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等对31例消化性溃疡给予1个月疗程的甲氰咪胍,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对其胃液检测pH和进行细菌学研究。病例和方法:对31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和良性胃溃疡(13例)患者,用消毒胃镜吸取第一次胃液留作胃液标本。以后给予甲氰咪胍200mg每日三次及400mg临睡时口服。1个月疗程结束后,患者于上午7时服最后一片药,3~4小时后进行胃镜复查,并收集第二次胃液标本。每份标本立即用玻璃电极测pH,并作细菌学检查。用标准方法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及计数。细菌总数及各类细菌计算用log_(10)细菌数/ml胃液  相似文献   

2.
cp-86,948是一种H_2受体拮抗剂,具有粘膜保护特性及抗胃液分泌活性。其与豚鼠心房组胺H_2-受体的亲合力较甲氰咪胍大15倍,较雷尼替丁大7倍。结扎幽门的大鼠经十二指肠给药时CP-66,948抑制胃酸分泌的平均有效剂量(ED_(50))为2mg/kg,其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较甲氰咪胍大5倍,较雷尼替丁大8倍,而且CP-66,948在用药6小时后仍能抑制94%的胃酸分泌,此时甲氰咪胍已无抑制作用。在组胺刺激的有Heidenhain小胃的狗中,口饲或静脉注射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或CP-66,948后,均可引起剂量依赖的总胃酸排泌量减少,三种药物的ED_(50)值分别为0.lmg和  相似文献   

3.
曾有两个报告谓服用甲氰咪胍1g/日后夜间胃酸过低,促使细菌繁殖,可因细菌的活动而在胃内生成胃内致癌物质如N-亚硝酸化合物等,从而增加诱发胃癌的危险性。本文研究了健康人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服用甲氰咪胍的胃液pH和细菌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口服胍噻氰胍(tiotidine)和甲氰咪胍对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发生抑制作用的快慢、强度和持续时间,研究药物对血清胃泌素和不吸收物质聚乙烯醇(PGE)对胃排空的作用,同时测定胍噻氰胍和甲氰咪胍的血浆浓度与药物抑制胃酸的关系。12例无症状的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忠青,平均年龄52(34~64)岁,  相似文献   

5.
继甲氰咪胍之后,另一个H_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ranitidine)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与甲氰咪胍不同,雷尼替丁分子的基本结构并不含与组织胺相似的咪唑环,而含呋喃环,但具有很强的H_2-受体拮抗作用,而且由于它对雄激素受体、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及周围淋巴细胞很少结合,因此比甲氰咪胍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副作用也更少。胃泌素、乙酰胆碱及组织胺分别作用于壁细胞上相应的受体而使之分泌胃酸,阻断其中任何一种受体均可使壁细胞泌酸减少。雷尼替丁可减少胃血流、胃液及胃蛋白酶分泌,但后者的减少似为继发于胃液分泌的减少;其对刺激后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比甲氰咪胍大5~12倍(按克分子计算)。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甲氰咪胍已广泛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近有报告,每晚一次大剂量法可以预防溃疡复发。Dragsted认为夜间胃酸高分泌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作者发现,甲氰咪胍治疗后白天的胃内酸度个体差异很小,而治疗无效者夜间的胃内酸度几乎没有减低。这些资料提示,晚间一次较大剂量可作为本病有效的基本治疗。为此,作者比较每日两次或晚间一次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治疗后24小时的胃酸变化。方法:经胃镜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缓解期的患者12人。用随机单盲法,在5个不连续的24小时内,分别用安慰剂、甲氰咪胍400mgbid、800mgq.n、雷尼替  相似文献   

7.
1972年以后先后合成了H_2受体阻滞剂咪丁硫脲(burinamide)、甲眯硫脲(metmmide)和甲氰咪胍(cimetidine)。其中甲氰咪胍由于毒性较低、抑制胃酸分泌的效能强,被广泛地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返流性食管炎等。1979年Elder等报道甲氰咪胍可能有致胃癌作用,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简  相似文献   

8.
方法:由内窥镜证实的59例十二指肠溃疡的门诊病人被列为治疗对象,由其它因素(如药物、乙醇)引起的和伴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除外。病人分为两组30例用Sucralfate、29例用甲氰咪胍,治疗前都作胃泌酸功能和血清胃泌素测定,除外胃泌素瘤。Sucralfate组和甲氰咪胍组分别在每餐前半小时及睡前服用1g和300mg,四周后复查十二指肠镜,如溃疡仍未愈  相似文献   

9.
最近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示H_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Cimeddine)能保护胃粘膜以防止急性溃疡;但抗酸剂预防危重病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亦很有效,唯常有腹泻等副作用,而且须每小时给服药并检测胃液pH。本文目的在于比较甲氰咪胍和抗酸剂二者在预防急性胃肠道出血中,哪种更为有效。作者等对监护病房中75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甲氰咪胍组38例(男女各19例,平均年龄62岁),  相似文献   

10.
Ranitidine是一种不含咪唑环的新型组织胺H_2-受体拮抗剂,对组织胺、五肽胃泌素、进餐以及夜间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本文以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对象,比较Ranitidine(150mg和200mg,日服二次)、甲氰咪胍(1g/日)和安慰剂对24小时胃酸和晚间酸分泌的影响。 10例十二指肠溃疡男性患者,平均年龄30岁(21~40岁),平均体重77kg(65~86kg),每天平均吸烟10支(0~25支),不限制日常的活动,试验前6天,停用所有药物。每一例作4次实验,每次实验相隔一周。试验当天插胃管,从上午8点开始,每隔1小时抽胃液5~10ml,并立即测定pH,半夜1~7点钟,采用连续抽吸法,测定每小时胃液pH和胃酸排量。甲氰咪胍和安慰剂为每日三餐后服药,临睡前服药,Ranitidine服药时间为早餐后,另一次为临睡前。服  相似文献   

11.
Ranitidine是一种新的、不含咪唑环的组织胺H_2-受体拮抗剂。在健康志愿者,Ranitidne静脉注射或经胃、十二指肠给药,抑制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较甲氰咪胍强4~5倍。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Ranitidine亦显著抑制五肽胃泌素、组织胺与试餐刺激的胃酸分泌,也抑制24小时胃酸与夜间胃酸分泌;多数患者的Ranitidine IC50低于甲氰咪胍7倍。因此从理论而言,Ranitidine可能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很  相似文献   

12.
虽以往许多对照试验显示甲氰咪胍是治疗溃疡高度有效的药物,但是治愈后相隔几周或几个月,溃疡复发率竟达70~90%。作者等对甲氰咪胍治愈的病人继续用甲氰咪胍或者用生胃酮维持治疗,以比较二药的效果。门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60例,年龄为19~58岁。应用甲氰咪胍1g/天,连续服用4或6周后,经内窥镜检查证实溃疡已愈合。放置胃管取30分钟胃液标本,测定其胃粘蛋白成分,再按照公式:B/A+B×100测定粘膜保护指数(A=酸性粘蛋白复合物,B=中性糖蛋白复性物g/l,后者包括大部分碳水化合物)。病人随机地分为两组,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和吸烟习惯等都类同。鉴于生胃酮有可能出现副作用,凡有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肝硬化等病者均除外。第1组30例,每  相似文献   

13.
甲氰咪胍(Cimetidine)是一种新的H_2受体阻断剂,不仅抑制基础胃酸分泌,而且可显著地抑制组胺、胃泌素和食物等多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卓一艾氏综合症(Zollin-  相似文献   

14.
呋喃硝胺(ranitidine)是一种新的 H_2受体拮抗剂,据报道用呋喃硝胺200mg/天短期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与甲氰咪胍相仿。甲氰咪胍虽有显著的抗溃疡特性,但因能改变胃粘液成份,故停药后溃疡复发率明显增加。胃可溶性粘液的改变对十二指肠和胃粘膜的防御均有影响,十二指肠溃疡用甲氰咪胍治愈后,继以生胃酮作维持治疗,胃粘液可恢复正常,一旦停药时,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亦相对降低。相反,用甲氰咪胍治愈后仍继续用甲氰咪胍作维持治疗者,病人胃粘液成分持续不正常,溃疡复发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甲氰咪胍的主要作用是拮抗组织胺H_2受体,能有效地抑制胃粘膜壁细胞泌酸,促进溃疡愈合,控制上消化道急性出血。作者以甲氰咪胍200毫克加入10%葡萄糖250毫升内,每6小时静注1次,连用5天。在35例急  相似文献   

16.
呋喃硝胺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呋哺硝胺是一新型 H_2受体阻断剂,其抑酸能力较甲氰咪胍强,作用时间也较长。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呋喃硝胺治疗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在疗程4周时的愈合率分别为60~93%及57~76%,与甲氰咪胍疗效相似。停用该药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与甲氰咪胍无显著差异。该药还可用于其它高胃酸分泌性疾病。由于呋喃硝胺的副作用较甲氰咪胍少,服药量及次数也较少,故适用于因服甲氰咪胍出现副作用而不能耐受者,也有利于长期用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1994~ 1998年 ,我们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 130例 ,分别采用甲氰咪胍和奥克治疗 ,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30例患者均经纤维内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奥克治疗组 ( A组 ) 66例 ,年龄 31~ 53岁 ;胃溃疡 2 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例 ;大便潜血阳性 2 1例。甲氰咪胍治疗组 ( B组 ) 64例 ,年龄 33~ 57岁 ;胃溃疡 34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 ;大便潜血阳性 16例。两组溃疡直径为 3~2 6mm,两组病程、溃疡面积、吸烟与饮酒及饮食习惯均具有可比性。A组每日晨服奥克 2 0 mg。 B组采用甲氰咪胍日服1g疗法…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溃疡(DU)不管用何种药物(包括甲氰咪胍和雷尼替丁)治疗,1个月后均有约20%未能愈合,这种失败率较恒定,其原因可能有二:一为治疗方法不当;二为药效不够强。 Bardhan观察495人次DU发作者,4年中共发现66例甲氰咪胍(CD)1g/d治疗3个月未能愈合的难治性DU。经继续应用2或3倍的CD剂量治疗,但仅有56%治愈,余者治疗9.4个月仍未痊愈。CD无效的原因不明,患者一般溃疡较大,伴有较严重的十二指肠炎,年龄较轻而溃疡病史较长。CD的吸收是充分的,增加剂量并未能使对五肽胃泌素刺激胃酸的抑制有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例抗甲氰咪胍的胃酸分泌病人,尽管大剂量静脉注射甲氰咪胍,胃酸依然分泌,且消化性溃疡不断发展。病例报告:男性,63岁。上腹痛20年,春季好发。18年前胃肠钡餐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服用液体抗酸剂止痛。1978年春病情加重。口服胆囊造影证实胆囊结石,钡餐示胃小弯0.5cm良性胃窦溃疡。同年4月21日作胆囊和胃溃疡切除。术后病人上腹持续烧灼痛,停止鼻胃管吸引时,呕吐清液。术后一周复查钡餐显示1.5cm胃窦溃疡。另外,血清淀粉酶高达1,000IU/l(正常<81IU/l)。持续鼻胃管吸引和静脉注射甲氰咪胍数周,症状、酶值或X线表现均无改善。5月  相似文献   

20.
溃疡病     
0214 国产甲氰咪胍治疗溃疡病101例临床观察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内科等天津医药(11):666,1980 近年来国外采用甲氰咪胍(Cimctidine)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组组胺H_2受体拮抗剂治疗溃疡病。作者于1979年7月~11月用国产的甲氰咪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101例,取得较好效果。本组治疗用量力每日1克(200毫克,3次/日,于饭后半小时吞服,临睡前再服400毫克,连续服用2周为一个疗程。服药后,76.2%的病人疼痛于2周内完全消失,内窥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