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经走气法是针灸临床中常用的催气行气手法,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有"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飞经走气法首载于《金针赋》,后世和现代医家在《金针赋》的基础上又多有发挥,该文就飞经走气四法的历史源流和发展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周丹  高颖  王富春 《中国针灸》2008,28(3):202-204
本文以徐凤《金针赋》中“飞经走气”针法的论述为基础,并对高武《针灸聚英》、汪机《针灸问对》、杨继洲《针灸大成》、李梃《医学入门》等多部著作中“飞经走气”针法的论述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出“飞经走气”各针法的技术特点。青龙摆尾法特点在于“一左一右,慢慢拨动”;白虎摇头法重在“退方进圆”和“摇振”;苍龟探穴法要点在“钻剔四方”;赤凤迎源法重在“四围飞旋”。  相似文献   

3.
明代医家徐凤所著《针灸大全》中的《金针赋》记载了"飞经走气"的针法,其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以及赤凤迎源四种手法,历代医家一般多从针刺补泻法来进行理解。本文从这四法在行针过程中的刺激部位、深浅层次先后来进行解析,并根据气血经脉理论,指出青龙摆尾和白虎摇头二法为一组,有行气和行血之异;苍龟探穴和赤凤迎源为一组,有刺经和刺络之别。同时,文章还结合文字字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画笔法对"飞经走气"词语作了有异于一般医家的解释,认为其是运用针刺手法,使针下之气循经远传,传导中呈显性和隐形交相传递的一种令气至病所的针感现象。  相似文献   

4.
分析探讨“飞经走气”手法的临床操作关键,以获取更好的临床疗效.在阅读《针灸大全·金针赋》、《医学入门》、《针灸问对》、《针灸大成》等多部著作对“飞经走气”手法的论述以及现代一些医家的论述后,通过比较分析各家方法的异同,从中医取类比象的特点对其手法关键点进行论述.得出结论:青龙摆尾法的关键点在于摆动针尾而针尖不动,白虎摇头法的关键点在于针尖的行走轨迹和摇时停顿翻转,苍龟探穴法的关键点在于缓慢的钻剔各个方向,赤凤迎源法的关键点在于针尖在组织内的圆形缓慢旋转,并含上下扇动.  相似文献   

5.
飞经走气法由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四种综合手法组成。《金针赋》:“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一日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二日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三日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四日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针灸大成》中说:“飞经走气亦不外于子午迎随。”  相似文献   

6.
严善馀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36-1936
明代针灸学家徐凤 ,学承窦汉卿学派 ,他阅其所传针法之书 ,繁而无统 ,于是撮其简要 ,编集成《针灸大全》六卷。书中收集大量针灸歌赋 ,便于学习和记诵 ,对针灸学术的普及和应用有推动作用。注解金、元时针灸医家窦汉卿的代表作《标幽赋》 ,对其微义多所阐发。重视针刺手法 ,自制《金针赋》 ,归纳、总结了“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 ,为后世针刺手法发展以深远影响。重视按时取穴法 ,“子午流注”之名 ,虽出自金·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 ,但经徐氏的补充 ,方臻完备。徐氏继王国瑞《玉龙经》之后 ,将《洛书》九宫八卦理论与窦默流注八穴相结合 ,发展成为“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首次提出"飞经走气":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4种针法的操作方法,有通关过节、运行气血的作用.管氏针灸五代相传,针刺手法自成体系;文章简介管氏针刺手法渊源,论述管氏针灸"飞经走气"手法: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的适应证及手法操作;分析管氏"飞经走气"手法的改进创新和临床特...  相似文献   

8.
局部多针刺法是指在病变部位或腧穴及其周围(包括附近腧穴)刺入两支及以上毫针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包括《灵枢·官针》中提到的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刺法。飞经走气针法是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的一种催气手法[1],最早见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节催运气”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摸索,发现将两者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运用电针、神灯、温针灸、雷火灸等辅助方法治疗某些疑难杂症,可取得满意疗效。现择验案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规范飞经走气的操作,该文对"飞经走气"的内涵及操作要点进行了探讨研究。将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主要版本所述与郑魁山教授和李毓麟教授的观点作比较,结合对《金针赋》原文的理解,探究"飞经走气"的内涵及操作。"飞经走气"是《内经》调气、导气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青龙摆尾的操作重在理解"摆尾"、"如扶船舵"所揭示的内涵;白虎摇头的操作重在理解"方"、"圆"、"摇"、"振"的内涵;苍龟探穴的操作重在理解龟入土时的动作,即"探"、"钻"、"剔";赤凤迎源的操作重在理解"展翅之仪"、"复进其元"和"四围飞旋"的内涵。还要注意刺手和押手的配合及针具对手法操作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浙江地区近现代针灸名家辈出,形成了具有众多特色的针灸流派,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浙江针灸流派文献整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等研究方法,发现近代针灸名家的针刺手法特色鲜明,其针法主要是在《内经》《金针赋》《针灸大成》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各医家或遵古训或自我研习,均重视经典理论的学习和阐释,并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而成一派.本文对浙江近现代针灸名家针刺手法从《内经》刺法、飞经走气针法、透刺针法、针法创新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金针赋》三维空间“气至病所”思想浅析武汉市第一医院(430022)许康《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载于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著《针灸大全》一书之中。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全》转载了《金针赋》,并详述了杨氏针法。“气至病所”在二书中都有明确...  相似文献   

12.
<金针赋>首见于明·徐凤所撰<针灸大全>一书.该赋作者是谁?大致有三种说法:(1)认为作者是泉石.如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针灸大成校释>卷二说:"本赋为一位隐居西河号称泉石老人所著".又如沈霍夫主编<中国针灸荟萃·针灸歌赋之部>也认为,本赋著者是泉石.(2)认为作者是泉石心.陆寿康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概论说:"明初泉石心<金体赋>见载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3)认为作者是徐凤.如张吉编著的<各家针灸医籍选>说:"<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据称为徐凤根据当时针法删繁撮要编辑而成".上述说法孰是孰非?令后学者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古代"苍龟探穴"针法向上下、左右,由深入浅,再由浅到深,形成多向多层次透刺,加大了对腧穴的刺激量,扩大了针刺的作用面,从而使针感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时间。本法具有行气和探索针刺感应,以及疏通经络,推行经气的作用,即《金针赋》中所云:飞经走气之效,使针感扩散,循经远行,气至病所,运用"苍龟探穴"针法结合煎服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子午捣臼法和苍龟探穴法是诸多针刺手法当中的两种刺法,均为复式运针手法,始见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确认二法的效用不同凡响,谨此略叙浅见。  相似文献   

15.
谁为金针赋一篇?──《金针赋》的作者及其内容评析李鼎关键词:《金针赋》,针法《金针赋》最早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卷五。通过此赋的评析,我们可以了解针刺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可从此掌握刺法补泻的要领。一、《金针赋》的作者此赋初载于徐凤所编的《针灸大全》...  相似文献   

16.
凡是针刺在一个穴位上,由于手法与指法的不同,就能产生不同的反应,治疗不同的病症。南丰李氏《针灸大成》“飞经走气”的手法在近代针灸学者谈及得很少。我仅就“飞经走气”中提到的“苍龙摆尾”、“白虎摇头”、“赤凤迎源”(也叫凤凰展翅)“苍龟探穴”等四种手法,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有不对之处,望同道予以斧正。一、苍龙摆尾操作:术者右手持针,用提插指法将针刺入穴位,找到酸麻胀感时,即可停针,不要再向下刺。然后用拇、食指持针柄,中指贴着针身,对准针  相似文献   

17.
从苍龟探穴名称来源、古代医家对苍龟探穴法论述、现代医家对苍龟探穴法论述、现代临床应用、刺法注意事项等5方面入手探讨苍龟探穴古今针法,指出古今针灸学复式针刺手法种类繁多,"苍龟探穴"属"飞经走气"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首见于徐凤《金针赋》,后世医家对其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现多将其用于治疗临床各种顽疾痛症。  相似文献   

18.
通经接气法是行针促其“得气”的一种手法。本法与飞经走气法的联系甚为密切,运用熟练时,完全可以相互依赖,融为一体。一般说:过关过节催经运气时,多运用飞经走气法,按金元时期飞经走气法常用的有白虎摇头、青龙摆尾、苍龟探穴、赤凤摇头(迎源)四种。这些手法,在历代医著中均详细论述,因与通经接气法有密切联系,所以略为一提,不作多述。这里主要谈“通经接气”法。《金针赋》说:“通经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在乎摇动出纳,呼吸同法,驱运气血,倾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热者凉,痛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立时见功,何倾危之不起哉。”通经接气法是根据定息寸数的规律行针的。《流注指微赋》中窦氏以一句话说明:“接气通经,短长依法。里外之绝,羸盈必别。”这是通经接气的运针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试论留针的意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针,又称“置针”、“卧针”,是指进针后,将针留置在腧穴内,以加强针感和针的持续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中,对留针已有论述,尤以《灵枢》对此阐述颇多。迨至金·窦汉卿《标幽赋》、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以及杨继洲《针灸大成》等书亦相继阐发。近代针灸名家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吴昆的钟药同理、针药兼施、五门主治、修《金针赋》等针灸学术思想。这些针灸学术观点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