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应树立注重细节的新理念,防止因工作中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院前急救是体现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细节的管理,可以提高"120"整体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有着与院内部分不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也是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环节.院前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因此,如何做好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工作,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5.
院前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伟 《吉林医学》2005,26(5):530-530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及安全运转。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生命抢救技术,才能使现场救护做到快捷、准确、有效和安全。在急救现场,无论面对何种疾病,急救护理工作都应有规律。即对伤情病情快速评估、准确判断、果断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及安全转运,能有效地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伤残率。现将近年来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对病人进行评估医务人员抵达现场首先要向病人或者目击者询问病史及发病过程,特别注意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对清醒的病人通过询问和观察,注意其精神及心理状况。随后要查看伤情、病情,观…  相似文献   

6.
于莹  李玉洁  张焱 《吉林医学》2009,30(24):3208-3209
人性化护理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体现在以患者为中心,把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传统意义上讲,院前急救主要是护士快速准确地执行医嘱,救治患者。不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直接的交流给予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7.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院前急救的对象属突发事件,时闻紧迫、病情复杂,集中了急、危、重症于一体,诊疗设备,医护人员、现场环境受限,大大增加了诊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或损害,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和发展.我科至2007年6月重新审视院前急救过程中的风险环节,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科2011年9 12月200例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常规,观察组实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二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及抢救的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为(21.38±3.84) min和83.0%,观察组为(14.91±3.26)min和92.0%,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院前急救患者实行准确、恰当的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急诊科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7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呼救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呼救至入院专科治疗时间和院前急救效果,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指数。结果 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呼救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呼救至入院专科治疗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总有效率(81.08%)明显高于对照组(54.05%)(P<0.05);2组患者院前急救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地处市郊,出诊多为市、县及农村,路况差,转运时间长,这给院前急救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一直是我们努力探讨的方向。现将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98例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措施的分析,总结出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对不同病人采取适当全面、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不仅能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而且为病人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结论:做好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1 251次出车、11 38例病例的出车情况、病情及护理措施的分析,总结出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 对不同病人采取适当全面、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不仅能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而且为病人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结论 做好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马晓莉  李斌斌 《吉林医学》2010,31(15):2313-2313
<正>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实施的时间是在患者到达医院以前[1]。我院近10年来年均"120"院前急救达>3000人,其中院前危重和濒死的伤病员数占25%左右。为尽可能减少院前急救过程中发生医患纠纷,应重点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程序化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将整体护理程序、急救技术操作常规、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融会贯通形成程序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 ,运用护理手段 ,关注并解决急、危、重病人的首要身心问题 ,尽早缩短病人无治疗期 ,医护配合 ,合理利用院前急救资源 ,充分发挥作用 ,赢得治疗时机 ,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救中心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1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模式。观察2组病患的入院与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并开展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入院时间为3.1±1.2小时,治疗时间为2.8±1.9天,致残率为47.9%,病死率为8.3%,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确保急救目的,降低致残与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院前危重患者的急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年来在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急、准、稳”的护理理念,认真掌握院前急救中现场和转途中护理措施并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为医院的后期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干预经验,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总结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84例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昏迷病人的诊断及护理知识,在院前急救中做到准确及时进行现场护理评估。结论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证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院前急救中生命体征的管理和监护可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手术室中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需要给予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8例患者在手术室中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在手术室中给予常规的护理,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2.35%,有显著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给予手术室中的细节护理,可使患者需求尽量满足,焦虑情绪减轻,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徐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75-76
目的:掌握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3666次出车、3671例病例的出车情况、病情及护理措施的分析,总结出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对不同病人采取适当全面、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不仅能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而且为病人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结论:做好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我院院前急救中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通过对1208次出车,1203例病例的出车情况、病情及护理措施的分析,总结出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要点. 结果 对不同病人应采取适当、全面、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不仅降低了急救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而且为病人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结论 做好院前急救病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