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雪梅 《天津护理》2011,19(6):341-342
医院感染目前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1〕。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护理管理是该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的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整个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和水平〔2〕。有调查表明,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3〕。在妇产科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队伍的作用要贯穿于管理、监测和控制的全过程。我院护理部与感染管理科加强组织协调和配合.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细化分工,各负其责,促进优势互补,落实持续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医院感染发病率2.0%~3.5%.降至0.8%~1.6%,现将护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80万人,护士是针刺伤的主要群体,占针刺伤的1/3[1].锐器刺伤感染的概率:艾滋病病毒(HIV)经破损皮肤为0.3%,经黏膜为0.09%;丙型肝炎病毒(HCV)经破损皮肤为1.8%[2].随着HIV在全球蔓延、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的高发、性病与吸毒人群的增加,对供应室人员潜在性的感染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为了预防医源性传播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危险,预防锐器刺伤,现将我科的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由针刺伤造成的感染占84.2%。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3]。因此,针刺伤对护士来说危害性大,探讨其针刺伤的原因,以便…  相似文献   

4.
544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护生在医院实习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的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如注射针头)刺伤等。其中针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针刺伤是医护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是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而实习护生年龄小、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时紧张使针刺伤发生的几率高。因此,通过调查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生544人了解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加强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清中抗-TTV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 ,已发现的可导致人类肝炎的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1〕 ,但仍有 3 .5~ 2 0 %的肝炎病人病因不明。 1 995年美国学者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 HGV) 〔2〕。新近研究表明 HGV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致病因素。提示在非甲~庚型 6种肝炎病毒之外 ,还存在其它尚未被发现的病原体 ,1 997年底日本学者Okamoto等〔3〕从 1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肝炎相关病毒基因 ,命名为 TT病毒 ( trarsfusiontransmitted virus)。为了解肝病患者 TTV感染情况 ,本文对 1 98例肝炎病人和 1 0 0名供血员血清中抗 -T…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院内感染已引起了医学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据美国调查,院内感染率占住院病人的5~10%。肺部感染占院内感染的15%,病死率高达30~50%〔1〕。国内的院内感染中,肺部感染占35.7%〔2〕。气管切开虽为抢救许多危重病例赢得了时机,但气管切开后又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高达71%〔2〕,为加强防治措施和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就该院1971年来的21例气管切开病人痰液等标本的菌谱及其药敏进行分析讨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17例,女性4例。7岁以下2例,19~33岁15例,41~53岁4例。其中乙脑18例,  相似文献   

7.
人血浆中病毒灭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病毒污染血浆应用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重视〔1〕。血液传播的病毒主要有脂包膜病毒,如HBV、HCV、HIV-1、HIV-2、HTLV-Ⅰ、HTLV-Ⅱ(人类嗜淋巴病毒),以及蛋白包膜病毒,如HAV和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等。其中,HBV、HCV、HI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危害特别严重。据估计,美国和西欧每次输入未处理的血浆后感染HIV-1、HIV-2、HBV、HCV的比例分别为1∶105、1∶108、1∶105和1∶103~104〔2〕。尽管我国采取选择供血者…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因素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原因。结果:98例病人中发生继发感染者59例,占60.2%,其中31例出现2个及以上部位感染。较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肺部和胆道,感染率分别为57.6%、42.4%和37.3%;其他感染部位有泌尿道、口腔、上呼吸道等。真菌感染20例,占所有感染的33.9%。感染的原因有机体抵抗力差、肠道细菌移位、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等。结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发生继发性感染比率高,危害大,护理上要做好预防隔离、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9.
李营 《天津护理》2012,20(1):55-56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 Tmmunodefic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T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HIV新发感染中女性比例逐渐上升,每年约一半新感染发生在妇女中〔1〕,艾滋病感染的儿童中,约有90%通过母婴途径感染〔2〕。由于助产士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伤的分级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1]以前,文献上极少有针刺伤(needlestickinjuries)及其危害的报告[2,3];自从1984年发现首例由针刺伤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来[4],针刺伤的发生率逐年降低,尤其是发达国家,如英国某些医院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的发生率平均仅为4.0%(1.0%~6.2%)[5],而根据我国毛秀英等曾对1075名临床护士作回顾性调查,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6]。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外采用职业危害的分级控制(hierarchyofcontrols)措施[7,8],…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如下。1职业暴露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毒感染的情况。2职业暴露途径2.1皮肤黏膜暴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2.2针刺伤与锐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针刺伤与锐器伤有60万~80万;台湾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1]。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1],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3],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4],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544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护生在医院实习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的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如注射针头)刺伤等.其中针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针刺伤是医护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是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重要途径[1].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珺 《天津护理》2012,20(3):200-201
由于医护人员经常接触注射器等锐利器械,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概率较之其他行业要高很多。大量的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等的20余种血源性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并导致严重的或者潜在的致命感染。现就针刺伤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被艾滋病毒感染的情况。针刺伤是导致临床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量控制(质控)在减少住院高危患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已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70例高危患儿作为护理质控组,并选择2017年1-12月未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期间住院的70例高危患儿作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率、医护人员工作的合格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控组患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29%(3/70)比18.57%(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90次调查,护理质控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90.00%(81/90)比72.22%(65/90)〕、手卫生依从〔88.89%(80/90)比75.56%(68/90)〕、环境卫生抽查监测〔93.33%(84/90)比81.11%(73/90)〕、医院感染知识知晓〔92.22%(83/90)比73.33%(66/90)〕、诊疗区域环境整洁〔95.56%(86/90)比75.56%(68/90)〕、诊疗区域清洁消毒〔95.56%(86/90)比75.56%(68/90)〕、诊疗设备清洁消毒〔97.78%(88/90)比76.67%(69/90)〕、清洗消毒区域整洁〔95.56%(86/90)比74.44%(67/90)〕、每日定时通风〔97.78%(88/90)比78.89%(71/90)〕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质控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1.43%(64/70)比75.71%(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应用于住院高危患儿,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合格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惠萍 《护理研究》2006,20(26):2366-2368
[目的]了解医学和护理专业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的认知情况及相关行为态度。[方法]采用自设调查表对某校临床实习医生及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7.48%的学生知道医院感染的危害性。93.51%的学生认为经常洗手可预防医院感染,仍有63.36%的实习生在接触病人前未养成洗手的习惯,两组实习生接触病人后洗手率高;84.73%的学生在诊疗护理病人前关注病人是否携带病原菌,但不能主动利用防护用具保护自己;87.02%发生过针刺伤,96.18%针刺伤没有报告。[结论]实习生在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学校及医院应将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纳入正规教程及临床实习计划中。  相似文献   

18.
张应秋  龙伟云 《全科护理》2008,6(18):1689-1690
艾滋病病毒(HIV)所致疾病为传染性疾病,最终可导致病人死亡。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儿童感染HIV的机会越来越多,主要通过分娩前后(子宫内传染、分娩时感染、哺乳期感染)、输入带有HIM的血液及血制品、侵入性感染(伤口接触或针刺伤)等途径获得感染,在全民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队伍中,  相似文献   

19.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有血液或体液(含病毒)的针头刺伤或尖锐物割伤或皮肤(如皮肤擦伤、挫伤、破损、刀伤、皲裂)直接接触血液、体液的污染物;或黏膜直接接触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感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预防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预防职业锐器伤,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 V)的感染。据国外研究表明,经针刺伤感染HBV的可能性为6%~30%,感染HCV的可能性为3%~10%,感染HI V的可能性0.2%~0.5%[1]。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  相似文献   

20.
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通过针刺伤或者破损的黏膜都可以感染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血液或体液感染是目前在NHS工作者之中职业受伤的第二大原因。1980年报告了第一个案例,医务人员通过针刺伤感染HIV,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护理人员接触有病毒的血液时,尤其是乙肝、丙肝和H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