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广泛收集整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在构建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和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茯苓、地黄、山药、丹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黄芪","黄芪、地黄","茯苓、黄芪"等;置信度大于0.85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多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新制订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采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地及市场药材商品调查,梳理当前市场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现状,提炼牡丹皮商品分级的规律及核心要素,针对这些划分要素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所收集的多批次样品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对牡丹皮质量影响较小,直径与多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分布于皮部的芍药苷等小分子成分含量呈负相关,但幅度有限。结论:通过揭示不同划分要素所致的牡丹皮药材内在质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即按产地划分为"凤丹皮"与"其他产区"两个规格,其他产区又根据去皮与否划分为"刮丹皮"和"连丹皮"两个规格,各规格项下又按照直径和长度分为不同等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牡丹皮显微特征(簇晶)与药效的相关性,通过数据支持揭示“辨状论质”理论的科学性,为中药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代显微鉴别方法对牡丹皮中的簇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建立炎症小鼠模型,研究牡丹皮的抗炎活性;所得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牡丹皮簇晶的显微特征指数与牡丹皮抗炎药效有显著的相关性,呈中、正相关;产自山东青岛的牡丹皮药材中簇晶的显微特征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来源药材,其抗炎活性也较其他来源的牡丹皮显著。结论:牡丹皮微观性状(簇晶)可作为评价牡丹皮药材品质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陶明源  高长玉  景成辉 《河北中医》2022,(7):1196-1198+1202
牡丹皮在《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中应用广泛,傅山对牡丹皮的运用极其灵活,在配伍上使用频次前五的药对是牡丹皮配当归、牡丹皮配白芍、牡丹皮配川芎、牡丹皮配麦冬、牡丹皮配生地黄;在用量上最常用剂量为三钱,清热凉血时多用五钱,活血化瘀时多用三钱。通过对《女科》所载病例分析可见,傅山通过精准的辨证,精妙的配伍,精细的剂量,使牡丹皮的临床应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为后世医家运用牡丹皮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证牡丹皮产地鲜切对生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牡丹皮切制生片的历史沿革及当今产地鲜切的利弊分析,对牡丹皮产地鲜切提出质疑。结果产地鲜切虽节省了传统切制的加工步骤,但鲜切的水平与条件有限;"封刀丹皮"的传统切制经验也不支持;鲜切后生片表面积显著增加(长粗/短细20/5cm的切0.1、0.2cm厚的片分别是药材的4.38、2.68/1.89、1.44倍。0.1、0.2cm厚的粗/细生片,切面二圆面积分别是内外剖面四面面积的3.45、1.73/0.93、0.46倍)丹皮酚将更易析出挥发损失;且生片整体为"败片"(即表面凹凸不平为"皱纹片"与"翘片")。结论牡丹皮不宜产地鲜切。目前中药产地鲜切盛行,如何规范是当今执法部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而保障产地鲜切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对子宫肌瘤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湿热瘀阻型)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例均来自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妇科2018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肌瘤HIFU术后患者120例。治疗组60例(实际回访53例)予口服"大黄牡丹皮汤加减"中药方;对照组60例(实际回访50例)不予该治疗。大黄牡丹皮汤加减组成:大黄,牡丹皮,冬瓜仁,蒲黄,香附,延胡索,由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制剂室提供,按照制剂标准浓煎过滤,每袋100 mL。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贫血、增强肌瘤消融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对子宫肌瘤HIFU术后(湿热瘀阻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20批道地牡丹皮与12批非道地牡丹皮中17种无机元素的组成特征进行解析。建立了牡丹皮无机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分析方法,绘制了无机元素指纹图谱,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挖掘出牡丹皮无机元素组成特征的构成要素:特征元素砷(As)、铬(Cr)、铅(Pb)、硒(Se)、钾(K)、铜(Cu)与镉(Cd);分析了道地与非道地牡丹皮样品中构成要素之间的量和量比关系,发现道地统装牡丹皮特征元素质量分数量为0.33,1.42,1.33,0.11,4 385.78,4.87,0.49 mg·kg~(-1),量比关系1.00∶4.30∶4.03∶0.33∶13 290.24∶14.76∶1.48,道地分装牡丹皮特征元素质量分数为0.24,1.96,0.36,0.05,5 122.01,4.81,0.05 mg·kg~(-1),量比关系1.00∶8.17∶1.50∶0.21∶21 341.71∶20.04∶0.21。道地牡丹皮无机元素独特的组成特征,旨为牡丹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牡丹皮道地性组分结构特征为基础,对不同厂家牡丹皮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建立了牡丹皮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表征了道地牡丹皮组分结构特征的构成要素,标定了19个共有峰,各批次牡丹皮配方颗粒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856~0.981,表明3个厂家生产的牡丹皮配方颗粒内在质量存在差异性。分析了不同厂家牡丹皮配方颗粒构成要素的含量、组分间以及组分内的量比关系,发现A厂家生产的样品G1,G2与B厂家生产的样品G4组分间量比关系比较接近,B厂家样品G3与C厂家样品G7组分间量比关系更为接近,C厂家生产的样品G5,G6,G8~G11组分间量比关系更为接近。"组分结构"理论为指导的研究结果,为牡丹皮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探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牡丹皮一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牡丹"。未说明入药部位。据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载:"牡丹……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应是其全根入药。而牡丹皮之名则见于金·张元素《珍珠囊》,至唐·苏敬《新修本草》载:"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并在注解中云:"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用之去心。"后世即以"牡丹皮"之名用于临床至今。  相似文献   

10.
李慧平  年莉 《河南中医》2013,33(4):594-595
六味地黄丸以“地黄”作为方名,同时熟地黄在方中用量最重,因此历代医家均认为熟地黄为方中君药.但是对于臣药、佐药、使药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山茱萸、山药为臣药,茯苓、牡丹皮为佐药,泽泻为使药;山药、山茱萸为佐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为使药.本文还探讨了六味地黄丸中多种药物配伍关系: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与泽泻;熟地黄与牡丹皮;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牡丹皮;山药与山茱萸的配伍机理.  相似文献   

11.
<正>牡丹皮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现发现有用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皮作为牡丹皮入药,故应将伪品芍药根皮与正品牡丹皮区分开来。本人通过外观、显微、理化、薄层等对伪品、正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安徽南陵牡丹皮中3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确定牡丹皮的最优贮藏方法及贮藏期,为牡丹皮GAP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乙腈(1∶1)-0.5‰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结果药效成分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密封包装对抗同贮优于单纯密封,散装贮藏效果最差。结论与泽泻对抗同贮有利于牡丹皮药材的保存;密封包装对牡丹皮成分影响较小,优于散装;该法简便,精密度、重现性好,可作为同时测定牡丹皮中多种化学成分的检测标准,为有效地控制丹皮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析霜"是指某些药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时可在其表面析出化学成分结晶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对历史中所记载的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柿霜和西瓜霜等6味药材的"析霜"现象进行了本草梳理。从历史源流来看,五味子的"霜"发现最早,首载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柿霜在宋代被发现,于《本草图经》中记载为"白柿",并在《本草纲目》中独立成为药材;西瓜霜始见于清代《疡医大全》;民国《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牡丹皮药材中有"砂星";此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发现苍术和厚朴具有"析霜"现象的记载。根据析霜方式,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为自然析霜类药材;西瓜霜则可通过人工制霜;柿霜则可通过人工干预促进"析霜"。6味"析霜"药材所析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均不同。根据传统经验鉴别认为,"析霜"现象与药材品种及质量优劣有关系。该文为中药材"析霜"的现代学研究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以"组分结构"理论为指导,分析道地牡丹皮的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对20批道地牡丹皮与12批非道地牡丹皮样品,采用HPLC分析表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组成,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提炼出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的构成要素,包括萜苷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鞣质组分(1,3,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酚酸组分(没食子酸甲酯、丹皮酚);分析了道地牡丹皮中萜苷组分、鞣质组分、酚酸组分之间的量和量比关系分别为14.1,12.5,21.7 mg·g~(-1),1.00∶0.89∶1.54;萜苷组分中成分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之间的量与量比关系具有特征性,分别为2.05,7.05,3.30 mg·g~(-1),1.00∶3.44∶1.61。道地牡丹皮独特的组分结构特征为其优质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牡丹皮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舜军  李鹏  杨柳  张勉  王峥涛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677-1680
目的:建立牡丹皮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利用HPLC-DAD,梯度洗脱,测定了30批牡丹皮药材样品,并应用LC-MS和MS-MS技术指认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结果:30批牡丹皮样品得到的色谱指纹图谱有15个共有峰,指认了色谱峰的化学归属,主要特征峰的峰面积排序依次为:丹皮酚>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酰芍药苷>没食子酸>羟基芍药苷>其他色谱峰。结论:牡丹皮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结合含量测定用于全面控制牡丹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牡丹皮的历代炮制衍变过程进行总结,以探究其炮制历史发展轨迹。方法:对汉代以来的中医药文献以及历版国家药典、全国地方炮制规范中有关牡丹皮的炮制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历代曾应用的炮制方法有十多种,经过历代衍变,至今仍沿用的方法有"去心"、"清炒"、"酒制"、"制炭"等,尤其以"去心"净制、切制后生品入药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犀角地黄汤加味临床运用点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敏 《光明中医》2010,25(5):848-849
<正>犀角地黄汤是一清热凉血方,源于唐代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由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四味药组成,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汪昂曰:"血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痛风宁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处方中牡丹皮药材细粉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鉴别法对处方中防己、粉萆薢和牡丹皮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处方中青风藤的有效成分青藤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牡丹皮药材细粉显微特征明显且易观察;薄层色谱中防己、粉萆薢和牡丹皮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青藤碱线性范围为0.10125~3.24000μg,回归方程为Y=462983.6893X-1290.2032,r=1.0000;方法回收率为98.26%,RSD=1.82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安徽道地药材牡丹皮的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成武 《中药材》2000,23(2):82-83
牡丹皮为传统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肝泻火之功.中国药典(1995版)收载的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安徽为牡丹皮的主产区,尤以铜陵产的"凤丹"奉为道地药材,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安徽铜陵、南陵、毫州等地大面积栽培牡丹,但各地对其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不尽相同.本人对老产区铜陵凤凰山以及新产区毫州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其不同的产地加工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安徽不同产地牡丹皮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主要牡丹皮产地四年生的牡丹皮质量。方法根据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含水量、总灰分含量、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丹皮酚含量,考察了牡丹皮的质量。结果所选牡丹皮的丹皮酚含量最高为1.77%,最低为0.98%。结论南陵产牡丹皮在所选牡丹皮中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