有部位组织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阴性,22个部位组织B细胞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阳性,基因重排阳性率91.7%.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对脾脏淋巴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化PCR多个参数分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标本中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的TCRγ多重引物基因重排,以建立PCR扩增中不同变量性能改变的重要意义.方法 优化PCR循环参数,采用优化的PCR方法检测53例T-NHL的TCRγ基因重排率.结果53例T-NHL中,采用优化的TCRγ多重引物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检测率为62.3%.结论 实验性的调整PCR参数对FFPE组织的克隆分析,可能会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皮肤假性淋巴瘤(CPL)的组织病理、基因重排特点。方法对13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免疫组化SP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PCR行TCR-β和I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13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淋巴样细胞大致呈带状浸润,无明显异形性,主要位于真皮浅层,细胞浸润与表皮之间有正常胶原带分隔。免疫组化显示浸润淋巴细胞呈混合型(CD20、CD3、CD45RO阳性)。13例CPL中,进行TCR-β基因重排时:10例出现smear带(76.9%),2例重排阳性(15.4%);IgH基因重排时:2例出现smear带(15.4%),无1例重排阳性(0%)。结论皮肤假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形式多样;TCR-β和IgH基因重排检测,在诊断CPL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王云贵  佟红艳  梁毅  金洁 《浙江医学》2002,24(12):710-712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0例ANLL患者骨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克隆性IgH、TCRγ基因重排。结果 克隆性IgH和/或TCRγ基因重排在50例ANLL中检出率为32.0%(16/50),其中IgH为28.0%(14/50),TCRγ为16.0%(8/50)。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和20例正常人均未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重排。27例非M3初发ANLL患者经DA或HA标准方案化疗,10例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1疗程后获完全缓解3例(30.0%),而17例基因重排阴性患者1疗程后完全缓解13例(76.5%),两者判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IgH、TCRγ基因重排不仅出现于淋巴细胞来源的的肿瘤,也可见于部分ANLL患者;(2)出现IgH和/或TCRγ基因重排可能是ANLL患者预后不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