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导刊》2006,8(3):216-216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医刊及中国临床医生协办的第五届全国血栓防治研讨会于2006年3月31日-4月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许俊堂教授主持,主题为“血栓防治——从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专题包括(1)静脉血栓栓塞;(2)动脉粥样血栓形成;(3)外周动脉血栓栓塞;(4)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介绍;(5)血栓相关的实验室指标;(6)血栓基础;(7)血栓防治措施的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8)血栓防治门诊的推广等。来自全国各省市医师4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与致死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VTE众多的治疗方法中,抗凝治疗是基础治疗。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或肝素(UFH)和维生素K拮抗剂(VKA)序贯疗法被国内外指南推荐。该疗法虽疗效显著,但存在作用多靶点、治疗窗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无明显的量效关系、需凝血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3.
新型抗凝药物研发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 要: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继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脑卒中之后第三大心血管疾病。随着对凝血与血栓形成机制、静脉栓塞发病机制,及普通肝素、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华法林等传统用药研究与了解的进一步深入,以凝血因子靶点Ⅹa、Ⅱa、Ⅸa,以及Ⅲ(TF)/Ⅶa特异性抑制为基础的新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理想的抗凝药物标准为新型药物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靶点选择、获益与风险、效应与毒性评价等许多问题更值得关注。综述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机制,传统用药,以及新药研发靶点与研发进展、研发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水蛭素是由我国传统药物提取而成,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特效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水蛭素的天然资源相当有限,国内外研究机构都着力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水蛭素,代表药物Lepirudin已经上市.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而脑卒中是其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发生脑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得到有效的抗凝治疗。且很多患者在抗凝期间发生脑卒中事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预后。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供患者选择,且短期服用NOAC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直流电复律是安全的。未来,NOAC能否将房颤患者的抗凝周期大大缩短,从而减少患者的脑卒中事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尹燕春  洪卫华  宁明 《黑龙江医学》2010,34(7):481-483,490
目的调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8~2009-08间,收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探寻发病的危险因素。对确诊的患者如适合抗凝治疗则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本组26例入选患者中,24例适合抗凝治疗,除1例患者在口服华法林第3 d出现痔疮出血,于第4 d停用华法林外,余23例口服华法林达6个月,均达到了消除肺栓塞的症状,预防肺栓塞复发的治疗目标。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老年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适合抗凝治疗的老年肺栓塞患者依年龄及INR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可以达到早期足量抗凝、预防肺栓塞复发的治疗目标,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抗凝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佳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30-33
抗凝药物是一类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以阻滞血液凝固,从而用来防治血栓形成的药物[1]。抗凝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临床上多种血栓栓塞、缺血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脑卒中、周围血管病、血管炎、风心病换瓣术后、弥  相似文献   

8.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通过凝血酶(达比加群酯)或凝血因子Xa(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途径预防和治疗血栓。与维生素K抑制剂(如华法林)比较,NOAC优势明显,起效快、代谢迅速、药物相互作用少、药动学预测性好、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近期临床试验证实了NOAC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栓塞、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周淑新  孟令权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59-1862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 有关抗凝血和血栓溶解疗法第七次会议提供了门诊抗凝治疗管理指南.ACCP推荐矫形科大手术后给予短期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目标为(2.5±0.5);静脉栓塞治疗时INR维持目标为(2.5±0.5),治疗期限依具体情况而定.房颤病人无限期使用华法林,将INR维持在(2.5±0.5);大多数机械瓣膜病人无限期使用华法林,推荐的INR为(3.0±0.5).静脉血栓栓塞(VTE)病人使用低分子肝素门诊治疗与未分级肝素住院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同.ACCP建议开始用华法林与未分级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至少5 d,并继续使用直至INR达标.由于VTE和癌症病人用低分子肝素所产生的生存优势超过了他们的VTE治疗,所以ACCP建议初始疗法为低分子肝素使用3~6个月.若行侵入性手术需中断口服抗凝剂,建议权衡出血和血栓栓塞的风险以决定是否采用过度疗法.若病人存在血栓栓塞高风险性,术前应停用华法林4~5 d,术前2~3 d开始用低分子肝素或未分级肝素.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38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合并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做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既往病史的统计,测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对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有既往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史者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在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上存在差异(P〈0.05)。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可以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感染、输血、地塞米松可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正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风险,做好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应可净  马国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27-1329
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已越来越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I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两者是VTE发生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1例为观察组,同期恶性肿瘤未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者占54.8%,高于对照组的28.1%(P〈0.05);观察组有冠心病史者占38.7%,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5.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率29.0%,高于对照组的3.1%(P〈0.05);观察组接受输血率61.3%,高于对照组的21.9%(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治疗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接受输血与并发感染等,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抗凝药物防治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血栓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74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依诺肝素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组,每组58例,比较3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依诺肝素组静脉血栓、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8%、17.2%,高于利伐沙班组的3.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大出血发生率为20.7%,高于利伐沙班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诺肝素、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均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也应当注意大出血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10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血型.结果:PTE和DVT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5∶1,45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为3个月内手术、创伤、骨折,但这些因素在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TE和DVT住院患者非O血型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T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和红细胞膜上的凝集素可能与PTE和DVT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栓栓塞性疾病抗栓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 《当代医学》2009,15(15):111-113
血栓府是指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由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临床非常常见,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和健康。血栓一旦形成,往往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近年来,抗栓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新的抗栓药物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等不断涌现,疗效优于传统抗栓药物普通肝素、阿司匹林或华法令,并且应用更方便、安全,口服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更少或不用监测是理想的抗栓药物。  相似文献   

16.
因为抗凝系统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是抗凝血作用,一旦其含量减少或活性减低,都会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而如果其活性增强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目的 讨论抗凝系统实验室检查在血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结论 AT-Ⅲ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由于AT-Ⅲ主要功能是抗凝,所以A T-Ⅲ减低主要表现为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或血栓性疾病(多为静脉血栓形成).P C减低为蛋白C缺乏症,患者有血栓形成增加的倾向.血浆P S减低为蛋白s缺乏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凝血障碍)原因所引起的血栓病.其临床特点是有或无血栓形成史,有者以静脉血栓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必要性。方法:对收治的1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和口服华法林序贯治疗。结果: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最有效和常规的治疗.是所有血栓性疾病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使用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现况特点,评价抗凝药物 的用药合理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 年1 月1 日-2016 年12 月31 日某三甲综合医院及某肿 瘤专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168 例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该调查的1 168 份病历中, 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病历共185 份,总预防用药率为15.84%(185/1168)。VTE 高危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 预防性抗凝用药率低,仅为32.32%。对使用抗凝药物防治VTE 的193 份病历进行评价,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 69.43%(134/193),主要为用药疗程不适宜。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抗凝药物预防VTE 所占比例较低, 并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对VTE 高危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性抗凝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动脉内注射溶栓抗凝药物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1年以来,对住院的51例经临床和血管彩超确诊的急性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动脉内注射溶栓抗凝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