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鼻内窥镜技术和CT扫描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师的重视。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建立了多种临床评估系统以准确判断慢性鼻窦炎的严重程度,既便于临床医师接受,又可以指导药物和外科治疗。评估方法越简便易行其接受程度就越高。而判断慢性鼻窭炎的病理情况,CT比症状表现和鼻内镜下的表现更准确,故临床评估多以CT为判断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CT评估方法,同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鼻窦炎与鼻窦CT检查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1997年慢性鼻鼻窦炎的定义仅包含鼻部症状与体征,而未将影像学表现作为诊断的一部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医生通过CT检查诊断慢性鼻窦炎,其主要目的有:①作为一项诊断性检查,证实慢性鼻窦炎的存在;②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一种指标。作为辅助临床手术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鼻窦症状与鼻窦CT扫描相关性的前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胀痛和头痛常被普通内科医师当做鼻 -鼻窦炎治疗并请耳鼻咽喉专科医师会诊 ,因而有必要寻求一套对鼻窦炎症状进行评估和治疗的通用准则。对鼻 -鼻窦炎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体查 ,上颌牙痛、窦腔透照异常、对减充血剂反应不良、病史或体查发现脓涕均为诊断鼻窦炎的单一预测因素 ,CT则主要用于确定病变范围、监测治疗反应、协助制定手术方案。单独 CT扫描作为鼻窦炎第一线诊断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目前对于鼻窦炎症状和鼻窦 CT表现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尚无一致意见 ,为此 ,该文对鼻窦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与 CT扫描表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颞骨CT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手术前的一项重要检查。高分辨率颞骨CT中我们发现慢性中耳炎同时合并鼻及鼻窦炎及鼻中隔偏曲患者较多,为了研究慢性中耳炎与鼻及鼻窦炎及鼻腔结构异常在颞骨CT中的相关表现,我们分析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中耳手术的112例患者的术前高分辨率颞骨CT,现将两者之间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拟定于2011年5月中旬在郑州市召开"2011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专题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慢性鼻-鼻窦炎及难治性鼻-鼻窦炎,讨论和制定我国"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本次会议征文内容包括:①《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临床应用体会;②成人及儿童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③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临床诊治经验总结;④慢性鼻-鼻窦炎的感染与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对鼻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在慢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和所引起的鼻功能的变化,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对鼻基本生理功能的术后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微创外科技术对改善鼻功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鼻科学     
复杂型和非复杂型慢性鼻及鼻窦炎临床特征分析研究目的:分析伴有和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患者主观症状和内镜、CT等客观检查的强度。使用直观模拟标度尺评估主观症状的强度,通过累积分数获得最后评分。使用Lanza和Kennedy推荐的方法进行内镜检查结果评分,使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对CT扫描结果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8.
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思考与临床诊疗指引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鼻内镜手术问世以前,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七十年代出现鼻内镜手术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国内外文献中也不断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并未获得与成人相同的疗效。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思考与临床诊疗指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鼻内镜手术问世以前 ,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七十年代出现鼻内镜手术以后 ,人们开始关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 ,国内外文献中也不断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并未获得与成人相同的疗效。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①未把儿童鼻窦炎的治疗与成人区别对待 ;②手术时机选择不当 ;③采用了不恰当的手术方式。随着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性治疗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联系到儿童术后因清理困难造成的术腔黏连发生率高等临床实际 ,因此我们有理由重新思考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拟定于2011年5月中旬在郑州市召开"2011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专题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慢性鼻-鼻窦炎及难治性鼻-鼻窦炎,讨论和制定我国"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本次会议征文内容包括:①《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临床应用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CIFRS)临床上又有其特殊表现,我们对2000~2006年曾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23例CIFRS患者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CT的普及应用和鼻内镜技术的开展,临床上确诊的鼻窦真菌感染日趋增多,临床中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为主[1],占各种慢性鼻窦炎手术的的6%~13%[2].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方法.本院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8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4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规范化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规范化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依据2008年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对5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联合使用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黏液促排剂和鼻腔冲洗规范化治疗并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中文版量表(SNOT-20CV)、Lund-Mackay CT方法和Lund-Kennedy鼻内镜方法进行主客观评分,综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规范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VAS、SNOT-20CV、CT和鼻内镜整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②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息肉(CRSsNP)组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SwNP组药物治疗3个月后主观评价有效率为66.7%,CT评价有效率为94.4%;CRSsNP组的主观评价有效率为91.7%,CT评价有效率为97.2%。③CRSwNP组和CRSsNP组比较,主观疗效中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好转率和无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T评价中,治愈率和好转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CRS患者以其自测为基础的主观调查表与客观评估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联合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黏液促排剂和鼻腔冲洗规范化治疗CRS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有明显增多趋势[1].鼻内镜手术治疗本病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本病术前易被误诊为慢性鼻窦炎或鼻窦恶性肿瘤.作者对1998年4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鼻窦CT影像改变、治疗方法及治疗体会等进行报告,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我国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我国开展鼻内镜手术的临床研究工作至今已逾10年,鼻外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实际情况、疾病特征及实践经验,总结我国鼻内镜外科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以鼻内镜手术技术为核心,建立对慢性鼻一鼻窦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理念;②逐步建立了儿童慢性鼻一鼻窦炎阶梯性治疗的概念;③探索了经鼻内镜鼻眶一鼻颅底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学的研究;④采用鼻内镜手术配合放射和化学治疗鼻一鼻窦恶性肿瘤等。上述内容表明,我国鼻内镜外科学技术体系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与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诊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与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诊断的协同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6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鼻内镜与CT扫描对本病诊断的协同作用.结果164例慢性鼻窦炎中,31例CT扫描窦口鼻道复合体基本正常,但鼻内镜检查却发现窦口鼻道复合体存在黏膜病变.CT漏诊率为18.9%.其中19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愈率为89.4%;其余12例行保守治疗,治愈率为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诊断中鼻内镜与CT扫描有着重要的协同作用.鼻内镜对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病变的诊断具有更优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疗效,探讨其诊断要点、处理措施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1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手术方法、疗效及复发患者的处理。结果: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86例患者术前已获确诊。全部患者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复发12例,于门诊表面麻醉下鼻内镜处理后7例治愈,5例效果不佳。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具有独特的鼻内镜及CT表现,可与一般的慢性鼻鼻窦炎相鉴别;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和转归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慢性鼻一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s)的治疗是最具挑战的CRS类型。全球医师的治疗方法大相径庭,经常缺乏证据来支持当前的治疗。本研究通过聚焦高水平证据,评价各种内、外科治疗方法,并对各种基于小组共识与循证评价的治疗方法提出推荐。目前治疗CRSwNPs证据最有力并得到强烈推荐的是口服糖皮质激素和鼻喷激素;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鼻窦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鼻内镜外科手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各种类型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但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也不少见,其中以中鼻甲漂移和粘连最常见。如何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妥善处理中鼻甲成为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总结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行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52例,探讨妥善处理中鼻甲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鼻-鼻窦炎为慢性鼻窦炎里的一种类型,随着CT及鼻内镜的广泛普及,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01-2011-01期间我科共收治2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通过CT冠状位检查,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26例患者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男7例,女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