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低与心肌梗塞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血糖水平干预及心肌梗塞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该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共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患者共42例,将其作为心肌梗塞组;另外50例患者确诊为未合并心肌梗塞患者,将其作为非心肌梗塞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S)水平与餐后2 h血糖(PBS)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肌梗塞组的PBS水平高于非心肌梗塞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S水平是引起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控制血糖对防治心肌梗塞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预防糖尿病患者相关的血管并发症还应该考虑其他的多种危险因素,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减少心肌梗塞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发生过心肌梗塞的冠心病病人都要常规接受心肌梗塞二级预防治疗,以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改善血脂异常、预防血栓形成。但医生、病人和家属都很容易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抑郁症。抑郁症以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表现为情绪忧郁、悲观失望、自责自卑、自我评价低下,常伴有精神运动性抑制或阵发性激动不宁、人际交往退缩及植物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3.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明确有一组心肌梗塞病人其冠状动脉造影并无显著狭窄。其后,尸检发现某些病人有心肌梗塞,但冠状动脉并无阻塞。这些病人诊断为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透壁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的真正发生率很难估计,因并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病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很多病人在心肌梗塞后会出现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在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心理也需要康复治疗。因为心肌梗塞后的抑郁症预示病人预后不良。如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是急性心肌梗塞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塞病人,其梗塞范围较小,深度较浅,呈小范围的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有人报道,这种心肌梗塞病死率比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的心肌梗塞病例高出二倍以上,其主要原因为漏诊或误诊,病人得不到及时而严格的休息和治疗。因此,提高对心肌梗塞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认识,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显示糖尿病病人心肌梗塞后的死亡率较高。不过,糖尿病对经纤溶治疗的心肌梗塞病人存活率的影响尚不清楚,也不明确糖尿病类型及性别对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此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对经纤溶治疗的心肌梗塞病人预后的影响。 方法 作者分析意大利急性心肌梗塞后生存研究Ⅱ期试验(GISSⅠ-Ⅱ)中明确登记  相似文献   

7.
从病理解剖结果看,心肌梗塞区要到六周才有疤痕的修补,因此,过去认为心肌梗塞后必须卧床六周。由于卧床少动,带来各种并发症,致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68年即推荐心肌梗塞病人应及早进行康复活动。 本文通过重点回顾一名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塞后第一年的并发症包括心绞痛(几乎半数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心肌梗塞及死亡。这些并发症常发生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住院后期恢复阶段是估价心肌梗塞后病人心血管状态的理想时间,以判断其后出现冠状动脉意外的危险性,并估计治疗需要。梗塞后病人的危险性估价梗塞后病人的危险性似乎与三种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临床常见的非心脏手术病人心脏并发症主要有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低血压和高血压。现分述如下: 一、心肌梗塞:这是非心脏手术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据报道,非心脏手术病人并发心肌梗塞者占0.2~1.8%。Tarhan等报道,1960~1970年间,术前有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外有利用血糖水平迅速预测心肌梗塞预后的报道。我们测定了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者的血糖水平,并初步探讨了血糖水平的变化与AMI的近期预后关系。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塞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腔所改。目前,尚不清楚触发心肌梗塞的确切因素。可能与某些造成血儿茶酚胺浓度增高的因素有关,如体位,精神紧张和运动等。为评价这些因素在促发心肌梗塞中的作用,作者对186例确诊为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本组病例186例(男149,女37),平均年龄57±12岁。所有病人均有血清CK-MB增高和典型的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病人进入监护病房后,由专人收集病人发病的时间、胸痛发作前30分钟内的有关情况(包括活动情况、精神状态和体位改变)。  相似文献   

12.
从病理解剖结果看,心肌梗塞区要到六周才有疤痕的修补.因此,过去认为心肌梗塞后必须卧床六周。由于卧床少动.带来各种并发症,致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68年即推荐心肌梗塞病人应及早进行康复活动。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心肌梗塞后预后因素的估价在病人的管理、心肌梗塞后治疗的临床试验设计、阐明心肌梗塞后死亡机理、以及心肌梗塞后同类病人疗效的比较等方面很为有用。然而,过去对这些预后因素的研究缺乏一致性,使其有用性受到限制。产生不一致的最重要原因是不同的见解、较差的统计方法、以及对因素的不同定义和衡量。本文报告1971年 Perth冠心病登记(PCR)中666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存活病例的9年随诊结果。方法:PCR 是 WHO 在欧洲、以色列和澳大利亚19个中心合作调查心肌梗塞发生率的一个部分。PCR 有239,546名30~69岁人群,其中1,138次最后确诊或为可能心肌梗塞,发生于1,078例病人。此1,078例从最早登记日起随诊至1979年12  相似文献   

14.
<正> 心肌梗塞病人是否存活心肌,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能否使其受益的重要因素,亦与病人的预后有关.近年来已报道多种方法可检测心肌活力,亦有人推测冠心病病人心肌活力与某些临床因素相关.本文试图探讨心肌梗塞病人心肌存活状况的临床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方法1996年10月-1997年2月心肌梗塞住院病人62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1979年颁布的缺血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为了确定胰岛素静滴是否能够降低糖尿病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对1987年1月至1983年1月因糖尿病心肌梗塞住院的417例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同时和这一时期入院的所有非糖尿病病人死亡率进行了比较。 糖尿病对照组:包括1967年1月至1981年8月(开始应用胰岛素静滴前)因糖尿病心肌梗塞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的病人,共353例。胰岛素滴注组:从1981年8月至1983年1月入院时确诊为糖尿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心肌梗塞后伴轻度运动耐量降低的病人口服伊那普利(enalapril)一年以上,并利用心肺运动试验来观察其作用。方法和结果共有160例男性心肌梗塞病人且其高峰氧耗量(PVO_2)小于25ml/kg/min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1~2级。病人分为二组:第一组为心肌梗塞后21天,共100例,平均年龄 60.3±7.6岁,随机分为二亚组,口服伊那普利 20mg/d或安慰剂。第二组为心肌梗塞后 6个月,共 60例,平均年龄 62.4± 7.3岁,也随机分成口服伊那普利 20mg/d或安慰剂二亚组。病人允许继续服用噻吗洛尔或必要时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病人在第4,8,12,24,36和48周时作心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研究了166例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D)的病人,根据~(201)铊负荷试验显象把这些病人分为已愈下壁心肌梗塞(MI)组和无心肌梗塞的正常组。采用X~2关联分析检验比较两组病人的心电图下壁导联  相似文献   

18.
正确选择冠状动脉傍路术病人,需要排除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冠状循环机能不全病人作插管术时,有时可发生胸痛或心电图心肌损伤的表现,心插管本身亦有可能合并心肌梗塞。但接受心插管检查的病人,常有心肌梗塞史或存在传导异常,心电图心肌损伤的一般标准可能不可靠。常规测定的血清酶,  相似文献   

19.
对心肌梗塞后存活者的临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出院的心肌梗塞存活病人的处理,对病人今后之生活方式及存活率至关重要。一些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梗塞后病人  相似文献   

20.
在心肌梗塞恢复期,有些病人仍有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据报道,这类心动过速常使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尚无办法确定那些病人将发生这种心动过速。本文报道心肌梗塞存活者在心肌梗塞后第2周,连续六个月每月一次,以及第9和第12个月记录的心电图监测结果,探讨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