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肿瘤手术患者循环及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 (对照组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实验组 )。两组全麻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 ,实验组于诱导前按手术部位分别取T7~T8、T8~T9、T9~T10 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 ,维持麻醉平面在T4以下。于麻醉前 (T1)、切皮后 10分钟 (T2 )、切皮后 1小时 (T3 )、术毕 (T4)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 Ⅱ (Ang Ⅱ )、血糖 ;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清皮质醇、Ang Ⅱ及血糖浓度在手术 1小时、术毕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实验组术毕时H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术中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实验组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例数少于对照组 ,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肿瘤手术患者可减轻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稳定 ,减少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躁动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合的麻醉方案。方法:择期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各48例,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胸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1组)、单纯全麻组(A2组);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B1组)、单纯全麻组(B2组)。胸部手术硬膜外穿刺间隙为T7~8,上腹部手术硬膜外穿刺点为T9~10。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待阻滞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诱导均采用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爱可松0.8 mg/kg。气管插管后,硬膜外穿刺组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5~10 ml/h;各组全麻维持用药种类相同。分别监测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探查中(T3)、术毕(T4)、气管拔管时(T5)的MAP、HR;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各组的全麻用药量。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均较单纯全麻组小,循环稳定(P〈0.05或P〈0.01),全麻用药量也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快,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或P〈0.01),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全麻更适宜在胸部及上腹部大手术中应用,安全效佳。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 80例病人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病人 80例 ,年龄 2 6~ 6 8岁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复合组 (N =4 0 )行全麻复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方法 ;对照组 (N =4 0 )单独使用全麻。复合组选T5~ 6 (胸部手术 )或T8~ 9(上腹部手术 )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后固定导管 ,隔离膜封闭穿刺部位 ,硬膜外腔注入 1.3%利多卡因试验量 5ml,全量 10ml左右 ,测定麻醉阻滞平面。两组均在力月西、芬太尼、福罗、琥珀胆碱诱导下行气管内插管 ,…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前加用氯胺酮 ,观察全麻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4 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氯胺酮组 (Ⅰ组 )和对照组 (Ⅱ组 )。1 2 麻醉方法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与阿托品 0 .5mg。入室 5分钟后监测BP、ECG及SPO2 ,经T8~ 9或T9~ 1 0 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 2 %利多卡因 3ml,证实硬膜外腔阻滞有效。诱导前行左侧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BP。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后 5~ 10分钟 ,静注芬太尼 4 μg kg ,丙泊酚 2mg kg (30~ 6 0秒注完 ) ,氯琥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 2 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或胆道探查术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对照组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观察组 ) ,每组 1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方法相同 ,观察组病人于全麻前行T8-9或T9-10 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 ,局麻药用 2 %利多卡因 ,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 ,术中维持每 6 0min追加局麻药 1次 ,并吸入笑气和异氟醚。全麻组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并吸入笑气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MAC控制在 1 3左右 ,观察组MAC控制在 0 . 8左右即可。结果 观察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及术中异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 0 5 ) ,笑气吸入浓度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术中均无知晓 ,对照组 2例病人拔管后躁动 ,而观察组无 1例发生。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能否保证病人安全并满足手术的要求。方法 选择95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男性T8~9;女性T9~10,面罩吸氧,静注1/2氟芬合剂(氟哌啶5mg,芬太尼0.1mg)辅助麻醉。Detex仪器检测HR、BP、ECG、SpO2。结果 除1例术中出血开腹手术和1例过度肥胖硬膜外穿刺失败改为全麻外,其他病人全部在硬膜外下顺利完成手术,监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血气分析,气腹后25min术中pCO2偏高,PO2明显升高;术后35min时,PO2比术中升高,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LC用硬膜外麻醉操作简单,在面罩吸氧和静脉辅助麻醉下效果满意,术中平稳,减少生理干扰,保证了病人的安全,达到手术的要求,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止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开胸手术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2~3级,年龄35~60岁病人,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E组)30例;全麻诱导前先行T8~9或T7~8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证明无误入脊髓腔后注入15 g/L利多卡因3-5 mL;对照组(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手术期及麻醉恢复期间血压、脉博等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的效应.[结果]E组术中血压、心率比C组明显低(P< 0.05);术毕苏醒早期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 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事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韦天全  危伏庆  王颖 《广西医学》2002,24(3):315-3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 8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先行T1 1~ 1 2 和L2~ 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头向置管 ,上管接微量输液泵 ,输注 2 %利多卡因维持 ,下管每 6 0分钟追加利多卡因 5ml维持麻醉 ,同时静脉微量泵输注 1%氯胺酮 5 0mg h维持浅全麻。用静吸全麻组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 变化。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 ,气腹前后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 ,血压平稳 ,观察组心率慢 (P <0 0 1) ,术后清醒快。结论 :双管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单纯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发现一种适合该类患者的、相对更安全的麻醉方式.方法 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GE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分别于胸10~11向上及腰3-4向下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以试验剂量测得麻醉平面为胸4~骶4左右,术中追加0.5%盐酸罗哌卡因.两组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基本相同.记录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CO2气腹后5分钟(T2)、气腹后30分钟(T3)、拔管时(T4)之SBP、DBP、HR.记录各组术中应用乌拉地尔、麻黄碱、艾司洛尔、阿托品的例数.结果 GE组T1-4各指标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T2、T3、T4各指标较T0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G组T2、T3、T4各指标较GE组均显著升高(P<0.05).术中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应用例数G组显著高于GE组(P<0.05),麻黄碱应用例数GE组显著高于G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更安全地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武志熬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47-748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危重病人BP、HR的影响。方法 老年危重手术病人 38例 ,随机分成 2组 :A组为对照组 (2 1例 ) ,采用单纯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药物依次为咪唑安定 0 .0 8mg/kg ,芬太尼 1.5μg/kg ,氟哌利多 0 .0 8mg/kg ,依托咪酯 0 .4mg/kg ,维库溴胺 0 .1mg/kg ;麻醉维持 ,丙泊酚 2 0 - 30mg/h ,刺激强烈时丙泊酚 80ml/h。B组为研究组 (17例 ) ,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全麻前行硬膜外穿刺 ,上腹部手术取T9-10 ,胸科手术取T6-7,头向置管 3- 4cm ,麻醉药液为 1%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 ,试验量 4ml,当麻醉平面可满足手术切口范围不再注药 ,否则继续注药 4ml。对比观察手术切皮时、手术探查中的BP、HR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BP变化差异性明显 (P <0 .0 1) ,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 (P<0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危重病人应激反应轻 ,易于维持平稳的麻醉和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1.
ASAⅡ~Ⅲ级胸腹手术病人30例,年龄30~72岁,麻醉过程如下:①持续监测BP、MAP、HR、SPO2的变化并记录。②经T6-7、T8-9穿刺置管,并推注2%利多卡因实验量。③全麻诱导:力月西0.1mg-0.2mg/kg、乙咪酯0.3mg/kg、芬太尼2ug/kg、司可林100mg插管,手术开始后,硬膜外推注利布合剂8~10ml,定时维持5ml/次,术中全麻转浅时酌情给芬太尼及吸入安氟醚、万可松维持肌松。④术中输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平衡,术后常规PCEA。⑤与同期全凭静吸复合麻醉病人做BP、HR、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作对比。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用于胸腹部手术病人的麻醉,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缓解手术麻醉所致的应激反应,术中循环功能平稳,术毕病人早期清醒,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靠,有利于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患女,70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入手术室后测BP20/1.3kPa、P85次/分、R20次/分、Sp0294%,于L1~2椎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5cm,平卧后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试验量用2%利多卡因4ml,5min后测麻醉平面达T12,再次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混合液10ml,30min后麻醉平面T8以下并手术。常规吸氧、ECG、SPO2监测,手术历时50分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缝皮时出现痛觉。撤硬膜外注射器发现导管有液体外溢,经化验证实为脑脊液,跟踪随访1周,无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1~53岁。ASA术Ⅰ~Ⅱ级。手术种类:子宫次全切、子宫肌瘤剔除、卵巢囊肿剔除、宫外孕病灶清除。穿刺点T12~L1,用2%利多卡因5ml诱导观察,无脊麻征,追加0.5%罗哌卡因10ml,麻醉平面控制在T5。于皮肤消毒时给氟芬合剂4ml,CO2气腹前给氯胺酮0.6~0.8mg/kg。术中肢体扭动时追加0.6mg/kg。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SpO2、PET CO2。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好,术中未出现呼吸抑制,无呕吐,PETCO2稳定在35~45mmHg(1mmHg=0.133kPa)之间。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肌松好,镇痛完善,但必须加强对呼吸的管理,手术超过4h以上以插管全麻为安全,便于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手术麻醉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肾移植麻醉方法的评价。方法肾移植手术患者175例,男96例,女7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1岁,平均38.3±12.6岁。二次肾移植3例。麻醉方法:167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双点穿刺法47例(T12L1或L1、L2),一点穿刺法120例(T11-12/T12-1),维持以1.6%~2.0%利多卡因。全身情况较差,凝血功能异常,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8例。结果175例中有2例发生心衰,5例发生肺水肿,1例发生硬膜外血肿,其他未见严重麻醉意外。硬膜外组中因麻醉效果和病情变化改用全麻4例,术后未发生因麻醉引起的死亡。结论选择一点穿刺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充分满足手术区域的麻醉镇痛要求。硬膜外麻醉肾血流增加,循环阻力减小,有助于防止心衰或肺水肿的发生。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差的高危因素患者宜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为宜,重症、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桡动脉穿刺测压及血气分析。避免过多、过快补液,输液量应因人而异,切忌按照一个模式,以减少肺水肿的发生。肺水肿患者术后应采用呼吸机治疗,同时良好的术后止痛,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否保证病人安全并满足手术的要求.方法:选择65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T8~9或T9~10,面罩吸氧,静注1/2哌咪合剂(哌替啶100mg,咪唑安定10mg)辅助麻醉.Detex仪检测HR、BP、ECG、SPO2.结果:除1例术中出血开腹手术和1例过度肥胖改为联合全麻外,其它病人全部在硬膜外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监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血气分析,气腹后25min术中PCO2偏高,PO2明显升高;术后35min时,PO2比术中升高,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LC术选用硬膜外麻醉,在面罩吸氧和静脉辅助麻醉下效果满意,术中平稳,达到手术的要求,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的麻醉方法,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6.
ASAⅡ~Ⅲ级胸腹手术病人30例,年龄30~72岁,麻醉过程如下①持续监测BP、MAP、HR、SPO2的变化并记录.②经T6~7、T8~9穿刺置管,并推注2%利多卡因实验量.③全麻诱导力月西0.1mg~0.2mg/kg、乙咪酯0.3mg/kg、芬太尼2ug/kg、司可林100mg插管,手术开始后,硬膜外推注利布合剂8~10ml,定时维持5ml/次,术中全麻转浅时酌情给芬太尼及吸入安氟醚、万可松维持肌松.④术中输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平衡,术后常规PCEA.⑤与同期全凭静吸复合麻醉病人做BP、HR、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作对比.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用于胸腹部手术病人的麻醉,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缓解手术麻醉所致的应激反应,术中循环功能平稳,术毕病人早期清醒,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靠,有利于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高盛 《广西医学》2005,27(3):346-348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循环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2 4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全麻诱导用安定0 . 2mg/kg、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1.5mg/kg、琥珀胆碱1~2mg/kg。B组于诱导前取T6~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 33%利多卡因试验量2ml,观察无脊麻现象后分次注入初量<15ml。两组全麻维持药物均用安氟醚、芬太尼、琥珀胆碱。于麻醉前、诱导后、切皮、去肋骨、病灶切除、手术结束时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结果 B组术中麻醉维持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 0 1)。两组病人围麻醉期MAP和心率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 ,但切皮、去肋骨及术中各时点MAP、心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可减少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硬膜外注射氟哌啶能否防止术中恶心呕吐。方法 :将 4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 (其中肝胆胰 2 0例 ,胃大部切除 2 0例 )随机分为二组 ,A组为对照组 2 0例 ,B组为观察组 (硬膜外注药 ) 2 0例 ,每组肝、胆、胰及胃大部切除手术例数均等 ,ASA -Ⅰ -Ⅱ ,全部置胃管入手术室 ,取左侧卧位T9~ 10 脊间隙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B组硬膜外注入氟哌啶2 5mg ,硬膜外麻醉用药为 1 6 %利多卡因加 1∶2 0万肾上腺素 ,初量 15ml,追加剂量 5ml,手术开始时两组均静注哌替啶5 0~ 75mg ,全部病例麻醉平面控制在T2 -12 之间。结果 :A组术中发生恶心呕吐 11例 ,占 5 5 % ;B组 1例 ,占 5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注射氟哌啶防止术中恶心呕吐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劲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489-489,488
目的 比较观察老年胆管手术病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能否减轻在围插管期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胆管手术患者,每组20例,Ⅰ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为全麻组,两组患者入室后,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Ⅰ组患者全麻前行T8-9硬膜外麻醉起效后,开始诱导插管,Ⅱ组患者直接行静吸复合全麻。结果Ⅰ组患者插管后1-5min及拔管时HR、MAP较麻醉前低p〈0.05,II组患者比麻醉前高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1-5min及拔管时HR、HA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减轻老年患者存胆管手术中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0.
黄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46-1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剖宫产产妇500例,因为局部麻醉失败而实行全身麻醉的产妇有19例。结果在手术中,产妇子宫收缩没有发现异样,出血量为150-300mL,平均出血量为216.8mL。手术进行33.5-57.6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6.8min,19例产妇手术时间为6~10min,平均时间为7.4min,同时19例产出双胎,产妇在麻醉实行过程中生命体征没有发现异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以及脉搏等监测指标均正常。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为15.2-21.5min,平均时间为17.8min,48h内没有出现全身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所产婴儿生命体征一切正常,体重硬膜外组在3043-3887g,全麻组在3015-3845g,1minApgar评分指标中,全麻组为8.8~10.29min,硬膜外组为8.9~10.3min,5minApgar评分指标中,全麻组为9.8~10min,硬膜外组为9.8~10min,硬膜外组中,进行麻醉诱导直至分娩完成的时间为15.6-26.2min,全麻组中,进行麻醉诱导直至分娩完成的时间为7.3-11.3min,在切皮至分娩完成的时间中-硬膜外组为5.4-11.8min,全麻组为5.0-9.2min,两组麻醉诱导至分娩完成在时间进行比较具有明显不同(P〈0.05)。结论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和对母婴影响的避免是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手术需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