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2004年月1至2006年10月共收治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20例,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天普洛欣)进行溶栓治疗,与2004年以前相同临床病例20例(应用血塞通加复方丹参)进行对比,发现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因为80%~90%的急性脑梗死是血栓堵塞动脉所致,只有尽早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及时恢复供血,才有可能挽救缺血脑组织,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天普洛欣)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肌梗死和癌症,位居第三位。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75%的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脑梗死溶栓治疗就是为了早期再通闭塞动脉。恢复血供。尽量挽救神经功能。随着神经病学和溶栓剂的研究和发展,溶栓治疗已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的关键是超早期的大剂量溶栓,其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的损伤。溶栓应在起病6h内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但大剂量溶栓也会造成脑血管再灌注损伤等致命的潜在的危险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12月,开展超早期溶栓治疗50例,由于重视溶栓后的病情观察,重视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关键环节,使溶栓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抗凝、钙离子拮抗剂、抗纤溶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疗效不满意。超早期溶栓再通治疗的目的就是尽早恢复脑血流,缩小梗死面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及其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6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满意,分析和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肖海 《海南医学》2011,22(17):121-123
动脉溶栓( Intra-artcrial thrombolysi, IAT)是挽救缺血半暗带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在于使脑血管迅速得到早期再灌注,恢复梗死区脑血流量,缓解因局部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和症状。目前临床报道动脉溶栓治疗的溶通率为21%-93%,但由于溶栓疗法易引起再灌注损伤及闭塞、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为探讨选择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溶栓方案、最适溶栓剂、最佳给药途径以及最好溶栓时机。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病例筛选、溶栓药的选择及疗效以及治疗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但至今所有的方法均不能起到较明显的效果。由于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堵塞动脉所致 ,因而理想的方法似乎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 ,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给予及时供血。正因为如此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 ,国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许多结果表明 ,早期溶栓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方法。1 历史回顾溶栓治疗脑梗死最早在 195 8年 ,早期研究结果显示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易引发脑出血 ,显著增加病死率。因…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发生后3~6h为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许多基础研究已证实,脑组织缺血超过6h就会发生永久性的神经损害。在我国脑梗死存活者中有50%~70%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为了解脑梗死患者早期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笔者对2000-2002年住院的120例脑梗死病人影响溶栓治疗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溶栓后再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1):1734-173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再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治疗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溶栓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溶栓后3h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 q12h腹壁皮下注射,共10d,同时两组在溶栓后行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83%,对照组显效率60%。观察组有1例皮下淤血。停药后消失。结论 溶栓后及早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溶栓后再梗死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临床不良演变的不确定性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不良演变的不确定性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179例脑梗死病人进行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后病情的不良演变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后的不良演变有:再出血15例,梗死面积扩大53例,再梗死10例。溶栓组的出血率高于非溶栓组,梗死面积的扩大与两种治疗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脑梗死的不良演变充满了不确定性,目前在梗死早期无法预测。两种治疗不能阻挡脑梗死病情的不良演变。选择治疗方案时追求最大的安全化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1)溶栓再通后预防早期再梗死延展的有力措施。方法对128例溶栓再通后的AM1患者采用强化溶栓治疗措施对比观察。结果早期心肌再梗死延展发生率:强化治疗组为3%,普通治疗组为15.9%,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未见颅内、消化道、泌尿道等大出血的表现。结论强化溶栓预防治疗优于再梗死或梗死延展后的再溶栓治疗,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满意.易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的提出,更新了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观念,即超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抢救缺血半暗带,采取脑保护措施,减轻再灌注损伤。由于溶栓的时间窗为6小时之内,但受到路途、个人观念、个人条件、医院条件,溶栓并发症较多等限制,能溶栓者美国占急性脑梗死的3.5%,国内仅占0.5%.那么多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99.5%,应用更良好更合理的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尽早再通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临床预后。而溶栓疗法是当今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前途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我院于2010年10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急性脑梗死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我们把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2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了强化治疗方案(双抗+他汀)21天后转二级预防,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采取的是在时间窗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24小时后加用强化治疗方案20天改二级预防,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对照组出现3例再梗死,而观察组无再梗死患者出现,两组数据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居第三位的疾病。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75%的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它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脑梗死溶栓治疗就是为  相似文献   

15.
戴益斌  零沙 《吉林医学》2016,(4):905-906
目的:探讨丁苯肽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的溶栓治疗用药方案提供思路。方法:将收治的101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行静脉溶栓治疗后,立即给予丁苯肽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血栓通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1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以及内膜中层厚度(CA-IMT),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再梗死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以及CA-IM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的再梗死发生率为12%,对照组的再梗死发生率为25.4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栓状况,减少溶栓治疗后再梗死的发生率,可以作为首选溶栓治疗方案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科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疗效满意。早期溶栓治疗可使脑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缩小梗死面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使用安全。疗效肯定,不需要特殊监护,价格便宜,尤其在我们基层医院极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吴立春  陈国桢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75-107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R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后的临床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前48h前有无心绞痛分为两组,即缺血预适应组(A组)和对照组(B组),所有患者予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范围、溶栓再通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心功能的情况。结果①A组溶栓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衰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②CTn—I值、CK及CK—MB峰值浓度A组低于B组(P〈0.01)。③A组溶栓再通率和LVEF高于B组(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以模拟缺血预适应现象,减少心梗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限制梗死范围,增加溶栓再通率,改善左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2000~2002年期间,我们采用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104例,发现在溶栓后应用“晴尔”(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能够减少溶栓后再梗死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又称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变(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颅脑CT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近年来由于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已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动脉内溶栓治疗是一种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面积,使缺血再灌注、降低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病6h内)行动脉溶栓术,已成为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虽疗效显著,但术后可以发生一系列并发症,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掌握并发症的诱因、种类及临床表现,及早发现,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