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球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其发病率正在迅速升高.脑膜炎是隐球菌感染的最常见部位,占95%以上,二性霉素B(AMB)是目前治疗隐球菌感染的唯一首选药物.由于AMB静脉用药不仅副作用多,而且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感染部位[1].因此,鞘内注射AMB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重要方法,有时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但是,由于反复腰穿鞘内注射,不仅烦琐,而且总体的给药量低.近年来,我科在应用腰椎置管后每日鞘内注射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3]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方法进行了广泛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二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为的护理及配合问题。对3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采用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二性霉素B同时合用抗真菌药物静脉治疗,患全部治愈,未留后遗症。提示:鞘内注射二性霉素B是抢救和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值得推荐的治疗措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为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高。我院自1995年~1997年应用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9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4岁;起病至入院时间13d~2个月。入院初诊病毒性脑膜炎2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例。1.2 临床资料 本组9例均有头痛,呈持续性胀痛、钝痛或剧烈爆炸样痛;呕吐8例,每日呕吐2~16次,4例呈喷射状呕吐;发热7例,其中低热1例,中度发热5例,高热1例;意识障碍5例,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4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确诊。22例(47.83%)合并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治愈9例、好转18例、6例死亡、13例自动出院。结论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易感因素之一,在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中出现发热、头痛等脑膜刺激征阳性,应及时行腰穿,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涂片找隐球菌,及时明确诊断,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能缩短脑脊液隐球菌转阴时间,以提高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一种少见疾病,其治疗目前国内外均采用二性霉素B(AmB)或以AmB为主的联合化疗,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疗效各地差异颇大(50~70%).本文总结两院近年收治的26例,总有效率82.6%,其中78.3%临床治愈.临床资料 26例全部经CSF墨汁涂片或培养>2次(+)而确诊,部分做动物接种或测隐球菌抗原强(+).涂片(+)25例,首次CSF仅8例(+),3例第18~25次方获(+)结果.1例始终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男,52岁。因头痛、呕吐26d入院。26d前无诱因出现头痛,体温37.8℃,无畏寒,在抗炎治疗6d后出现喷射性呕吐,1~2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脑脊液无色、透明,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WBC60×106/L,蛋白0.8g/L,血氯化物113mmol/L,血糖2.7mmol/L,抗酸杆菌(-),隐球菌(-)。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脱水等治疗无效,体温38~39℃,呕吐次数增加,考虑结核性脑膜炎转来我院。无养鸟嗜好,入院查体温37.8℃,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神志清,颈强直,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偏高,双侧凯尔尼格征(+),巴宾斯基征(-),奥苯海姆征(-),戈登征(-)。入院后… 相似文献
8.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以下简称隐脑 )是一种难治性的中枢神经感染 ,若未及时诊治 ,其预后凶险。目前国内外首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但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困扰其临床应用[1,2 ] 。我院对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30例隐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应用AMB联合氟康唑及地塞米松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探讨护理上早期预防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3~ 2 0 0 0年的隐脑 30例均符合隐脑入选标准[3 ] :在脑膜炎的基础上 ,腰穿放脑脊液直接检查到新生隐球菌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0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原学证实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隐脑的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发热、为主,颅内压升高明显,所有病例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应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加氟康唑治疗的治愈及好转率为70.4%。【结论】脑脊液或脑组织病原学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是确诊此病的金标准。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疗效确切,两性霉素B脂质体较两性霉素B副作用轻、患者的耐受好,对肾功能不全或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不佳时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可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但误诊率高,为64.7%。34例均使用二性霉素B或脂质体二性霉素联合氟胞嘧啶治疗,11例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治愈率50%,好转26.4%。结论: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反复多次脑脊液检查是防止误诊的方法。二性霉素B或脂质体二性霉素联合氟胞嘧啶疗效确切,脑积水患者可行侧脑室外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结果: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最常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初次脑脊液镜检确诊仅7例,需反复腰穿取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确诊11例。未经抗真菌治疗4例均死亡,抗真菌治疗14例、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4例。其中二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4例、治愈3例、好转1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易误漏诊,反复行脑脊液涂片以及同时行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率。二性霉素B鞘内及静脉同时给药联合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黄文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34
隐球菌脑膜炎主要是由隐球菌属中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它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正规治疗和护理,死亡率仍高达25%~60%。我院1985年以来收治了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分析了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该病临床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或颅内占位等,诊断关键是对本病有足够认识和反复脑脊液查隐球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0~68岁,平均506岁,发病至确诊时间20~120天,平均42天。头痛12例,呕吐8例,发热9例,意识障碍6例,视力下降2例,听力下降1例,精神异常3例,颈部阻亢9例,克氏征阳性7例,视乳头水肿8例。全部病例均无慢性疾患史。12 脑脊液(CSF)检查 外观透明12例,压力升高11例,<25kPa8例,>25kPa8例,最高521kPa,正常1例,细胞数<100×106/L5例,100~… 相似文献
16.
1 引 言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颅脑CT和磁共振检查无特异性。病人入院前多转诊几个医疗单位,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尤其是颅内压甚高,而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无明显升高而糖、氯化物下降者,均应送检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及真菌培养,检查新型隐球菌以便尽早确定诊断和治疗。 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抗真菌药物有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氟胞嘧啶(flucytosine、5-FC)、氟康唑(flu-conazole…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我院 1992~ 2 0 0 2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 2 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脑脊液涂片均在住院期间查见新型隐球菌。其中第 1次腰穿就检出隐球菌 9例 ,第 2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12例 ,第 3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5例 ,第 5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1例。本组全部呈亚急性或慢性发病 ,入院时病程最短者 15 d,最长 8个月。确诊伴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19例 (70 % ) ,其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6例 ,脑肿瘤 2例 ,肺部肿瘤 2例 ,陈旧性肺结核 3例 ,糖尿病 2例 ,SL E2例 ,艾滋病 1例 ,肾炎 1例 ;无基础疾病 8例 (30 % )。所有病例均有头痛 ,2 1例为轻、中度疼痛…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条件致病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常继发于AIDS、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癌症化疗后,但仍有半数感染并无基础疾病且无免疫缺陷的证据,其原因不详.隐球菌常侵犯脑膜、肺、皮肤,引起相应部位感染的征象.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类型.现就CNM的病原体、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脑脊液检测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CM患者70例,分别采用真菌培养法、墨汁染色法、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结果患者脑脊液外观均为无色透明,不浑浊,常规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其中白细胞计数为(27.6±31.9)个/微升,血糖水平为(2.74±0.67)mmol/L,蛋白水平为(69.8±53.9)mg/L。外周血中CD4+T细胞计数为(29.9±25.3)个/微升,其中54例50个/微升,15例为50~100个/微升,1例为105个/微升。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70/70),真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1%(40/70),墨汁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0.0%(56/70)。对真菌培养阳性的40株隐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37株,中介3株。临床采用单一或联合的抗真菌药对70例AIDS合并CM患者进行治疗,好转48例,未愈15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0%。结论采用墨汁染色法、真菌培养法及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AIDS合并CM患者的早诊断,可大大提高CM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M )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 ,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现就我院自 1997年 12月至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经病原学证实的 10例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2 7~ 6 1岁 ,平均 (4 5±8)岁。确诊前病程约 10~ 15 0天 ,平均约 4 0天。有鸽接触史者 3例。有基础疾病者 4例 ,其中 1例有肺结核病史 30余年 ,1例胃癌术后 2年 ,1例垂体肿瘤术后 3年 ,1例同时患硬膜外脂肪瘤。1.2 临床表现 10例均有头痛 ,轻度间隙性头痛 4例 ,持久性并逐渐加重者 6例 ;发热 4例 ,体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