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研究异氟烷预处理局灶性脑缺血成年大鼠模型,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红素氧合酶1(HO-1)以及 B 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水平揭示其脑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组(MCAO 组)、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缺血再灌注采用90 min 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MCAO之前 ISO 组进行30 min 异氟烷预处理,30 min 空气洗脱。再灌注24 h 检测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MCAO 建模后再灌注6、24、72 h 收集大鼠脑皮层组织,Western blot 法检测HIF-1α、HO-1以及 Bcl-2表达水平。结果 MCAO 组术后24 h 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 评分)明显低于 ISO组(P <0.05)。再灌注24 h 检测结果显示,ISO 组神经损伤及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 MCAO 组(P <0.05)。建模6、24 h后 MCAO 组和 ISO 组 HIF-1α、HO-1以及 Bcl-2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0.05),24 h 达到峰值,72 h 时间点各指标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SO 预处理通过上调 HIF-1α、HO-1以及 Bcl-2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但非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氟烷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蛋白激酶γ(gamma of protein kinase C,PKCγ)在细胞膜和细胞浆内转位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拴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4只,根据再灌注后各时间点不同又分为再灌注后4、24、72h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异氟烷预处理组,每组24只,根据缺血再灌注后时间点不同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4、24、72h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分别在再灌注后4、24、72h处死大鼠,取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前脑缺血2h后,分别在再灌注后4、24、72h处死大鼠,取大脑额叶皮质;异氟烷预处理组于缺血前1.5h经半密闭的吸入箱吸入1.5%异氟烷,持续1、0.5h后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余同缺血再灌注组。各亚组大鼠大脑额叶皮质细胞浆和细胞膜上的PKC7含量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的再灌注后4、24、72h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烷预处理组的同时间点组细胞膜上PKCγ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在细胞浆中的PKCγ水平均有显著减少(P均〈0.05)。异氟烷预处理组的缺血再灌注后4、24、72h组PKCγ水平均较缺血再灌注组的同时间点组在细胞膜上显著升高(P均〈0.05)、在细胞浆中的PKCγ水平均有显著减少(P均〈0.05),且异氟烷预处理组的缺血再灌注后24h组PKCγ水平为最高。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增加大鼠大脑额叶皮质PKCγ向细胞膜转位;PKCγ膜转位可能有利于大鼠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地氟烷组(D组)、5-羟葵酸组(5-HD组),每组24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全身低血压(MAP控制在35~45mmHg)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过程中监测MAP、血气各项指标。全脑缺血10min恢复灌注。D组脑缺血前吸入5.9%(1.0MAC)地氟烷1h,5-HD组在吸地氟烷前即刻静脉注射5-羟葵酸5mg/kg。分别于再灌注6、24和48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神经行为学评价后各处死8只大鼠,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数该区神经细胞存活数目。结果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出现行为学缺陷,D组再灌注各时点、5-HD组再灌注6h神经行为学好于I/R组,I/R组再灌注各时点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目减少,D组再灌注各时点、5-HD组再灌注6h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目增加(P〈0.05)。结论1.0MAC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是否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250-30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2);缺血再灌注组(n=12),动物建立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七氟烷预处理组(n=12),动物接受七氟烷预处理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脑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计数神经元凋亡密度、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缺血脑区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及活化.结果 HE染色、电镜的结果均提示七氟烷预处理组神经元凋亡比缺血再灌注组少、凋亡程度轻;神经元凋亡密度对照组为(13.0±1.4)个/0.1 mm~2、缺血再灌注组为(189.8±6.8)个/0.1 mm~2、七氟烷预处理组为(110.5±4.3)个/0.1 mm~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血脑区Caspase-3前体及其20 000切割片段含量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6.7±3.0、76.1±3.4、51.2±3.1及8.2±2.3、59.0±6.3、31.2±5.4.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可通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0年,Kitagawa等^[1]在沙土鼠前脑缺血模型中首先观察到脑缺血预处理的保护现象,从而为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随后的研究发现,吸人麻醉剂如异氟烷等对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2,3],但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尚有争议。在麻醉学领域,蛛网膜下隙出血、  相似文献   

6.
王丹  田国刚 《海南医学》2014,(14):2114-2116
临床上肺叶切除、肺移植、心肺转流术、肺梗死、失血性休克等均涉及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这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七氟烷预处理通过炎症反应、Ca2+超载、氧化应激、肺表面活性物质、血红素氧合酶HO-1、核因子NF-κB 和MAPK通路等机制发挥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七氟烷预处理对LIRI的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异氟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所有大鼠都平衡30min、给予异氟烷30min(除对照外)、异氟烷排除15min、心肌缺血30min和再灌注2h。实验将48只雄性 Sprague 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6组:CON组、DMSO组、PTN组、ISO组、PTN+ISO组和ISO+PTN组。CON组无任何预处理,单纯心肌缺血再灌注;DMSO组于平衡15min时腹腔注射二甲亚砜(DMSO);PTN组于平衡15min时腹腔注射NF-кB特异性抑制剂小白菊内脂parthenolide(PTN)500μg/kg;ISO组吸入1.0MAC异氟烷(ISO)30min,15min药物排出;PTN+ISO组和ISO+PTN组分别于异氟烷预处理开始前、后15min腹腔注射PTN 500μg/kg。实验中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实验结束用氯化三苯四唑(TP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平衡期时,各组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O组、PTN+ISO组和ISO+PTN组在吸入异氟烷期间HR、MAP和RPP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1h和2h引起各组MAP和RPP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52.48±6.04%)相比,ISO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36.82±4.99%),而PTN+ISO组(51.56±3.15%)和ISO+PTN组(51.06±1.05%)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高于ISO组(36.82±4.99%)(P<0.05)。 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使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TN可阻断此作用,推测NF-кB可能介导了异氟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药异氟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20只SD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氯胺酮(1mg/kg)分别对两组动物施行基础麻醉。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吸入组应用异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后进行手术,大脑缺血再灌注后取脑组织标本。测定脑组织NF-κB的含量以及脑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异氟烷对实验动物维持麻醉,可以有效地降低脑组织中NF-κB的含量,并且组织损伤性变化明显减轻。结论:异氟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田毅  柳培雨 《海南医学》2010,21(14):15-17
目的研究异氟烷、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异氟烷预处理组(I组);卡托普利预处理组(C组);异氟烷、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组(I+C组)。记录缺血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阻断前(T0),阻断30min(T1),再灌注30min(T2),再灌注60min(T3),再灌注120min(T4);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T0-T2I组与I+C组心率(HR)相对高于其它各组,T0-T4I组、C组与I+C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相对较低并依次递减(P〈0.05),IPC组、I组、C组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37.5%、50%、50%)低于I/R组(62.5%),但高于I+C组(25%,P〈0.05)。结论异氟烷和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血流动力学有抑制作用,但仍在安全范围内;联合预处理明显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浓度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为学、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各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再灌注后6h、24h和48h)观察各项指标。对照组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全身低血压法(MAP=40mmHg&#177;5mmHg)制成脑缺血模型;地氟烷组在脑缺血前吸入1.0MAC地氟烷1h。实验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气各项指标。各组动物手术后重置笼中自由饮食。分别在6h、24h和48h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之后10%多聚甲醛心脏灌洗,断头取脑,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海马CA1区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神经行为学评价显示,地氟烷组动物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行为学表现优于缺血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地氟烷预处理可以改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地氟烷组动物在各时间点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低于缺血组(P〈0.05);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1.0MAC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The brief anesthesia with isoflurane induces rapid tolerance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and aden-osine A1 receptor antagonist, DPCPX, attenuat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异氟醚(ISO)吸入麻醉对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氧气(O2)组(n=24)和ISO组(n=24),对照组直接处死留取标本,O2组给予吸入40% O2和空气混合气体1h,ISO组以3% ISO诱导麻醉并以1.8% ISO维持1h.分别于麻醉前、诱导后、麻醉后30min、麻醉后60 min、苏醒即刻观察大鼠呼吸频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O2组和ISO组分别于处理后6、12、24、72 h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海马BDNF mRNA、Bcl-2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呼吸频率在诱导后及麻醉后30、60 min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o.05);SpO2在诱导后、麻醉后30、60 min及苏醒即刻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O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与O2组比较在麻醉后12、24 h降低(P<0.05);麻醉后ISO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随时阃呈下降趋势,在12、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SO组大鼠海马Bcl-2 mRNA表达水平在所有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与O2组(P<0.05).结论 ISO麻醉可对大鼠海马BDNF及Bcb2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与SOD及Bcl 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10只。Ⅰ组 (假手术组 )仅打开腹腔而不切除双侧卵巢 ,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连续 2周 ;Ⅱ组 (双侧卵巢切除组 )实验前 2周手术切除双侧卵巢 ,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连续 2周 ;Ⅲ组 (17β E2 治疗组 )卵巢切除后给予 17β 雌二醇 (17β E2 ) 0 .1mg·kg-1,连续 2周。 30只大鼠均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 2h、再灌注 4 8h后立即断头取脑 ,比较 3组大鼠的脑组织凋亡细胞数、SOD含量及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Ⅱ组与Ⅰ组、Ⅲ组比较 ,动物脑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 (P <0 .0 5 ) ,SOD含量及Bcl 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Ⅰ组与Ⅲ组相比较上述检测指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雌激素上调大鼠脑缺血时脑组织中SOD的含量和Bcl 2蛋白的表达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一氧化氮在异氟烷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75只雄性沙士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未予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min后开放造成I/R;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I/R前60min吸入1.2%~1.5% ISO 30min;AG ISO组:腹腔内注射AG200mg/kg,30min后同ISO组;氨基呱组(AG组):I/R前30min注射AG。再灌注24h,取鼠前脑,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游离Ca2 浓度和MPTP开放程度。结果在I/R组和AG组,线粒体明显肿胀、Ca2 浓度增加及MPTP大量开放,AG ISO组,部分线粒体未见明显损伤,部分线粒体损伤较明显;Ca2 浓度高于SHAM组和ISO组,而MPTP的开放明显高于ISO组(P<0.05)。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异氟烷预处理对沙士鼠脑I/R损伤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5.
异氟醚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异氟醚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4 0只雄性 SD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Iso1,Iso2和 Iso3组 (n=10 ) .对照组大鼠每日吸 4 L· min- 1 (970m L· L- 1 O2 ) O2 1h,连续 5 d.Iso1,Iso2和 Iso3组大鼠分别接受浓度为 7.5 ,15 .0和 2 2 .5 m L·L- 1 的异氟醚预处理 (异氟醚和 4 L· min- 1 O2 ) ,每日 1h,连续 5 d.最后 1次处理结束 2 4 h后 ,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闭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异氟醚预处理效果根据再灌注 2 4 h时的神经损害评分及脑梗死容积判定 .结果  Iso2和 Iso3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梗死容积均与对照组及 Iso1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Iso3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梗死容积与 Iso2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需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诱导脑缺血耐受 ,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均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2.0%异氟醚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吸入100%氧气2 h,24 h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吸入100%氧气2 h,24 h后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预处理组吸入2.0%异氟醚 100%氧气2 h,24 h后处理同I/R组.各组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T1)、左冠前降支阻断20 min(T2)、左冠前降支阻断40 min(T3)、心肌再灌注1 h(T4)心肌再灌注2 h(T5)5个时点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浆中TNF-α含量.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测心肌p38MAPK活性水平,同时用伊文思蓝和TTI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预处理组p38MAPK表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通过抑制心肌p38MAPK的活性,减少TNF-α生成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异氟烷(ISO)预处理对沙士鼠脑缺血再灌注(I/R)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SO预处理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沙士鼠随机分5组:SHAM组(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未夹闭;I/R组,夹闭双侧颈总动5min后开放;ISO组,I/R前60min接受1.2%~1.5%的ISO预处理;5-HD ISO组,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阻滞剂5-HD 10mg/kg腹腔内注射30min后同ISO组;5-HD组,5-HD腹腔内注射30min后行I/R损伤。24h后取鼠前脑,采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ISO组Bcl-2的mRNA表达增高,与SHAM组和5-HD ISO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R、5-HD ISO和5-HD组Bax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SHA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ISO预处理对沙士鼠脑I/R的保护作用可能就是通过激活mitoKATP通道,使Bcl-2结合到线粒体膜上的量增加,同时阻止Bax转录到线粒体膜上,稳定了线粒体,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晓斌  况铣  刘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617-1619,1627
目的探讨预缺血后短暂灌注(快速预缺血)对兔脑再缺血的影响。方法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35-40mmHg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诱导脑缺血。2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10min;实验组:脑缺血3mm灌注30mm后、脑再缺血10mm,观察两组脑再缺血3、10d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结果实验组脑缺血3d后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脑缺血10d后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快速预缺血对兔脑再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但仅出现在再灌注3d后而非10d后。  相似文献   

19.
张兴毅  宋国林  韩江全  阳生光  刘侃 《西部医学》2009,21(11):1850-1852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大脑海马回中Bcl-2及Bax的表达。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24只;全脑缺血/再灌注(I/R)组24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Bcl-2及Bax的表达,测量其平均灰度值,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存活锥体细胞数。结果在I/R组,可见Bcl-2平均灰度值在3小时降低;Bax在3小时平均灰度值开始降低,12小时继续降低,24小时降低达到高峰,到48小时开始回升;存活神经元数目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均〈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参与了脑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