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年轻恒牙冠折露髓后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1-2008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冠折露髓年轻恒牙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要求患者初诊治疗为活髓切断术或直接盖髓后改行活髓切断术且患者复诊时间大于2年。记录患者的年龄、初诊距外伤时间(即初诊时间)、牙根发育程度、松动度及叩痛,分析治疗效果及牙髓预后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1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涉及患牙136颗。患儿年龄(8.8±1.2)岁,复诊时间(46.1±22.0)个月。冠折露髓后行活髓切断术的成功率为85.3%,20颗患牙发生牙髓坏死,发生时间为外伤后(25.0±19.0)个月。叩痛程度与牙髓坏死呈显著相关,患儿年龄、初诊时间及松动度是牙髓坏死的非相关因素。结论年轻恒牙冠折露髓后行活髓切断术的成功率较高。初诊时重度叩痛是牙髓坏死的重要信号,患儿年龄、初诊时间及松动度与预后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国家,牙外伤已经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外伤所累及的年轻恒牙在形态和结构上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根尖孔开放,髓腔宽大,根管壁薄。当年轻恒牙发生冠折和脱位性损伤时,治疗方法的选择对其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年轻恒牙的牙本质小管比成熟恒牙的粗大,外伤冠折累及牙本质时,细菌容易进入牙本质小管感染牙髓;牙本质长期暴露,可造成牙髓坏死和牙冠变色。年轻恒牙外伤后应尽量保存暴露的活髓,选择氢氧化钙行盖髓术或活髓切断术;年轻恒牙即便发生牙髓坏死,也应选择根尖诱导形成术,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部分活髓切断术和间接盖髓术两种方法治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近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寻求更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2008年来济宁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24例前牙外伤患者的31颗冠折近髓的患牙,按患者的就诊顺序随机分成部分活髓切断组(16颗)和间接盖髓组(15颗),分别采用部分活髓切断术和间接盖髓术对患牙进行治疗,随诊观察2年。结果部分活髓切断组的成功率为93.7%,间接盖髓组的成功率为8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冠折近髓的年轻恒前牙可能较间接盖髓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儿童恒前牙冠折后牙髓活力的保存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恒前牙冠折后不同受损程度牙髓活力的保存方法。方法:采用三种方法对不同受损程度的72例98个冠折恒前牙牙髓进行处理,并定期复查。结果:对14个单纯性釉质折断牙牙髓随访2年,牙髓活力不受影响;对23个牙本质折断但未露髓患牙护髓后2年成功率为82.6%,对61个牙本质折断并露髓患牙采取活髓切断术,其2年成功率为81.9%。结论:对损伤程度不同的冠折牙牙髓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活髓切除术不仅适用于年轻恒牙,对于牙根已形成但仍处于儿童暑期的恒前牙同样适用;牙本质桥的形成并不意味其下方的牙髓组织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年轻恒牙釉—牙本质折断后,使用Ca(OH)2制剂护髓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988~1995年间因釉—牙本质折断而在北医大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52例(64个牙)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了临床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59个牙使用Ca(OH)2制剂进行间接盖髓术护髓。结果:使用Ca(OH)2间接盖髓,其成功率为78%;外伤牙的受伤程度及外伤后的就诊时间影响其疗效。结论:年轻恒牙釉—牙本质折断后,使用Ca(OH)2做护髓剂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年轻恒牙冠折的临床处理技巧及疗效。方法:对26例8~15岁患者32个年轻恒牙外伤冠折病例根据不同症状采取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术、根管治疗术等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随访,观察术后1周、3周、6周、6个月的疗效。结果:术后1周观察,间接盖髓术组有1例,活髓切断术组有2例患牙发生自发性疼痛。术后6个月复查,间接盖髓术组成功7例,失败1例;活髓切断术组成功10例,失败2例;根尖诱导术组成功5例,失败2例;根管治疗术组成功5例,无失败病例。结论:对冠折未露髓的年轻恒牙应及时处理,防止细菌侵入造成牙髓感染;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应根据患牙根尖发育情况采取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成形术、根管治疗术等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完成后还应定期随访,如发现牙髓情况变化,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利于牙齿的继续发育和后期修复。  相似文献   

7.
415颗未露髓冠折牙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未露髓冠折牙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2006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注册的系统病历中,观察期大于等于6个月的未露髓恒牙冠折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类型、是否伴有牙周组织损伤、外伤牙位、牙根发育情况、外伤后就诊时间、是否接受急诊处理以及牙髓组织预后等内容。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简单冠折和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髓组织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307份,涉及外伤牙415颗。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齿的牙髓坏死率为34.0%,简单冠折牙齿的牙髓坏死率为22.7%,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和外伤类型与简单冠折牙髓组织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牙根发育和外伤类型与冠折伴牙周组织损伤牙髓组织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是否伴有牙周组织损伤与冠折牙齿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用于年轻恒牙牙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年轻恒牙牙外伤患者30例,患牙30颗,手术显微镜下,4颗行MTA盖髓术,4颗行MTA活髓切断术,22颗行MTA根尖屏障修复术。随访观察1、3、6个月。结果 30颗患牙均得以保存,部分患牙根尖部牙骨质形成。结论 MTA用于年轻恒牙牙外伤的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屏障修复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MTA应用于牙齿直接盖髓术远期疗效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深龋露髓的患牙应用MTA行直接盖髓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9~30岁患者的180颗深龋去腐露髓和意外露髓的患牙,随机分为MTA组和氢氧化钙组,分别用MTA和氢氧化钙行直接盖髓术。3年后进行临床评价,观察MTA直接盖髓术后临床症状、牙髓活力、牙本质桥形成及露髓孔关闭情况。结果:应用MTA行直接盖髓术的患牙3年后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露髓孔关闭,牙髓保持活力,牙髓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TA直接盖髓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活髓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断牙即刻再接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牙即刻再接术临床疗效观察李广生本文对34名患者44颗不同程度前牙外伤施行了断牙即刻再接术,效果较满意。患者在常规局部麻醉下,冠折患牙于露髓处除去凝血块,用2%氯亚明消毒断端,止血,Dycal直接盖髓,并覆盖暴露牙本质。再将断冠牙本质去除适量,在折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年轻恒牙冠折露髓后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1-2008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冠折露髓年轻恒牙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要求患者初诊治疗为活髓切断术或直接盖髓后改行活髓切断术且患者复诊时间大于2年.记录患者的年龄、初诊距外伤时间(即初诊时间)、牙根发育程度、松动度及叩痛,分析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12.
###############################################################################################################################################################################################################################################################  相似文献   

13.
程美萍  顾新华 《口腔医学》2012,32(11):641-642,652
目的 比较可乐丽菲露SE3 BOND和Dycal氢氧化钙盖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9例患者的84颗患牙分成2组,乐丽菲露SE3 BOND 组62颗患牙,Dycal氢氧化钙组22颗患牙。2组病例分别用Dycal氢氧化钙以及可乐丽菲露SE3 BOND盖髓,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结果 盖髓治疗8个月后追踪观察,深龋近髓的患牙用Dycal氢氧化钙盖髓的成功率93.5%,与用可乐丽菲露SE3 BOND盖髓(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龋穿髓的患牙用Dycal氢氧化钙盖髓的成功率(75%)明显高于可乐丽菲露SE3 BOND(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龋近髓患牙盖髓术治疗中,可乐丽菲露SE3 BOND和Dycal氢氧化钙的疗效均佳,但在深龋穿髓患牙盖髓术治疗的病例中,Dycal氢氧化钙对深龋穿髓疗效明显优于可乐丽菲露SE3 BO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CarisolvⅢ化学机械技术联合间接牙髓治疗对乳牙深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济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乳牙深龋患儿60例,共计无自发性疼痛症状的深龋乳磨牙102颗,随机分为CarisolvⅢ组(58颗)和常规治疗组(44颗)。CarisolvⅢ组采用CarisolvⅢ化学机械技术联合间接牙髓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机械预备,彻底去除洞侧壁及髓壁的腐质。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复查,根据临床检查结果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个月,CarisolvⅢ组治疗成功率为98.3%,略高于常规治疗组(97.7%),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9,P = 0.843);治疗后12个月,CarisolvⅢ组治疗成功率(96.6%)仍高于常规治疗组(93.2%),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1,P = 0.750);治疗后24个月,CarisolvⅢ组治疗成功率为93.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9.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35,P = 0.042)。结论    对于儿童乳牙深龋的治疗,采用CarisolvⅢ化学技术联合间接牙髓治疗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治疗后24个月的成功率要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rowns from freshly extracted human third molar teeth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release and diffusion of corticosteroid and antibiotic tracer molecules from Ledermix® paste used as an indirect pulp-capping agent. These molecules readily diffused through dentine and reached a peak rate of diffusion at 2 h. The rate then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drugs in the dentine were calculated; this showed that a gradient existed from the cavity floor to the pulp space. The data obtained appeared to have clinical relevance and helped explain the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this medicament when used as an indirect pulp-capping ag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定量评价。方法    选择2018年1—11月于上海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18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患者的18颗患牙(均为单根管的下颌前磨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随访18个月,期间收集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分析临床疗效并对牙根影像面积、根尖孔直径以及牙根长度变化进行CBCT影像定量评估,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牙根发育的因素。结果 所有18颗经过治疗的患牙临床症状均消失,无叩痛、松动及窦道,有效率为100%,其中成功15例(83.3%)、好转3例(16.7%)。以术前为基准,术后18个月牙根影像面积平均增加83.78%,根尖孔直径平均减少50.78%,牙根长度平均增加24.61%;年龄(是否大于17岁)与牙根是否继续发育相关,性别及根尖孔大小与牙根是否继续发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于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可使牙根得到持续发育,年龄可影响术后牙根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阶段牙髓炎急性发作的患牙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差异性,观察牙髓炎急性发作时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与牙髓组织活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急诊综合诊疗中心就诊的以牙髓炎急性疼痛为主诉的患者94例,根据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将患牙分为激发痛组、迟钝组、正常组、热痛冷缓解组和无反应组等5组,通过临床观察法(开髓法)观察牙髓炎症组织活力。比较不同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患牙的临床诊断类型的差异,以及不同测验结果患牙之间的牙髓组织活力的差异。结果 5组不同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患牙的临床诊断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组不同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患牙之间比较,冠髓组织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根髓组织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31)。牙髓活力温度测验推测冠髓组织活力的准确率为78.6%。 结论 不同阶段牙髓炎急性发作时患牙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存在差异。牙髓炎急性发作时,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不同说明冠髓组织活力不同。牙髓活力温度测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推测牙髓组织活力状态。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evaluated the prognosis for vitality after an acute trauma in 3144 permanent incisors with enamel-dentin fracture as the only damage and in 923 incisors with enamel-dentin fracture combined with other symptoms on the damaged tooth. The teeth were examined at regular intervals. The observation time was more than 2 years in the case of 78.9% of the material. Pulpal necrosis developed in 250 teeth (6.1%). Pulp death occurred in 3.2% of teeth with enamel-dentin fracture as the only damage. The combination of enamel-dentin fracture and concussion resulted in pulpal necrosis in 5.8% and cases involving both concussion and mobility showed pulpal necrosis in 30.1% of teeth. A registration of the enamel-dentin fracture based on the extent of dentin exposure was undertak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nt of dentin exposure and pulpal necrosis as well as influence of treatment on pulpal necrosis was clearly Illustra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information on damage to the mineralized tissue without details of damage occurring at the same time to supportive tissue is of doubtful value in assessing th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