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电解质代谢紊乱, 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但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少见。现介绍1例因低钾血症导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低钾血症导致传导阻滞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它不同于左束支传导阻滞,除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外,还可见于“健康人”,在人群体检中,虽然经病史询问、心脏听诊、X线心脏透视或摄片、血脂测查等筛查,发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和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指心脏电冲动经希氏束向下,经左前、左后分支传导时发生延迟或阻滞,激动由右心室经室间隔传入左心室,导致左心室激动明显延迟。1909年Eppinger和Rothberger首次提出束支传导阻滞(BBB)作为传导系统异常的概念,其后的20年间对于区分LBBB及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仍存在困惑。LBBB的心电图表现:(1)QRS时限0.12S或0.12s以上。(2)Ⅰ导联R波宽大或有切迹,S波常不存在。(3)V5、V6导联R波宽,有切凹或呈双重R波,无Q波。  相似文献   

4.
李静 《中国保健》2010,(1):59-60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前、中、后来),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以及蒲肯野纤维。心脏的传导阻滞可发生在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当阻滞发生于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便称为房室传导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与心室各自独立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重要性.方法分析54例老年男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并进行平均43.4±5.9月的随访观察.结果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显著室上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显著多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组(P<0.05,P<0.01);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者,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前者均安装起搏器,后者18.2%安装起搏器;随访期中,发生心脏事件者,左束支传导阻滞组75.0%,右束支传导阻滞组18.4%(P<0.01).结论老年人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74岁的李大爷因胸闷伴双下肢水肿十余年,症状明显加重一月而被医生收入院治疗。老人家16年前就患有心脏病,当时因心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双腔起搏器。6年前他更换了双腔起搏器,随后又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功能逐渐下降,除了心慌气喘,双下肢可凹性水肿之外,夜间都不能平卧,平时代步基本靠轮椅。一直在服用利尿剂、洋地黄类等药物,但是症状均不能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55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密切观察,并附有典型病例介绍,归纳了几点防治措施。①严密观察病情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②根据阻滞程度不同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的必要性;③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诱因加强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结果通过上述几种防治方法,无1例病员死亡,随访半年,均没有特殊不适。现就防治过程中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身抗体相关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ACHB)是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阳性母亲在妊娠过程中通过胎盘将抗体输送给胎儿,干扰胎儿心脏传导所致的一类疾病,大多以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为最初表现。该病在抗SSA/Ro抗体阳性的患者初次妊娠的发生率为2%,而再次妊娠的发生率为12%~20%。房室传导是心脏电生理与机械活动的基础,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延迟或不能抵达心室,严重程度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ACHB的发病率低,而一旦发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则预后不佳。综述该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方法、产前干预及预后等,为该病早期诊疗及改善预后等方面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骏 《长寿》2007,(9):19-19
据笔者了解,时下在老年人群中,因患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心跳过慢出现头晕、胸闷等症,难以用药物纠正而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在少数。心脏起搏器是一个关乎性命——心脏跳动的“开关”,是一个刺激心脏有规律跳动的电极。在使用这个心脏起搏器时,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传导阻滞与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50例,根据传导阻滞情况的不同,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组、束支传导阻滞组与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心力衰竭常规诊断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脑钠素(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肺毛细血管契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变化。结果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中有吸烟史的人数比例更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肺毛细血管契压和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束支传导阻滞组和房室传导阻滞组,且束支传导阻滞组的血清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肺毛细血管契压和中心静脉压高于房室传导阻滞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史可能是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随着传导阻滞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肺毛细血管契压和中心静脉压均随之增加,这表明传导阻滞,尤其是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卢静  张建  尹逊莲  唐平 《职业与健康》2002,18(8):143-143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的HFRS552例进行体表心电图(ECG)监测。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51.81%,其中窦性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最常见,分别占47.38%和22.59%,4例患者因3°房室传导阻滞诱发心脏骤停死亡。结论 HFRS病毒易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心脏束支传导阻滞者手术时麻醉手术会有一定的困难。麻醉手术前如何处理该类患者自然是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极为关心的课题。鉴于这个方面的报道甚少,我们随机抽取了近年100例合并有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以期探讨对此类患者术前危险性进行评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70岁8例,60~69岁32例,50~59岁30例,40~49岁24例,<40岁6例,最大77岁,最小28岁。体重35~74kg。1·2 阻滞类型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68例,其中完全性阻滞52例,不完全性阻滞16例;左…  相似文献   

13.
宋娟 《工企医刊》2010,23(6):38-38
起搏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临床上对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病窦综合征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观察了1998年1月~2005年12月126例AMI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23例AMI并发RBBB(占18.4%)者预后明显差于未并发RBBB者.表现为CK及CK-MB浓度更高,与心脏事件相关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AMI并发RBBB可能是大面积梗死、心肌坏死严重的表现,可以作为一个预示危险的标志,对这些患者进行积极的介入性治疗,重建血管,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胡宗泰 《医疗装备》1995,8(5):11-13
末梢神经刺激器胡宗泰末梢神经刺激器,亦称末梢神经传导阻滞监护仪,可使医生(特别是麻醉科医生或技师)在外科手术期间检测和监护神经肌肉功能和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适当程度。这种仪器亦可用来评价恢复期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转换性。通过观察肌肉对不同模式电神经刺激的...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2年~1997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0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2例、女8例;年龄:24岁~50岁,平均年龄38.3岁;病程:9天~1年。1.2 临床表现胸闷、心悸10例,晕厥8例,头晕4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休克1例。舒张期奔马律1例,心脏扩大2例。病前上呼吸道感染8例,腹泻2例。  相似文献   

17.
正常人的脉搏与心脏跳动是一致的,整齐且规则。当心律不齐时,常表现脉搏间歇即期前收缩(有室性、房性、结性),或脉搏漏跳(可能为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传导阻滞),或脉搏绝对无规则的,强弱不等的搏动(即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这一系列情况均需做心电图,以便区分心律不齐的性质,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使  相似文献   

1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是一种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但食管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AVNRT伴 2 :1希氏束传导阻滞少见。现就我院在经食管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 7例AVNRT伴 2 :1希氏束传导阻滞者进行临床电生理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7例患者 ,男 1例 ,女 6例 ,年龄 14~6 2 (38 7± 19 1)岁。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数月至数年 ,食管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了AVNRT伴 2 :1希氏束传导阻滞 ,且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并行证实为AVNRT射频消融治疗。1·2 方法 应用东方DF - 5A型心脏电生理…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医生》2010,(10):38-38
柯大夫:我今年35岁,上个月体检,发现心电图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的医生说没什么问题;有的医生又说要进一步作其他检查。我不放心,上网查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越看越怕,特别是看到有些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需要装起搏器,不然可能会猝死的资料,就很担心自己现在会不会也有猝死的可能,以后会不会发展成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不是以后不能做剧烈运动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97例小儿低血钾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进行分析。并就低血钾引起传导阻滞的机理、钾的细胞内外分布、治疗时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