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ICU重症脓毒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镇痛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ICU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镇痛镇静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组给予程序性镇痛镇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更短,谵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在ICU重症脓毒血症镇痛镇静治疗中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乐可佳  崔敏 《中国药师》2016,(5):958-973
摘 要 目的:研究ICU重症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重点。方法: 通过参与1例脑胶质瘤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并针对抗感染治疗、镇静镇痛、抗血小板治疗以及用药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以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全程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抗感染治疗有效,顺利转出ICU继续巩固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助医师制订合理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优质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不同镇静镇痛方案的疗效.方法60例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方案,研究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结果用药前,两组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5 min,两组患者的CPOT、RASS评分均较本组用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布托啡诺的方案均可获得显著的镇痛效果,但是相比之下采用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有显著的镇静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镇痛镇静治疗重症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重症脑损伤患者58例,采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对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观察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前后的呼吸参数指标、循环参数指标、Ramsay评分、脸谱疼痛评分(FPS)和谵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参数、循环参数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Ramsay评分和FP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所有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后谵妄的发生率很低(2%)。结论采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疗效好,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0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护理时间,观察干预前、干预3 d后的镇静镇痛状态,记录ICU治疗结束时的肌力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谵妄、跌倒、坠床、非计划拔管、血氧饱和度下降)。结果 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镇静镇痛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镇静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治疗结束时的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联合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CU病人35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患者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入芬太尼,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持续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镇静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1.2%(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可获得确切的镇静镇痛效果,合理运用镇静镇痛治疗方案,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帮助患者减少应激反应,降低氧耗量。  相似文献   

7.
<正>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镇静与镇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一些躁动、谵妄、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镇静、镇痛、肌肉松弛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部分。咪达唑仑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物,配合其他镇静、镇痛药物联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2013年入住神经外科ICU躁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药学服务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庆君  马葵芬 《中国药业》2011,20(21):46-48
目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以农民健康体检中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为开展社区药学服务的对象,成立社区糖尿病协会,联村社区责任医生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集中或上门药学咨询服务。结果经过1年社区药学服务,367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率、规律服药率、血糖知晓率和控制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其中规律服药率由干预前的51.23%上升到干预一年后的90.19%,血糖知晓率由74.11%上升为97.55%,血糖控制率由47.14%上升到89.65%。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群众的用药知识显著增加,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糖尿病患者社区药学服务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贺沙沙  王燕萍 《中国药房》2013,(18):1716-1718
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的参与,结合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及并发症处理原则,分析治疗方案,为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制订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结果:患者在重症医学科(ICU)治疗2周后,体温下降为37.6℃,查血象较前明显下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转出ICU,入普外科继续巩固治疗。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抗菌药物药学监护,可及时发现并规范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问题,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出现,提高了药物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施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临床药学监护实施前ICU患者120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药学监护实施后ICU患者1200例为观察组,分析医院感染情况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有46例(3.83%)医院感染,21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5.65%;对照组76例(6.33%)医院感染,52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68.42%;耐药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下降,观察组医院感染率3.83%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3%、4.33%(P<0.05).结论:药学监护可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黎颖然  王桂凤  刘锐锋 《中国药房》2012,(22):2034-2036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将1-6月的327份病历设为对照组(干预前),7-12月的276份病历设为干预组(干预后),对2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从干预前的90.80%下降至干预后的22.10%,联合用药率从干预前的31.80%下降至干预后的0。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8.56%上升至干预后的49.18%,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35%上升至干预后的91.80%,用药时间合理率从干预前的25.99%上升至干预后的98.19%。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管理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通过亲身实践,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工作及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并结合典型实例分析说明。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抗凝管理工作,为医师及患者提供药学信息和药学服务,可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STUDY OBJECTIVE: To compare empiric and protocol-based therapies of sedation and analgesia in terms of pharmacologic cost, effects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and quality of sedation and analgesia. DESIGN: Prospective study. SETTING: A 24-bed medical-surgical-neurologic ICU. PATIENTS: Seventy-two patients evaluated during empiric therapy and 86 during protocol-based therapy. INTERVENTION: Assessment of data collected for 4 months before and 5 months after an evidence-based sedation and analgesia protocol was implemented.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Protocol adherence rate was 83.7%. The hourly cost (Canadian dollars) of sedation was less with protocol-based therapy ($5.68 +/- 4.27 vs $7.69 +/- 5.29, p<0.01) likely due to increased lorazepam use. Pharmacologic cost savings may be negated since sedation duration tended to be longer (122.7 +/- 142.8 vs 88.0 +/- 94.8 hrs, p<0.1) and extubation may have been delayed (61.6 +/- 97.4 vs 39.1 +/- 54.7 hrs, p=0.13) with protocol use. Duration of ICU stay after sedation was discontinued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With the protocol, however, the percentage of modified Ramsay sedation scores representing discomfort decreased from 22.4 to 11% (p<0.001) and the percentage at a score of 4 increased from 17.2% to 29.6% (p<0.01). The percentage of modified visual analog measurements representing pain decreased from 9.6 to 5.9% (p<0.05) with the protocol. When data were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duration of sedation, the benefits and delayed extubation associated with protocol-based therapy were limited to patients requiring long-term sedation. CONCLUSION: Compliance with this protocol reduced drug costs and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sedation and analgesia for patients requiring long-term sedation. Protocol-based therapy with lorazepam may have delayed extubation but did not delay ICU discharg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加强本院重症监护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管理,探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药学服务与行政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以2009 - 10~ 2010 - 09重症监护科的出院病历158份为干预前组,2010 - 12~2011- 11病历162份为干预后组,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后本院重症监护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水平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平均每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数由干预前的4.25种降至2.95种(P<0.05);四联用药的比率由5.06%降至1.85% (P<0.05);不合理用药比率由34.18%降至8.64(P <0.05).结论 药学服务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医院各临床科室2004年(药学监护参与用药前)和2005年(药学监护参与用药后)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病历数由药学监护前的22.8%下降到药学监护后的7.2%(P〈0.01),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总项目750项,其中药学监护前578项(占77.1%),药学监护后172项(占22.9%)。药学监护前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给药不当和用药疗程不当等,在药学监护后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药学监护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效及其对军队人员住院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军队医院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前1年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后5年出院的军队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Kruskal Wallis H test秩和检验、统计图以及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该军队院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前后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及医疗保障水...  相似文献   

18.
石禹 《中国药房》2012,(26):2494-2496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室(ICU)以抗感染药物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方法:从坚持每日查房,参与危重患者的会诊、治疗方案制订,对护士合理用药进行指导,参与医院申购新药、临时用药的评审等方面,结合临床药师查房会诊中遇到的部分典型病例进行叙述和分析。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选好切入点、深入临床、定点服务,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密切与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合作,才能针对合理用药发挥药学专长,在ICU药学服务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