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而临床ALT持续正常者临床称为慢性HBV携带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是临床医师所困惑的问题。据报道[1]80%~100%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均有异常改变。笔者对105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15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活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肝组织病理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15例临床诊断AsC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肝功能、血清HBV-DNA检测及肝活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在115例AsC中肝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者(G0S0)10例,占8.7%;表现为慢性肝炎34例,占29.6%,其中G0~1S0~1、G2S2和G3S3~4分别为24例、5例和5例;肝硬化2例,占1.7%。免疫组化检测HBsAg&及HBcAg均阳性者71例,占66.96%,仅HBsAg阳性者44例,占33.04%。结论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AsC的明确诊断,并对AsC是否治疗或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肝脏炎症、纤维化分级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59例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病例HBsAg均阳性,病程均>6个月,肝组织切片由病理科医师读片。结果:59例患者除3例正常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炎症或纤维化,其中早期肝硬化2例。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是否需要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特征,以指导诊断与治疗。方法:对开封地区68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同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Bil、ALT、AST。结果:68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G0-136例(52.9%);G228例(41.2%);G3-44例(5.9%);G0S0、GO-1S0-1、G2-4S2-4分别为2例、16例、和50例,分别占2.94%、23.52%、58.82%;未发现有肝硬化改变者。HBV-DNA不同滴度组其肝炎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炎症活动度无统计学意义,>40岁年龄组与其他组比较其纤维化程度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大部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约>50%的患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而需要治疗,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78例分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例、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2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5种证型,并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找出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例,其中正虚邪恋占51例,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主要为S1;肝气郁结型31例,以G1~G2,S1-S2居多;肝郁脾虚25例,主要见G2,S2;肝肾阴虚25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2例;以G3,S3-S4多见。②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其中正虚邪恋占39例,G1和S1-S2占明显优势;肝气郁结型34例,G1~G2、S1-S2为主;肝郁脾虚28例,G2、S1-S2;肝肾阴虚18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4例,G2-3、S3-S4为主。③HBeAg阳性的患者HBV-DNA数值较高,处于HBV-DNA高水平复制,而HBeAg阳性多为低水平复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HBV-DNA无相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性。④肝组织免疫组化HBsAg检出率87.8%,HBcAg检出率66.9%,HBsAg与HBV-DNA无相关性,HBV-DNA与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 ①HBV携带者中医5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正虚邪恋到气滞血瘀,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逐渐加重,由气及血,至肝、脾、肾功能失调,符合气血脏腑传变规律;②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HBV-DNA数值无相关性,验证了乙肝的发病机理并非乙肝病毒的直接损伤,而是免疫损伤的病理机制;③肝组织免疫组化HBsAg与HBV-DNA无相关性,但HBV-DNA数值越高,HBcAg阳性率也越高,呈正相关,是由于HBV-DNA、及HBcAg均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132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变化,为慢性HBV携带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32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检测肝功能、血清乙肝二对半定性(HBVM)和HBV DNA。结果(1)132例慢性HBV携带者中肝组织有明显病理改变者占90.2%(119/132),其中G1占48.5%(64/132),G2占34.8%(46/132),G3占6.1%(8/132),G4占0.8%(1/132),S0占15.2%(20/132),S1占56.1%(74/132),S2占19.7%(26/132),S3占9.1%(12/132)。(2)免疫组化肝组织均有HBsAg表达。HBcAg检出率达74.3%。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病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90.2%有一定的肝组织病理改变,肝组织病变程度与HbsAg和HBcAg表达强度无相关性。判断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变程度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仍为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或不适、腹胀等症状常作为肝炎活动的重要证据.但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慢性HBV感染者,尽管有上述症状,而进行肝功能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时却均为正常.笔者对1997-2000年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82例中有症状的45例患者,进行了血清甘胆酸(CG)的检测,旨在探讨CG与肝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8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ASC)肝组织病理特点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ASC进行肝组织病理、HBV免疫组化检查。结果95%(76/80)患者肝组织有炎症或纤维化改变,大部分病理诊断为轻度,极少部分为中度和重度,17.5%达G_2以上;肝组织HBsAg表达(+)占47.5%,(++~+++)占52.5%,HBcAg表达(+)占70%;肝组织G_(2~4)和G_(0~1)、S_0和S_(1~4)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部分ASC患者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应争取行肝活检,以及时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HBV DNA不能作为慢性HBV感染组织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冉冬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43-144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组织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性及与部分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55例慢性乙肝肝穿刺病理标本,分别行生化、免疫组化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98%,血清总胆汁酸(TBA)与G、S呈正相关,肝组织HBsAg阳性表达与胆红素(TB)升高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肝肝组织病理与临床诊断一致性不高,应及早行肝穿刺活检,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巴赛  陈国祥 《新疆医学》2007,37(5):106-107
慢性乙型肝炎是多发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最严重传染病,其病理特征为肝纤维化,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为肝硬化及肝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巨细胞病毒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以抗-CMV单克隆抗体对76例CHB患者肝组织进行检测,然后用抗-HBcAg多克隆抗体和抗-CMV单克隆抗体双标记技术在CHB患者同一张肝组织切片上显示两种病毒分布特点。结果轻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患者CMV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444),而重度CHB患者中CMV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多于轻度患者(P=0.012)。双标记染色显示CMVAg和HBcAg多数表达于肝小叶内同一区域肝细胞甚至同一肝细胞内,也可见于肝小叶中不同部位。结论CHB患者更易重叠CMV感染,并且其感染程度与肝组织的活动性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HBV高感染人群中肝活检289例,包括慢性无症状肝炎39例,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218例,短暂无症状携带者10例和携带状态结束者22例。在ASC中CAH(有或无肝硬化)7.3%、CPH22.0%、CLH10.6%、轻微病变48.2%、肝组织正常者11.9%。无症状肝炎的病变相对较重,短暂携带者病变轻微,携带状态结束者尚有少数慢性肝炎。在25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有无症状CAH26例(10.1%)、无症状CPH61例(23.7%),强调它们在HBV感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肝轻微病变占ASC的半数,可能是相当稳定的一种对HBV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上述结果可能构成高发地区HBV感染的特点:无症状感染众多,肝组织病变率高以及低反应感染状态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简易无创模型AAR(AST-to-ALT ratio)、APRI(AST-to-platelet ratio index)、SPRI(Spleen-to-platelet ratio index)、API(age-platelet index)、ASPRI(age-spleen-to-platelet ratio index)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状态的实践效能。方法慢性乙型肝炎170例,其中病理分级G1、G2、G3、G4的患者分别为28例、87例、49例、6例,病理分期S0、S1、S2、S3、、S4的患者分别为6例、32例、43例、57例、32例。简易无创模型参照原始文献的描述构建。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简易无创模型与病理分级、分期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简易无创模型在不同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简易无创模型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状态的评价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结果APRI、SPRI、ASPRI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AAR、APRI、SPRI、API、ASPRI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叭)。AAR、SPRI、API、ASPRI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PRI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AAR、APRI、SPRI、API、ASPRI在不同病理分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符合纳入变量标准、进入预测不同病理分级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的简易无创模型只有APRI,进入预测不同病理分期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的简易无创模型只有AAR和API。Fisher’s判别函数预测G1、G2、G3、G4的正确率分别为82.14%、20.69%、16.33%、33.33%,预测SO、S1、S2、S3、S4的正确率分别为16.67%、37.50%、23.26%、43.86%、50.00%。结论基于APRI构建的Fisher’s判别函数对预测轻微炎症活动度(G1)有较大价值,基于AAR和API构建的Fisher’s判别函数对预测严重纤维化程度(S3和S4)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7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9)和对照组(B组,n=36),A组采用干扰素和常规保肝药物联合治疗,B组仅采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疗程9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后检测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血清前胶原Ⅲ肽(PCⅢ)、血清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A组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治疗后降低(P<0.01),且停药后继续下降(P<0.01);B组HA、LN、PCⅢ、CⅣ治疗后无降低,反而随时间延长升高,停药后0.5 a与A组比较各指标均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n=18)及无效(n=21)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0.01),除CⅣ外,有效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较无效者治疗后降低(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CHB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性肝硬化(HBC)患者色氨酸(Trp)代谢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HB 81例和HBC 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4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对各组受试者血浆中Trp及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5-羟色胺(5-HT)水平进行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病毒复制数,分析3组间血清学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B组、HBC组受试者血浆中Trp和5-HT水平明显降低(P<0.01);HBC组受试者血浆中Kyn/Trp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HBC组Kyn/Trp与A/G呈负相关(r=-0.686,P<0.01),CHB组Kyn/Trp与Log DNA呈正相关(r=0.7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yn/Trp为CHB和HBC的危险因素.结论 检测血浆中Trp及其代谢产物可作为辅助指标评估乙型肝炎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与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胃不和证患者30例,并以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30例为对照,采集空腹血液标本,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胃体、胃底黏膜;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胃黏膜HBV-DNA,综合分析各检测值对肝胃不和证积分的意义.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肝胃不和证组的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以及肝胃不和证总积分明显低于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组(P<0.01).(2)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和胃窦、胃体、胃底黏膜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6.7%、76.7%、76.7%、70.0%,血清、各处胃黏膜HBV-DNA滴度呈正相关(r=0.66~0.94,P<0.01),且与肝胃不和总分呈正相关(r=0.36~0.52,P<0.05),以胃体HBV-DNA与肝胃不和总分相关性最密切(r=0.52,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胃不和证与胃黏膜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肺结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6 年6 月 于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6 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该院收 治的576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肝组织病理结果及肝组织学 Ishak 积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白细胞分化抗 原CD57+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患者白蛋白、胆碱酯酶、CD20+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及CD4+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比较有差异(P <0.05); 两组患者的纤维化分期比较无差异(P >0.05)。观察组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炎性改变Ishak 积分及总分均高于 对照组(P <0.05)。结论 肺结核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造成损伤,临床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 各项指标,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行FS值检测,受试者同期行肝穿刺活检。以肝活检的不同分级结果为判断界点构建FS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阳性和阴性结果的临界值(cut-off值),评价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意义。结果 FS对显著纤维化(S2-S4)、严重纤维化(S3-S4)、早期肝硬化(S4)的AUC值分别为0.81、0.88、0.90,cut-off值分别为7.3、9.7、17.5 KPa;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胆红素、转氨酶的升高对FS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分析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肝硬化、严重纤维化、显著纤维化(S≥2)的诊断价值优于轻度肝纤维化(S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的 CHB 患者185例,收集血常规、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同时患者应用 FibroScan 进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测量,分析 LSM 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以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提示 LSM 与肝纤维化呈显著相关性(P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与 LSM值呈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S2~ S4期诊断界值依次为6.0、9.75、14.2 kPa,各阶段曲线下面积均>0.95。双变量分析提示 LSM 值与升高的转氨酶呈显著相关性(P <0.05)。ROC 分析转氨酶升高组 S1~ S2期界值为6.25 kPa,S3~ S4期界值为15.3 kPa。结论 FibroScan 诊断CHB 患者肝脏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受转氨酶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与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体内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