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顾仁樾教授治疗心悸的临床经验。提出心悸病位在心,不离他脏,病机多以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当标本兼顾,补益为本,活血祛痰为标,并注重病证结合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病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桥 《陕西中医》1993,14(3):114-115
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探讨了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这一病机实质,认为瘀血、痰浊、邪毒、腑实为标实病理因素,本虚在于心脾肝肾四脏虚损。其病机有虚实交错,标本互见之特点,故论治须审证而施,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探讨了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这一病机实质,认为瘀血、痰浊、邪毒、腑实为标实病理因素,本虚在于心脾肝肾四脏虚损,其病机有虚实交错,标本互见之特点,故论治须审证而施,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4.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内科心系疾病之一,其病位以心为主,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发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为主,标实则以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为主。然其基本病机则是心脉痹阻,病机的关键在于血液瘀滞,因此气滞血瘀成为该病最常见的证型。多年来,血府逐瘀汤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证之名方,治疗胸痹心痛疗效确切。但近年来,笔者在跟随导师坐诊的临床实践中看到,部分患者发病诱因明显,情志刺激成为胸痹心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以往常规的治疗疗效欠佳。导师根据“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理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并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范畴,病因为外感寒邪、饮食不调、情志不畅、年老体虚等,病机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病理变化总归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标,治疗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尤应重视补益心气,活血通脉。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是从五脏论治的基础。在辨证论治中,要以祛邪扶正为主,注意整体观念,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6.
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郁证,首先要辨清其基本病机,临床多重视肝气郁滞致病,而忽视阳气亏虚致郁病机,实则阳虚为本,气滞为标,初期以肝郁气滞的标实为主,中后期以肾阳虚衰的本虚为主,虚实夹杂。临证治疗时,不仅要疏肝解郁,还需结合温阳治法以达标本兼顾之效。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标本同治法探讨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王景存,姜云香关键词冠心病,老年期,标本同治1病因病机本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系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乃血瘀、痰浊、寒凝等导致心脉闭塞不通而发病。本病与心、脾...  相似文献   

8.
胸痹分虚证(阳虚、阴虚)、实证(痰浊、血瘀)。胸痹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护理时宜辨其虚实,分清标本,先护其标,后顾其本。按虚实的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护,并注意四诊合参,进行整体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9.
胸痹(冠心病)病机演变探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整体角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胸痹病机演变的一般规律.认为胸痹病机多见本虚标实,心阳虚与心阴虚是胸痹的始发病机,为疾病之本;痰浊、血瘀是机体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致病因素导致病机发生转变,为病机演变的必然过程,并常可相兼互化,为疾病之标;以上病机形成之后常缠绵难愈,不易祛除.胸痹病程日久,病机日渐复杂,常易引起寒凝、气滞和郁热,导致胸痹的急性发作或进一步加重,经有效治疗后容易逆转,为标中之标.以上构成了胸痹病机动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在治疗上应分清标本主次,辨证施治,急性期或芳香温通、或行气解郁、或清解郁热以治其标,缓解期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以治其本.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胸痹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瘀血、气滞、痰浊、寒凝交互为患。治疗当分清标本虚实,本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原则,兼顾同治。实证宜活血化瘀、温化痰瘀、通补开泄,尤重活血通脉之法;虚证当补气温阳、滋阴益肾、调理脾胃,尤重补益心脾。临证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灵活掌握,辨证论治,配合西医基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中医治疗可参考积聚、肠癖、肠风、锁肛痔、脏毒及痢疾等病辨证施治。其病大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多为脾虚胃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多属湿热、瘀毒为患,故治当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其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治疗以标本兼顾为要,自拟冠心Ⅱ号治疗本病60例,结果从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胸痹其它症状变化、中医各辨论分型总有效率、心电图变化、血脂变化均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胸痹虚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威  赵英强 《吉林中医药》2011,(10):934-935
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治则应遵循以补为主,治法选择相应的益气、养阴、温阳、补血,临床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如《内经》认为胸痹虚证与气血亏虚有关。张仲景把胸痹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即本虚标实之证。《诸病源候论》阐述胸痹虚证的病机主要是胸阳不振、气血虚弱、心失所养。孙思邈在继承张仲景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胸痹病证的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不但注意了阳虚,同时亦在治疗上又分为阴虚、血虚、气阴两虚及兼有郁热等几个方面。任应秋认为:心的功能首先是主阳气,其次是主血脉,因而发生病变,亦首先是在于阳气方面的亏虚,其次才是血脉有所损害,治疗上提出"补法",以益气法治疗胸痹虚证。  相似文献   

14.
从三焦气化失常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煜 《吉林中医药》2011,31(2):93-94
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具有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其基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常,影响脏腑及气血津液运化功能,导致脑气与脏气不相顺接,神机失用而致痴呆,以脏腑功能衰退为本,痰瘀痹阻脑络、迷蒙清窍为标。  相似文献   

15.
认为高血压病机属本虚标实,辨证多见阴虚阳亢,瘀血痹阻。确立滋肾平肝、理气活血为治则,自拟胸痹3号,既符合标本兼顾,异病同治理论,又与现代药理研究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正>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本病多因精神刺激、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脾胃气滞而导致心绞痛发作。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相互夹杂,本虚多为心气亏虚,标实以气滞血瘀较为多见。冠心病心绞痛病位虽然在心,但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所以冠心病心绞痛在治疗上应从肝脾入手。本文将从肝脾探讨冠  相似文献   

17.
心悸病位主在心,但与其他诸脏相互生克制化,休戚相关,其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心悸病应从整体、协调角度看待疾病,从整体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平衡出发,扶正祛邪,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胡建华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灿兴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0):444-445
胡建华认为,慢性泄泻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和大、小肠,常为本虚标实,中寒下热之症。其治疗不但要照顾到脾胃之本,而必须标本兼顾、寒温并用。本文介绍了胡建华治疗慢性腹泻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桑燕舞  杜廷海 《光明中医》2010,25(12):2167-2169
杜廷海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以心为本,他脏为标,病位在心,却不局限于心,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受损,阴阳气血失调,导致中焦运化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痰浊水湿内生,气滞血瘀,心阳不振,心脉瘀阻而成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心之阳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水湿为标,并据此病机采用分期论治,以补益心气、活血利水、宁心强心等作为基本治疗法则,结合西医规范化治疗,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谢心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45-46
林钟香教授认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中尤以正虚(心气虚和心阳虚)是本病的内因,痰饮与瘀血是本病继发因素。而其病机关键是心阳受累,使心脏不能正常发挥其主血脉之功能,故治疗时常以温阳益气、健脾利水为主,兼顾祛邪,以体现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