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特点与各型所占比例,以及主要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脂肪肝程度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的量化表格,对27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中医证候、BMI、腹围/臀围、肝功能、血脂、B超或CT的检测结果。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参考各辨证标准判定证型,并比较各证型与年龄、性别、BMI、脂肪肝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武汉地区脂肪肝患者中,涉及的证型有肝郁脾虚型(35.19%)、肝肾阴虚型(26.3%)、脾虚湿阻型(17.41%)、肝气郁滞型(12.59%)、湿热中阻型(2.96%)、脾肾阳虚型(1.85%)、瘀血阻络型(1.85%)、痰瘀互阻型(1.11%)、气阴两虚型(0.74%),其中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是主要证型;不同的年龄组,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虚湿阻型脂肪肝在不同的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性别的患者各主要证型构成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主要证型MBI和MBI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肥胖发病率、MBI均值比较,各型脂肪肝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主要证型脂肪肝程度比较,肝郁脾虚型脂肪肝患者以轻度脂肪肝多见,较中度及重度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肾阴虚型以轻度及中度脂肪肝多见,较重度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轻、中、重度脂肪肝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脂肪肝患者主要证型是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年龄、脂肪肝程度有关,与肥胖发病率、MBI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的发病率升高,中年以后更易患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脂肪肝。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从中医角度探讨肝硬化证型与Child-Pugh分类之间的关系,以便正确评估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肝贮备功能,建立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将110例确诊为肝硬化病人按中医辨证分6个证型组,同步检测Child-Pugh分类要求检测的项目。结果:肝硬化中医证型不同,Child分类不同。肝郁脾虚型以Child A级为多(占80%);气滞血瘀型以Child B级为多(占46.67%);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以Child C级为多(分别占56.25%和54.54%)。研究还发现随着中医病理发展,中医证型也由肝郁脾虚迢渐向湿热蕴结以至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发展,而Child分级也由A级向C级变化。结论:可将Child分级评分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出现许多低龄患者。中医对脂肪肝无统一认识,其病名划分、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临床疗效的观察只限于各家临床经验的总结,治法多样,辨证分型因人而异,涉及方药繁杂,缺乏较严格的观察设计和对照,疗效判定标准各异,疗程长短不一,从而对其疗效难以做出准确评价。本研究是在对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对中医分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扩大问卷样本量,剔除可能对中医证型产生影响的有关因素,对9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常见证型与客观指…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相关研究和报道文献定性分析,了解以文献为依据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检索1997年-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目标文献,再从目标文献和综述类文献所列的参考文献中进行追踪查询。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41篇,涉及证型24种,总病例数6800例。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整理,排在前6位的证型为肝郁脾虚型(32.22%)、湿热中阻型(19.51%)、瘀血阻络型(13.66%)、肝肾阴虚型(12.31%)、肝胆湿热型(7.12%)及脾肾阳虚型(5.29%)。结论合并湿热中阻与肝胆湿热为湿热内蕴,以上五种证型基本概括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临床证候特征,揭示了慢性乙型肝炎的辩证分型规律。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专科门诊通过对120例脂肪肝患者的观察,将其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清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经B超确诊为脂肪肝,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23~65岁,平均(4940±1161)岁。健康对照组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890)岁。两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观察方法 按照中医临床症状和参考文献[1,2],将脂肪肝患者分为4型: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并检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现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研究文献中中医证候规律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并阅读全文,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证候类型和辨证依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检索出的78篇文献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7篇,所涉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型共20种,排名在前6位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34.85%)、肝肾阴虚(27.82%)、湿热瘀血(6.69%)、湿热蕴结(4.23%)、脾胃气虚(3.87%)和湿滞血瘀(3.52%);证候分型要素共14个,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脾虚(40.49%)、肝郁(39.43%)、肝阴虚(31.34%)、肾阴虚(31.34%)、瘀血(25.70%)和湿热(17.25%)。结论中医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论文水平较低,分型依据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机制,即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IR)。探讨腹型肥胖、IR相关指标与CAS伴NAFLD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并为其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CAS伴NAFLD的病例74例及单纯CAS对照组25例,进行体重指数(BMI)、腰围(WC)、胰岛素低抗指数(HOMA-IR)检查,并进一步在CAS伴NAFLD患病组进行指标间双变量相关分析;对比CAS伴NAFLD各中医证型组的BMI、WC、HOMA-IR的差异。结果CAS伴NAFLD患病组BMI、WC、HOMA—IR高于单纯CAS对照组(P〈0.01)。CAS伴NAFLD患病组BMI、WC与HOMA-IR值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分别为0.637、0.583,P〈0.01)。CAS伴NAFLD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比不同,BMI、WC、HOMA-IR值均以脾虚痰湿组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S与NAFLD的相关机制与腹型肥胖、IR有关,可以认为NAFL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CAS与NAFLD的相关机制之间腹型肥胖、脂联素异常与IR分别存在关联。BMI、WC、HOMA—IR可作为CAS伴NAFLD中医辨证论治的参考.尤其是脾虚痰湿组辨证论治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高发区,约有3千万患者,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根治办法,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乙肝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必须辨证分型论治.辨证的准确与否,是论治的关键,而证型的规范化、客观化,是实现正确辨证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人们从免疫、病理、生化、病毒表达及定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现将研究近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西本土艾滋病病人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通过对140例广西本土艾滋病病人(CDa〈200个/mm^3)望、闻、问、切四诊,探讨广西艾滋病病人所属中医证型特点。结果140例艾滋病病人所属中医证型为:以气阴两虚为多见,43例,占30.17%;气虚血瘀其次,35例,占25%;气血两虚22例,占15.71%;元气亏虚18例,占12.86%;气虚8例,占5.71%;元气虚衰、肾阴亏涸4例,占2.86%;脾肾亏虚3例,占2.14%;热毒内蕴、痰热壅肺3例,占2.14%;肝经风火、湿毒蕴结3例,占2.14%;肝肾阴虚、肝经风火1例(隐脑病人),占0.71%。结论140例广西本土艾滋病病人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多见,其余为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元气亏虚、气虚。  相似文献   

11.
归纳近10年来有关冠心病资料,综述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型及其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类,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944例高血压病病人与中医证候相关变量原始数据基础上,检查录入结果一致性后,导入SPSS 20.0统计软件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的944例高血压病病人症状进行频率描述,剔除频率百分比≤2.0%症状后,将剩余58个临床症状作为变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聚类为7类时症状分布最明显,原始证型分类为痰湿壅盛、脾运失健、心肾失养,占21.2%;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占17.5%;气虚血瘀,占15.6%;肝火亢盛、心肾不足,占14.5%;中气不足、生化失源、水湿不化,占13.8%;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心肾不交,占8.9%;肾阳不足、心脾两虚,占8.6%。经过聚类分析总结后,按其所占比例排序,最终分类为7类: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肝火亢盛型、中气不足型、阴虚阳亢型、肾阳不足型。结论痰湿壅盛型在调查病人中所占比例最高,肾阳不足型所占比例最少,与病例收集所在区域地域气候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各证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所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2 648例,观察各证型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方面,心肾阳虚证型疗效较差,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上各证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各证型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们对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的患者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80例慢乙肝患者均为1994年1月~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人,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5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对前期现察的病人进行重新分型),其中轻度90例,中度64例,重度20例,早期肝硬变6例:男性140例,女性40例;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者13岁,平均28.9岁;全部病例HBeAg( ),HBV-DNA( )。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晨  李芹  郭泽剑  周文 《传染病信息》2010,23(3):159-160,17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的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3种证型各30例,对其进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确定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肝郁脾虚证组以G1、s1为主,湿热中阻证组以G2、s2为主,瘀血阻络证组以G3~G4、S3~S4为主。结论慢性乙型肝炎3种中医证型中,从肝郁脾虚证到湿热中阻证再到瘀血阻络证,肝组织病理损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15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三项,旨在探讨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三项指标均为对照组升高,但改变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肝郁脾虚组的平均升高幅度最小,此为基础的两两比较发现,湿热中阻组肝纤三项均显著性升高;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组以 HA、hPCⅢ升高为主。提示测定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肝纤维化在肝郁脾虚阶段便已开始,湿热中阻是肝纤维化的活跃期,而血瘀则贯穿于肝纤维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0例慢性肝病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同时与4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最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贫血痔的中医证素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6例贫血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证素,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专家征询,提取和分析贫血痔中医证素证型。结果 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共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6.442%。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滞和血虚,其中气虚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病位证素为:脾、肺、心,其中脾为最主要的病位证素。聚类分析呈现出证素组合的规律:以气虚、血虚为主贫血痔临床特点;以气虚导致的贫血痔全身临床症状;以湿滞为主的贫血痔病因病机。结论 贫血痔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血、血虚、湿滞;主要病位证素为脾、肺,主要证型为湿热血瘀、气血两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湿疹中医不同证型脉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湿疹病人21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盛型65例,湿热内蕴型76例,血虚风燥型73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脉象采集系统和临床结合的方法进行脉象的识别分析.结果 湿疹组主波幅值(h1)、重搏前波幅值(h3)、降中峡幅值(h4)、重搏波幅值(h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组脉动周期时值(t)、主波上1/3处的宽度(w/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组h3/h1、h4/h1、h5/h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组各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疹组脉象多项指标较正常人有显著差异性,且中医不同证型间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我们从2001年7月以来,对8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中医分型,并进行了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发现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存在着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