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促进头孢吡肟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检索1994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肌酐清除率下降,停药后逐渐缓解。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在老年人、肾功能不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常规剂量的头孢吡肟可导致老年患者抗生素脑病,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谨慎,以减少或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出现神经毒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反应的临床特点,为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4月应用头孢吡肟治疗后出现神经症状的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单独静脉滴注头孢吡肟2~8 g/d.记录患者神经症状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和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用药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pH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年龄54~92岁,平均(74±13)岁,在静脉滴注头孢吡肟1~3 d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躁动、胡言乱语、瞻妄、神志不清、嗜睡,1例出现肢体不自主颤动.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均于3 d内缓解.6例患者用药前后比较,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和血气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吡肟可出现神经毒性反应,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吡肟致相关脑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肺部感染使用头孢吡肟致相关脑病.例1,56岁女性患者,给予头孢吡肟2.0 g,2次/d静脉滴注.2 d后患者表情淡漠、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失眠、肢体不自主震颤.第4天症状加重,脑电图示持续慢波,频繁出现的三相波.立即停用头孢吡肟,行血液透析,2 d后症状好转.例2,22岁男性患者,给予头孢吡肟2.0 g,1次/8 h静脉滴注.用药第5天,出现言语和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肢体不自主震颤.停用头孢吡肟,行血液透析治疗2 d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头孢吡肟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HAP患者随机分为头孢吡肟组与头孢他啶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治疗7~10d,比较2组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头孢吡肟组与头孢他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7%、70.0%(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8%、61.9%(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HAP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5.
李怡  宋香清  罗浩  阎敏 《中国药房》2014,(10):949-952
目的:提醒临床医师在使用头孢吡肟时加强对其神经毒性的监测,探讨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头孢吡肟的药动学特征、抗生素脑病症状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表现及其诱发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现有不良反应报告,对该药的选用或替换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在脑病症状出现后及时提出行血液透析,缓解患者症状。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的感染症状迅速得到控制,脑病症状迅速得到缓解。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特殊用药人群的药学监护,在合理用药和抗生素脑病治疗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头孢吡肟不良反应的文献(重点是病例报道),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简要分析.结果: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结论: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在使用头孢吡肟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结果4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使用头孢吡肟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未遗留神经精神后遗症。结论头孢吡肟对老年尿毒症患者有导致神经精神异常的风险,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8.
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4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浩  葛卫红  常翠娥 《中国药房》2010,(28):2649-2652
目的:分析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2009年医学文献中有关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的病例报道,对4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56±18.84)岁(1例年龄不详)。头孢吡肟单用38例,与其它药物联用8例,全部为静脉给药。46例中有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10例超过规定用量(1例剂量不祥)。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脑病、肌阵挛和癫痫。神经毒性出现时间为(4.39±2.18)d(2例时间不详)。36例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或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67±2.64)d。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吡肟的抗菌效应及其神经毒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张迪  王茂义  吕晶 《中国药房》2010,(40):3831-3832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70岁慢性肾功能不全男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并检索1994~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吡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为皮肤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临床医师应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头孢吡肟过程中出现的抗生素脑病的症状。结果:5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患有MODS并拒绝透析,最后死亡,另外3例,由于发现、治疗及时,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及时观察、发现并及早处理,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是应用该药护理观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慢性肾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90例血脂正常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对症或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药治疗,疗程6个月,每月检查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U-pro)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Cr、BUN、GFR、U—pro略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俨〈0.05),辛伐他汀组肾脏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HDL—C三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延缓肾脏病变的发展,且不依赖于血脂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tenolol were determined following acute intravenous and chronic oral administration to 20 subjects with a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between 5 and 113 ml/min. Plasma levels in a further 5 patients on haemodialysis were measured after intravenous treatment. The mean half life of elimination increased from 5.9 h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to 42.1 h in preuraemic patients (GFR <10 ml/min) following a single i. v. dose. The half life of elimination following chronic oral adminis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ean 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from 540 ng/ml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to 1493 ng/ml in preuraemic patients following chronic oral treatment with 100 mg/day. The mean half life of elimination during a single haemodialysis treatment was 4.3 h. In patients with a GFR >30 ml/min the normal daily dose of atenolol should be employed, in patients with a GFR between 10 and 30 ml/min the dose should be reduced by half, and in patients with a GFR <10 ml/min a reduction by three quarters of the normal dose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依据影像学表现将研究对象分为出血转化组(54例)和无出血转化组(527例),收集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化验数值并按照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KD EPI)方程计算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eGF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自发出血转化组患者既往心房颤动[38.9%(21/54)比 14.2%(75/527),P〈0.01]、大面积脑梗死[38.9%(21/54)比6.8%(36/527),P〈0.01]以及GFR下降,与非出血转化组相比,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大面积脑梗死、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GFR减低(GFR<60 ml/(min·1.73 m2)是急性脑梗死自发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肾脏功能正常患者相比,GFR〈30 ml/(min·1.73 m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转化的风险增加了2.17倍[比值比(OR)=3.17,95%置信区间(CI):1.37~8.28];同时显示大面积脑梗死(OR=8.68,95%CI:4.56~16.51)、心房颤动(OR=3.84,95%CI:2.11~6.98)也是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若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伴有肾功能下降[GFR〈30 ml/(min·1.73 m2)],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自发性出血转化风险增加了15.04倍 (OR=16.04,95%CI:11.21~253.68)。结论GFR下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高度警惕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可能,即GFR下降可以预测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陆思静  刘羽  刘忠  焦雪 《中国药房》2008,19(35):2769-2771
目的:观察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A组(n=48)与B组(n=48),分别给予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治疗。2组给药剂量均为2.0g,静脉滴注,bid,疗程7~14d。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2%(P<0.01);A组与B组痰菌清除率分别为79.1%、45.8%(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10.4%(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优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两者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同时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C)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各指标间互相比较,探讨CyC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评估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肾脏内科住院的131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根据GFR分组,选择CyC、SCr、BUN与GFR作为观察指标,通过SPSS13.0软件计算,分析CyC在CK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CyC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CyC、SCr、BUN与GFR相比,CyC相关系数最高。结论:CyC可作为评价GFR的敏感指标,与SCr、BUN相比能更早、更客观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公式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适用性及其应用价值,为临床评估CKD患者GFR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肾脏病科CKD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CKD-EPI公式计算eGFR,然后予标准化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关性分析提示eGFR与sGFR呈正相关(r =0.776,P< 0.01).不论在总体的适用性,还是以60ml·min^-1· (1.73m^2)-1为分界点时:CKD-EPI公式得出的eGFR与sGFR均显示明显的相关性.eGFR与sGFR的平均偏差为(-1.79±13.42)ml·min^-1·(1.73 m^2)-1(配对t检验,t=1.249,P=0.214),当sGFR>60 ml·min^-1·(1.73 m^2)-1时偏差较大,偏差值为(-3.03±11.11)ml·min^-1·(1.73m^2)-1,当sGFR<60 ml·min^-1·(1.73 m^2)-1时,偏差较小,偏差值为(-0.70±14.27) ml·min^-1·(1.73 m^2)-1,但偏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15%、30%及50%符合率分别为43.15%、69.86%和86.99%.其中sGFR>60 ml·min^-1·(1.73 m^2)-1时符合率较好,分别为60.47%、93.02%及100%,而sGFR<60 ml·min^-1·(1.73m^2)-1时符合率稍差,分别是34.95%、60.19%及81.55%.结论 CKD-EPI公式在应用于我国65岁以上老年CKD患者评估GFR时,准确性较高,CKD-EPI公式在评估较高的GFR时,与sGFR偏差较小,说明在老年CKD患者中CKD-EPI公式有低估GFR的倾向,其评估中国65岁以上老年CKD患者GFR的适用性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协作组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1)的老年人尿酸、肌酐、尿素氮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人随机分为益心舒胶囊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另外选取30例不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在入组前、治疗第1月、3月及6月时,测定其相应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益心舒胶囊治疗组血尿酸(UA)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益心舒胶囊治疗组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改善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所致的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8.
地高辛血清浓度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林阳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10,(26):2432-2435
目的:通过对地高辛血清浓度(SDC)监测结果及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7例患者的病案资料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各影响因素与SDC之间的关系。结果:剂量、身高、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体表面积、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与SDC显著相关(P<0.05)。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日剂量宜≤0.125mg,SDC最好控制在0.5~0.9ng.mL-1之内;当肾小球滤过率(GFR)<50mL.min-1.1.73m-2时,病死率随着GFR的升高显著增加。结论:地高辛剂量、体表面积、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能显著影响SDC。临床医师应结合SDC监测结果,用低剂量达到有效低浓度,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和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较小剂量柔红霉素(DNR)诱导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缓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DA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柔红霉素采用较小剂量30mg/(m2·d),对照组患者柔红霉素采用标准剂量45mg/(m2·d),随访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Ⅲ度以上骨髓抑制、感染、胃肠道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16例,缓解率为40%,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18例,缓解率为45%,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11例,占2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18例,占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小剂量柔红霉素诱导老年AML,疗效满意,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