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利用情况。方法查阅我院2006全年门诊药房的全部处方,对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品种、药物利用、联合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应用广泛,居主导地位,且价格较为合理;DDDs值前三位为格列齐特,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利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刘兴才  潘小进  徐斌山 《江苏医药》2006,32(12):1158-1159
目的 分析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5年度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金额、总用药量/限定日剂量(DDD)比值,用药频率(DDDs)及日用药费用(DDC)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金额排序前三位为格列吡嗪、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DDDs排序前三位为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DDC排序前三位为瑞格列奈、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结论 临床口服降糖药中格列吡嗪、格列齐特、二甲双胍价格适中,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陈翠 《哈尔滨医药》2013,33(3):191-192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OADs)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新型制剂格列美脲增幅较大,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的DDDs分别稳居三年的第1、2位,仍是我院主要的一线口服降糖药品种。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该院口服降糖药物使用现状。方法对2009年该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门诊2009年应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中,双胍类、磺脲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类最为常用,DDDs居前4位的是国产二甲双胍、国产格列齐特、格列齐特Ⅱ、阿卡波糖。结论该院口服降血糖药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物5年使用频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安  雷招宝 《中国药师》2003,6(9):594-595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性医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及药品的采购供应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出5年来我院所有口服降血糖药的出库数量和零售金额,设定日限定剂量(DDD值)并计算出用药人次(DDDs),通过各药物的DDDs排序及金额排序等进行口服降血糖药临床应用情况分析。结果:2002年我院口服降血糖药DDDs排前3位的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5年中,DDDs一直增加的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格列齐特,而甲磺丁脲则呈下降趋势。新的口服降血糖药的临床应用正在上升但还有待开发。结论: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糖尿病病人、口服降血糖药品种和数量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21):2927-2930
目的:为促进降糖药类基本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5月1日-2014年4月30日我院门诊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并排序、分析。结果: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及DDDs都呈上升趋势。口服降糖药中销售金额及DDDs排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胰岛素中DDDs最高的是短效和预混重组人胰岛素,均为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其余基本药物格列本脲片、格列吡嗪片及中成药DDDs均较小;长效胰岛素类似物DDC明显高于其余种类胰岛素。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后降糖药类基本药物销售比例由10.48%增长到67.78%。结论:我院门诊降糖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用量最大,胰岛素类似物DDDs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7.
2003-2005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院口服降糖药品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药库2003~2005年用药频度(DDDs)、购药数量、金额、购药金额与DDDs的比值。结果:二甲双胍(降糖片)、格列齐特连续3年稳居DDDs前2位,阿卡波糖(卡博平)DDDs上升幅度较大;磺酰脲类药物购药金额百分比最高,餐时血糖调节药百分比较低;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购药金额与DDDs比值等于或接近1,罗格列酮、阿卡波糖(拜糖苹)、格列美脲购药金额与DDDs比值<1。结论:本次调查分析结果符合糖尿病用药发展趋势,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抗糖尿病药物用药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限定日剂量(DDD值)排序的分析方法对2003~2006年抗糖尿病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药用药频度(DDDs)及每年降糖药物购药金额逐年增高,其中二甲双胍2006年DDDs是2003年的1.7倍,2006年口服降糖药物购药金额是2003年的2倍。结论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提示糖尿患者数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与注射用胰岛素30~70混合人胰岛素是医生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某院2006年至2009年降糖药物应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评价降糖药物的用药结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2006年至2009年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降糖药物总费用呈逐年增长趋势,口服降糖药物费用也同步增长。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磺酰脲类的费用位于前2位,二甲双胍的DDDs位于首位而费用较低。结论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降糖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评价国家基本药物中口服降糖药的6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门诊治疗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6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A组),格列齐特缓释胶囊(B组),格列美脲(C组),二甲双胍+格列本脲(D组),二甲双胍+格列美脲(E组),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缓释胶囊(F组)进行治疗。观察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利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比较其药物经济学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A、B、C、D、E、F组的成本分别为70.56、198.24、136.08、42.84、171.36、233.52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6.0%、88.0%、88.0%、84.0%、94.0%、92.0%。经过成本-效果分析,D组C/E为51.00,最小,E组ΔC/ΔE值为12.85,A组ΔC/ΔE值为13.86。结论: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D组治疗2型糖尿病方案最经济,但是E组疗效最佳,单一用药方案中A组是最佳选择,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对合肥45家基层医院2010年度抗菌药供应品种、销售和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合肥地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院与未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医院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分别为(19.5±6.7)%、(45.3±19.9)%;门诊处方金额分别为(23.85±9.83)、(50.40±26.60)元;口服剂型总用药频度(DDDs)百分比分别为73.4%、61.6%;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DDDs百分比分别为14.2%、5.3%。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统计2009-2012年我院门诊药房降糖药物的消耗情况、用药费用、日用药金额(DDC)、品种分布、以及化学类与中成药降糖药的构成比。结果:我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阿卡波糖、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位于各年度销售金额前3位。二甲双胍在各年度用药频度(DDDs)中均居前3位。2009-2012年格列美脲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在6类化学降糖药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销售金额的构成比居首位。阿卡波糖的DDC居首位。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类降糖药销售金额构成比呈逐年降低趋势。我院口服降糖中成药销售金额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校社区医院近两年口服降糖药使用现状。方法:对北京地区18所高校社区医院采购的零差率中标药品中的口服降糖药物品种、购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α-糖苷酶抑制剂的采购金额、DDDs、DDC值均排在各类口服降糖药的第1位。格列喹酮片、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的DDDs值分别排在第2、3位,而DDC值排在第5、6位。结论:α-糖苷酶抑制剂是北京高校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格列喹酮片、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有较高的药物利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6年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覃开羽 《中国药房》2008,19(11):819-821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特点与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年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格列喹酮、格列吡嗪;DDDs排序列前3位的是二甲双胍、格列吡嗪、阿卡波糖。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较合理,以双胍类、磺酰脲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主。  相似文献   

15.
2002~2005年广东地区抗糖尿病药物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抗糖尿病药用药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限定日剂量(DDD值)排序的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02-2005年抗糖尿病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药用药频度(DDDs)及每年抗糖尿病药购药金额逐年增高,其中二甲双胍2005年DDDs是2002年的1.7倍,2005年口服抗糖尿病药购药金额是2002年的2倍。结论: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提示糖尿病患者数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与注射用胰岛素70-30混合人胰岛素是医生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徐峥  路敏  周颖  崔一民 《药品评价》2013,(22):14-18,44
目的:评价我院2009年-2012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DDs排序、金额排序、DDC数据对我院2009年-2012年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常用品种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DDDs呈上升趋势,总增幅为40.99%,各年度总DDDs分别为2383448.16、2690553.74、3072970.07、3360334.65。DDDs排名处于前5位的是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喹酮片、瑞格列奈片(诺和龙)。口服降糖药物在4年间的总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20314119.95元逐渐上升到2012年的26573385.15元,总增幅为30.81%。磺酰脲类药物的日均消费(DDC)值最低,平均为3.80元/日。结论:2009年-2012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仍然以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为主。DPP-4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物已逐渐投入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黄业姣 《中国药房》2009,(20):1534-153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高校医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北京地区18所高校医院2007~2008年采购的零差率中标药品中口服降糖药品种、采购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α-糖苷酶抑制剂的采购金额、DDDs、DDC均排在各类口服降糖药的第1位;格列喹酮片、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的DDDs分列第2、3位,而DDC分列第5、6位。结论:α-糖苷酶抑制剂是2007~2008年北京地区高校医院口服降糖药的首选药物,但采购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相关性较差。格列喹酮片、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的药物利用合理性和药物经济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和患者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8.
王璐璐  刘慧 《中国药师》2014,(12):2104-210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口服降糖药的应用近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长江流域医药情报研究所提供的南京地区2011-2013年口服降糖药的销售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该地区34家医院近三年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销售金额排名前三位的药物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二甲双胍,DDDs排名前三位的药物是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总销售金额和总DDDs均呈逐年增长趋势,销售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值在0.3-2.0之间。结论:2011-2013年南京地区口服降糖药需求量逐年增加,口服降糖药使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建议治疗时根据药物的特点进行选择,以改善糖尿病的代谢异常和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及发展动向。方法:对我院2009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2位的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二甲双胍限定日费用(DDC)最低。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新药用量呈上升趋势,质优价廉的降糖药在临床应用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